【文/觀察者網 童黎】
6個月後,臺北故宮博物院又要換院長了。
在臺北故宮向日本出借「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一事繼續發酵之際,多家臺媒今天(14日)報導稱,主張把「故宮臺灣化」的臺北故宮現任院長陳其南不會留任,博物院內部對此都很驚訝。
11日,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率「內閣」總辭,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隨後宣布蘇貞昌接任「行政院長」。臺灣《聯合報》1月14日又報導稱,準「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等人13日在記者會上宣布了新「內閣」名單,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待選任」。
據報導,陳其南這幾天並未打包個人物品,臺北故宮內部對他不留任一事都很驚訝。
陳其南(中) 圖自臺媒
至於誰接任臺北故宮,副院長李靜慧13日向臺灣「中央社」表示,臺北故宮有2位副院長,其中一位副院長黃永泰將在16日屆齡退休,蘇貞昌此前致電給她,要求她留任政務副院長,並且代理臺北故宮院長,直到蘇確定適當人選。
關於陳其南為何沒留任,李靜慧表示不清楚。
實際上,李靜慧是陳其南擔任「文建會主委」時的辦公室主任,陳其南答應接任臺北故宮院長時,條件是李靜慧須任副院長;陳其南13日確定不留任後,曾一度傳出李也將同進退的說法。
此外,臺北故宮目前正進行「新故宮」計劃,外界關心此事是否會受院長換人影響,負責審核「新故宮」計劃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則稱,計劃仍將照常進行。
臺北故宮博物院 圖自臺媒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頻出新聞,其出借給日本的顏真卿《祭侄文稿》後天(16日)就將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
這件文物距今已近1400年歷史,可謂「展一次傷一次」,敘述了國讎家恨和盛唐的毀滅,被專業人士稱為「顏真卿『復活』也寫不出的真跡」,但因日本丟失借來文物的「前科」、臺北故宮出借程序受質疑等問題,而引發了兩岸網友的憤怒。
臺北故宮回應是誰敲定此事時稱,「這是在三年前馮院長時期就談定的交流展」,但遭馮明珠否認。
而現任臺北故宮院長去年7月就職伊始,就宣稱上任後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將「故宮臺灣化」,並聲稱即使主張「臺獨」,也可以重視中華文物的保存。
他稱,「外國遊客」來參觀臺北故宮,「不是為了要認識臺灣,而是因為歷史的偶然,所以必須要來這裡欣賞『中國古典文物』」,沒有人會認為臺北故宮是臺北的故宮,都會認為是北京故宮。於是他上任後想做的是讓故宮「土著化」、「臺灣化」,讓故宮的內在連接回到臺灣。
陳其南還希望臺北故宮能像大英博物館一樣,做「古文明的繼承者」,替全世界、後代保留世界文明資產。
及至去年11月,臺北故宮又傳出消息稱將閉關整修3年,不但被指「200%衝擊臺灣觀光」,還被質疑有拿臺北故宮當選舉工具之嫌,民進黨「去中」已失心瘋。為此,陳其南多次出面說明,又改口稱臺北故宮將傾向「進行不閉館整修」。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姚祺指出,自國民黨當局1965年決定在臺北「復院」開幕以來,臺北故宮一直以來都是以展現中華歷史與文化瑰寶聞名於世的。然而自從2000年民進黨當局第一次執政開始,通過改變對故宮文化符號含義的論述,彰顯所謂「臺灣主體性」,為「臺獨」張目的言行也開始不時出現在公共視野,仿佛故宮也成了一些人實現自己政治野心的工具。
自蔡英文2016年上臺後,臺北故宮已經歷2任院長,陳其南前任林正儀在2018年7月臺當局「內閣」改組時,以身體因素為由卸任。
林正儀 圖自臺媒
據臺媒報導,正是在林正儀任內,臺北故宮與東京博物館敲定了出借《祭侄文稿》相關事宜。
2017年,臺北故宮南院還發生展品脫落事件。當時,日本伊萬裡瓷器特展中的「青花柳葉鳥紋盤」脫落後,臺北故宮通知了借展的日方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有聲音指責林正儀「把(臺北)故宮弄得很low」。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