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臺北故宮要換院長了

2020-12-13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童黎】

6個月後,臺北故宮博物院又要換院長了。

在臺北故宮向日本出借「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一事繼續發酵之際,多家臺媒今天(14日)報導稱,主張把「故宮臺灣化」的臺北故宮現任院長陳其南不會留任,博物院內部對此都很驚訝。

11日,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率「內閣」總辭,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隨後宣布蘇貞昌接任「行政院長」。臺灣《聯合報》1月14日又報導稱,準「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等人13日在記者會上宣布了新「內閣」名單,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待選任」。

據報導,陳其南這幾天並未打包個人物品,臺北故宮內部對他不留任一事都很驚訝。

陳其南(中) 圖自臺媒

至於誰接任臺北故宮,副院長李靜慧13日向臺灣「中央社」表示,臺北故宮有2位副院長,其中一位副院長黃永泰將在16日屆齡退休,蘇貞昌此前致電給她,要求她留任政務副院長,並且代理臺北故宮院長,直到蘇確定適當人選。

關於陳其南為何沒留任,李靜慧表示不清楚。

實際上,李靜慧是陳其南擔任「文建會主委」時的辦公室主任,陳其南答應接任臺北故宮院長時,條件是李靜慧須任副院長;陳其南13日確定不留任後,曾一度傳出李也將同進退的說法。

此外,臺北故宮目前正進行「新故宮」計劃,外界關心此事是否會受院長換人影響,負責審核「新故宮」計劃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則稱,計劃仍將照常進行。

臺北故宮博物院 圖自臺媒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頻出新聞,其出借給日本的顏真卿《祭侄文稿》後天(16日)就將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

這件文物距今已近1400年歷史,可謂「展一次傷一次」,敘述了國讎家恨和盛唐的毀滅,被專業人士稱為「顏真卿『復活』也寫不出的真跡」,但因日本丟失借來文物的「前科」、臺北故宮出借程序受質疑等問題,而引發了兩岸網友的憤怒。

臺北故宮回應是誰敲定此事時稱,「這是在三年前馮院長時期就談定的交流展」,但遭馮明珠否認。

而現任臺北故宮院長去年7月就職伊始,就宣稱上任後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將「故宮臺灣化」,並聲稱即使主張「臺獨」,也可以重視中華文物的保存。

他稱,「外國遊客」來參觀臺北故宮,「不是為了要認識臺灣,而是因為歷史的偶然,所以必須要來這裡欣賞『中國古典文物』」,沒有人會認為臺北故宮是臺北的故宮,都會認為是北京故宮。於是他上任後想做的是讓故宮「土著化」、「臺灣化」,讓故宮的內在連接回到臺灣。

陳其南還希望臺北故宮能像大英博物館一樣,做「古文明的繼承者」,替全世界、後代保留世界文明資產。

及至去年11月,臺北故宮又傳出消息稱將閉關整修3年,不但被指「200%衝擊臺灣觀光」,還被質疑有拿臺北故宮當選舉工具之嫌,民進黨「去中」已失心瘋。為此,陳其南多次出面說明,又改口稱臺北故宮將傾向「進行不閉館整修」。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姚祺指出,自國民黨當局1965年決定在臺北「復院」開幕以來,臺北故宮一直以來都是以展現中華歷史與文化瑰寶聞名於世的。然而自從2000年民進黨當局第一次執政開始,通過改變對故宮文化符號含義的論述,彰顯所謂「臺灣主體性」,為「臺獨」張目的言行也開始不時出現在公共視野,仿佛故宮也成了一些人實現自己政治野心的工具。

自蔡英文2016年上臺後,臺北故宮已經歷2任院長,陳其南前任林正儀在2018年7月臺當局「內閣」改組時,以身體因素為由卸任。

林正儀 圖自臺媒

據臺媒報導,正是在林正儀任內,臺北故宮與東京博物館敲定了出借《祭侄文稿》相關事宜。

2017年,臺北故宮南院還發生展品脫落事件。當時,日本伊萬裡瓷器特展中的「青花柳葉鳥紋盤」脫落後,臺北故宮通知了借展的日方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有聲音指責林正儀「把(臺北)故宮弄得很low」。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院長:博物館要當數字時代的弄潮兒
    臺北故宮院長:博物館要當數字時代的弄潮兒 國際博物館協會主席漢斯·馬丁·辛茲、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長託馬斯·坎貝爾等博物館領域的「當家人」聚首南京,一同探討「博物館如何用創造力去吸引觀眾」。
  • 臺北故宮,何必「自宮」?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 現任院長緊急澄清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民進黨當局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今天緊急滅火稱,一個星期以來,關於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並沒有改名問題。他還表示,一切尊重臺行政管理機構的決定。
  • 臺北故宮,何必「自宮」?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 現任院長緊急澄清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今天緊急滅火稱,一個星期以來,關於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並沒有改名問題。他還表示,一切尊重臺行政管理機構的決定。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 吳密察臺北故宮絕對沒有改名的問題即使臺行政管理機構有問我
  • 馮明珠接任臺北故宮院長(新聞面孔)
    懸缺月餘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人選上周塵埃落定。9月13日,馬英九辦公室宣布,任命馮明珠為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她也成為「臺北故宮」自1965年8月建館以來的第七任院長。   自今年7月底「臺北故宮」前任院長周功鑫屆滿請辭後,院長一職由另一位副院長周築昆暫代,而院長職位懸缺至今。
  • 臺北故宮退休院長馮明珠
    昨天,臺北故宮原院長馮明珠獲聘擔任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一職,由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親手向她頒發了聘書。當日,馮明珠以「博物館文創」「嘉慶特展」為主題,做專題講座。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和幾百名故宮人一起,在臺下悉心聆聽了講座。
  • 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訪問北京故宮(組圖)
    1月22日,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參加「2013年兩岸故宮交流記者會」。中新社發 劉關關 攝  1月22日,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與北京故宮院長單霽翔一起參加了「2013年兩岸故宮交流記者會」,對於記者提出的關於臺北故宮文物無法來大陸展出的現狀,單霽翔表示,「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臺北故宮的文物確實無法赴大陸展出,這對雙方交流無疑是遺憾,希望經過努力來化解;但這種努力不止於兩館,更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關注」。
  • 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
    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海外網11月30日電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中國臺灣網12月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來源:環球網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 原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任北京故宮顧問
    北京故宮博物院迎來了一位資深顧問——臺北故宮前任院長馮明珠(上圖),她在今年5月卸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職務後,7日正式從北京故宮掌門人單霽翔手中接過了聘書,表示將對北京故宮有問必答,分享她身為38年博物館人的經驗
  • 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
    來源:海外網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臺北故宮「換帥」,陳其南成任期最短院長
    ,取而代之的是「臺北故宮博物院代理院長李靜慧表示,任何院藏文物外出展覽符合程序且經過審核」。據臺灣地區媒體報導,2019年1月13日,陳其南已正式卸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一職,距其上任院長短短180天,陳其南也被稱為史上任期最短的院長。立場偏綠的陳其南上任伊始就對臺北故宮博物院未來願景喊出「臺北故宮臺灣化」的口號,引發巨大爭議。其在任期間,臺北故宮博物院更是頻繁處於風口浪尖。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簡歷
    歷任臺北故宮博物院秘書、編輯、展覽組長、研究員兼組長等。並且曾任教於輔仁大學、政治大學。2002年在輔仁大學成立博物館學研究所並擔任所長至2008年。2008年5月20日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主要履歷:臺北故宮博物院秘書室任職(1972年-1983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展覽組組長(1983年-1999年)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所長(2002年9月1日-2008年5月20日)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系暨法文研究所教授、輔仁大學教育發展資金室主任兼任教授、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
  • 專訪』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
    碩士畢業,卻陰差陽錯進了臺北故宮博物院做起了「臨時工」,一呆就是六年,在那個進中央研究院沒有難度的年代,馮明珠為何甘於做「臨時工」?而她又是如何從「臨時工」,一路登上院長的寶座?在她看來,乾隆是怎樣的帝王?未來臺北故宮文物能否回歸大陸展映?值此「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期間,意外藝術媒體受邀全程參與了報導,也很榮幸了採訪了馮明珠院長。
  • 【弘博推薦】臺北故宮院長:博物館要有本事賺錢做公益
    採訪伊始,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女士就嚴厲駁斥了谷歌上的說法,說並非文物落腳臺灣初期秘藏不示外人,並拒絕社會各界的觀覽要求,而是文物自1933年離京,幾乎一直在箱子裡遷徙。初到臺灣,因為準備回大陸,所以沒有開箱。我翻閱《故宮院史留真》發現,1953年,全部遷臺文物移入竣工不久的臺中霧峰北溝文物庫房。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
    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臺北故宮被疑要「去中國化」,院長澄清: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海外網11月30日消息,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臺北故宮博物院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有69萬件珍貴藏品。  1983年,時任院長秦孝儀提出「從傳統中創新,藝術與生活結合」的文創理念,30多年來,臺北故宮已經開創出自成一格的文創產業。
  • 臺北故宮博物院新院長「故宮臺灣化」言論遭批駁
    新華社臺北7月18日電(記者查文曄 陳君)臺北故宮博物院新院長陳其南剛上任即拋出「故宮臺灣化」言論,引發臺灣社會輿論質疑這是「去中國化」的政治宣言,一旦成真,將迎來「故宮不故宮」的難堪局面。陳其南16日舉行上任後首次媒體見面會,宣稱任內重要任務是「故宮臺灣化」,讓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典藏文物和臺灣文化產生連結,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他稱,遊客來看臺北故宮博物院,不是來了解臺灣,而是來了解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不被認為是「臺灣的故宮」,而是「北京的故宮」;臺北故宮博物院不管怎麼經營,都會成為北京故宮的「飛地」。
  • 臺北故宮博物院林正儀院長親自接見赴臺灣交流團一行
    10月31日上午,臺北故宮博物院林正儀院長親自接見了赴臺交流團一行,與石金柱會長、黃德功執行會長等會長團隊進行了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