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人人都知,但藺相如和廉頗結局如何,你可知道?

2020-12-12 騰訊網

提到「負荊請罪」這個成語,我們都知道他來源於歷史事件,這個事件發生於戰國時期,而主人公則分別是廉頗和藺相如。當時,秦國因為商鞅變法,率先在7個國家中強大起來,並逐漸有了吞併6國的野心。公元279年,秦昭襄王想要派兵攻打楚國,又擔心趙國會出手相救,便約了趙惠文王在澠池相聚。

澠池之會時,秦昭襄王要求趙王割讓五十座城池為他祝壽,趙王身邊的大臣藺相如站了出來,用其聰明才智維護了趙王的面子,並捍衛了趙國的利益。此舉讓趙王對藺相如另眼相看,回國便提拔了藺相如,而趙王的另一位大將廉頗卻很不滿意。他處處想找藺相如的麻煩,藺相也因此處處躲避著廉頗。有人問藺相如,是不是因為害怕才躲避廉頗,藺相如卻否認了,並且回答道:「為了保護趙國的利益,我們兩人不能發生矛盾」。而聽到此話的廉頗瞬間羞愧無比,他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兩人因此和好,這便是「負荊請罪」的典故由來。

趙惠文王死後,他的兒子趙孝成王繼位,但他的能力卻遠不如自己的父親。長平之戰中,廉頗難抵秦軍,這讓趙孝成王心生不滿,便撤回了廉頗而派了趙括上場,儘管藺相如連連反對,依舊沒有收回趙孝成王的決定。最終,秦軍名將白起在這場戰役中坑殺40萬趙軍,趙國因此損失慘重。趙國的實力從此一落千丈,而藺相如也在這個時期,抑鬱而終。

長平之戰後,趙孝成王知道了自己的錯誤,廉頗再次得到了重要。但是在趙孝成王去世後,他的兒子趙悼襄王卻不信任廉頗,他剛繼位就想撤掉廉頗的兵權,這逼得廉頗逃到了魏國。之後,趙悼襄王還想重新重用廉頗,便派使者去了魏國,使者受了奸臣郭開的指示,回國後卻在趙悼襄王面前說了廉頗的壞話,這讓趙悼襄王打消了召回廉頗的念頭。最終廉頗被楚王接到了楚國後,在楚國抑鬱而終。

如此兩個有才能有膽識的人才,卻在後來未得到重用,實在令人唏噓不已。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很多時候,領導者識人的能力非常重要,再好的名將放到一個昏君的手裡,也會被浪費。你如何認為呢?

相關焦點

  • 負荊請罪中的廉頗與藺相如,他們結局如何?語文老師可不會告訴你
    廉頗和藺相如就給我們做了一個典範。當初廉頗因為誤會了藺相如,後來知道自己錯了之後就負荊請罪當眾認錯。那麼他負荊請罪之後,他們的結局是如何呢?老師肯定沒有告訴過你他們的結局如何。廉頗和藺相如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臣子。廉頗是位大將,能徵善戰,他曾經在討伐齊國的時候獲得了大勝,並且奪取了陽晉這一地方,所以趙王為了嘉獎他,就封了他為上卿。
  • 廉頗因負荊請罪出名,他和藺相如的結局如何?結局讓人惋惜!
    要說戰國時期耳熟能詳的故事,那負荊請罪必定會在榜上。廉頗與藺相如作為趙國一大臣子一個為文一個為武,為趙國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兩位趙國的大臣,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看完之後你會發現,真讓人感到惋惜!廉頗地位低於藺相如?
  • 負荊請罪中的廉頗與藺相如最終結局如何?課本上肯定沒告訴你
    這就是負荊請罪的原文,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故事值得我們學習。 那麼歷史上廉頗與藺相如的結局如何呢?史記的出現讓後人對春秋戰國這段歷史有所了解,現如今的人們對司馬遷這個名字肯定是不陌生的。春秋戰國時期是歷史上的一段大亂世,同時也是大分裂時期,這時候天下還沒有統一。
  • 負荊請罪中的廉頗與藺相如結局怎麼樣?語文老師並沒有告訴過你!
    2020-12-28 11:07:46 來源: 子周說史 舉報   負荊請罪中的廉頗與藺相如結局怎麼樣
  • 負荊請罪之後,藺相如和廉頗最後結局如何?為何語文老師從不提起
    《將相和》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則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的是趙國舍人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後得到重用,廉頗心中不服,放言要羞辱藺相如,而藺相如為了顧全大局,屢次容忍避讓於他,最終廉頗負荊請罪,兩人重歸於好的故事。
  • 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結局如何?一個被處以極刑
    記者:廉頗老師,憑藉在《負荊請罪》中知錯能改的精神以及誠摯真誠的認錯態度,加上他在戰場上堂堂正正地幹架的,對敵人的敗軍也不加以追殺屠戮的貴族精神,榮獲新世紀人民頒發的「德聖」獎盃,請問老師你有什麼感想?廉頗(一臉懵懂):貴族精神?我怎麼不知道我自己原來是個貴族?
  • 藺相如和廉頗的結局,老師沒有告訴你
    我們都知道負荊請罪的故事,因為廉頗真誠的道歉態度,藺相如和廉頗二人和好如初,課本上也就此結束了,但是我們都知道,最後趙國還是被秦國滅了,那麼他們二人最終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 殘酷的真相:我們只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藺相如最後的下場
    「負荊請罪」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歷史典故了,裡面的廉頗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赤背背負著荊棘去向藺相如賠罪,藺相如也寬宏大度,最終選擇原諒了他,兩人和好如初。這個歷史典故告訴了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要懂得顧全大局,舍小我成全大我。
  • 「負荊請罪」後,廉頗、藺相如重歸於好,但後來兩人結局如何?
    看清楚來人是誰後,府內的下人都不敢上前阻攔。「負荊請罪」典故由來「是何人在此惹事?」藺相如得知此事,走到大堂,大聲呵斥道。等此人抬起頭,藺相如才驚覺,來人竟是自己的死對頭廉頗。「負荊請罪」典故漫畫沒等藺相如反應過來,廉頗重重地單膝下跪,雙手抱拳,開口說道:「我是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您竟然如此寬厚,實在讓我羞愧難當!」
  • 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最後結局是怎樣?
    ——雨果 熟知歷史的人都聽說過「將相和」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廉頗和藺相如是很多人學習的對象。那麼歷史上的兩個人結局如何呢?司馬遷所撰寫的《史記》讓後人對春秋戰國這段歷史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你可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後下場如何?
    從小看過「負荊請罪」的故事,一面為廉頗敢於擔當讚嘆,一面也為藺相如的智慧稱奇。這兩人原本各司其職,機緣巧合之下有了交集,最終惺惺相惜,為人稱道。但世人皆知的故事只是他們漫長人生裡的一小段插曲,真要回顧兩人的一生,也不由得發出一聲悲嘆。故事要從廉頗和藺相如如何相知說起。
  • 負荊請罪中的廉頗與藺相如後來的命運完全不同,課本沒有告訴給你
    就拿成語來說,很多成語都有著一段悠久的淵源。有著一個娓娓動聽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負荊請罪的故事,講的是廉頗個藺相如的故事,當時藺相如憑藉著自己寬大的胸懷,沒有和廉頗斤斤計較,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這個故事也告訴別人不要為眼前的利益之爭,而限制自己的格局,只有心懷天下才能以理服眾。
  • 負荊請罪的由來: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
    藺相如因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立下大功,深得趙王信任重用。趙王說:「寡人有藺相如,身安於泰山,國重於九鼎。相如功勞最大,其他大臣都不如。」於是,任命藺相如為上相,職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私下說:「我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藺相如只憑嘴上功夫,職位竟然在我之上。況且他只是宦官手下的一個門客,我怎能甘心在他之下呢?以後看到藺相如,我一定要殺死他。」藺相如聽到廉頗的話後,每次遇到大家上朝,就託病不去,不想和廉頗相遇。他手下門客都以為相如害怕,私底下悄悄地議論著。
  • 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結局如何?一死一逃讓人嘆息
    記者:廉頗老師,憑藉在《負荊請罪》中知錯能改的精神以及誠摯真誠的認錯態度,加上他在戰場上堂堂正正地幹架的,對敵人的敗軍也不加以追殺屠戮的貴族精神,榮獲新世紀人民頒發的「德聖」獎盃,請問老師你有什麼感想? 廉頗(一臉懵懂):貴族精神?我怎麼不知道我自己原來是個貴族?
  • 負荊請罪,藺相如的次次忍讓,最終和廉頗成為了好朋友
    負荊請罪這個故事是關於藺相如和廉頗的兩個人的故事的,當初在完璧歸趙的這個事件中,因為藺相如為趙國取得了勝利,所以當初的皇帝就命令藺相如為上將,但是這樣子的消息傳到廉頗的耳朵裡的時候,總是很不服氣,一直就是想要去想盡辦法去羞辱藺相如,小編認為,在廉頗的眼中,他以為藺相如他的出生地位比廉頗低,而且就是因為一場戰爭因為藺相如的能說會道而去打贏了勝仗
  •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可是長平之戰後,藺相如和廉頗的下場你知道嗎
    ——雨果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史記·七十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 這是《史記》中關於負荊請罪故事的描述。 趙惠文王登基後,在趙國實行了清明的政策,任用了許多賢臣,其中就包括廉頗、藺相如等人。對於廉頗和藺相如,我們都知道「負荊請罪」的故事,這個故事,讓趙國臣子間和睦有加。
  • 《將相和》的廉頗、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這些老師可不會告訴你
    藺相如因在「完璧歸趙」、以及「澠池之會」上表現突出,維護了趙國的尊嚴,為了趙惠文王掙足了面子,備受趙王賞識,封為上卿。 這一下可不得了,藺相如的官位超過老將廉頗,致使老將廉頗心生不滿,因為廉頗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在戰場上,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而藺相如僅憑自己嘴皮子,就成為了上卿。為了出自己心中的這口惡氣,廉頗開始處處給藺相如小鞋穿。
  • 負荊請罪之後,老師為何不告訴你藺相如和廉頗的後續?因為不好說
    這是出自著名的「將相和」典故,也就是在我們小學課本裡熟讀的「負荊請罪」。廉頗勇於承認錯誤,向藺相如請罪,最終互相和解的故事,讓我們一直學習他們的勇於承擔和寬宏大量,哪怕長大了之後也依然如此。但是,在負荊請罪之後,藺相如和廉頗最後的結局是怎麼樣的呢?為何語文老師從來沒有提起過?這不禁引發了我們的好奇,而根據史書的記載,這根本不好說。
  • 負荊請罪的廉頗跟藺相如最後怎樣了?老師一定不會告訴你結局
    在如今的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材中有這麼一篇文章,叫做《將相和》,講述的是趙國大將廉頗向趙國宰相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目的在於告誡我們要勇於認錯,敢作敢當。但是他們之後怎樣了呢?是依舊友好相處還是再次鬧崩?為何擁如此賢臣跟良將的趙國還會被秦國攻破呢?大多數老師肯定不會告訴你之後他們兩人的結局。
  • 藺相如「完璧歸趙」獲得讚賞,廉頗「負荊請罪」獲得原諒
    文/來來往往【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想必每個人都聽過負荊請罪這個成語吧。意思是說身後背著荊條來請罪,主動向對方賠禮認錯。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關於成語的成語故事。那麼負荊請罪的故事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