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文王十六年某天,趙國上卿藺相如府內突然闖進一個人。此人赤裸著上身,背著重重的荊條,一臉凝重。看清楚來人是誰後,府內的下人都不敢上前阻攔。
「負荊請罪」典故由來
「是何人在此惹事?」藺相如得知此事,走到大堂,大聲呵斥道。等此人抬起頭,藺相如才驚覺,來人竟是自己的死對頭廉頗。
沒等藺相如反應過來,廉頗重重地單膝下跪,雙手抱拳,開口說道:「我是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您竟然如此寬厚,實在讓我羞愧難當!」
藺相如大喜,急忙上前扶起了廉頗:「將軍能出此言,相如甚歡。」之後,兩人相互交歡和好,成為了生死與共的好友。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這個著名的「負荊請罪」的典故,想必人人皆知。廉頗和藺相如從死敵到朋友的轉變,也令後人羨慕不已。不過,世人只知「負荊請罪」,卻不知道廉頗和藺相如的最終結局如何?今天,歷史象就來詳細介紹一下兩人的故事。
長平之戰後,藺相如鬱鬱而終
「負荊請罪」後,廉頗和藺相如重歸於好,兩人成為了趙國的支柱。一時之間,強大的秦國也無法奈何趙國。不過,趙惠文王去世後,局勢卻悄然發生了改變。
剛剛二十歲出頭的趙孝成王繼位後,對廉頗和藺相如卻心生嫌隙。長平之戰中,廉頗以守為攻,與秦軍僵持了足有三年之久,使趙國立於不敗之地。但趙孝成王卻認為廉頗是個膽小鬼,不敢正面迎戰,影響趙軍士氣。為此,他換下了廉頗,讓趙括領軍。這一錯誤決定,帶來的後果卻是致命的。趙括被殺,秦國名將白起在此戰中坑殺趙軍40萬人,因此一戰成名。而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幸好,後來有其他諸侯國聯手增援,趙國才未被滅國,但此戰已然為趙國埋下了覆滅的禍根。此戰後沒多久,年老的藺相如鬱鬱而終,廉頗也因此戰的失敗憤慨不已。趙孝成王似乎回心轉意,重新開始重用廉頗,廉頗也不負眾望,不僅率軍抵抗住了秦軍,還擊敗了趁機攻打趙國的燕軍,令趙國得以喘口氣。
廉頗被撤掉兵權,逃往魏國
趙悼襄王繼位後,因其年輕氣盛,對廉頗既不服氣也不信任,他剛上任就卸掉了廉頗的職位,撤掉了他的兵權。然後,趁著廉頗還在外打仗時,讓樂晨去替換他。廉頗一怒之下,打跑了樂乘,然後被迫逃到了魏國。
郭開作梗,廉頗苦等無果
此時的廉頗並不相信自己已被拋棄,他在魏國靜靜等著,希望趙悼襄王想起他的時候,能將他重新召回國,重新重用他。事實上,趙悼襄王不僅考慮過此事,還派使者前去探望他。廉頗為此激動不已,他特意加大了自己的飯量,並在使者面前穿上戰袍,跳上戰馬,來證明自己的能力還在,還可以繼續為趙國戰鬥。
不幸的是,由於佞臣郭開的從中作梗,收買使者。使者回去傳達消息時,卻改變了話鋒,他對趙孝成王說,廉頗已經老了,無法再帶兵打仗了。趙孝成王因此斷了接廉頗的心思。廉頗在魏國苦等多日無果,後被楚王接到楚國,最終他在楚國鬱鬱而終。
參考文獻:《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太史公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