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都市2017年BLAST!數碼展開展 呈現當代數碼藝術

2021-01-20 騰訊大申網

藝術都市BLAST!是致力於為數碼創意人才提供平臺,為其提供更大的展示空間的特別項目,項目內容為通過多個平臺與社交媒體進行公開作品徵集與展示。BLAST! 視覺探尋有關移動影像、動畫、卡通、電腦合成視頻、互動性項目的視覺藝術作品。BLAST! 聲音探尋新聲音,包括:原聲、電子樂、試驗音樂、噪音、流行樂、聲音採樣及環境音等任何形式的聲音作品。招募的對象不局限於藝術家與專業人士,而是向全球所有人開放。當今網絡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掌握了實現高質量內容的工具和技能,這個徵集將展現可達性和藝術動機間的碰撞是如何影響當代數碼藝術的。

之前BLAST! 在chi K11美術館、M50創意園區、上海當代藝術館藝術亭臺、衡山坊、中信泰富等上海地標式場所進行展示,反響熱烈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也曾收到法國Asia Art Now博覽會和義大利巴勒莫藝術空間的邀請出展。今年,BLAST! 移師喜瑪空間於2017年9月15日-10月8日展出,集中展示歷年來BLAST!的獲選作品。

2017年BLAST!視覺單元入選作品為:

迴路 (樂毅,中國)

Like The Smell of Your Exile in My Body(Seyyed Sadagh Aleahmad,伊朗/英國)

Poor Connection (June Kyu Park,美國)

Technological Nature (Daria Jelonek,英國)

亞洲共享天堂 (秋秋,中國)

候風 (老克拉,中國)

生命工程學園 (陳熹,中國)

ELECTRA (Geneviève Fvare Petroff,瑞士)

2017年BLAST!聲音單元入選作品為:

You Make Me (Tomoki Kakitani,日本)

晶 (虞菁,中國)

萬能樂音轉換器 (胡帥,中國)

Attention Deficit Daydreams (Cruel Buddhist,美國)

Oysters on The Beach (Kristian Mondrup Nielsen,丹麥)

I Want Your Body (Elena Kilina,俄羅斯)

Footprint (Timo Kahlen,德國)

阿囝 (蔡宇瀟,中國)

來自中國的樂毅成為最終獲獎藝術家,將獲得FUMO動態影像設計課程。策展人及評委主席樂大豆為獲獎藝術家寄語:「樂毅的作品《迴路》是一部電腦動畫短視頻,其內容形式契合BLAST!主題,並在30秒內完成故事情節的完整敘述,將充滿科幻靈感的畫面與聲音完美結合,在本次百餘部作品中脫穎而出。」

來自數字藝術與當代藝術領域的21位傑出評委負責BLAST! 2017 徵集作品的甄選。由 Arthub 創始人與策展人樂大豆先生、電影人杜可風先生、策展人Massimo Torrigiani先生、現代傳播集團時尚編輯總監葉曉薇女士擔任評委會主席。並邀請到了aaajiao 徐文愷(新媒體藝術家)、曹丹(《藝術界》與《藝術新聞/中文版》出版人)、Martino Coffa(Recipient.cc 創始人與總監)、N+N Corsino(舞蹈編導與研究者)、高嘉豐(音樂人與製作人)、Roberto Gianstefani(Flatmind 創始人與總監)、谷口瑪利亞(藝術家)、郭鴻蔚(藝術家)、Julian F. Krueger (The Marmalade執行創意總監)、李佳桓(作者、譯者與酷兒活動家)、秦思源(藝術家與策展人)、Antonio Scoccimarro(Mousse雜誌編輯)、Fito Segrera(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研究/創造部主任)、Matthias Winckelmann(ManvsMachine 設計總監與3D視覺藝術家)、吳俊勇(藝術家)、由宓(策展人與研究員)、朱曉聞(媒體藝術家)共同擔任評委。

除了獲選作品之外,展覽也將呈現部分評委如高嘉豐、郭鴻蔚、Matthias Winckelmann、吳俊勇、朱曉聞的原創作品。此外,BLAST! 合作夥伴FUMO蔚來動影也將展現一系列精選的有關動態影像設計與3D動畫的優秀影片,向中國創意領域介紹來自全球頂尖的工作室與設計師,包括ManvsMachine (倫敦 / 洛杉磯), SOMEI 孫世晟 (上海), Buda (布宜諾斯艾利斯), Tendril (多倫多), Future Deluxe (倫敦), Method Studios (紐約), Vitaly Grossmann & Vincent Schwenk (漢堡), Zeitguised (柏林), CATK (柏林), foam.studio (柏林), Panoply (倫敦), Raoul Marks (墨爾本), Aixsponza (慕尼黑)。

展覽還特邀了義大利藝術家Donato Piccolo以及合作夥伴新媒體與資源共享平臺MANA推薦青年藝術家謝鑫的作品穿插其中,兩位藝術家的裝置作品與數碼作品同臺展出、交相呼應,在流動的二維數碼藝術中呈現出三維的靜止空間。

BLAST! 不僅為熱衷數碼媒體的創意人才提供了一個更大的展示平臺,而且喚起了大眾對數碼藝術意想不到的全新認識。在網絡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掌握了實現高質量內容的工具和技能。BLAST! 展現了可達性和藝術動機間的碰撞是如何影響當代數碼藝術的。本屆招募活動中,每個人都可能加入到這場數碼藝術新嘗試之中,主辦方得到了22個不同國家100多位創意人才的積極參與。BLAST!會將在一個特別的感知環境中呈現,不僅有本屆入選的優秀作品,同時將回顧往屆展覽中的上乘佳作。與FUMO和MANA合作,也為我們拓寬創意平臺、注入更豐富的內容。

BLAST!由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主辦、藝術都市與Arthub、Flatmind、與喜瑪空間聯合承辦、得到FUMO與MANA的傾力協助,以及上海卓美亞喜瑪拉雅酒店的支持。9月14日在浦東喜瑪拉雅中心六樓喜瑪空間舉辦了隆重的開幕儀式, 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藝術處處長吳忠民,、上海證大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翁秉晨及本次BLAST!展策展人樂大豆先生等嘉賓出席並發言,現場氣氛熱烈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交口稱讚!

【主辦方介紹】

關於藝術都市

隨著美術館、基金會、畫廊及藝術相關項目體系的不斷擴大,上海、北京、香港儼然已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的藝術中心。

藝術都市旨在推廣上海乃至中國藝術與藝術相關活動。基於把藝術、設計、與生活結合起來形成無縫信息流與活動的全新理念,為藝術推廣與體驗開創了全新的方式。

該項目主要分為三個組成部分:

• 數位化平臺:藝術都市的手機APP應用程式和網站常年提供上海與北京兩地精選的畫廊與藝術機構的最新展訊;前往App Store搜索:藝術都市,輕鬆下載;

• 運營機構:為公司、品牌與機構專業運營藝術相關項目與活動;

• 系列活動:通過活動和公關營銷,藝術都市為藏家和藝術愛好者與畫廊、美術館和藝術家工作室之間架起交流的橋梁;提供各種學術、交流和教育信息;並組織國內外的藝術與設計考察之旅;

喜瑪空間

2014年,證大畫廊在由著名日籍建築大師磯崎新先生主持設計的上海喜瑪拉雅中心成立,成立之初便全面依託於「證大藝術」品牌十年來所積累的運作經驗,與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喜瑪拉雅文化藝術基金會以及其它藝術機構、策展人、批評家等之間保持緊密聯繫,快速形成了極具自身特點的運作模式與理念。2017年,畫廊搬入位於喜瑪拉雅中心6層佔地700m²的全新展覽空間並正式更名為喜瑪空間。我們致力於成為一個開放、實驗、包容的空間,一個文化交流、思想碰撞、跨界實驗合作的平臺,將通過想像力來探尋與實踐一個充滿可能與活力的當代藝術新力量。

FUMO蔚來動影

FUMO蔚來動影是針對中國創意產業量身定製的動態設計大師班課程。動態影像設計 (Motion Design) 源於計算機圖形設計,是當今創意產業最前沿的專業之一,在電影、 廣告、傳播、設計、虛擬實境和藝術領域都有廣泛運用。動態設計師既是技術專家又是視覺藝術家,他們靈活運用三維設計軟體,不斷模糊設計與影像藝術的邊界。資深的動態影像設計師在國際市場上需求量極高,為世界知名品牌不斷創造超越平凡的視覺設計。 動態設計在未來設計發展中將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無論是傳統屏幕還是虛擬實境。毋庸置疑,具有超前思維的動態設計將成為整個影像設計界的主導。

MANA

MANA是新媒體藝術行業媒體與資源共享平臺,致力於建立藝術、設計與科技協同創新的生態系統。MANA匯聚了行業(藝術、設計、科技)頂尖人才,以及跨界融合新作品,打造資源平臺。

定期與藝術中心、創意園區、高等院校等聯合舉辦線下活動。定期分享推廣全球行業的最新動態,支持普及行業教育。MANA將融合藝術、設計、科技協同創新的新媒體藝術應用進行廣泛的傳播與推介,與行業群體一同進步。

上海卓美亞喜瑪拉雅酒店

上海卓美亞喜瑪拉雅酒店由國際著名建築大師磯崎新先生設計,內部由締造杜拜卓美亞帆船酒店設計神話的KCA國際建築事務所量身定製。酒店定製的現代中式家具及中國風藝術品,精彩演繹了當代理念與中國風的巧妙融合。3個風格各異的餐廳和酒廊為賓客提供多樣化的用餐體驗。酒店從設計到裝潢,從服務到體驗,一景一物,一念一動,皆為顧客營造「東方典雅」的獨特體驗,從酒店陳設、文化細節及服務感知酒店所蘊含的力透紙背般的深邃內涵。

【展覽信息】

展期:9月15日至10月8日 10:00-18:00

地址:喜瑪空間 上海市浦東新區櫻花路869號喜瑪拉雅中心6層

相關焦點

  • 巴蜀之光——國際公共數碼藝術展暨英國流明數碼藝術大獎中國成都...
    展覽海報2018年11月3日,「巴蜀之光——國際公共數碼藝術展,暨英國流明數碼藝術全球展覽·中國成都特展」在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舉辦,本次展覽由成都市興光華城市建設有限公司委託國際數碼藝術獎項-Lumen
  • 《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開幕
    《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於2019年7月26日至8月25日在亞洲國際博覽館3號館舉行。展覽是為香港市民而設計的文化藝術公益活動,同時作為「2019年度內地與港澳文化和旅遊交流重點項目」,力求通過全新的數碼與藝術語言為廣大觀眾帶來一場展現華夏瑰寶的世界級文化、藝術與科技盛宴。
  • 藝由:搭建國際文化交流平臺 以數碼藝術點亮「巴蜀之光」
    以「非遺」為主題,以公共數碼藝術之「光」點亮成都,藝術家們根據主題,在非遺博覽園的公共空間內呈現出不同形態和主題的數碼藝術作品。為期一個月的展覽中,我們看到了國際藝術家用數碼藝術創作的有關中國「非遺」文化的作品,他們將剪紙、刺繡、戲劇、傳統製造技藝等「非遺」文化與當代數碼藝術相結合,試圖改變過去藝術與生活涇渭分明的關係,在城市中重建人與藝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人重新認識到城市的魅力所在,喚醒標準化城市的活力,並展示當代藝術在公共領域的多種可能性。
  • 藝術兇猛,科技溫柔 | 倫敦數碼巴比肯來帝都啦
    caixin-enjoy由全球聞名遐邇的巴比肯藝術中心舉辦的「Digital Revolution」數碼巴比肯展來帝都啦,自1月16日開始,面向公眾開放。自2014年在倫敦亮相以來,數碼巴比肯已吸引歐洲各地超過三十萬人前來參觀體驗。中國知名新媒體藝術家馮夢波和吳珏輝,現場揭幕了二人令人震撼的新媒體藝術作品。吳珏輝展示了受電影《黑客帝國》啟發且為本次展覽專門創作的超現實空間作品《尼奧之眼》 (「Neo’s Eye」)。
  • 《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開啟「時空之...
    7月26日上午,由故宮博物院等單位主辦的《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在香港亞洲博覽館舉行開幕典禮,並將舉行為期一個月的展覽活動。主辦方表示,展覽是為香港民眾精心設計的文化藝術公益活動,同時也是「2019 年度內地與港澳文化和旅遊交流重點項目」,力求通過全新的數碼與藝術語言為香港民眾帶來一場展現華夏瑰寶的盛宴。在開幕典禮上,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示,深深地感受到香港民眾、香港各屆朋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 《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在港開幕
    7月26日,觀眾在觀看《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新華社香港7月26日電(記者丁梓懿)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香港回歸祖國22周年,《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26日以全新形式在港開幕,這是藝術展走出故宮、走向海外的第一站。
  • 澳門呈現「華源」藝術展:「夜遊」當代藝術的園林
    近年來中國當代藝術對於傳統文化與元素的借鑑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然而如何在當代空間有效展示,並呈現中國文化的審美本質,卻是不少藝術家需要直面的問題,正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和澳門美獅美高梅同時展出「華源」藝術展中的《夜遊記II》、《蛻變:無窮盡》等作品,即是通過傳統水墨意境或藝術結合現代科技,讓展廳成為一處引人入勝的當代藝術「園林」。
  • 「數碼敦煌展」香港揭幕 多媒體展示敦煌藝術魅力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年永剛 ):一場通過聲、光、影視及數碼技術還原敦煌藝術魅力的展覽,從本月11日起,將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3個月。數碼敦煌——天上人間的故事展覽舉行開幕典禮這個名為「數碼敦煌——天上人間的故事」的展覽是香港與內地的文化研究部門共同精心打造的,展出了超過100件展品。展品中既有珍貴的文物文獻,也有通過數碼技術還原的洞窟模型和壁畫。
  • Digital Revolution「數碼巴比肯」展亮相北京王府中環
    王府中環攜手巴比肯藝術中心Digital Revolution "數碼巴比肯"展亮相北京一場糅合藝術、設計、電影、音樂與電子遊戲的沉浸式展覽2017 年 11 月 22日 北京訊 - 王府中環今天宣布,與全球聞名遐邇的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攜手展開一次重量級藝術合作,將國際上最為炙手可熱的Digital Revolution
  • 藝術7日 | 蓬皮杜上海分館2019年開放,Digital Revolution數碼...
    本周,大衛·卓納於紐約宣布其畫廊總部新項目;法總統馬克龍在訪華期間透露法國巴黎蓬皮杜國家藝術和文化中心將正式與上海西岸集團合作;「Digital Revolution數碼巴比肯」首次進入亞洲;佩斯畫廊宣布將於香港H Queen's大廈開設新空間以奈良美智個展作為首秀揭幕;臺北市立美術館公布第十一屆臺北雙年展策展人名單;速寫與徐震聯合推出公眾藝術項目「Neo Market
  • 網際網路藝術是數碼藝術的高級形式,而網際網路又是另一種抽象的藝術
    網際網路藝術是數碼藝術的高級形式,而網際網路又是另一種抽象的藝術文章原創,歡迎關注。信息是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意義,載體則是用於承載信息的特殊物質形體。由此而來的問題是:信息是如何與載體結合的?或者說,一般意義上的物體如何成為信息的載體?
  • 線上佑品 | 活在時間之中——當代藝術作品線上展覽 Vol.7:李冠廷
    虛苑青年版畫創作新銳獎作品展,虛苑美術館,北京;「生生不息」 繪本創作聯展,聯合書店,廣州;「TOUCH」閆欣悅李冠廷雙人展,廣州美術學院新松園展廳,廣州;2015年「225夢繪」插畫新鮮人邀請展,歌莉婭225,廣州;「邂逅實驗(二)」,盒子藝術空間,深圳;「再.閱讀—當代插畫與文本的關係」,東莞圖書館,
  • 《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開啟「時空之門」
    這個暑假,由故宮博物院和鳳凰衛視聯合主辦、中國銀行(香港)作為首席公益合作夥伴的《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以「開放之城」為主題,將藝術、文化與科技緊密融合,包含「開放之城」《清明上河圖》之旅、「盛世長卷」巨幅動態高清投影、「汴河碼頭」球幕影院、宋「潮」遊樂園親子民藝體驗空間、圖書閱覽、公共活動與文創衍生七大內容,將原作細節和歷史背景進行數碼化轉譯、視覺化傳達與立體化呈現
  • 《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開幕在即
    由故宮博物院和鳳凰衛視聯手打造的《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將於本月26日開幕,外界翹首以待。去年在北京舉行的首展,獲得各界好評,展演將走出故宮、走向海外,讓大眾能以新穎的方式,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2017"——展示當代藝術活力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2017"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幕2018年6月24日下午,"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2017"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幕,同時也是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館三周年的日子。周旭君表示,此次"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2017"是當代藝術年鑑展系列規模最大的一次,展示空間更大、展期更長、傳播更廣、資源投入更多。展覽系統記錄歷史,提倡平等對話,鼓勵實驗和推動創新,揭示和反映了當下文化觀念和發展趨勢,其價值指向與業界的重要判斷也產生了很好的連結。
  • 人類與計算機語言和數碼科技間的關係
    畢業後師從美術界泰鬥錢紹武先生,並與其合作大量大型城市雕塑,在公共藝術領域獲得了豐富經驗。其學院的求學經歷與前衛的學術主張造就了紮實的寫實功力和濃厚的現代藝術風格表現力。 錢紹武先生稱讚溫闊的作品為中國為數不多的高水平現實主義藝術。
  • VR作品獲全球數碼藝術大獎 藝術與科技完美結合
    傳統藝術手法和新科技的碰撞,來自義大利的畫家憑藉VR視頻作品獲得The Lumen Prize。 VR遊戲下載、新遊推薦、福利,盡在17173VR!最近,在第四屆The Lumen Prize全球數碼藝術大展上,VR作品再次拔得頭籌。來自義大利的Fabio Giampietro和Alessio De Vecchi創作的VR視頻「Hyperplanes of Simultaneity」獲得2016 Lumen Prize。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招募2017青策計劃策展人
    2017年6月7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召開了2017年「青年策展人計劃」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公布了涵蓋新獎勵的「青策計劃2017」進化版招募書芬雷感受到了每個城市不同的城市面貌與當代藝術氛圍,他們與當地的藝術機構、院校、策展人、藝術家與藝術團體展開深入的交流,收穫到了許多全新的體會。他建議之後的海外研修生可以帶一個大行李箱,用以裝畫冊與書籍。
  • 從上海當代藝術30年回顧展 聽嘹亮背景下的清越之聲
    如今,當「行為藝術」已從曾經背負著偏見與冷嘲熱諷的獨立藝術門類滑入一種劇場/特定空間內觀賞性的表演、一種可供消費的藝術名詞之時,我們或許會有點感慨當年的那種真正解放和衝破束縛的先鋒精神。
  • 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
    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古北水鎮舉辦。 2003年施慧開創了第一個在造型藝術專業中實施纖維藝術教學的研究方向,將纖維與空間藝術結合在雕塑專業中,提出要以纖維與空間藝術在當代藝術創作中呈現的獨特視角和藝術語言為出發點,以纖維藝術對材料的敏感性來涉入都市的消費現象,並持以人文的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