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溯源(二)由反人性的「棄老」現象,延伸出來的道家修煉

2020-08-27 棟德


人類歷史的發展,是自然選擇和合的結果,而並不是人類主觀選擇的結果。


所謂的「人定勝天」,「我命由我,不由天」,只不過是一種個體或群體自我安慰的謊言的現象,這種現象是從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不用學習,天生就會的自我安慰的本能,這種天生的基因本能或遺傳本能,通常會在遇到挫折,打擊,無助,無能為力的狀態下自動開啟。


這種現象,在道家文化中叫「祝由術」,在人體行為學叫「心裡暗示」或「種心錨」,最新的網絡用語叫「種草」。


這是開篇要介紹清楚的事情,如果理解不了這些,就不能理解接下來要說的事情。


在人類的歷史上,出現過一個反人性的「棄老」現象,就是把60歲以上的老人拋棄到山上或山洞裡,有的地方任其自然死亡,有的地方困到山洞裡,只給送三天飯,三天過後任由其餓死。


這種風俗不止在中國有,在歐洲,非洲,亞洲都普遍存在。


在中國,被「棄老」的地方的名字都不一樣,民間的叫法有「棄老洞」,「棄死窯」,「自死窯」,「模子墳」,「六十花甲子」,「生藏」,「油簍墳」等等不一而舉。


有意思的是,這種現象並沒有被正史記載,野史也很少提及,前面章節咱們說過,歷史都是文官寫的,可見,這種反人性的現象,已經觸及到了人性的惡,每個人都不願意以真心面對。


日本人,把這個棄老現象,還拍成了電影《楢山節考》,講述了一個關於老年人的悲慘故事,同時也是一種養老的社會現象,令人反思,這是對殘酷傳統的一種懺悔,對心靈的震撼相當強烈。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關於「棄老」現象的相關資料,這裡不深入展開,因為我們的重點是道家文化的溯源,這種棄老現象也是大自然選擇,人類配合發生的事情,並不是以人類的自我導向和意志為轉移的產物,而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在生產力低下,自然災害,戰爭等每個人都吃不上飯的時候,吃人,賣兒賣女的事情屢見不鮮。不是不為,實無能為力也。


關於棄老這個事,孔子是這麼形容的,「老而不死是為賊」,關於這句話的意思怎麼理解。我查遍了資料,統一的且主流的解釋是,責罵人老了無德行的話。這樣的解釋真是個天大的笑話。是很膚淺的,是被人惡意曲解,惡意帶節奏的結果。以至於造成文化斷層,蔽人智識。其用心之惡毒,心裡之陰暗,簡直不可理喻。今天,棟德(作者)以一己之力,解開這個千年「心錨」。作為道家隱派傳人,棟德有責任還原道家文化歷史真相。擊奸邪,興正道,正本清源。


這句話出處: 《論語·憲問》:「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現在普世的解釋是:「《四書》解釋:原壤叉開雙腿坐著等待孔子。孔子罵他說:&34;說著,用手杖敲他的小腿。」這個解釋的出處,是《康熙字典》,並一家獨大。這裡所謂的《四書》就是《論語》。這算是找到了一個小源頭。至於為什麼這麼解釋後面說。


要想解讀這句話,首先要搞清楚漢字的含義,《康熙字典》是清朝編著的,大家都知道,清朝有「文字獄」的事情發生,在涉及政治,思想意識形態問題上,不可採用,亦不可信。


這裡用《說文解字》來解釋,是漢朝的字典。至於漢朝的政治思想意識形態又偏向何方,本文不做深入探討,能把這個故事講個基本清楚就可以了,至於更深層次的,在後面的文章系列裡,慢慢梳理出來。


這個故事裡,有這麼幾個關鍵字:「夷」,「俟」,「述」,「賊」。


夷:「《說文解字》,東方之人也。從大,從弓。(這裡的東方之人就是山東人)。南方蠻閩從蟲。北方狄從犬。東方貉從豸。西方羌從羊。西南僰人、焦僥從人。蓋在坤地頗有順理之性。惟東夷從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壽。有君子不死之國。」


俟:「《說文解字》,大也,此俟之本意。自經傳假為竢字,俟之本意廢。」


述:「《說文解字》,循也。古文多假借遹(yù)為之述。「遹」字《說文解字》,迴避也。」


賊:「《說文解字》,本意敗也。古文賊同則。今字從戎做賊。」


把這四個字的意思都搞清楚了之後,那麼《論語·憲問》:「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的意思也就明朗了許多。


這句話翻譯過來意思就是:」山東人原壤是個真君子,修煉吐故納新之術,延年養生之道,他的仁義最大,壽命也高。孔子說:他對孩子的成長不過多的幹預,他認為兒孫長大之後自有兒孫福,對養老棄老問題並不迴避,等老了就主動上山修煉去,以不給兒孫添麻煩為原則。孔子說完之後也學著原壤的樣子用手杖敲打起膽經來,以求延年益壽。「


大家看完這個解釋,不知道有沒有觸動。這才是中國傳統原生家庭文化的真實寫照,也是道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淵源不息的強大力量。同樣也是道家儒家修身修煉文化的自然選擇,打坐(」正坐「為主,也叫」安坐「),辟穀,服氣吐故納新,修身養性這些都是被動自然發生的產物。不是以人的意志為導向結果的事情。反觀如今,人們刻意脫離生存環境的影響,單純以人的意志去做這些事情,成功的就寥寥無幾了。


山東作為龍山文化(易文化)的發源地,自古到今以仁義著稱,仁者無敵,仁者壽。這樣一個基因裡自帶的文化屬性,廣泛的被絕大多數人認可,被大部分統治者認可。但清朝是個例外。他們對這種天生自帶的正義之師,仁義之師的正能量,打心底害怕,每每思及,後背發涼,睡不著覺。人為閹割也在情理之中了。


(全文完)



道家文化溯源系列,本文《由反人性的「棄老」現象,延伸出來的道家修煉」》是第二章。全部寫完暫定十五篇(依據實際情況做刪減)。帶你解開道家文化神秘的外表,還原真實的道家文化脈絡,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醫家,兵家文化為出發點,梳理脈絡,發揚經世濟國道統文化。



相關焦點

  • 道家文化溯源(三)「欺騙」文化盛行的背後,是無限挖掘人性的惡
    道家文化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講「負陰而抱陽」,什麼意思呢,就是講求自立更生,自強不息,積極進取,欣欣向榮,寧肯自己多做點,少吃點,少穿點,少用點,也要把最好的都留給家人,是人性本善的強陽文化。而道教,要飯教和強盜教不講求這些,他們講「負陽而抱陰」,什麼意思呢,就是寄生文化,要飯文化,強盜文化,牧羊文化,欺騙文化,愚民文化,詐騙文化的綜合體,不勞而獲,精神空虛,心裡變態,只能靠依附群體而生,信奉少做或不做,多吃,多用,多拿,吃好,喝好,穿好,玩好,把最好的留給自己壞的留給別人,是人性本惡的至陰文化。
  • 道家文化溯源(四)皇道,帝道,王道,霸道,中庸之道
    由此帶出的問題是,文化的背後是什麼力量在推動著向前走,萬年的農耕文化,三百年的工業文化,三十年的科技文化,到今天的網際網路,物聯網文化(信息文化),如此之快的更迭速度,以後會出現什麼文化,是在現有的文化體系中脫穎而出,還是會出現新生命文化,這些目前都是未知數,這就是要溯源的目的。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道家文化溯源(完篇):善者不辨,辯者不善,中國人的善惡觀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寫下了道家文化溯源系列文章十五篇,之所以寫道家文化,是因為道家文化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是中國文化的底層基因,是影響著中國人幾千年生存和發展的參考系,通過分析和了解道家文化,可以更好的指導自己的生活,以期達到趨吉避兇的目的。
  • 道家文化溯源(一)女權文化的根和魂:「母系文化」
    縱觀歷史,古往今來,要想把道家文化溯源到真正的根系,有一個離不開,也繞不過去一個問題很多人把老子的《道德經》作為道家文化的總源頭,這無可非議,但翻遍解讀道德經的各種版本,基本都有意無意的迴避了母系文化,即便不迴避的,可能也是片字帶過,有的甚至根本直接不提這個問題,這就有點蔫壞了。老子很坦然的很直接的很大方的提出了這個文化現象,並推扶到了一個至高的,無所能及的高度。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 道家思想與中華文化(二)
    董仲舒「罷黝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成為兩千年封建社會的顯學和封建統治階級的治國理論,道家思想相應地轉為「隱學」。 但正是這一顯一隱,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這裡的所謂「隱」,也是相對的,道家思想不僅在西漢初極盛於時,到魏晉時期更發展成為「玄學」風靡朝野。
  • [正宗道家內丹功修煉班]
    [正宗道家內丹功修煉班]      道家內丹功是中華民族流傳幾千年的文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 道家禮(太)陽功養生禪分享(二)
    一起來認識禮(太)陽功 禮陽,即朝拜、觀想太陽(相關的故事等體驗後再分享)。禮陽功是道家及佛家大德們必修同時也是必修的一門頂級快速提升能量、延年益壽的一套完整而又獨立系統的功法。真的只有大德們才掌握的,普通學員、弟子根本沒聽說過更別說修煉了。 佛、道兩家在此門功法修煉上除了運用各自的經文賦予不同文化內涵之外,修煉的方法及要求是基本相同的。
  • 道家代表人物(二)
    還有很多實為道家,但並未收錄的,如「赤帝之子」劉邦、兵家(道家分支)孫武......等等。 ●老子李耳,字聃,又字伯陽。老子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 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個源頭。外文版《道德經》有一千多種 ,是被翻譯最多的中國書籍,也是目前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著作。從《列仙傳》開始,老子就被奉為神仙。
  • 道家思想與中華文化(一)
    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經爛掉的大樹」;「道家思想乃是中國的科學和技術的根本」。「道家哲學對中國科學史是有著頭等重要性的。對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的宗教、思想、文化都產生了較大影響。」有中華文化基石之稱的道家思想,還通過儒學(道統)以及中國化後的佛學(漢傳佛教)而得以不同程度的體現。由老子所創立的道家和由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 同樣是避世修煉,中國道家和佛教,有哪些重要區別?
    在很多人看來,道家的生活態度是消極避世,明哲保身,追求長生。佛教與道教有相似之處,也是講究迴避塵世,隱世修煉。但嚴格說來,道家文化和佛教信仰,區別很大。中國道教思想,追求消極避世,不是像佛家一樣,看破紅塵,提倡禁欲主義,而是追求人格的獨立,精神的自由。
  • 對陳鼓應《易傳與道家思想》一書的「摘」、「評」、「議」!(續二)
    陳先生所後面所論:(二)「天地感而萬物化生」 ,及(三)之陰陽之交的「難生」 ,這些無關哲理的無稽之談不值一提。老子對天象的觀察與沉思冥想而建立起的一種自然哲學,此後為道家各派所發展。由是探索出變動的規律,這規律便是反覆。老子歸結出這樣一個哲學命題「反者道之動」、「 周行而不殆」 。《彖傳》對自然運行變化的認識本於老子的循環論。
  • 金花的秘密:一部轟動西方的道家修煉奇書
    按照書中功法修煉,到一定程度可在「天心」(即兩眉之間的天目,請看神奇的第三隻眼)處看見眼前出現一片光華,並出現一幅幅奇妙的、閃光的圖案,這就是衛禮賢將此書命名為」金花的秘密「的原因,他說這些奇妙的光圖就是」曼陀羅「。
  • 公開道家金丹大道修煉方法(收藏)
    它從顎掉下來,還伴有一種涼爽舒服的感覺,落到中丹田,再入下丹田,這才是整個丹道周天的過程,在道家功中叫大藥服食。這個大藥實際是丹田氣凝結出來的精華,經過這樣的煉化又回到下丹田中,這就是玉液還丹的過程(後面還有金液還丹過程)。在走丹道周天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現象,如「兩腎湯煎」、「丹田火熾」、「身湧鼻抽」、「腦後風」、「兩耳鷲鳴」、「眼吐金光」等。
  • 道家文化溯源:自序篇
    同時,在齊魯大地(山東),龍山文化的發源地,孔子恢復周禮的儒家文化發展壯大,影響後世萬萬年的思想禁錮,一發不可收拾。為歷代外儒內道的治國模型打下原始框架。同時,這裡也出現了一個疑問?為什麼儒家文化能在齊魯大地生根開花呢?
  • 解密道家經典《陰符經》(三)——人性是怎樣煉成的?
    三、人性是怎樣煉成的?天道和人性有什麼關係?人心如何才能修煉但與天道合一?《尚書》的《大禹謨》記載了著名的十六字心法:「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相傳由堯傳給舜,又由舜傳給禹,因此被稱為「虞庭十六字」,被認為是「三聖傳授心法」,乃自古修身治國的總法則。
  • 養生氣功 傳統道家氣功的入門修煉(一)
    二、關於氣機運行  在醫療氣功(大部分是道家築基功演化而來)靜功的修習中,大部分學員在築基階段,都要經歷得氣、行氣、疏通和衝擊四個過程。  1、得氣  道家氣功的修習,一般通常從「命功」入手,」所謂命功,即築基功。
  • 無極生太極 無極乃是道家養生修煉的歸屬
    宇宙由沒有中心點的混沌狀態變成了有中心點的太空,古聖先賢稱之為「無極生太極」:即「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裡的兩面。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鬥爭又相互滋生依存的關係,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規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3.
  • 道家文化溯源(五)新社會形態下,城市生活的「陰陽二十五種人」
    有玩的高級點的,如站樁,打坐,「服氣」等等這些都已經成為了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成為了一種全新的城市文化。這種全新的城市文化現象背後,是強大的傳統文化的極致細化體現。很多人試圖解釋這些現象,往往最後搞成了心靈雞湯,喝著好喝,卻沒有從根本上說清楚,說明白,沒有真正的回答這個問題。在道家文化中,幾千年前《黃帝內經》就把這個問題給講清楚了,並給出了完整的答案,今天爭取用這一篇文章,不管篇幅大小,一次講完,不分章分篇。
  • 道家文化溯源(六)老子的無奈和委屈,是深埋在中國人內心的鄉愁
    (全文完)道家文化溯源系列,本文《老子的無奈和委屈,是深埋在中國人內心的憂愁》是第六篇。全部寫完暫定十五篇(依據實際情況做刪減)。帶你解開道家文化神秘的外表,還原真實的道家文化脈絡,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醫家,兵家文化為出發點,梳理脈絡,發揚經世濟國道家文化。
  • 解密道家經典《陰符經》(五)——道家修行的秘訣
    五、修道的秘訣關於修道,《陰符經)講了很多,最概括的就是這幾句話:「性有巧拙,可以伏藏。首先講人性,人如何才能合於道?人性有巧有拙,要將其隱藏起來,勿使外露;人體面向外界的有九竅(雙耳、雙目、雙鼻孔、口為七竅,加上前後陰,共為九竅),既與外界正常連通進行信息和物質交換,也會受到外界負面的幹擾,九竅之中,最重要的是目、耳、口三處最容易被幹擾,正如《道德經》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