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八珍」「天祝八俗」「天祝八藝」「天祝八景」剛剛發布,快來...

2020-12-05 澎湃新聞

「天祝八珍」

天祝大地處處盛產著奇珍異寶,為文旅農融合發展,天祝縣通過網絡徵集、評選,精選了八種物產,快來一起品嘗吧!

白犛牛肉

「天下白犛牛,唯獨天祝有」。白犛牛這一廣告因而聞名於世,成為天祝高原奉獻給人類的一件稀世珍品。天祝白犛牛是中國稀有而珍貴的地方犛牛類群,經過長期自然選育和人工選育而成。是中國乃至世界珍稀的犛牛種質資源,已被列入國家級畜禽保護品種。白犛牛肉質鮮嫩,品質優良,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少,肌纖維較細,礦物質豐富,熱能值和胺基酸含量高,是深受消費者青睞的無汙染天然綠色食品。

藏鄉手抓

天祝的藏鄉手抓,選用散養的天祝高山細毛羊羔肉為食材。當火焰舔舐鍋底,清涼的祁連雪水漸次升溫,肥美的羊羔肉在鍋裡沸騰。開鍋即食,此刻口感鮮香爽脆。最好的食材不用大料調味,一把青鹽足以鎖住羊肉的鮮美。淘洗歷史,糅合時光,一代又一代的草原兒女在華銳大地升起煙火,用至真至誠的心意烹調食物,歡迎遠方的客人。

酥油糌粑

酥油糌粑中的酥油是從白犛牛奶中提煉出來的奶油,糌粑是將青稞炒熟後,用手磨磨成的麵粉。吃酥油糌粑時先倒奶茶小半碗,再放入酥油、炒麵、曲拉、糖,在碗中用食指拌勻,並捏成小團食用。具有酥油的芳香,曲拉的酸脆,糖的甜潤,營養豐富,熱量大,充飢禦寒的特點。

犛牛酸奶

天祝犛牛酸奶用天祝白犛牛乳發酵製成。乳蛋白和乳糖的含量顯著高於四川紅原犛牛、吉爾吉斯犛牛和尼泊爾犛牛。鈣、磷豐富,各種胺基酸高達23.07%,基本符合人體必需胺基酸的比例。且乳脂肪球直徑小於其它犛牛乳脂球,極易消化吸收,入口酸甜怡人,是老少皆宜的滋補佳品。

萱麻口袋

「萱麻口袋」是中國天祝土族獨有的一種風味特色小吃。因做出來的食物狀如農民裝糧食的口袋而得名。其做法很講究,先用半發的面烙成油餅待用,將細碎的萱麻綠葉投入沸騰的開水中,萱麻那扎人的毛刺在開水中遁去,獨特的清香味兒就此彌散開來。然後在碧綠的湯中撒入豆面,用筷子順時針攪拌,拌成稀不粘碗的拌湯,用黃蔥花熗香。趁熱將萱麻豆面拌湯舀到油餅上,像吃烤鴨一樣捲成桶狀,再將底部折合上來狀如口袋,一手託住底部,從開口的一端吃,滋味綿長,讓人回味。

藏香白酒

天祝藏香型系列白酒傳承清朝時聞名的「華藏燒坊」生產工藝,在生產過程中不斷汲取古老而獨特藏曲發酵工藝,憑著豐富的藏文化積澱和優質的"華藏神泉"水,應用現代科學技術,使藏香型白酒既有濃香又具有清香型特徵,清中帶濃,濃中帶清。藏香型白酒提高原優質青稞之精,取小麥、豌豆之神,採神泉之韻,用藏曲發酵、傳統與現代工藝相結合精釀而成。經長期貯存、柔和、升華、具有藏香純正、甘冽爽口、柔綿醇和、餘味悠長的獨特風格。

天祝藜麥

藜麥,原產於安第斯山脈,興盛於印加文明,是當地印加人的傳統主食,曾經是安第斯山古代文明的穀物之母,被稱為「黃金穀物」。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譽為最適宜人類的完美全「營養食品」,被列為全球10大健康營養食品之一。天賜珍藜,福澤華銳。安第斯山脈的藜麥,遠嫁天祝,引出色彩絢爛的萬畝藜香。中國農科院藜麥協會專家認定,天祝的藜麥顆粒飽滿,產量高,營養成分好,天祝是國內最適宜種植藜麥的地區。

高原山珍

天祝,海拔在2040—4874米之間,坐落於祁連山東端,青藏、黃土、內蒙古三大高原交匯地帶,這裡氣候冷涼,雪水甘甜純淨,土壤酸鹼適度,日照強度大,晝夜溫差大,其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為人們奉獻出了一件件高原珍品。被譽為「軟黃金」的冬蟲夏草,讓外地客商慕名而來;鹿角菜營養豐富,天然綠色,功能獨特,能有效改善人體消化功能,對腸胃疾病有積極的食療作用;柳花菜,其形如木耳,味平、性寒,具有豐富的胺基酸,高蛋白,粗纖維,是人體最佳的膳食纖維來源。羊肚菌,因形似羊肚而得名,是一種一年生珍貴的真菌類。其質地細嫩,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有降低膽固醇、降血壓之功效,並對人體內的癌細胞及病毒素起抑制作用。天祝高原,以自己的博大的胸襟,給予人們最無私珍貴的饋贈。

「天祝八俗」

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天祝各族人民相依相伴,相互融合,共同積澱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為了傳承和弘揚這些優秀的民俗文化,通過網絡徵集、評選,天祝縣精選了最具地域特質的八大民俗 ,快來了解一下吧!

藏族民歌

華銳藏族民歌源遠流長、自成體系,主要流傳在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內,按照歌詞分為兩大類,即家曲(藏語稱「勒」)和山曲(藏語稱「拉伊」)。豐富多彩的華銳藏族民歌是勞動人民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創造的,其內容、數量、質量,是其他藏區遠遠不及的,主要分為勞動歌、生活歌、學問歌、歷史歌、敘事歌、舞蹈歌、情歌等,以唱詞通俗易懂,音調抑揚頓挫,富有文學性,旋律優美動聽而著稱,是華銳民族民間文化中的精華。2008年,華銳藏族民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統賽馬

天祝傳統賽馬起源於唐代的茶馬互市,發展到現在,已經形成了集賽馬、娛樂、馬匹交易於一體的體育商業盛事。賽馬體現著當地特色鮮明的民俗民風,呈現出濃鬱的地域文化特色。賽馬會上的亮點除了萬人空巷的熱鬧場面之外,最大的特色為岔口驛馬,又稱天祝遛蹄馬。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脫胎於岔口驛馬,岔口驛馬不僅鬃鬣濃密、體態雄駿、靈敏易馴、挽乘兼用,而且尤以遛溜蹄善走左右對側步、單蹄踐地、平穩似舟的特點聞名遐邇。2006年,岔口驛馬被列入《國家級禽畜遺產資源保護名錄》。2011年,岔口驛馬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核准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藏曆新年

天祝藏曆新年是藏曆正月初一,風乾與新鮮的牛羊肉、酥油、人參果、青稞酒等是過年必需準備的飲食,同時還要準備供品、經幡等祭祀祈福用。除夕下午,家家戶戶在缸裡盛滿水,背來乾淨的冰塊,置於大門頂、房頂、牆頭等,表示給即將降臨的諸神獻淨水。黃昏時,擺好佛堂供品。掌燈時分,全家人圍坐一起,給長輩敬酒,隨後開始吃藏式包子、長面等年夜飯,飲酒唱歌。初一凌晨,全家穿上節日盛裝,在院內煨桑,吹起白海螺,引接神佛的降臨,慶賀新一年的開始。太陽升起後,在泉邊煨桑,表示對泉神的感謝。親戚朋友開始拜年,孩子們踢毽子,打毛蛋,其樂融融。

華銳婚俗

華銳藏族婚俗有別於其他藏區婚俗,華銳服飾文化、飲食文化、歌舞文化盡現其中,保留了最為完整的原生態民族文化。華銳藏族婚俗的主要特點體現在提親、訂婚、講彩禮、戴頭、送親、途中迎接、門口迎親、婚禮、結尾等環節中。婚禮一環緊扣一環,既嚴肅又熱鬧,既緊張又活潑,最後在高昂、熱烈的歌聲與歡呼中結束。婚禮中始終伴隨著華銳藏族酒麴。2011年,華銳藏族婚俗,被列為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草原競技

每年農曆六月六,天祝草原都會舉行盛大的賽馬和農牧民運動會。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青壯年們在草原上角力,展現自己的男性力量。競技的項目有押架、犟板筋、扽棍、打拋兜等。押架俗稱拉巴牛,已被列為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比賽項目;犟板筋和押架類似,比賽時,角力雙方相向或坐或立,將腰帶套在雙方脖子上,雙方均用力後仰,拉動對方為勝;扽棍是雙方相向而坐,伸直雙腿,腳掌相抵,兩人雙手交叉握住棍子,使勁朝後扽,拉動對方臀部離地為勝;拋兜是放牧工具,一般用犛牛毛編制而成。使用時,中指套進繩頭的環裡,在中段橢圓形氈片做成的兜裡裝上石子,食指和拇指捏住另一頭的鞭鞘,甩起拋兜在頭頂掄幾圈,將石子拋出,以打得遠打得準為勝。獲勝的一方,在得到獎勵的同時,也會受到崇尚英雄的藏族姑娘的青睞。

天祝鍋莊

天祝鍋莊又稱華銳藏族鍋莊舞,廣泛分布在青海及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有的地方稱鍋莊 為「卓」(即舞蹈),有的地方稱「擦拉」(意即玩藝)。其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紀之前。它是隨著藏族生產生活的發展變化而產生變化的。鍋莊舞有打青稞、捻羊毛、餵牲口、釀酒等勞動歌舞形成,用頌揚的表現形式來反映藏族風俗習慣、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賓待客。鍋莊舞曲調低沉典雅、渾厚豪邁、凝鍊深沉,拖腔多而長,猶如巨浪起伏。舞姿舒展灑脫、豪放穩健,猶如雄鷹展翅,輕快活潑與豪放相濟。

華銳則柔

華銳則柔是流傳於以天祝為中心的華銳藏族地區的一種歌舞,又名阿什則,在當地已流傳百餘年,表現形式是歌伴舞。則柔中的歌是藏族民歌中「家曲」的一部分,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合唱等。唱詞涉及佛教教義、人情禮儀等多方面,也可以即興編詞。舞蹈動作特點是舒緩、輕鬆、活潑、步法簡單。2011年,華銳則柔被列為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土族安召

「安召」,土族語稱為「千佼日」,意為「彎曲」或「轉圈」,是天祝土族地區流傳最廣的一種古老的民族歌舞形式,因歌詞有「安召索羅羅」等襯詞而故名。安召舞曲調高亢、嘹亮、速度平穩,並隨著歌詞內容的變化而變化,反映了土族歌舞音樂獨樹一幟的特點,是土族人民最美好最率真的情感表現。2008年,被列為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天祝八藝」

天祝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漫長的生產生活中,勤勞質樸的天祝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技藝。為搶救、保護和傳承華銳獨特的民間技藝,天祝縣通過網絡徵集、評選,精選了八種富有代表性的民間技藝,一起領略天祝民間技藝的獨特魅力吧!

華銳唐卡

唐卡,系藏文譯音,指在棉布或皮革上用天然礦植物顏料繪製,並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捲軸畫。華銳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等諸多領域。唐卡的顏料全部採用金、銀、瑪瑙、珊瑚、松石等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色澤鮮豔,璀璨奪目,經百年歲月,仍色澤豔麗。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和藏族「百科全書」,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華銳藏醫

幾千年的發展,華銳藏醫形成了自己完整的醫療體系。其診斷方法與中醫有許多相同之處,但也有自己的特色。中醫的望、聞、問、切,藏醫都有,但藏醫更注重尿診。藏醫採用的治療手段也有多種形式,除了服藥外,還有穴位放血、穿刺術治療腹水,冷暖敷針拔白內障、導尿、燻蒸治療、油脂療法、藥浴療法等。這些方法至今仍有臨床應用價值。

華銳繡藝

華銳繡藝包括華銳堆繡、天祝刺繡、土族盤繡。堆繡是用各色棉布、綢、緞剪成所設計的各種圖案形狀,精心堆貼成一個完整的畫面,然後用彩線繡制而成。其工序以堆貼為主,繡制為輔。題材多取自歷史故事、生產生活等。天祝刺繡是在借鑑漢族傳統刺繡的基礎上,融合土、蒙古等少數民族刺繡技法,注入藏文化元素,延展創造出的手工藝,廣泛運用於衣飾、菸袋、荷包、針扎等。土族盤繡是絲線繡,有紅、黃、綠等七色繡線。盤繡針法獨特,成品厚實華麗,經久耐用。圖案構思巧妙,具有濃鬱的土族風格。其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主要表現在土族人的頭飾、衣領、衣鞋襪等上。土族盤繡在2006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華銳泥塑

華銳泥塑的特點是作品題材廣泛,技法精練純樸,造型生動活潑,富有濃烈的鄉土韻味。天祝縣華藏寺鎮南山村農民張延棋,是 「張氏泥塑」第三代傳人,武威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其泥塑在原料上選取紅膠土,體型較大的泥塑先用木料或芨芨草紮成胎架,再往上塑泥。作品避開陽光陰乾後進窯燒制。成品後呈磚青色,所塑作品造型生動,神態逼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

藏服制藝

天祝藏族人民生活在高原地區,氣候寒冷,居住條件差,迫使他們以長衣、靴、帽為主的服飾來應對,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服飾文化。藏服的材質一般用毛皮、布料等,分為衣、褲、鞋、帽、首飾等種類。頸飾、配飾、頭飾,衣服簡潔輕便、色彩絢麗、做工考究。2008年,華銳藏族服飾被列為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祖國民族服飾藝苑中一支瑰麗的花朵。

走馬馴養

天祝地處河西走廊,千年的驛站文化造就了天祝獨有的走馬訓養文化。

地處金強河畔的岔口驛,是絲路重要的驛站之一,岔口驛走馬賽是全國獨有的賽馬形式,極具觀賞價值。馬匹用對側步行走,以步子穩、速度快、耐力強、姿勢美著稱,是我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的原型。從宋朝的茶馬互市流傳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天祝岔口驛馬體質結實,體型多呈正方形。岔口驛馬的步法俗稱「胎裡帶的走手」,小馬駒天生就會對側步。牧民精選相貌、走姿俱佳的小馬加以訓練,就能訓練出一匹好的走馬。跑動起來,風馳電掣,走姿如天馬行空,人在馬背如在舟中,毫無顛簸之感。

藏式編織

華銳傳統紡織主要有氆氌、藏被、帳篷、馬褥子、褡褳、口袋等。白色牛羊絨毛具有易染各種色彩的特性。用白色牛羊毛做成的長髯、鬍鬚、假髮、拂塵、頭套普遍運用在戲劇表演的裝飾上,成為戲劇表演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道具。在日常生活中,編織生活用品是天祝藏族人民從事的一項手工勞作,他們用牛毛編織牧用的「拋兜子」、格調厚重的髻具,以及富有節奏感的花邊腰帶等質樸的日用品。編織品圖案線條分明,配色均勻,栩栩如生,視覺衝擊感強,往往給人一種典雅、華貴、大氣的美感,具有鮮明的藏族文化特色。

酥油雕花

酥油花是藏族古老的雕塑藝術。天祝酥油雕花技藝是從塔爾寺、黃南等地傳來的。每年從立冬開始,酥油雕花藝人便將純淨的酥油放在冷水中揉練,再根據制景需要,分別揉入各種礦石顏料,然後進行堆塑雕琢。成形後,用金粉勾描衣飾花紋,用淡色作必要的暈染,作品色澤鮮豔,久不褪色。酥油雕花題材十分廣泛,從簡單的日月星辰、草木花卉、龍虎象獅到複雜的人物傳奇、戲劇故事、歷史盛會、節日煙火均可成塑。

「天祝八景」

雪山,草原,森林,河流,得天獨厚的地理地貌,孕育出了迥然不群的美麗風景,為了進一步推進文旅發展步伐,天祝縣通過網上徵集、評選,精選出了天祝縣具有代表性的八處景點,快來一起欣賞吧!

馬牙朝暉

「馬齒天成銀作骨,龍鱗日積玉為胎」。晨光流動,馬牙雪山神秘的面紗被一層層揭開。

馬牙雪山位於甘肅省天祝縣西部,距縣城35公裡,呈西北東南走向,東西長約45公裡,南北寬約10公裡。主峰白嘎達,海拔4447米。馬牙雪山因酷似馬牙,終年積雪而得名。有試劍石、觀音講經、妖魔洞等自然景觀,其中馬牙朝暉最為神奇和壯觀。清晨6時許,登臨烏鞘嶺帳房山山腰,就能清楚地看到馬牙朝暉。馬牙朝暉分為晨曦霞光-紅日浴峰-日露灑金三個階段。須臾間,由淺紅而金黃而乳白,仿佛一朵怒放的蓮花,隨著太陽的漸次抬升舒緩展開,馬牙雪山才顯出冰雕玉琢的真面目,其景如夢如幻,美不勝收。

三峽溢彩

陽光是一視同仁的,灑在小三峽,綠葉、黃葉、紅葉和著粼粼波光,都張開了眼睛。小三峽載不動著許多色彩,滿溢了,便隨著河流汩汩流淌。

天祝三峽AAA級景區地處於天祝縣西南部,深處祁連山腹地、絲綢古道之要衝,總面積162萬畝,海拔2040-4446米,年平均氣溫0.2-0.4℃。其包括朱岔峽、金沙峽和先明峽。

朱岔峽,陰山綠蔭如織,松濤陣陣,陽山危巖絕壁,峻峭奇絕,峽谷狹窄處,林海遮天蔽日;金沙峽山奇、石怪、水碧、谷幽,上百畝的原始森林鬱鬱蔥蔥,大通河波濤和著遠山峽谷內隱隱約約的山風蟲鳴;先明峽,峰巒疊障,滿眼的綠色蒼翠欲滴,這裡有亞洲之最的引大入秦工程先明峽倒虹吸,落差107米,如巨龍橫亙於兩座高山之間,為秀美的自然景觀平添了一處人為的宏偉和壯觀。徜徉在小三峽,春的鵝黃,夏的濃綠,秋的多彩,冬的潔白,水墨山水,妙筆丹青,邀人入畫。

天堂秘境

所有的雨水和野花都種在天堂,所有的慈愛與悲憫都盛開在天堂,蓮瓣裡的天堂寺沒有睡意。

位於天祝縣西部的天堂鎮,因北方五大名剎之一的天堂寺而得名,東、西、北三面環山,與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嘉定鎮隔河相望,俗稱「天祝小江南」。天堂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始建於唐憲宗年間,歷時1000多年,數次毀於兵燹,又多次重建,建築規模日趨宏大。天堂寺極盛時,有僧人1000多,素有「天堂八百僧」之稱。亞洲最高的宗喀巴大師木雕坐佛像就矗立於寺內。

本康丹霞

「燦若朝霞,色如渥丹」。過天祝縣石門溝,翻越海拔3200多米的五臺嶺,出朱岔峽口,可以看到赭紅色的山體——這就是頗具名氣的本康丹霞地貌景觀。本康是藏語,它意思是十萬眾佛所在地。這裡的丹霞地貌景觀,主要由窗梭狀宮殿式和蜂窩式丹霞地貌組成,它的形成約在7500萬年至1億年前的白堊紀時代。今天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青壯年時期的丹霞地貌。緩步而行,本康老人、棲鴿洞、骷髏頭、格薩爾王神箭洞、一線、仙桃石、八戒貪睡、壁虎盜仙草、石猴出世、坐佛、巨蜥、雙獅山、本康麥積、巨象山(窗梭狀宮殿式丹霞地貌)、飛來石、天窗月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藝術傑作,讓人目不暇接。

旦馬聖柏

阿尼萬智山銀色的光芒裡,八寶蓮花山簇擁著天然的高爾夫球場——大水草灘。「白珍珠」信步徜徉,藍馬雞躍然於目,亙古的歲月裡,塔爾河在述說久遠的故事。

位於天祝縣西北部的旦馬鄉,每到夏天,山巒起伏,林海茫茫,大河浩蕩。大水草灘是旦馬境內奇特的一道風景。在嵯峨峻岭間神奇地出現一片豁然開朗的草灘,草灘背靠八寶蓮花山,灘下是滔滔奔湧的塔爾河,松、柏、楊、樺相依而生,牛羊珍珠般灑落於翠屏,峻美與奇秀盡收眼底。沿大水草灘而進便是幹沙鄂博,藏語稱「阿尼萬智」,海拔4491米,在炎熱的夏季有「低處鮮花高處雪」的神奇景觀。章嘉·若貝多吉乃雍乾兩朝國師,在其胎衣埋下的地方神奇地長出一棵柏,俗稱「章嘉一棵柏」。三百多年來歷經風雨,枝繁葉茂,給這片土地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愛一棵柏,就要匍匐成低矮的青草。

祁連星辰

雲霧落天池,澗溪谷中遊。邂逅冰溝河,雪山的鏡子能照出我們的前世和今生。

天祝縣祁連鎮,距武威市45千米,其境內的冰溝河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景區以森林為主體,以草原、雪山等自然風景為依託,雪山觀池和寺廟古蹟為陪襯,集旅遊觀光、民俗風情、度假避暑、休閒療養為一體,是一塊極具遊覽開發價值的山水風景佳境。區內有三姊妹峰、兄弟峰、牛形山、駱駝峰、戀人石、回音壁等眾多的懸崖峭壁巍然聳立,氣勢壯觀,形態奇絕。夜色降臨,放懷草原,喝一碗甘甜的奶茶,聽一曲悠揚的牧歌,看一看冰河曉月,祁連星辰。一種皈依自然之感便會油然而生。

松山晚霞

古老與蒼涼是你的容顏,倔強與挺拔是你的精神。你背後的故事還在演繹。

松山古城,位於天祝縣松山鎮黑馬圈河口。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建松山城。古城坐北向南,分內外城。外城東西長350米,南北寬320米,牆高10米,開南門;四角有墩,墩長9米,寬8米。內城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0米。四周有護城河,寬8米。這座古老而蒼涼的城池,歷經400餘年的鬥轉星移,日蝕風吹,基本完好的牆體依然挺拔而立,不失當年之雄姿。日之夕矣,羊牛下來。落日的餘暉映照著古城,映照著萬畝藜麥,百裡草原,瑰麗無比。

五臺雲海

一條長路被風雨剝蝕,它漸次高起來的身軀像風雨撕揉的紙張,那模糊的筆跡裡究竟還藏著多少迷離和玄奧。

五臺嶺,藏語稱之為誇蘭尼哈,意為空中之路,位於天祝縣中部,因自上而下五個階梯山峰而得名,是進入天祝三峽的必經之路。其山勢峻秀,灌木叢生。盤山而上,牛羊自在恬靜,花海肆意絢爛;氤氳的雲霧,獵獵的經幡爭先入得畫來。真是有雨山空濛,無風嶺亦霽。山高人為峰,站在五臺嶺,附首雲層,如臨大海之濱,波起峰湧,驚濤拍岸。此刻,我們距離塵世很遠,距離內心很近。

來源:天祝縣融媒體中心

原標題:《「天祝八珍」「天祝八俗」「天祝八藝」「天祝八景」剛剛發布,快來看看你知道多少?》

相關焦點

  • 「天祝八藝」正式發布
    「天祝八藝」正式發布每日甘肅網3月17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3月15日,由天祝縣縣委、縣政府主辦的天祝藏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縣慶活動標識吉祥物發布會發布了「天祝八藝」。此外,縣慶活動標識、縣慶吉祥物、新時代天祝精神,還有「天祝八景」「天祝八俗」「天祝八珍」等也將精彩亮相,全方面展現天祝民間技藝的獨特魅力。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雒煥素 文/圖
  • 「天祝八藝」剛剛發布,一起領略天祝民間技藝的獨特魅力吧!
    「天祝八藝」剛剛發布,一起領略天祝民間技藝的獨特魅力吧!為搶救、保護和傳承華銳獨特的民間技藝,天祝縣通過網絡徵集、評選,精選了八種富有代表性的民間技藝,一起領略天祝民間技藝的獨特魅力吧!華銳唐卡唐卡,系藏文譯音,指在棉布或皮革上用天然礦植物顏料繪製,並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捲軸畫。華銳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等諸多領域。
  • 天祝:《翰墨天祝》《詩意天祝》出版發行
    8月15日,天祝縣老年書畫協會在縣圖書館舉辦《翰墨天祝》《詩意天祝》出版發行暨圖書發行會,天祝縣委宣傳部、縣老幹部服務中心、縣融媒體中心及美協、教科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和縣老年書畫協會成員參加了發行會。《翰墨天祝—2020天祝縣老年書畫作品集》與《詩意天祝》兩部著作,收錄了近年來天祝縣老年書畫協會成員創作的的書法、繪畫及詩歌作品,充分展示了老年人們的詩書才華,和老有所好、好有所得的雅趣。天祝縣老年書法協會會員 楊義林:近年來,天祝老年書法協會做了大量工作,把我們老年人組織到一起發揚我們的愛好,寫出了一些有水平的作品。
  • 天祝縣舉辦「書香天祝•我要朗讀」之《走進天祝》詩歌散文朗讀會
    9月3日,天祝縣在縣博物館舉辦「書香天祝•我要朗讀」之《走進天祝》詩歌散文朗讀會。縣上領導李生地、哈福德與180餘名觀眾一同觀看了朗讀會。》《賽拉隆的野》《天祝的藜麥熟了》《毛藏草原一夜》等一篇篇謳歌天祝的文學作品。
  • 天祝藏族自治縣建縣70周年楹聯作品鑑賞之一 《輝煌天祝》
    天祝藏族自治縣建縣70周年楹聯作品鑑賞之一《輝煌天祝》七秩崢嶸驚豹變,看人文走線,生態飛梭,盛世鋪開絲路錦;千秋奮鬥引龍騰,喜德政調弦,藏歌喝彩,強音響遍馬牙山橫批:輝煌天祝上聯的「人文走線」「生態飛梭」「鋪開絲路錦」是別開生面的視覺氣場,切合新時代新絲路的主題;下聯的「德政調弦」「藏歌喝彩」「響遍馬牙山」是獨具匠心的聽覺環繞,貼近新天祝新發展的實際。可謂一氣呵成,毫無斧斫之氣,且比喻精當,畫面美奐,令人嘖嘆。橫批更是簡而不凡,直指現景又暢想願景,有畫龍點睛之效,抱樸守拙中盡顯大氣磅礴。楹聯書法作品,是由河北省的賀進先生創作的。
  • 甘肅天祝這場發布會,滿滿「文藝味兒」
    中國西藏網訊 6月26日,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建縣70周年文化叢書發行暨縣慶主題歌發布會在天祝縣博物館一樓多功能報告廳舉行,並進行全網直播。走進發布會現場,電子大屏上呈現的《文學天祝》《聚焦天祝》《印象天祝》等10本文化叢書分外醒目,濃厚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 「甘味」區域公用品牌|特別特:天祝藜麥
    天祝11.6萬畝藜麥到了收穫季,迎來大面積開鐮收割。上世紀末傳入中國,2015年天祝縣開始試種藜麥,2017年已達到3萬畝種植規模,天祝藜麥屬於後起之秀,質量遠遠超出其他省份。天祝藜麥不論是面積、產量、品質都在國內拔得頭籌。藜麥已經成為天祝縣又一「獨一份」的特色優勢主導產業。
  • 天祝:老年書畫展迎新年
    2021-01-02 19:19:54 來源: 天祝融媒 舉報
  • 土族安召 遺落天祝的璀璨明珠
    在青藏之眼,綠色天祝,土族「安召」是一種別樣的存在。他們身著色彩明豔的服飾,他們翩翩起舞婀娜多姿,他們舉手投足盡皆民族風情,他們一歌一舞保留原生態韻味……土族「安召」,既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還是遺落在雪域的一顆璀璨明珠。
  • 【禮讚天祝十首好歌曲】——天邊毛藏
    【禮讚天祝十首好歌曲】——天邊毛藏 2020-07-30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祝藏中:「華銳唐卡」匠心傳藝
    在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民族中學的唐卡傳習畫室,雪域陽光透過窗戶照在16歲的楊旦春才讓身上,給嘴角含笑的他打下一層輪廓光,臉上頓時泛起光亮。楊旦春才讓和身邊的小夥伴正坐在墊子上,在認真地描繪著唐卡,不時用嘴唇潤著畫筆,把天然顏料小心翼翼地勾勒在面前的畫布上。
  • 天祝:建縣70周年文化展再添新筆墨
    縣文化館工作人員還在現場為參觀者進行講解釋疑,使參觀者能更加精準、全面的了解天祝文化。建縣70周年網上成就展,在網絡頁面設置序、走進天祝、輝煌歷程、70周年縣慶、築夢新時代、結語六大板塊,分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到黨的十八大、黨的十八大以來三個歷史階段,充分展現了千年華銳在新時代煥發出的全新生機與活力。建縣70周年書畫展,展出「百名書畫家揮毫天祝」活動中創作的200多幅優秀書畫作品。
  • 【武威文旅之音】天祝西大灘:一群犛牛咀嚼詩與遠方
    【武威文旅之音】天祝西大灘:一群犛牛咀嚼詩與遠方 2021-01-07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祝風情——華銳藏族服飾文化展在金川區博物館隆重開展
    2020年9月29日上午9點,天祝風情——「慶豐收·迎小康」華銳藏族服飾文化館際交流展開展儀式暨2020年金川區博物館青少年研學系列社教活動啟動儀式在金川區博物館展開。出席嘉賓有:市博物館館長李勇傑,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張豔萍,區鎳都開拓者紀念館館長、區文體旅遊局局長王維鴻,區文體旅遊局副局長李文龍,區鎳都開拓者紀念館副館長侯運廣,天祝藏族自治縣博物館館長楊生斌,民勤防沙治沙紀念館館長李輝年,民勤縣博物館副館長楊峻,金川區博物館館長馬志雄,金川區雙灣鎮中心小學校長陳國亮
  • 天祝:「玉門4000年歷史文物展」開展
    展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不出天祝就能了解玉門歷史、玉門文化的機會。天祝和玉門同處河西走廊的古絲綢之路,分別位於河西走廊門戶和末尾地段,儘管相距千裡之遙,但兩地文物遺存富集,歷史文脈浩蕩天祝縣博物館副館長 魏小菊:天祝縣博物館引進「華夏初光 玉露河西」——玉門4000年歷史文物展,把玉門4000年歷史文化發展歷程展現在天祝人民面前,通過展覽實現了館藏文物資源共享,也讓深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活」了起來。記者:曹慧慧
  • 2020年甘肅省青少年武術套路錦標賽將在天祝舉辦
    2020年甘肅省青少年武術套路錦標賽將在天祝舉辦 2020-10-12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祝藏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縣慶吉祥物「天天」和「祝祝」和大家...
    70周年縣慶吉祥物形象,選取天祝極具典型民族特色和鮮明地域特徵的岔口驛馬和白犛牛為創作原型。以此作為縣慶吉祥物形象,寓意天祝得天之福,地之祝,天地合一,天人合一,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同時也突顯了天祝縣「生態美、產業優」的整體發展面貌。「天祝」二字是上蒼賜予天祝精妙的禮物,所以縣慶吉祥物取名為岔口驛馬「天天」和白犛牛「祝祝」。
  • 我的朋友在天祝,這是他的四月。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1955年周恩來總理親自命的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天祝)天祝地處青藏、內蒙古、黃土三大高原交匯處。這裡既有白雪皚皚的馬牙雪山,也有黃埃散漫的戈壁灘,森林與雪域綠白相間,綠水與黃沙相枕而眠。境內的馬牙雪山、卡窪掌風景區、石門溝風景區等景點,每年夏天,都是遊客必來之地,他們匆匆而來,狼狽而去,因為在驢友界流傳著一句話:「天祝,住三天是天堂,再住三天是人間,再住下去可就難受了……」4月初的天祝,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春雪覆蓋了,就連天水區那剛剛吐露的綠芽一夜間也換上了雪裝,宛如仙境,放眼望去,大地萬物與白雪相映的瞬間妙趣橫生。
  • 天祝天堂寺,演繹的是藏民族神秘的文化風俗
    武威市下轄的天祝藏族自治縣,是我國最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區域,這座位於青藏高原邊緣、祁連山脈東段的小縣城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這片聚居著藏、漢、回、土等不同民族的土地上有著秀麗的自然風光,也有著有璀璨的民族文化。
  • 金融活水「精準滴灌」 助力決戰脫貧攻堅 天祝農商銀行奮力書寫...
    金融活水「精準滴灌」 助力決戰脫貧攻堅天祝農商銀行奮力書寫金融扶貧滿意答卷  近年來,天祝農商銀行深入貫徹落實省聯社黨委、天祝縣委縣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各項工作安排,始終堅持以黨建為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