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詩歌中的一首,長歌是一種題材,有長歌就有短歌。
詩與歌不分家,古詩講究韻律,與節拍相合,抑揚頓挫,抒發情感。
今人解詩只在字面為用,升而入境,進而為歌,但是講到歌這一個層次的又少了,所以現在雖然讀書人多,但是能寫歌詞者少,多因為不得要領。
一、解詩:
「青青園中葵」,菜園裡一片綠油油的葵菜。
誰的年少還不是一朵小葵花。這個葵跟葵花、秋葵不是同一種植物,據查這裡的葵菜指古代的一種蔬菜,又稱冬葵,從漢代流行的一種蔬菜,不知道為什麼到明清後批量種植的少了,現在野生的多,種植的少。
「朝露待日晞」,晞是曬乾之意。菜葉子上的露水被太陽曬乾了。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春天溫暖的陽光散布到大地,所有的生物都發出耀眼的光輝。
一片生機勃勃的樣子。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常常擔心秋天到了,葉子黃了花衰落了,生機不再。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江河的水都向東匯聚到大海,什麼時候見過江水回來過?前三句是草木一生,只在歲寒。百川到海顯示萬物的發展規律,時光不可逆轉。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年輕有為的時候不努力進取,等等年齡大了只能感嘆以往不珍惜時間。所以少壯之時候應該如這青青葵趁著大好的時光奮發努力,才不會徒傷悲。
二、詩境:
這首詩像是一個初入田間地頭體驗生活的書生寫的,頭兩句像是早上趕到菜園子看到陽光照著才有的景象。(陽春有解釋為春天的溫暖陽光,但是看葵菜應該是秋冬種植的,又稱冬葵,跟春天應該還是比較遠的,但後面又一句常恐秋節至也是有些矛盾的,如果作者菜名沒有搞錯或者描寫的只是早上的陽光像春天的陽光一樣溫暖。)
這三句基本上還是在菜園子裡面轉轉,想想,感慨人生如葵葉青而至衰。前面這幾句像是個田間詩人,後面這兩句有點講大道理了,反而把前面的境界給破壞掉了。有點像是這個書生在教育年少的孩子,要珍惜時間,不要做徒傷悲之人。
這首詩流行的恰是後兩句,多用來教育孩子要珍惜時光。所以說這個詩人一定是一個扛著鋤頭的教育家,對著滿園的春色在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