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小曲、穀雨
老張1988年參加高考,高考時間和今年一樣,也是7月份的7、8、9三天。
老張說,以前的高考比現在痛苦多了,考場連電風扇都沒有,每個人帶一塊毛巾,一邊擦汗,一邊考試,但當時也還人性化,每個考生腳下會放一塊冰磚。
還有低年級的學妹當志願者,站在教室門口,只要你一舉手,她們就會進來,拿著你的毛巾,飛快地去外面的井水裡幫忙把毛巾洗一洗,再送回來給你。
今天是2020年高考第一天,我們對話了歷年幾位高考生,老張就是其中之一。他們的故事或許能給參加高考、或來年要參加高考的你們一點啟發。
恢復高考那年,他成了鎮裡唯一被錄取的考生
受訪對象:胡老師,江蘇淮安人
年齡:66歲
高考時間:1977年
高考成績:不詳
考入院校:淮陰師傳
職業:老師
胡老師今年66歲,他退休前是江蘇省沭陽縣一所中學的老師。
1977年12月,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得到了恢復,全國有570萬考生走進這一人生賽場。最後全國只錄取了27萬人,胡老師就是被錄取的考生之一。
因為當年參加高考的人太多,鎮裡先考一次,刷掉一批,剩下的再參加全國高考。
鎮裡這次考試是在秋天,考場設在周集中心小學和周集中學。他們家離周集三四公裡,考試當天,他凌晨6點多就騎車出門了。
那次考試,每個考場有五六十個人,兩個人一張桌子。
胡老師說,他對這次考試一點信心都沒有。當時也沒什麼指定的複習資料,就是從剛畢業的高中學生那裡東討西討弄來幾本課本,考試一結束,他就把書給扔掉了。
兩三個月後,他接到要參加12月份全國統一考試的通知,他只好再去到處找書。
第二次考試的考場設在沭陽縣城的中小學內。他們家離沭陽縣城40公裡,考試前一天,他就騎車去了縣城,住在一家小旅館內。
考試一結束,他就放下了,題太難了,他覺得自己一點戲都沒有。
兩個月後,村幹部到他們家通知說,你家小孩考上了。他和家裡人都不敢相信。
當時全縣就考上三個人,他們鎮當時有幾十個人參加考試,就考上他一個,他一下就在鎮裡出了名。
那時候上大學是需要政審的。主要了解你在社會上有沒有不好的影響,家庭成分怎麼樣。村裡準備好材料,蓋上章送到鎮裡審批,通過才有機會填志願。
胡老師考上的是第二志願:淮陰師專。
這一年10月,胡老師成了一名大學生。
他們班有四十多個同學,最大的67年高中畢業,胡老師是班裡年齡最小的,23歲。按理,他應該1974年高中畢業,但1973年年底他去參軍了。
1977年下半年,他退伍回鄉。
那時候農村沒有報紙,也沒有電視,每個村只有廣播,他是從廣播裡知道恢復高考這個消息的。
胡老師說,感謝高考,不然像他這樣的農村娃是沒有機會讀大學的。
高風亮節的父親,讓我錯過了上重點大學的機會
受訪對象:老張
年齡:1970年生
高考年代:1988年
總成績:536
當年重點線:533
入學院校:杭州大學計算機系
當年高考,老張的分數達到了重點線,卻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他的推薦名額被拱手讓人,無緣上海交大。
以前的高考錄取率比較低,相對來說比較殘酷。相當於高考本科線基本上十個人裡面只有三個人會被錄取。
老張是浙江人,1988年的高考生。
當時的高考時間和今年一樣,也是7月份的7、8、9三天。
老張說,以前的高考比現在痛苦多了,以前考場連電風扇都沒有,每個人帶一塊毛巾,一邊擦汗,一邊考試,但當時也還人性化,每個考生腳下會放一塊冰磚。他腳穿涼鞋,擱在冰磚上。
「還有低年級的學妹會當志願者,她們站在教室門口,只要你一舉手,她們就會進來,拿著你的毛巾,去外面的井水裡幫忙把毛巾洗一洗,再送回來給你。」
老張認為自己就是家長所盼望的那種只要耐心等待,就有機會逆襲的好孩子。
他初中學習偏科很厲害,數學特別好,別的都很渣。基本上小學、初中、高中一直擔任班級的數學課代表。
到高一,他突然就開了竅,發奮圖強,高一學年結束,他拿到了全班第四名。之後文理分科,他分到了實驗班。
實驗班一共六十多人,剛進去的時候他排在班級39名,心裡落差特別大。他通過兩年努力,排到了班級第一,相當於全校的第一名。
老張說,他們的高中在當地排名第二,全校有一個推薦名額。那個名額學校給了他。
1988年上海交通大學錄取分數線為560左右,重點線為533。只要拿到推薦名額,高考成績達到重點線就可以去上海交通大學。
後來,他因為肺發育不良,導致氣胸(指氣體進入胸膜腔,造成積氣狀態),直接住院,沒辦法上課沒辦法複習,連全地區的會考都沒有參加。
老張的父親之前在部隊做當醫生,退役之後,在當地數一數二的國營單位當領導,是一位老共產黨員。
老人家根本沒有考慮過兒子的感受,沒有和他商量,直接到學校和老師說,我兒子這樣的情況可能沒辦法為學校爭光,怕浪費了學校這個名額,願意把名額讓給其他學生。
等到老張出院,回到學校,才知道這件事。
那一年高考有7門課,總分710分。重點線是533, 本科線是510,專科線是501,老張考了536。也就是說,如果那個名額沒有被父親拱手讓掉,他就可以去讀上海交大了。
後來老張只上了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西溪校區),學了計算機專業。當時的杭州大學只是一個省級大學,而上海交通大學是屬於國家級大學。
遺憾的是,那個同學沒有達到重點線,那個名額白白被浪費掉了。
老張說,當時不理解父親,但後來也就想通了,在父親那一代人身上,他會這樣做一點都不驚訝。
「他們的思想境界比我們高,奉獻精神更強烈一點,他是站在更大局去考慮問題,後來我想通了,只要成績不差,在哪裡我都不會吃虧。」
高考當天生病,讓她失去了上一本的機會
受訪對象:桃桃,浙江人
高考時間:2010屆考生
入學院校:下檔二本
桃桃讀高中開始,身體不太好,幾乎每個學期要請一個月假在家休養。一開始桃桃讀的是理科,但是後來物理跟不上,題目都很短,但是在她眼裡就像是天書。到後來,她一打開物理卷子,就會條件反射,啪嗒啪嗒掉眼淚。
當時,她媽媽給她請了1對1補課老師。她每天對著老師,然後不由自主地流眼淚,那些老師一看到她哭也就不敢教,不敢大聲說話。那時候物理老師換了有六七個。
最後沒辦法,她轉去了文科。
當時她最好的科目是數學,模擬考都是145+,如果一直按照模擬考的成績,桃桃認為自己能妥妥地上一本。
但是,高考那天出了意外,中暑了。
桃桃說,那天她考完數學出了考場,覺得世界好像要崩塌了,一切全完了,「那種天塌了的感覺,現在回想起來都刻骨銘心。
「英語考聽力時也邊吐邊考。最後聽力也只拿了28分。回到家,我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那時候我爸媽以為我可能連本科都考不上了,就一直在房門外勸我,大不了復讀一年嘛,不是只有一條出路的。
「可是我自尊心很強,根本聽不下那些勸,那天在房間裡哭了一晚上,第二天渾渾噩噩考完接下去的科目。「
數學只考了100分,排在全班倒數,最後只上了一個中下檔的二本。
大學畢業後,桃桃才明白一個道理,高考無論失常還是超常,總得有個人生目標,不能盲目,當下做的決定和努力都不會讓未來的自己後悔。
讓桃桃唯一慶幸的是,這些年她一直沒有放棄畫畫。是畫畫讓自己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她一直在告誡自己,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自暴自棄,無論做什麼,從現在開始都不會太晚。
高考失利,但他一直努力
受訪對象:John,浙江台州人
高考時間:2012屆考生
當年一本分數線:606分
高考成績:300出頭
考入院校:浙江某專科學校
John是台州人,浙江2012屆高考文科生,今年法學碩士畢業,準備司法考試中。
他說自己當時讀的高中在當地是重點中學。只不過學了三年,所有學科除了語文拿得出手,其他都是短板。全年級1200人左右,每次考試成績穩定在年級倒數一百名內。
我問他當時心裡壓力大嗎?
他說其實還好,那時候已經有點破罐破摔了,因為當時入學的時候就是全班倒數第二進去的,後來倒數第一也轉走了,他就穩穩地成了倒數第一。
那年高考結束,文科一本分數線606分,他只考了一半。
當時和他一起玩的朋友有的考上了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有考上波士頓大學的、有考上浙江電子科技大學的,唯獨他上了個專科。
說到這,他還調侃了一下,「高考的時候還比平時要好一點,但是還是一樣很差,英語只考了70多分,加上聽力的分數。」
讀完大專,隨便找個工作就這樣過一生了嗎?
John的人生並不是這麼選擇的。
他說,高中讀的不怎麼樣,所以大學剛入學就已經打算要專升本,高考結束的時候其實也有想過要不要復讀,但是考慮到復讀了也可能考不上好的大學,所以還是決定讀個專升本。
專升本需要考英語,那時候他姐姐給他介紹了一個補習班老師。每天從下沙趕到市區去上課,來回近4個小時,就這麼過了一年,每個周末補習班放假,他就會找他的學霸姐姐補課。
原本應該實習的大三,他全泡在書裡,不斷地學英語,不停地學。
他說影響最深的就是,那年過年只在家裡待了兩天,就跑回了杭州,別人都是熱熱鬧鬧走親戚,他一個人泡在圖書館看書。
最後那年浙傳專升本錄取分數線120多分,他考了149。上了浙江傳媒學院後,他再次對未來做了規劃,一定要考研。
大一的時候課很多,老師安排的作業也很花時間,下課的時間一般是畫畫或者看看電影,當時他還做了一個輔導機構的兼職,負責招生跟一些後勤,其中有個同事是復旦大學法律專業的研究生,她本科也不是讀法律的,然後在跟她交流時發現,學法律也挺有意思的,那時候就決定要考法律專業了。
他感覺考研沒有專升本壓力那麼大。
有時候他也會覺得學習很辛苦,但看到別人一天學習十個小時以上,他也就不覺得辛苦了,他說,「努力不一定立馬有回報,但是一定會有迴響。」
為和父母團聚,她選擇放棄上211
受訪對象:小曲
年齡:22歲
高考時間:2017年
總成績:623
當年太原理工大學錄取分數線:600.7分。
入學院校:浙江農林大學
高考623分,可以上211大學,但她卻放棄了,並堅持到浙江讀一所普通大學。
小曲是一名藝考生,她說大多數人對藝考生都帶有色眼鏡,認為「藝考」是他們通往大學的捷徑,但其實她們要付出的更多。
小曲說自己的學習成績並不理想,高中也是父母花錢送進私立學校就讀,才有了學籍。
由於父母的工作原因,她小學和初中在上海讀書。但因為戶口在山西,不能在上海參加高考,高中她回到山西。之後她就跟父母分居兩地,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山西一直是分文理科的,在高二分班那年,她選擇了理科。後來第一次考試,物理和化學只考了十幾分,無奈之下又轉到了文科。但成績一直很不理想。
後來她決定選擇走藝考這條道路,選擇了美術。
「起初我選擇藝考這條道路,我也認為這是一條捷徑,會特別輕鬆。但當我親身經歷後,我理解所有的藝考生。在學習這條道路上,從來沒有捷徑。」
她說,藝考,不僅在金錢上要花費的更多,還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兼顧藝考和高考。
藝考生的辛酸,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真正去理解。
小曲說,藝考那天,下著大雪,她背著一個比她人還要大的畫板,一手拎著顏料盒,一手拉著小推車,兩隻手凍得發紫,只能堅持著往教室走。
藝考結束,緊接著就全身心投入到文化課的學習當中。美術集訓期間,文化課都是落下的,但也只能硬著頭皮用最後三個月去衝刺,去拼最後一把。
「高中最後3個月,才是我真正學習的時間。那段時間我連上廁所都是跑著去的,就想著能再多解一道數學題。」小曲說,現在想起來,還很慶幸當初會如此努力。
小曲高考考了398分,藝考考了225分,總分623分。2017年,211大學,太原理工大學錄取分數線是600.7分。
但是她放棄了。她選擇了浙江一所普通大學,浙江農林大學。
她說,「我的目標就是和父母團聚,我必須上江浙滬的學校。可是到這三個地方讀書,我的成績只能上一本或者二本。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件糾結的事情,但我不糾結。我想離我爸媽近一點,沒別的。」
小曲的姐姐和小曲也有一樣的經歷,當年也是特別努力地從山西考到浙江和爸媽團聚的。
後來,小曲的爸媽離開上海,在浙江買了房。現在一家人定居在浙江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