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導演中國普通人故事的好人

2020-12-21 悅寶之父

我一直非常崇拜兩個人,一個是竇文濤,我認為他是中國最會講故事的人;一個是賈樟柯,我認為他是中國最會導演故事的人。

賈樟柯

賈樟柯,中國導演,山西汾陽人。

與其說他是中國最會導演故事的人,更應該說成是最會導演中國普通人故事的好人。

《天註定》中的小玉、大海、三兒、小輝

《天註定》裡的三兒騎摩託回家,與大海擦肩而過。大海焦灼於村裡的煤礦被私人侵佔。小玉告訴男友這個春天他們的感情要有個決定。廣州,小輝不停地換工作,最後跳樓。四個中國不同地域的人,與我們每日匆匆行走於街道上插肩的行人一樣普通,在精神狀態和生活環境逼迫下,賈樟柯讓他們交錯相遇,各自面對生活之中的愛,憂傷,憤怒,迷茫,希望。

很顯然,這四個故事分別取材於胡文海、周克華、鄧玉嬌三起轟動全國的刑事案件,以及富士康跳樓事件。

《三峽好人》中的沈紅,韓三明

《三峽好人》中的女人沈紅,一個山西太原的護士,為了離婚,來到奉節尋找已兩年沒有聯繫的丈夫郭斌。男人韓三明,一個山西北邊兒的窮困的煤礦工人,尋找著十六年前女兒一出生就離開了自己的用錢買來的妻子。他只是急切地想見女兒,而非想要尋求與妻子和解。兩個中國最普通人的縮影,不約而同地來到同一個地方,用盡全力尋找自己感情世界的鑰匙。

《三峽好人》獲2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三峽好人》的英文名字叫做《STILL LIFE》,譯成中文以後就是"只是活著"。我覺得,相比中文名字,英文名字更加貼切地反映了電影中男女主人公以及現實中中國大多數普通人的境遇。也正是憑藉著《三峽好人》,賈樟柯獲得了2006年第26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二十四城就蓋在了國企成發集團的土地上

《二十四城記》講述了一家東北的兵工廠工廠內遷西南邊陲——成都,三代廠花的故事和五位講述者的真實經歷。那個時代,正如電影中下崗工人在送別會上問車間主人的話一樣,「我幹活偷過懶嗎?我上班遲到早退嗎?我有什麼錯了嗎?」。

普通人被裹挾在大時代的背景下,個人的命運就無法自我掌控了,儘管工作任勞任怨,遵守紀律,小心翼翼。

《山河故人》是賈樟柯少有的啟用明星演員多的影片,除了自己的愛人趙濤做女主角以外,張譯、董子健、梁景東,張艾嘉,劉陸。故事的主線以主人公趙濤的情感線做延展,從青春靚麗到離異奔波再到喪父孤獨終老。親情、愛情、鄉愁、命運、追憶、唏噓、無奈。賈樟柯想表達的太多,太多。無論是在故事中任何一個時間點上,我們都能看到,也許那個就是我們自己。

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是電影海報上的宣傳詞,當結尾《GO WEST》的音樂響起,終老一生的女主角在大雪中再次起舞,仿佛才能理解海報中的這句話。

《江湖兒女》的上映,讓賈樟柯再次回到了電影舞臺的中央。江湖大哥、故鄉情懷、兒女情長,每一個感情節點鋒利而不失柔情,他用自己獨有的故事方法,把一個小人物、一個普通人記錄在了時代的沉浮中。在時代的洪流中,每個普通人都很難掌握命運和預知未來,每個人的堅持也或許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但只是堅持下去。不一樣的故事,但依然是賈樟柯熟悉的味道。

正如馮驥才老先生所言:「與名人的悲劇相比,普通人的悲劇才更加令人唏噓不已」

相關焦點

  • 團圓與分離,賈樟柯電影《三峽好人》窺探社會變遷下普通人的生活
    中國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成為幾代領導人的理想,當今人們在獲取三峽水電站提供源源不斷的電能之時,可曾想過156.3米深的水位線之下淹沒了多少人故鄉,庫區人民為此付出了多大的犧牲。2006年12月14日上映的電影《三峽好人》以三峽移民工程為故事背景,講述了底層小人物在三峽庫區發生的感人故事。在大搬遷的時代背景下,三峽庫區的民眾對全新生活的憧憬以及情感價值觀念的表達,在影片中體現了出來。
  • 賈樟柯談金獅:《三峽好人》曾想拍成武俠片
    事實上,在《三峽好人》宣布入圍之前,賈樟柯的一部移民紀錄片《東》已經入圍今年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三峽好人》是賈樟柯去年在三峽拍攝《東》時加拍的一部故事片,講述了兩段愛情故事:煤礦工人韓三明從山西汾陽來到四川奉節,尋找16年前拐賣而來後被公安人員解救的妻子,兩個人在長江邊決定復婚;女護士沈紅從山西太原來到奉節,尋找她兩年未歸的丈夫,卻在三峽大壩前決定分手。
  • 中國新聞周刊:《三峽好人》:賈樟柯告別青春期
    賈樟柯作品的美學品格,早已為國外評論界肯定,當屬一流,但此前多次去三大電影節都空手而回,癥結在於其作品的氣質小,情感小,格局小,內涵也小,缺乏力壓群雄的氣勢;當然,情節過於淡化,使得不熟悉中國情況的外國評委們難以有效接收導演信息也是一個原因。而《三峽好人》,恰恰克服了這些束縛導演取得更高榮譽的瓶頸。
  • 《三峽好人》賈樟柯
    《三峽好人》是我國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賈樟柯的代表作品,獲得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金獅獎。因為拍電影成績卓著,賈導被譽為是張藝謀的接班人。除了《三峽好人》,我還看過他的《小武》《站臺》《任逍遙》《二十四城記》等作品,都堪稱佳作,法國《電影手冊》評論他的首部長片《小武》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誌著中國電影復興與活力的影片。但是我對《三峽好人》的印象最深,無論是煤礦工人韓三明本色出演的憨厚樸實但性格堅毅的煤礦工人韓三明,還是趙濤飾演的具有傳統東方美德的女護士沈紅,都讓我感動過。
  • 賈樟柯導演功力最強片《三峽好人》,豆瓣評分8.0,值得重溫
    賈樟柯導演功力最強片《三峽好人》,豆瓣評分8.0,值得重溫《小武》見才情,《三峽》顯功力。細節處理、敘述節奏、時代符號,都擺放得剛剛好。唯一不適的,是現實主義描摹之中,突現超現實境頭。賈解釋說,巫山多雲雨,給他這北方佬以奇異感。也許導演以主角——倆山西人的視角進入;而對於觀者,所有角色——川人和晉人,卻在同一敘述平面上。
  • 《三峽好人》北大點映 賈樟柯兩度落淚
    今天《三峽好人》放映以後,我們的賈樟柯導演會給大家做一個關於《三峽好人》的導演的闡述講座,會有跟同學們的一個互動提問的交流時間,而且今天除了賈樟柯導演以外我們還有一個非常神秘的環節,希望大家看完片子以後停留一下,參加我們今天交流的時間。今天開場前,我們也請到了賈樟柯導演和《三峽好人》的製片人劉小東先生,讓他們先上臺和大家打個招呼,有請。
  • 賈樟柯:我用電影關注普通人 它是社會集體記憶
    第2頁:「我的電影是一種集體記憶」   仰望星空之:導演賈樟柯  賈樟柯:我用電影關注普通人 它是社會集體記憶  人物簡介:賈樟柯,主要導演作品有《小武》、《站臺》、《任逍遙》、《世界》、《三峽好人》、《二十四城記》、《海上傳奇》等,曾多次獲得國際獎項,2010年,當選新世紀十年全球最佳導演。  精彩語錄:  「在我的電影裡面我往往不讓我的人物他們超越他們自己的生活限制,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有限制的。
  • 《三峽好人》頻獲獎 賈樟柯成中國最成功文化品牌
    :被法國《世界報》評為年度最佳影片;在法國《電影手冊》舉辦的年度十佳電影評選中獲編輯選擇第二名和讀者選擇第一名;奪得日本《電影旬刊》2007最佳外語片獎,賈樟柯同時還贏得了最佳外國導演獎;日本最大主流報紙《朝日新聞》將《三峽好人》評為年度最佳外語片,並評價賈樟柯是當今中國最成功的文化品牌——而這一切都發生在今年元月。
  • 中國第六代導演:(一)小武小武——賈樟柯
    中國第六代導演:(一)小武小武——賈樟柯在文章的開頭,七藝要和各位說一下,因為以前的文章字數些微多了些,不是向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妥協,而是考慮到文章質量和閱讀難度,以後的文章字數會慢慢精縮,旨在更簡潔的描述清楚。
  • 「地下導演」賈樟柯:他的電影為什麼屢屢被禁?
    但賈樟柯本人並不十分認同這個總結。在他心裡,想拍和在拍,且會一直拍下去的,是中國大眾,是大多數中國人的真實生活狀態。因為銀幕空間裡面,普通中國人的形象和真實生活被呈現得太少了,賈樟柯說自己懷著普通的心情拍了普通人,沒想到放到銀幕上就成了「特殊」。
  • 《三峽好人》影評:賈樟柯拍攝的重慶奉節老城,我當時在那裡讀書
    電影《三峽好人》 ,賈樟柯執導,2006年上映。那一年,我就在影片拍攝地重慶市奉節縣老城念高中。我們是老城高中的最後一屆學生,我們這屆學生離開後,老城的高中就搬到了奉節縣新城區。我見證了這部影片的拍攝和上映,也見證了那個年代,見證了那座老城。
  • 賈樟柯自曝《三峽好人》獲獎背後的辛酸
    在《三峽好人》剛剛拍攝完成的時候家裡傳來了父親被確診為肺癌的噩耗。由於父親的身體一直都很健康,而從父親被確診為肺癌到父親離世僅有三個月。這對賈樟柯來說無疑是難以面對的打擊,也讓賈導對人生有了新的領悟。「人可以在某一個行業裡面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就,克服很多困難,但是生命是人不能控制的。」「我陪我父親的時間太短了,在我父親在世的時候,特別後悔沒有多跟他聊一聊,其實他特別想了解我。
  • 《中央車站》的導演為賈樟柯拍了一部紀錄片
    賈樟柯(左)和塞勒斯塞勒斯稱賈樟柯是「導演中的導演「       以《中央車站》、《摩託日記》等影片享譽世界影壇的沃爾特·塞勒斯堪稱巴西國寶級的導演,他與賈樟柯相識於1998年的柏林電影節。當年由沃爾特·塞勒斯執導的《中央車站》獲得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金熊獎,28歲的賈樟柯則憑處女作《小武》獲得青年論壇單元大獎,兩人同時成為國際影壇炙手可熱的人物。沃爾特·塞勒斯由此開始關注賈樟柯的電影,並不斷為他在《站臺》、《三峽好人》、《天註定》等一系列影片中展現出來的才華所震動,決定拍一部紀錄片去了解賈樟柯,紀錄片定名為《汾陽小子賈樟柯》。
  • 豆瓣7.6,坎城寵兒賈樟柯導演,如何用文藝片演繹江湖傳說?
    從此開始,世界多了一位不一樣的中國導演。少年時期在汾陽縣城的混混經歷,在賈樟柯的創作生命中,塗抹上了一層江湖底色。在北京電影學院上學期間,因為城市生活經驗和圈子經驗的雙重欠缺,賈樟柯被主流排斥,從而導致他自此一貫的疏離感,並開始刻意與主流保持距離。
  • 奧斯卡頒獎季揭幕 賈樟柯<三峽好人>獲兩獎(圖)
    《三峽好人》獲得洛杉磯影評人協會兩項大獎,令賈樟柯在「意外」的同時,也看到了北美主流市場的召喚。由賈樟柯執導、兩年前摘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影片《三峽好人》力克本年度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得主《牆壁之間》,榮登最佳外語片寶座,該片的攝影余力為也同時獲得最佳攝影獎。這個獎項對賈樟柯打入北美主流市場意義深遠,昨日,賈樟柯就此接受了本報專訪,他表示,獲獎代表他的電影開始在好萊塢商業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 「溫柔一刀」賈樟柯
    《小武》、《三峽好人》、《任逍遙》、《天註定》、《山河故人》……這些在粉絲心中的文藝神作,普通人的興趣寥寥,甚至有些人覺得賈樟柯在獻媚西方,揭中國人的傷疤,把中國不好的一方展示給西方看
  • 憑藉《三峽好人》,賈樟柯獲得了國家的認可,更獲得了世界的認可
    賈樟柯,中國「第六代」電影人中的領軍人物,在沒有獲得授權的情況下,於20世紀90年代開始拍攝「地下」電影。最終,他獲得了國家的認可,獲得了世界的認可,並憑藉《三峽好人》獲得了2006年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 賈樟柯《三峽好人》:時代變遷下的聚與散、舍與得
    在三峽世紀工程的故事背景下,兩個身份不同的人都有著各自目的,毫無關聯的兩人又似乎在同一地點有著某種聯繫。韓三明(右)顯然,《三峽好人》有著兩條故事主線,分別是韓三明尋妻過程經歷和沈紅的尋夫之路,這與賈樟柯的處女作《小武》有著明顯不同。
  • 賈樟柯《三峽好人》捧金獅獎盃 告慰天堂慈父
    山西晚報9月12日訊現在,全中國人都知道,山西汾陽出的導演賈樟柯(賈樟柯新聞,賈樟柯說吧)憑藉影片《三峽好人》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斬獲最高大獎--金獅獎。但卻很少有人知道,賈樟柯手中閃亮的金獅,除了榮譽的象徵,還是給已在天堂的慈父最好的禮物。  當記者接通賈樟柯母親的電話時,一年前陪同兒子來太原進行《世界》首映的那個開朗老人,聲音有點蒼涼。
  • 《三峽好人》美國公映 賈樟柯獲贊「現代派大師」
    本月18日,賈樟柯執導的影片《三峽好人》在美國公映,該片曾於去年被《紐約時報》評為年度最佳影片,公映以來也得到了美國主流媒體的普遍好評。在《紐約時報》上題為《長江上的日子》的長篇評論文章稱,賈樟柯是表現後現代憤怒情緒的現代派大師,是當今活躍於中國影壇的最具才華的電影導演,他作品的水平與現代主義大師和許多其他有全球影響力的導演並駕齊驅,但他同時又是沉浸在自己特定時間與空間中的藝術家;《紐約客》上題為《道德風景畫》的評論文章說,賈樟柯是無需噱頭的大師,用不著去拍鮮明和複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