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研究與改革開放40年

2020-12-21 中國社會科學網
馬克思主義研究與改革開放40年

2020年07月22日 09:5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習巖

字號

內容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把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比作照亮人類歷史進程的壯麗日出。這輪紅日照亮了新中國70年的富強之路,照亮了改革開放40年的建設之路,也照耀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徵程。2018年在中國發展史上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我們隆重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中國共產黨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闢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以中國共產黨人的作為與擔當告慰馬克思;這一年,改革開放進入第40個年頭,我們用成就書寫新時代中國華章,以億萬中國人的堅定信仰與執著追尋,推進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這一年,我們見證了川航成功備降的勇氣與責任、長徵十一號「一箭五星」的豪邁與力量,見證了堅守在每個崗位上平凡又偉大的中國人。

關鍵詞:

作者簡介:

  習近平總書記把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比作照亮人類歷史進程的壯麗日出。這輪紅日照亮了新中國70年的富強之路,照亮了改革開放40年的建設之路,也照耀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徵程。2018年在中國發展史上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我們隆重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中國共產黨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闢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以中國共產黨人的作為與擔當告慰馬克思;這一年,改革開放進入第40個年頭,我們用成就書寫新時代中國華章,以億萬中國人的堅定信仰與執著追尋,推進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這一年,我們見證了川航成功備降的勇氣與責任、長徵十一號「一箭五星」的豪邁與力量,見證了堅守在每個崗位上平凡又偉大的中國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主任謝伏瞻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姜輝副主編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與改革開放40年》,是一部集中反映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理論工作者通過研究馬克思主義來慶祝改革開放40年的理論著作。

  該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秉持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與研究方法,系統研究了2018年重大事件,全面總結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呈現了理論界關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部有利於人們全面深入了解改革開放40年中國發生的偉大變革、中國進入新時代發生的積極變化的理論著作。

  偉大曆程的全景展示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破冰啟航,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40餘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在「富起來」的路上奮勇爭先,在「強起來」的路上昂首闊步。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該書回顧了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從多個角度生動展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闡釋了馬克思主義在改革開放40年中國奮鬥歷程中發揮的引領作用。中國推行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就在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該書深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邏輯與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邏輯,觀點明確、要言不煩,深刻揭示了改革開放40年歷史變革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從人類文明的高度,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視角,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中國共產黨黨史的發展脈絡中,論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世界意義。40年波瀾壯闊,40年春風化雨。馬克思主義在春風化雨中潤物無聲,指導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實踐。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該書在改革開放40年這一重要時間節點上,記錄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作用,為讀者呈現了馬克思主義研究與中國改革開放共同進步的主流與相互促進、相互成就的本質。

  新時代新思想的集中闡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標識著中國下一階段發展的時空坐標,是中國發展進步的新起點。方位決定方略。書中,理論界、學術界通過深入解讀新時代,呈現了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成果。囊括了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多個領域取得的成就,內容覆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黨的建設等多個領域,描繪了一幅經濟增長、政治穩定、文化繁榮發展、社會充滿活力、生態環境良好的新時代美好生活畫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今天仍處於「馬克思主義指明的歷史時代」。這是對「大時代」的重申,也是對「小時代」的註解。誠然,新時代也有新問題。面對前進中遇到的問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沉著應對,妥善化解矛盾、解決問題。該書梳理了黨的十九大以來理論界學習十九大精神的研究成果,在堅持時代特徵與時代主題相統一的基礎上,解讀當前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問題,在宏觀視野中把握微觀視角,準確把握時代脈搏,順應時代潮流。通過這些研究成果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性與創新性,凸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中國實踐的指導意義,闡發了這一思想在新時代推進中國繼續開放進程中的指導性地位。

  風起雲湧世界歷史的深刻總結

  2018年,世界局勢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經濟復甦乏力,逆全球化的惡風濁浪甚囂塵上,內顧主義抬頭。世界和平大勢不可逆轉,但局部地區衝突不斷,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問題交織,中美貿易摩擦不斷……不斷湧現的重大現實問題需要理論的引領,也孕育著理論的創新。中國在風吹浪打中蹄疾步穩,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鮮明的問題導向分析研究實踐,通過深厚的理論根基引領新時代。該書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同時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若干重大問題」板塊囊括了這一年度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研究。理論工作者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指導下旁徵博引、深入淺出,以開闊的眼界撥開當今國際社會錯綜複雜的形勢、審視現實,在強調憲法在民族復興之路上的引領與保障作用的基礎上,論證了維護經濟全球化、實現鄉村振興、積極推進文化「走出去」、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問題,詳細闡釋了新時代中國實踐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發展,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在解決今天中國出現的問題上依然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縱觀全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穿始終,這不僅是對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紀念,更是對馬克思主義堅定信念的真實體現。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穿越時空,對當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問題,仍展示出強大的詮釋力量。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實踐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就在於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因時因地、活學活用馬克思主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領時代才能走向世界。要立足時代特點,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更好運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該書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文章選編上主題鮮明,安排上邏輯清晰,以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主線貫穿始終,勾勒出我國走向現代化的路線圖和總體框架,集中詮釋了新時代新特點新問題,明確了發展指向,既有基礎理論研究,又有前沿問題探討。全書立場客觀、觀點明晰,在肯定成就的同時也不迴避問題,通過對問題的嚴謹分析、解決問題方法與路徑的嚴密論證,展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從而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未來,形勢複雜嚴峻,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承擔的使命仍然艱巨且繁重。新時代的社科人,以這部著作與全國社科界同仁共勉,繼續高擎馬克思主義引領中國的旗幟,繼續研究、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社會科學研究落筆於中國大地上。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改革開放40年來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內容提要: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不僅在經濟與社會領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而且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眾多成就,而哲學領域的這些成果是以概念的方式對改革開放的現實與實踐的反思和關照。所以,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對國內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進行回顧與展望,將使我們對改革開放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未來的道路更加堅定與自信。
  • 《改革開放40年:歷程與經驗》:一部研究改革開放史的力作
    中國的改革開放史,是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探索過程,而這一人類歷史上偉大的變革也需要多角度的研究與闡釋。由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武力主編的《改革開放40年:歷程與經驗》,已於2020年上半年出版,為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 蘭州交通大學舉辦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
    為熱烈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取得新發展,2019年1月6日,蘭州交通大學成功舉辦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理論研討會」。  上午,大會在蘭州交通大學科技樓國際會展中心開幕。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成勇,省社科聯副主席崔建偉,省委教育工委思政處出席開幕式並講話。
  • 「哲學與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研討會暨第十五屆馬克思主義...
    為推進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開拓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新境界,由青年哲學論壇、中國人民大學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協同創新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共同主辦的「哲學與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研討會暨第十五屆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論壇於6月9至10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改革開放40年文學理論學術史研究與文獻...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譯心)10月16日-1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辦的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改革開放40年文學理論學術史研究與文獻整理」開題報告會暨「40年文學理論的成就與收穫」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 改革開放40年與中國哲學
    原標題:改革開放40年與中國哲學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中國哲學」一般指「哲學」一級學科下的一個二級學科——「中國哲學史」。然而,僅僅從知識系統或學科分類的視點去看待「中國哲學」,又是不完備的。
  • 改革開放40年偉大成就的奧秘
    道路正確是40年創造歷史偉業的根本原因  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道路正確與否直接決定事物的成敗。改革開放40年來發生的巨大變革在於我們探索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被實踐檢驗為正確的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我們黨40年來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 汪同三: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最大成就,是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
    新華網北京7月2日電(白帆)為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6月28日,「與改革開放同行」系列智庫論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正式開幕,首場論壇主題為「改革開放40年經濟體制改革理論與實踐」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原所長汪同三在會上發言,他認為,改革開放40年最大的收穫,就是中國從計劃經濟變成市場經濟。
  • 黨史專家座談「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叢書」與改革開放史研究
    原標題:黨史專家座談「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叢書」與改革開放史研究 日前,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舉辦的「新時期與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叢書』出版座談會」在京召開。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副校長朱信凱介紹,「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叢書」是中國人民大學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的獻禮作品,叢書的出版為審視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程提供了一部資料翔實、脈絡清晰、內容豐富的全景式著作,對於深刻理解把握中國改革開放因何出發、如何行進、走向何處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期待叢書及後續作品能夠在總結歷史、啟迪當下和開闢未來方面發揮更大的社會影響。
  •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歷史學的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也迎來了大發展。習近平同志指出,「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歷史學作為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走出「文革」帶來的「史學危機」,呈現一片繁榮景象。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有必要對我國歷史學一些領域的突出成就進行梳理和總結,以更好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
  • 改革開放40年與當代中國文化自信
    今天,回顧40年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總結4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展望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歷史前景,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堅定文化自信,既是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成果與經驗,也必將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提供至關重要的歷史性支撐。 走向文化自信:4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成果 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徵程。
  • 改革開放40年 十大金句
    改革開放40年來,出現了許多經典的理論名句,這些句子言簡意賅、通俗易懂,讓人很快記住,入腦、入心。這裡輯錄十個耳熟能詳的理論金句。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1986年,「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這句話被登在美國《時代》周刊上,「貓論」也隨之成為世界人民知曉的名言。這句風趣幽默、釋理簡明的話語把改革面臨的諸多複雜問題化繁為簡。
  • 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 以改革開放的眼光推進改革開放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體,其既是客觀事物的本質、規律與內在聯繫的正確反映,又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實踐方法。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對於我們牢記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繼續深化、推進改革開放,不斷提升改革開放水平,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 【出版活動】學習「四史」暨《改革開放40年:歷程與經驗》出版座談...
    >關鍵詞: 作者簡介:   2020年7月31日,由當代中國研究所、當代出版社、當代中國研究所新中國歷史經驗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學習『四史』暨《改革開放40年:歷程與經驗》出版座談會」,以視頻會議的形式召開。
  • 改革開放40年 那些人那些事
    40年,那些人那些事  編者按:「改革開放」四個字,與所有人息息相關;改革開放40年,與你我他深刻相連。40年奮進,那些人那些事,成為彌足珍貴的深刻記憶。本期特刊齊聚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請他們講述自己跨越40年的故事,以此見證改革開放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的深刻變化。讓我們面向未來,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 改革開放40年來的古代文學研究:在開放中走向成熟
    10月8日,《文學遺產》編輯部邀請部分在京古代文學研究專家,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召開了「改革開放40年古代文學研究座談會」。會議特地邀請了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出生的十四位古代文學研究工作者,作為改革開放40年來古代文學研究的親歷者出席會議並發言。
  • 【改革開放40年:學術回顧與反思】40年文化研究的反思和前景展望
    顯然,這是與改革開放的時代趨勢相呼應的。在80年代的文化研究熱潮中,學術界在對傳統文化的負面成分及其作用進行激烈批判和強力清理的同時,開展了對外國文化理論的翻譯引進,並對港臺學者相關研究成果有誠懇的介紹和積極的吸納,顯示了40年文化研究第一階段的開放性、批判性和創造性的結合。2.在反思中開掘,在傳承中發展,其重要標誌是國學熱的興起。
  • 「中國道路的哲學表達——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記者 薛剛)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為了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回顧總結40年來我國哲學創新發展的歷程,推動21世紀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於2018年12月9日在京舉辦「中國道路的哲學表達——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學術研討會。
  •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誠信價值觀建設變遷探析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誠信價值觀建設變遷探析 ——基於央視春晚小品的分析 2019年11月10日 07:54 來源:《教學與研究》2019年第3期 作者:馮秀軍 楊中英 字號
  •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論壇在中國社科院哲學所...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論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召開  為深入研究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2020年12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室主辦的學術論壇在哲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