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曹丕趁弟弟曹彰專心下棋時下毒 弟弟被毒死(圖)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此圖描繪南唐中主李璟與其弟景遂、景達、景過會棋情景,頭戴高帽,居中觀棋者為李璟。資料圖片

明代《石室仙機》手抄本

曹操畫像資料圖片

  □記者遊曉鵬 文圖

  引子

  棋友熱聊的一個話題是,古今哪位棋手最厲害。其實,古今圍棋規則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關公委實難戰秦瓊。

  就拿漢朝來說,即使一位現代棋手能穿越過去與漢人對弈,起碼在適應圍棋用具上,他得花相當多的工夫去「倒時差」。

  首先,漢代的棋盤小,只有縱橫17道線甚至更少,棋子顏色也不統一,有的是黑白兩色,有的則是粉綠與墨綠,或者淺灰與淺黃相搭。那場面,行至中盤,滿目花花綠綠,不知會不會看花眼。

  此外,與今天相反,那時是執白先行,而且棋子可能是木頭的,拿起來不免有些輕飄飄,更礙手的是它們居然是方形的,如果穿越回去的這位選手有強迫症,恐怕摸都不願意摸,根本無法落座。

  從漢到隋唐,圍棋子逐漸摒棄了木頭,轉為垂青石頭,形狀逐漸定為圓形,棋盤也發展為縱橫19道。洛陽圍棋博物館中,藏有一些收自本地的漢代至南北朝的石頭圍棋子,有天然的,也有黃玉的,比今天的棋子略大,顏色淺暗分明,看著很像河邊的鵝卵石,但仔細觀察,又有人工打磨的痕跡。現代棋子是一面凸,一面平,而唐代以前的棋子都是兩面凸的,這種風格至今仍保留在日本圍棋當中。

  不需要特別複雜的棋具,能方便就地取材,加上大儒們的倡導,圍棋日漸流行。東漢末年,雖然社會動蕩,卻形成了古代優秀棋手的首次「井噴期」,魏蜀吳三國均出了不少圍棋高手,其中不乏曹操、孫策、陸遜等在戰場和棋壇均叱吒風雲的豪傑。

  在中原地帶,因為曹操、曹丕父子雅好圍棋,圍繞在他們周圍的官員、文士,也構成了一個故事頗多的圍棋圈兒。

  曹操的棋力有多強

  曹操善書法、音樂、圍棋,可謂多才多藝,這與他特別注意搜羅相關人才是分不開的。在圍棋方面,當時有一個叫孔桂的人,棋藝不錯,而且挺會拍曹操馬屁,於是「太祖愛之,每在左右,出入隨從」。

  有高手帶,曹操的棋藝水漲船高。《三國志·太祖紀》記載:「桓譚、蔡邕善音樂,馮詡、山子道、王九真、郭凱等善圍棋,太祖皆與埒(liè)能。」

  山子道等四人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而曹操是當時中國北方的實際統治者,他們跟太祖下棋,恐怕不敢把十成功力全使出來,給太祖難堪,但即便如此,太祖能與他們玩到一塊兒去,戰至旗鼓相當,足見棋力不一般。只是,曹操在政治、詩賦上的修為太強大了,他在棋壇的光芒被遮蓋了太多。

  受社會風氣以及父親的影響,曹丕和曹彰也下圍棋。曹丕善文,曹彰善戰,兩人風格迥異,卻熱絡捉對廝殺。曹丕沒有留下有關圍棋的詩文,倒是寫過《彈棋賦》,自稱「戲弄之事,少所喜,唯彈棋略盡其妙」,也即最擅長的是彈棋。但在歷史上,曹丕卻因為圍棋留下了不太光彩的一頁。

  眾所周知,曹丕為繼承大位,沒少費心思。曹操最喜歡的曹衝,很早就不明不白地死了,不少人說是曹丕下的毒;曹丕當上皇帝後,依舊對幾個兄弟不放心,曹植和曹彰都不例外。

  曹丕繼位的第四個年頭,曹彰在京師洛陽朝拜期間,突然去世。因何而死?《三國志》中寥寥數語,只說曹彰「疾薨」。

  200年後,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卻有敘述如下:「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驍壯,因在卞太后閣共圍棋,並啖棗。文帝以毒置諸棗蒂中,自選可食者而進。王弗悟,遂雜進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預敕左右毀瓶罐,太后徒跣趨井,無以汲。須臾,遂卒。」

  又是下毒!並且是趁弟弟專心下棋毫無防備!《世說新語》雖非信史,但相去曹魏不遠,而曹丕又有迫害兄弟的前科,後人倒是願意相信這一說法。這大概是魏宮中最詭異的一局棋,兄弟倆你來我往對弈,場面是多麼友愛多麼溫馨,哪知一局未終,曹彰命歸黃泉。

  王粲的記憶力有多好

  在曹操父子的周圍,除了山子道等高手,建安七子也下圍棋,其中,應瑒、王粲、孔融三人水平較高。

  應瑒寫有位列「五賦三論」的《弈勢》,已經達到了導師級水準,他一直在曹操身邊做官,想必沒少與太祖對弈。而王粲詩賦為建安七子之冠,也深得曹氏父子信賴,少年時就才氣過人,有過目不忘之才。《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記錄了一則王粲復盤的故事,在圍棋史上相當知名。

  有一次,王粲看人下棋,不知是棋盤翻了還是怎麼著,棋局亂了,兩下裡互不服氣正想鬥嘴,王粲卻憑著記憶擺出了原來的棋局。下棋的人目瞪口呆,怎麼也不相信,他們用布把這局棋蓋起來,讓王粲用其他棋盤重擺一遍,結果兩盤棋一模一樣,一個子兒都沒錯。

  復盤對圍棋熟手來說確非難事。這件事從側面說明,王粲是一位水平不錯的棋手,因為一個不懂圍棋的人再「強記默識」,怕也難做到這一點。

  建安七子中年齡最長的孔融,家中也常以弈棋為樂,但比起前兩位,他和圍棋的故事只能用悽慘來形容。因為孔融在禁酒等諸多問題上「專喜和曹操搗亂」(魯迅語),曹操對這位棋友恨之入骨,忍了多年後以「敗倫亂理」的罪名將其殺害。

  《後漢書·孔融傳》記載,孔融有一雙兒女,一個七歲一個九歲,父親被抓時倆孩子正下圍棋,並且沒有停手,家人責備他們,孩子們卻語出驚人:「安得巢毀而卵不破乎!』」

  老爸出事,我們肯定也沒跑,倆孩子多麼有預見又多麼絕望,才淡定如此。後來,孔家上下果真全被處死。而「覆巢之下無完卵」,就是從這個悲傷的圍棋故事中來的。

  棋手等級劃分始於曹魏

  雖然曹氏父子確實幹了些傷害「棋友」的事,但他們對圍棋的貢獻也很大,曹魏政權首創的選拔官員的「九品中正制」,就被套用到了棋手分級當中,成為今天圍棋九段制的發源。

  與曹操生活基本同時期的潁川陽翟(今禹州市)人邯鄲淳,精通書法、圍棋與投壺,他所著的《藝經》,是目前已知最早提到圍棋九品制的古籍。依據《藝經》,圍棋從高到低的九品分別是:一品入神,二品坐照,三品具體,四品通幽,五品用智,六品小巧,七品鬥力,八品若愚,九品守拙。東晉時,南陽人範汪也撰有《棋九品序錄》,說法與此大致相同。

  《藝經》後來失傳了,這九品的棋力具體是什麼說法呢?這裡得先解釋一下表示棋力差距的術語——「先」和「饒」。兩人對弈,先走的會佔很大便宜,所以若棋力相當,則「分先」下棋,即雙方輪流先行;如果棋力稍有差距,則強手要「讓先」,也稱「饒先」,每局棋都由弱手先行;差距再大一些,強手還得讓弱手一定數目的子,稱為「饒子」。

  明人在《石室仙機》一書中解釋的九品,大意是這樣:一品入神,是指棋術變化莫測,先知先覺,無敵於天下者;二品坐照,能從容應變,但須入神「饒半先」;三品具體,則要入神「饒一先」,「臨局之際,見形即悟」……

  如此這般,至七品,為「受饒五子,動則必戰,與敵相抗,不用其智而專鬥力」,也就是說,七品棋手已經是個沉不住氣,蠻衝蠻殺的角色,一品和七品棋手對戰,要讓五個子。八品、九品的棋力更差,《石室仙機》乾脆沒再說,但看字面意思也能猜出來,若愚無非看著就很笨,守拙則是怎麼著都不長進。

  不知曹操、曹丕以及王粲等人,論棋力該為幾品。

相關焦點

  • 曹丕文採不如曹植武功不如曹彰,智謀不如曹衝,作為儲君優點在哪
    作為曹操的接班人,曹操在世時,曹丕沒有獨自領導過一場戰爭,相反他的親弟弟曹彰還親自領導過一場平定代北烏桓的叛亂,曹彰大獲全勝,俘虜了數千人馬,還迫使鮮卑人臣,論武功,曹彰是曹操所有兒子中最強的,曹丕的武功當然比不上曹彰的武功,這是曹丕的武。
  • 煮豆燃豆萁——曹丕、曹植的皇權之爭?
    曹植有幾次都差點被曹操選拔做的太子,但是後來曹操還是在曹丕和曹植之間選擇了曹丕沒有選擇曹植,最主要的原因應該從兩個角度來看。從曹丕的角度來看,曹丕是一個非常有心機的人,他是善於處事的。曹丕和兩種人處好關係,一種人是朝廷裡邊資深的大臣,他們是國家的棟梁,曹操都會聽這些人的。另外一些是曹操所喜愛的女人,她們會在曹操的枕邊替曹丕說好話,所以曹丕做好這兩類人的工作,這兩類人都在替曹丕說好話。
  • 相師給曹丕算命能活80,結果曹丕40歲便死,死前卻說算得準?
    繼位後的曹丕還做了許多違背綱常的事情,比如篡漢,殘害弟弟等等。在野史中,曹丕有一段比較有意思的記載。在我國歷史中,共出現過600多位皇帝,這些皇帝的壽命都不很長,他們的平均壽命僅有37歲左右。三國時期,曹操祖孫三代的壽命,卻是一代卻比一代短。曹操終年66歲去世,曹丕只活到了40歲就去世,而曹睿只活到了36歲。
  • 曹植七步成詩的真相是什麼,曹丕是否真動了殺機
    以史為鑑認為曹丕對曹植是有殺心的,但是在大庭廣眾之下,以曹丕的城府竟然會做出以詩歌論生死這樣的事情,實在太戲劇化了,不像是真的。為什麼說曹丕和曹植有殺心?以史為鑑給大家舉個例子。曹操死後,曹丕繼承魏王,準備替漢大業,曹操的其他兒子都紛紛被趕到諸侯國呆著,沒有命令不許到首都。
  • 曹彰是不是被曹丕害死的?曹植的一首詩《贈白馬王彪》露出了端倪
    長子曹昂在宛城之戰中不幸遇害,曹丕、曹彰、曹植三人不僅年齡較大,而且文才武略各有擅長,都堪稱青年才俊,一時間讓曹操犯了選擇困難症,左右思量難以為決定。曹彰、曹丕、曹植兄弟三人,彼此之間也心照不宣,明爭暗鬥。曹彰屢次帶兵出徵,在平定烏桓之戰中立下大功,軍功卓著,威望極高。
  • 曹操培養4位人才,能防止司馬懿造反,但都被曹丕給害了
    但是畢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曹操臨終之前,他都沒有完成天下的一統,南方還有蜀國劉備和吳國孫權與之爭霸,於是曹操後來的第一繼承人曹丕上位了。上位數月便廢了漢獻帝自立為魏帝,追封曹操為魏武帝。作為一代梟雄,曹操臨死之前也是安排好了一切才安詳的離世的,他知道手下有一個人自己的兒子難以駕馭,他就是司馬懿,為了防止司馬懿造反,曹操留給曹丕四人來制衡和阻止司馬懿,卻都被曹丕給斬了。那這四人都是誰呢?他們分別是張遼,曹洪,曹彰以及夏侯尚。張遼作為五子良將之首,他不僅武功過人,而且謀略不亞於在朝堂上的那些謀士。
  • 曹操是位厲害人物,思慮萬分,卻將位傳給不出眾的曹丕
    曹操是位厲害人物,思慮萬分,卻將位傳給不出眾的曹丕提起曹操,我們對他可是比較熟悉了,他是一位非常有爭議的人物,大家對他的評論也各有不同。曹操的妻子為他生下來了四個兒子,其中一個早早去世了,剩下的三個兒子都非常有才幹,首先我們說一下曹彰,他在武的方面可是不一般,可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將軍,曹丕與他相比,多多少少差了一些,我們再說說他的另一個兄弟曹植,對於他,小編想到了小時讀的七步詩,裡面的字字都感人至深,確實,他在文的方面成就不小。曹丕雖然也飽讀詩書,可與他這個兄弟相比還是弱了些。
  • 曹丕的人格悖論:七言詩及文學評論創始人、逼殺手足、與父爭女人
    曹丕與父親曹操和弟弟曹植共同建立起了文學史上之建安文學「三曹」的扛鼎地位,成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中最令人稱道的是他的七言詩,可以說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七言詩創作,在文學史上具有開先河的作用,這是中國文學史無法迴避的事實。
  • 《三國演義》之曹丕,才華卓越,短歌微吟,懂得隱忍
    曹丕,字子桓,三國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在位七年。曹丕是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曹丕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為文,善於騎射,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其擅長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 曹植幸從曹丕手中撿回一條命,他後半生真的被曹丕放過了麼?
    其實不然,曹植好歹也是梟雄曹操的兒子,自然在父親的薰陶下培養出了強大的野心和魄力,甚至一點也不遜色於曹丕。在和曹丕等兄弟爭奪世子之位時,他先是結交了父親身邊的秘書楊修,後又將父親手下的丁儀、丁廙兩兄弟納入麾下,同時又與曹彰搞好關係,就連他的嶽父也是名士崔琰。可見,曹植既有名門士族的支持又有中央內部的親信向曹操說他的好話,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他都被曹丕視作眼中釘一樣的存在。
  • 曹操死之前留下了哪幾人防止曹彰造反
    曹彰字子文,因其鬍鬚是黃色,曹操稱其為「黃須兒」。曹彰武藝過人,臂力超強,未成年之前就喜歡跟猛虎鬥狠。可見曹彰之勇,也是三國猛將之流。曹操非常喜歡此子,曹操和劉備大戰於關中之時,曹操被趙雲追殺,情勢危急曹操危在旦夕,幸得曹彰帶虎賁軍殺將而來。
  • 曹操為曹丕留下五位名將,只一人在,司馬懿都不敢篡權
    曹休年輕時非常受曹操的賞識,被曹操贊為「曹家千裡馬」。 太祖謂左右曰:"此吾家千裡駒也。"使與文帝同止,見待如子。常從徵伐,使領虎豹騎宿衛。——三國志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司馬懿堅守不戰,蜀軍糧盡後撤退。但司馬懿命令張郃前去追殺蜀軍,張郃追到木門谷時,被蜀軍亂箭射死。 第4人 于禁。于禁是曹魏的五子良將之一,個人能力在曹營中出類拔萃,他很早就經王朗引薦,投靠到了曹操帳下。
  • 曹丕見兩牛打架,逼曹植作詩,但不能出現牛字,結果此詩流傳千古
    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表達了對曹丕的強烈不滿,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鬥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鬱憤激的思想感情。
  • 曹丕和曹植鬥了1800多年,究竟誰贏了?(深度長文)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的一天,趁曹操外出,曹植借著酒興私自乘坐王室的馬車,擅自打開王宮的司馬門。司馬門只有在帝王舉行典禮時才能打開,平時是禁止打開的,更不允許王公大臣隨意行走。曹操知道此事後大怒,處死了掌管王室車馬的公車令。
  • 曹丕和曹植鬥了1800多年,到底誰贏了?(深度長文)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的一天,趁曹操外出,曹植借著酒興私自乘坐王室的馬車,擅自打開王宮的司馬門。司馬門只有在帝王舉行典禮時才能打開,平時是禁止打開的,更不允許王公大臣隨意行走。曹操知道此事後大怒,處死了掌管王室車馬的公車令。公車令算是替曹植背鍋,曹植當然心知肚明。這一年的十一月,曹操立曹丕為太子。可見,曹植擅闖司馬門的行為,成為曹操心中的一根刺。
  • 曹植一首七步詩,曹丕也面露慚色,究竟孰為豆孰為萁?
    曹魏的運勢也就日漸低迷,一手好牌被曹丕打得稀爛。曹丕的母親,也就是卞夫人先後為曹操生下了四個兒子,曹丕是第一個,剩下的老二、老三、老四,則分別是曹彰、曹植、曹熊。曹熊去世的比較早,曹彰非常英勇,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為曹魏立下了不少功勞,而曹植則是十分有文採,才華橫溢。
  • 哥哥稱帝,向弟弟敬酒,我希望你能活一千歲!
    哥哥稱帝,向弟弟敬酒:我希望你能活一千歲!弟弟機智地回答了逃避強盜。導語:最無情的帝王家這個詞,應用於古代皇室,是真實的語言。之所以有這句話,是因為古代皇帝能坐在皇位上,真的很辛苦,有時也會殺了自己的家人,爭奪這個位置。
  • 歷史上那些被毒死的皇帝
    結論是:光緒是被下毒,因急性砒霜中毒而死。其實,歷史上,皇帝被毒死,光緒並不是第一人。歷朝歷代這種悲劇都一直在重演。這些可憐的皇帝,好多是和宮廷權力鬥爭有關而暴死。有些更是死得不明不白,不知真相,死因撲朔迷離,耐人尋味。這裡不談那些被弒殺以及猝死的皇帝,讓我們看看清朝以前,每個朝代皇帝被毒死的一兩個例子。立朝不到年的秦朝被滅亡後,漢朝隨之登上歷史舞臺,長達409年。
  • 哥哥趁媽媽不注意,將弟弟放進湯鍋「燉了」,發現時已經備好大料
    這天趁寶媽在忙其他事情的時候,哥哥立馬帶領弟弟到廚房幹起了一番''大事業''。首先哥哥帶著弟弟找了一個大鍋,然後在哥哥的引導下,弟弟就乖乖的坐進了鍋裡,隨後哥哥就開始往鍋裡慢慢的加水,感覺差不多可以之後,哥哥又想出了這主意。 大概是覺得這鍋裡還少了一點佐料,因此哥哥又屁顛屁顛地跑去柜子將家裡的奶粉拿出來,一股腦的全倒進了鍋裡,這下才覺得可算滿意了。
  • 《世說新語》中對曹丕的人物形象進行了怎樣的黑化?原因是什麼?
    《世說新語》中關於曹丕的記載《世說新語》中關於曹丕的記載有很多,除去一些沒有太多褒貶的色彩的,或者曹丕作為次要人物的事跡以外,大概有這樣幾件事情。小編先列在下面。一、《世說新語·尤悔》中記載,曹丕與曹彰一起下棋吃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