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字子文,因其鬍鬚是黃色,曹操稱其為「黃須兒」。曹彰武藝過人,臂力超強,未成年之前就喜歡跟猛虎鬥狠。可見曹彰之勇,也是三國猛將之流。曹操非常喜歡此子,曹操和劉備大戰於關中之時,曹操被趙雲追殺,情勢危急曹操危在旦夕,幸得曹彰帶虎賁軍殺將而來。曹操聽說曹彰來救他,心中大定,並說:「虎兒到也,吾命無憂亦」。事後曹操升曹彰為虎賁軍主帥,專門負責京畿及曹操的安全。
虎賁軍和後來的御林軍相似,都是保衛皇城和皇帝以及皇親國戚的安全。可見虎賁軍之重要,虎賁軍的將士不僅要武藝過人,還要對皇帝百分百的忠誠曹操能委其重任,可見曹彰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有多高。但是曹操從未想立曹彰為世子,因曹曹操明白,一個能治國的明君,可不是能打仗勇猛就行了。最主要的是有帝王權術,可以駕馭大能之人,善於治理國家。放眼曹操的幾個兒子中,也只有曹丕是最適合的人選。於是在他死之前,封曹丕為世子,待其百年之後繼承魏國大業。
可是曹操難道就不知道,曹丕登基,曹彰能服氣嗎?何況曹彰兵權在握,若是曹彰趁此造反又該如何。到時魏國必定陷入一場內亂,曹操一手辛苦建立的大魏政權也將毀於一旦。曹操是何等聰明之人,他怎會讓這種事情發生。但是他又不想曹彰恨他自己,更不想讓有功將士寒心,畢竟曹彰數次救了曹操的命,曹操肯定不能對曹彰下毒手。於是他在生前就部署了幾員手握兵權於他的大將和智謀超群的文臣,當然這些文臣武將對他都是忠心耿耿。在他死後,曹丕登基,只要曹彰有任何謀逆之心,格殺勿論。
先說文臣,司馬懿也是曹操安排之人,雖然司馬懿一開始就是曹丕之人,但是也是曹操安排司馬懿去輔佐曹丕的,所以司馬懿也算是曹操的託孤大臣之一。司馬懿的能力就不用多說了吧,連曹操都對他忌憚三分,尤其對其的鷹眼狼顧更是擔憂,怕他多了大魏的政權,數次都想殺他,但是司馬懿太有才了。曹操愛才,就數次放棄了誅殺司馬懿的念頭。只是囑咐曹丕,既要用司馬懿也要遠離司馬懿。曹操深知曹丕鬥不過司馬懿,但是司馬懿對曹丕對大魏有莫大的用處。故只能讓曹丕多防著司馬懿。武將就多了,第一虎侯許褚,許褚對曹操可謂是忠心耿耿,對曹操的安全也是盡心盡力,不敢有絲毫怠懈。曹操對許褚甚是喜歡,當然曹操喜歡的可不止許褚的勇猛和忠心,他更喜歡許褚的單純和身上那股傻勁,因為他知道許褚沒有玩權謀之心,更沒有野心,故對許褚是再放心不過了。在臨死之前,曹操就把許褚省委驃騎大將軍,統領虎豹營,以此來制衡曹彰的虎賁軍。第二是夏侯惇,夏侯惇在軍中名望也是很高,從曹操起兵就一直跟隨曹操南徵北戰,為曹魏政權立下赫赫戰功、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夏侯惇和曹操是表兄弟,從小玩到大,彼此都是很了解,曹操對其也是百分百放心。更何況夏侯惇是曹丕的親娘舅,這一點就是曹彰不能比的。夏侯惇的能力更不用多說,能文能武,統軍能力在曹魏更是屈指可數,可謂是一代帥才,況其手握曹魏近一半的兵權,有其輔佐曹丕,曹操是在放心不過了。第三就是徐晃,徐晃更是天下名將,武力值不必多說,英勇至極。曾經帶君把關羽抵擋在樊城之外,使關羽不得踏進樊城半步,可見其軍事造詣和領兵打仗的能力也是在曹魏難有人與之匹敵。更重要的是,徐晃這人,沒有拉幫結派之心,一心一意輔助曹操每隻聽命與曹操一人,故曹操對此人也是非常放心,臨死之前委之重任。升其做車騎將軍,總領邊疆守軍,既守土衛國更是制衡曹彰。
曹操託孤以上幾人,看見曹操的深謀遠慮和超前的眼光。果不其然曹彰後來也是反了,但是有幾大託孤之臣,他也不敢太造次,後被這幾人鎮壓。曹彰奪權的風波也就結束了,一場危機就不費一兵一卒的被化解了。可以說,曹操啟用這幾人不僅救了魏國,救了曹丕,更是救了曹彰。曹彰並沒有因為造反被誅殺,只是被曹丕遣返至封地,在封地之內可以自由生活,但是不能離開封地。這也算是莫大的榮幸了,因為自古以來,皇位之爭都是很殘酷的,有幾人在奪權之中能得善終的。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就是個血淋淋的例子,曹彰算是幸運的。
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