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雖然個子矮小,其貌不揚,卻阻擋不了他徵服美女的雄心。據歷史文獻記載,可以考證出的曹操妃嬪就至少有16位之多,其中還不乏原本已為人妻,後來被曹操納入後宮者。
曹操有這麼多夫人,活動能力也的確非同凡響,史料有載的親生兒子就有25位之多。另外,還有養子曹真,以及因為母親被曹操收為夫人,也成了曹操養子的秦宜祿之子秦朗、何進的孫子何宴。
曹操的25個親生兒子之中,包括稱象的曹衝在內的9個兒子早薨。剩下的16個中,比較有名的就是長子曹昂,次子曹丕,三子曹彰,以及曹植。而曹操其他的14名子嗣,除了曹彪在高平陵事件司馬懿篡權後,曾經和太尉王凌謀劃推翻司馬氏,自己稱帝意外,另外13名兒子鮮有領兵打仗的記錄。
曹彪的文治武功都比較差,反叛司馬懿的消息一洩漏,就被司馬懿輕鬆平定,自殺身亡了。曹彪的武力可能都不如詩詞歌賦很厲害的曹植。
曹植在我們通常印象中,僅僅是一名文人大才子,而實際上,他是文武雙全。
曹植在15歲時就隨曹操開始徵戰,此後,一直跟隨曹操左右。17歲時,還隨曹操與孫劉聯軍大戰於赤壁。只不過,曹植的詩詞歌賦才華出類拔萃,才子氣十足,沾染了嗜酒的惡習。特別是在競爭世子失敗之後,更是有點放縱。
關羽北伐之時,曹仁被困樊城。曹操任命曹植為南中郎將,徵虜將軍,命其帶兵前往解救曹仁。結果,曹植因酒誤事,沒能接受曹操的命令。自此之後,曹操再也不用曹植,而曹植也失去了展示自己武力的機會。所以,他在四兄弟中只能是最弱的了。
曹昂可以說是曹操和丁夫人培養的重點對象,曹操原本有意將世子之位傳給曹昂的。曹昂二十歲舉孝廉,同樣是文武雙全。可惜,曹操徵張繡時,沒能控制住自己,一時興起跟張繡的嬸嬸睡了。這讓本已投降的張繡倍感屈辱,發兵偷襲曹操。
突圍的過程中,曹操的坐騎絕影馬腿受傷,無法騎乘,曹昂就將自己的馬讓給了曹操。曹昂歩戰護送曹操突圍,被圍後戰死。曹昂作戰的事跡實在是太少,其具體武力無法判斷。但是,應該是高於曹植的。
曹昂戰死時,年僅10歲的曹丕也在軍中,騎馬逃脫了。曹丕後來跟隨曹操參加了官渡之戰、白狼山之戰、赤壁之戰,後來獲封五官中郎將,又參加了濡須口之戰。荀彧曾稱讚曹丕「善左右射」,可見曹丕的武力應該也不弱,也許可以跟曹昂一較高下。
曹昂、曹丕、曹植,雖然都是文武雙全,相對而言,卻越來越偏向文人,大才子方面。武力上相對而言,也是越來越弱。但是,另外一位就完全不是如此了,那就次曹操的「黃須兒」曹彰。
看看《三國志》的描述:「少善射御,膂力過人,手格猛獸,不避險阻」。基本上有「膂力過人」這四個字,那武力都不會差了。就憑這一點,他的其他兄弟們估計就已經打不過他了。更不說還「善射御」,這可是騎馬射箭,還要講究精準度,難度不小於呂布的轅門射戟。
曹操曾經讓曹彰多讀讀《詩經》等儒家經典,結果,曹彰直接回答:「丈夫一為衛、霍,將十萬騎馳沙漠,驅戎狄,立功建號耳,何能作博士邪?」簡直是霸氣側漏,大將之風呀。
烏桓造反,曹彰被任命為北中郎將、驍騎將軍,率軍平叛。途中,突然遇到叛軍數千騎,而曹彰僅有步卒千人。曹彰絕對是帥才,他聽取了田豫的計策,守住險要,逼退了叛軍。
等到叛軍撤退時,曹彰「追之,身自搏戰,射胡騎,應弦而倒者前後相屬」,射箭手呀,射翻了一堆敵兵。不僅如此,打了半天,曹彰鎧甲上也中了數箭,不但沒有嚇退曹彰,反而是「意氣益厲,乘勝逐北」。曹彰的勇氣和武力盡顯。
曹彰的確如同霍去病一樣,日夜奔襲,遇敵再破之,斬首俘虜數千人。鮮卑首領軻比能都被曹彰震懾了,「見彰力戰,所向皆破,乃請服」,投降了。
曹彰平定烏桓凱旋之後,還非常謙虛,說功勞是大家一起建立的,高興的曹操託起曹彰的鬍鬚,大讚:「黃須兒竟大奇也!」
曹操對曹彰武力的倚重,在《魏略》中也有記載。漢中大戰時,劉備佔據一座山頭,讓義子劉封下去挑戰。曹操當時很生氣,大罵劉備,你個賣草鞋的,讓一個假兒子來跟我打,「待呼我黃須來,令擊之。」
曹操也是有趣,跟平時打架似的,劉備你給我等著,我馬上叫我兒子曹彰來打你。結果,曹操還真急召曹彰。只是,等曹彰趕到長安時,曹操已經退兵了。
曹丕篡位之後,也非常忌憚能徵善戰,武力超強的曹彰。據傳,曹彰是被曹丕下毒害死的。
曹操的養子之中,曹真也是一個將帥之才的將領,而且同樣是力大勇猛。曹操曾讓曹真率領他的精銳騎兵虎豹騎。曹真徵伐蜀吳,立功無數,不過,都沒有曹彰那種個人的武勇表現,要稍遜於曹彰。
總結下來,曹操的親生兒子,包括養子在內,毫無爭議的曹彰應該是武力最高的。只可惜,武力高,還是鬥不過心機多的,最後登頂成為王者的還是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