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字子安,是唐初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他與駱賓王、楊炯、盧照鄰等人,也被稱為「初唐四傑」,但是顯然在這四位詩人,如果想出名,自然的王勃屬於第一,無論是他的文章還是詩歌,那都是堪稱一絕,尤其是他的一首《滕王閣序》,更是為了曠世奇文,歷朝的文人對這篇文章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每個句子都是經典的,其中一些較為經典的句子,現在已轉換為成語,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經常引用,這是王勃中最感人的一個地方。
王勃除了文章寫得好,他在詩歌方面也有非凡的才華,一些詩看似信手拈來,那一份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才情卻又是令人信服,尤其是這首《蜀中九日》,這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悽美,把一個人對於故鄉的思念之情描繪的淋漓盡致。所以看起來很普通的作品,實際上,這些作品最能打動我們,特別是九月九日重陽節,我們對此類作品的閱讀也最能引起共鳴。
《蜀中九日》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實際上,在9月9日,描繪重陽節的詩歌中,大多數是推崇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被人們認為是重陽節最深情,最感人的作品。王勃的這首詩其實也很不錯。儘管名氣不如王維作品,但當時的詩人對他內心細膩情感和內心的感受以及思鄉之情同樣令人動容,當然值得一讀的作品也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勃的人才一直被認為是唐初的最高人才。他的許多作品充滿了一種悲痛的情緒。雖然只是幾句話,但是一份深深的情感,是王勃中最感人的地方,儘管他的作品距今已有數千年,但是當我們閱讀這些作品時,我們也會被那份深情所感染力,這也是文學最獨特的地方, 王勃以巨大的情感力量來描述,這使他的作品別具一格。
前兩個句子很簡單,以非常親切的口吻向讀者娓娓道來,表達著自己內心那份的思鄉之情,這兩句充滿了悲痛之感。 「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那天,一個人在望鄉臺,非常想念家鄉,想回去看看,與在這異地他鄉的酒席上剛好是送別的朋友,心真當真是令人感傷。短短的句詩,卻是寫出了骨子裡最深沉的思鄉之情。
第一二句最是經典,也是整首詩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 「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對於我來說,厭倦了這種漂泊的生活。一個人獨自生活在南方,內心的痛苦就不用說了,特別是那份思鄉之情,往往是令我悲痛欲絕。當看大雁從北方飛回來,內心自然而然地就會感傷不已。最後兩首詩再次表達了一種思鄉之情,從而寫得的深情,也更加的傷感。
王勃的《蜀中九日》也是重陽節作品中最感人和最悲痛的一首作品。整首詩看似那麼信手拈來,但他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以及悲痛的情緒,卻是描寫得極為抒情,讀起來真的令人感慨萬千。對於天下的遊子來說,尤其是在今天,最是能夠引起思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