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一個人獨自在山中靜坐,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詩,通篇充滿了禪理

2020-11-22 塵世曉書僮

王勃是唐朝眾多詩人中,最具有天才氣質的詩人,而且他大部分的作品,那都是經典之作,尤其是他的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謂是膾炙人口,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頸聯更是深入人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兩句詩即使是沒有讀過原文的朋友,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定聽說過,後世無數的詩人都化用過這兩句詩的意境。

當然提起王勃除了詩歌之外,還有一篇千古美文《滕王閣序》,那也是不得不提,這篇文章洋洋灑灑,通篇寫得也是如詩如畫,同樣也是信手拈來,卻是充滿了詩情畫意,裡面也是誕生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名句,而這文章之所以能夠打動我們,除了寫得美之外,還有就是那種獨特的氣質,然而這些經典之作,那都是出自於王勃之手。但是他的一生卻又是極為短暫,只不過活了短短的二十七歲,但卻是成為了初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

現在很多人二十七歲可能還在家裡啃老,但是對於王勃來說,卻是早已功成名就,為後世留下了諸多的經典。除了前面介紹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他還有無數優美的詩作,例如這首《山扉夜坐》,同樣也是一首經典之作,而且這首詩寫得也是很有韻味,詩人只不過是一個人獨自坐在山中打坐,於是有感而發,那麼信手拈來,卻是同樣成就了一首經典。

《山扉夜坐》唐代:王勃抱琴開野室,攜酒對情人。林塘花月下,別似一家春。

王勃大部分的作品都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不過這首《山扉夜坐》卻又是比較冷門,寫得很是有意境,雖然僅僅從字面上來看,通篇有些平淡,但是只要細細品來,再結合詩人的經歷,則是會發現這首詩其實是別有一番韻味。現實生活中的王勃,其實是並沒有受到重用,並且還一直是遭受打擊,為此他令他在二十七從交趾看望父親歸途中掉入海中溺水而亡,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受到了打擊,這也令他鬱鬱寡歡,才受到了驚醒,最終掉落了大海中。

第一二句便是寫了到時內心的一種心境,並且寫得也是極為生動,「抱琴開野室,攜酒對情人。」,我現在一個人獨自坐在這山中,抱著一張琴打開這山中的房門,再攜帶酒與心上人一起共飲。只是這麼短短的兩句,卻是充滿了一種唯美的意境,讀來也是朗朗上口,讀來當真是令人讚嘆不已。

第三四句最是經典,同時又是進一步地描寫了內心的感受,「林塘花月下,別似一家春。」,樹林裡的池塘在月色和花影的映照下,看上去更加唯美,當真是如詩如畫,在這樣的春色中,也最是能夠讓人感受到山中神奇的美景。這兩句與前面的兩句可謂遙相呼應,從而也使得這整首詩更具有感染力。

王勃的天才氣質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展現得淋漓盡致,而這首《山扉夜坐》也是寫得很有趣,也很是唯美,而我們從這樣的作品中,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對於生活的熱愛,以及那份細膩的觀察,如果他不夠熱愛生活,沒有細膩的觀察,那是自然寫不出如此優美的經典之作。所以這樣的作品,那自然是不容錯過,也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雖然這首詩看似很普通,其實還是充滿了禪理,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對於人生的思考。

相關焦點

  • 王勃很感人的一首詩,獨自在異鄉漂泊,內心充滿了無限的憂愁!
    王勃是初唐四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也是一位絕對的天才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寫得很有韻味,可能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寫得又是很傷感,特別是他的一首《滕王閣序》,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寫得洋洋灑灑,成為了一首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
  • 王勃在重陽節獨自登高,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詩,感動了無數遊子!
    每個句子都是經典的,其中一些較為經典的句子,現在已轉換為成語,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經常引用,這是王勃中最感人的一個地方。王勃除了文章寫得好,他在詩歌方面也有非凡的才華,一些詩看似信手拈來,那一份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才情卻又是令人信服,尤其是這首《蜀中九日》,這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悽美,把一個人對於故鄉的思念之情描繪的淋漓盡致。
  • 40歲的孟浩然仕途不順,寫下一首充滿禪理的詩,講述了許多大道理
    ,也是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寫下了內心的悲痛之苦,同時這首詩又另有深意,每一句都充滿了禪理,所以通篇還是在講述大道理。,首聯和頷聯則是只描寫了很普通的風景,還有內心的感受,但是兩者之間結合得很完美,從而讓這首詩有了不一樣的韻味;那這幾句也是比較好理解,它大致的意思是:現在正是黃昏時分,山中的寺廟裡的鐘聲敲響了,整個山谷都能夠聽到鐘聲,漁梁渡爭相過河,顯得很是熱鬧。
  • 天才詩人王勃獨自在外漂泊,寫下一首思鄉之作,短短幾句感人肺腑
    唐朝的詩人都是天才,他們還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寫下了成名作,並且震驚了整個大唐文壇,特別是初唐時期的王勃,僅活了二十七歲,但是卻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尤其他的一首《滕王閣序》可以說是廣為流傳,成為了千古名篇,這篇美文寫得洋洋灑灑,讓我們見識到了王勃過人的才華,還有獨特的才情。
  • 宋代高僧寫下一首充滿禪理的詩,通篇行雲流水,讀來令人心安!
    無論是唐朝的詩僧,還是宋朝時期的詩僧,那都是與眾不同,他們對於世界的認知,以及個人的修養雖然更為高深,不為世俗所動,一杯清茶,獨自生活於山野之間,這樣的一種人生態度,也令他們的人生雖然看似單調,但很顯然要比任何人都更加深刻,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也就更能夠打動我們。
  • 李白與高僧在廬山談佛論道,兩人臨別時寫了一首詩,通篇充滿禪理
    李白的詩名之盛,千百年來無人能及,可謂是千古以來一人,而他的作品每一首都深入人心,尤其是他後期的作品,由於時常遊歷了各地的名山大川,這也使得他無論是對於人生的經歷,還是對於現實的感知,那都是要比別的詩人更加深刻,所以他的詩自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可能往往只是那麼寥寥數語,卻又是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 王維晚年很有韻味的一首詩,通篇充滿了禪理,讀懂了受益終生!
    王維一生信佛,從而也令他的作品與眾不同,特別是他晚年之後,一個人獨自隱居在終南山修行,這一時期的詩人內心安靜,真正是做到了心如止水,寫下了諸多優美的名篇佳作,其中一些經典的詩句也是膾炙人口,譬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歐陽修充滿禪理的一首詩,句句都是大智慧,只要讀懂了受益匪淺!
    特別是他的這首《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詩,通篇充滿了禪理,而且句句是經典,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真正地理解其中的意思,那對於自己的人生一定會有幫助。《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宋代:歐陽修春巖瀑泉響,夜久山已寂。明月淨松林,千峰同一色。
  • 遠離故鄉的王勃獨自隱居山中,寫一首傷春之作,道盡了一生的委屈
    初唐著名詩人王勃的這首《春莊》,那就是一首很典型的傷春之作,整首詩無一字不憂愁,無一字不傷感,寫得很是悽美,字裡行間流露出了詩人對於人生的無奈,寫盡了一生的委屈。王勃寫這首詩時正好遠離故鄉,一個人獨自隱居在山中,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但是對於詩人來說,他依舊傷感,畢竟像他那種充滿理想的青年,那是希望可以去建功立業,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又是處處碰壁。王勃是絕對的天才詩人,短暫的一生猶如漆黑夜空中划過的流星,照亮了那個時代,他的每一首詩都是難得的經典之作。
  • 一首充滿禪理的唐詩,在回答別人時盡顯智慧,你能夠從中悟到多少
    除了王維之外,唐朝還有一位高人,那就是太上隱者,關於這位高人的記載很少,連他的生平也不詳,只有幾首作品流傳於世,其中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是這首《答人》,這是一首充滿禪理,同時也盡顯智慧的作品,詩人在回答別人的問題時,寫下了這麼一首有趣的詩,通篇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每一句都寫得很深刻,看看你能夠從中悟到多少呢?
  • 25歲的王勃寫下平生悽美之作,通篇充滿了憂愁,但是沒寫一個愁字
    王勃是屬於那種天才詩人,他的文章和詩歌都是一流,一首《滕王閣序》讓人見識到了他過人的才華,從而讓他名滿天下,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佼佼者。這篇美文生動有趣,每一句都很唯美,駢文裡無法超越的神作;王勃寫這篇文章時,沒有任何的準備,只是那麼信手拈來,可是卻驚豔了整個大唐文壇。
  • 王勃很孤獨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充滿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和委屈
    初唐詩人王勃是絕對的天才,只活了二十七歲,但是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無論是他的文章,還是詩歌,那都是為後人津津樂道。可能寫一兩詩經典的詩,那並不算困難,可是要寫下《滕王閣序》這種洋洋灑灑,流芳百世的千古美文,只有天才能夠做到。
  • 杜甫為初唐四傑打抱不平,於是寫下一首詩,通篇讚美了王勃等人!
    只要是看到了有不公正的事情,那都是要站出來譴責,譬如當時的文人對於「初唐四傑」說三道四,認為他們的才華不行,寫出來的詩也不行,這也令杜甫很是氣憤,於是寫下一首很經典的詩《戲為六絕句·其二》,專門為這些人打抱不平,通篇都是讚美了王勃等人,肯定了他們在文學上的成就,這也正是杜甫最可愛的一個地方。
  • 劉長卿一首充滿禪理的詩,句句有深意,只要讀懂了一定會有所收穫
    那麼除了這種傷感之作外,劉長卿還寫過很多充滿禪理的詩作,往往也是信手拈來劉長卿的這首《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只是那麼淡淡著筆,描寫了自己去到山中尋找道士,由於吃了一個閉門羹,並沒有找到好友,但是詩人並沒有放棄,依舊還在附近的山中尋找,不過還是沒有尋覓到好友的蹤影,如果換成一般的人,這個時候肯定是要傷感,要生出許多的憂愁,但是詩人不一樣,反而獲得了精神上的滿足,還寫下了這麼一首充滿禪意的詩。
  • 王勃和王維都是天才詩人,各寫下一首《山中》,千百年來高下難分
    這兩位詩人儘管不是同一類型,但是他們也都寫過類型的作品,各寫下一首《山中》,兩首詩不同的風格,王勃的則是表達了一種思鄉之苦,王維的則是讚美了山中的美景。王勃寫這首詩時家中剛剛遭遇了變故,父親被貶到外地,本人也受到了衝擊,於是他一個人獨自去到外地流浪,正是在山中感受到了一種無奈之感,於是信手拈來成就了這麼一首經典。
  • 王勃最孤獨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充滿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和委屈
    初唐詩人王勃是絕對的天才,只活了二十七歲,但是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無論是他的文章,還是詩歌,那都是為後人津津樂道。可能寫一兩詩經典的詩,那並不算困難,可是要寫下《滕王閣序》這種洋洋灑灑,流芳百世的千古美文,只有天才能夠做到。
  • 王維晚年很特別的一首詩,通篇看似很孤獨,但卻是充滿禪理!
    王維在文學上的成就是唯一一位可以和李白,以及杜甫相媲美的詩人,他的很多詩別具一格,自成一派,尤其是他晚年之後,由於一個人獨自生活在終南山,也正是這種隱居的生活,也讓他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雖然有的看上去很孤獨,但卻最是能夠讓人感受到詩人的一片深情,還對於人生真誠的描寫;應當說他晚年能夠去選擇隱居
  • 王維晚年最具有禪理的一首詩,短短的四句,營造出一種空靈的意境
    他的詩也是清新脫俗,而且有的還充滿了禪理,這也正是與他本人篤信佛教有很大的關係。禪理說白了也正是一種人生哲理,對於很多的文人來說,特別是在唐朝他們都篤信佛教,以此來尋找心靈上的寄託,那麼王維也正是常常會將這一種禪理融入進自己的作品中,從而也令他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充滿了深刻的人生的哲理。
  • 劉長卿一首充滿禪理的詩,去山中尋人不見,但獲得了精神上的升華
    詩人可以信手拈來皆成經典,有的時候以自身真實的感受,描寫了心理的變化,正是這種真實的描寫,也讓作品充滿禪理,有著詩人對於人生的思考,每一句都有深意;其中最典型的要數劉長卿的這首《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當時詩人興致勃勃去到山中拜訪一位道士,但是去到了山中沒有找到,這個時候詩人在滿山尋找
  • 王維很唯美的一首詩,通篇只有短短的20個字,怎一個美字了得!
    王維的詩有一種獨特的韻味,特別是他晚年的作品,由於一個人隱居在終南山,這一時期創作出來的作品,每一首都與眾不同寫得極為唯美,例如《山居秋暝》、《鹿柴》、《山中》、《鳥鳴澗》等等,那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實王維的詩如果從字面上來看的話,那著實是很普通,但是我們只要深入了解,細細品來則又會發現,他的作品其實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有的還充滿了哲理,這也正是他作品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