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編創人才,推廣嶺南舞蹈

2020-12-15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孫小鵬)日前,由星海音樂學院主辦、該校舞蹈學院承辦的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嶺南舞蹈編創人才培養》開班儀式舉行。據了解,舞蹈學院經過多年的實踐及理論探索,總結出一套適合地域舞蹈創作的經驗與方法,以星海音樂學院為基礎,聯合粵港澳臺地區優秀編導教師資源,旨在為內地及港澳臺地區培養民族舞蹈編創人才,著力促進嶺南舞蹈的推廣與普及。

據介紹,此次活動共計收到來自國內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報名信息表共計105人次,最終由項目組全體成員對學員的個人舞蹈學習經歷、舞蹈基本素質、舞蹈編創經驗及能力等綜合評估,錄取的學員職業結構豐富,涵蓋高校、院團等舞蹈人才培養單位。遴選出來自全國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共計30名學員參與此次項目的學習與舞臺創作實踐,經統計分析入選男學員14名,女學員16名;學歷基本為碩士研究生、本科,舞蹈科班出身並且從事舞蹈行業;高校在職教師佔比70%,來自廣東地區的學員佔比63%。

在開班儀式上,星海音樂學院黨委書記王秀明表示,星海音樂學院作為華南地區唯一的高等音樂專業學府,在加快建設嶺南文化的新形勢下更應該承擔起嶺南文化藝術發展的責任,新時代的廣東文藝工作者將深扎嶺南,以文藝為紐帶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創作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優秀嶺南文藝作品。同時要堅持德藝雙馨的藝術追求,建設人才輩出、風清氣正的文藝隊伍,推動嶺南舞蹈藝術事業繁榮發展。

相關焦點

  • 星海開班培養30名嶺南舞蹈編創人才
    文/圖/視頻 金羊網記者 張璐瑤「彎彎月兒夜漸濃,月光伴清風,月色更朦朧……」嶺南「涼帽」+廣東音樂《彩雲追月》,會碰撞出怎樣的舞臺火花?7月6日上午,星海音樂學院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嶺南舞蹈編創人才培養》正式開班。
  • 禾樓舞、錢鼓舞、杯花舞……這些廣東傳統民間舞蹈你見過沒?
    12月4日晚,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藝術人才培養項目《嶺南舞蹈編創人才培養》優秀學員成果展演晚會在廣州友誼劇院上演。「嶺南舞蹈編創人才培養」項目的學員在舞臺上演15個精彩的嶺南舞蹈作品。廣東是嶺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民間舞蹈形式更是豐富多彩。晚會以《不辭長作嶺南人》開篇,以禾樓舞、錢鼓舞、杯花舞等廣東地區傳統的民間舞蹈為基本形式,加以創新編排,為觀眾上演一臺大型的音畫舞蹈詩,也為嶺南舞蹈增添新姿。
  • 華師首設嶺南舞蹈研究生專業,創作舞臺作品近百個
    黃卓楠 攝 115院校攜非遺舞蹈成果聚廣州 「長鼓打起來,歌堂耍起來;瑤族青年男女舞在石坪上,舞在山路間;喊一聲美麗的大瑤山!」11月28日晚,以廣東連南瑤族傳統長鼓舞為素材編創的《喊瑤山》在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廳上演,拉開了第二屆「(2018)非遺舞蹈進校園——舞蹈精品課程課例展示暨論壇」的帷幕。
  • 廣東舞蹈創作迎來「井噴」
    10月17日晚,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舞蹈家協會、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廣東省舞蹈家協會承辦的第11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當代舞、現代舞評獎在廣州大劇院落幕。這是「荷花獎」首次在廣東舉辦。
  • 中國舞蹈藝術如何發展?普及教育 創意求新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攝  大力推動舞蹈普及教育的發展,既是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也是未來藝術院校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舞蹈應該像音樂、美術一樣,納入到義務教育當中去。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素質教育的推廣,原有的單一的專業型舞蹈人才培養已成為舞蹈藝術發展的瓶頸。
  •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舞蹈教育教師團隊介紹
    現設有本科、研究生、博士3個層面的學位,涵蓋舞蹈教育、舞蹈表演和舞蹈編導三個專業培養方向,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是國家級少數民族藝術重點學科基地,被譽為中國民族舞蹈家的搖籃。在培養有特色、綜合素質全面、有較高實踐與理論研究能力的民族舞蹈高級專業人才的同時,還肩負著繼承、發展、弘揚中國少數民族舞蹈文化的重任。建校以來,舞蹈學院民族舞蹈教育碩果纍纍,培養了數千名優秀的民族舞蹈人才。
  • 上海體育學院籤約辛穎國際藝術中心,培養舞蹈複合型人才
    上海體育學院籤約辛穎國際藝術中心,培養舞蹈複合型人才 澎湃新聞記者 廖陽 2020-08-05 10:04 來源:澎湃新聞
  • 新疆哈薩克族舞蹈教學傳承與創編研究研討會召開
    新疆經濟報訊(記者張迎春報導)12月18日,2016年度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卡拉角勒哈〉哈薩克族黑走馬民間舞蹈的傳承與編創研究》,第一次將新疆哈薩克族舞蹈編創成了系統的教學組合,並搬上舞臺。
  • 東莞原創舞蹈《莞香》包攬省嶺南舞蹈比賽金獎
    把最佳作曲獎、表演金獎、創作金獎和作品金獎一一收入囊中   文/圖 羊城派記者 餘曉玲 通訊員 周丕垚 魏陽陽  8月4日,記者從東莞市文化館獲悉,在剛剛落幕的廣東省第六屆嶺南舞蹈比賽上,東莞舞蹈團憑藉原創作品《莞香》成功包攬比賽全部四個獎項的金獎,這是繼獲得廣東省群眾文藝作品評選舞蹈類一等獎
  • 嶺南非遺舞蹈該怎麼保護?看看華師怎麼做
    原汁原味傳承嶺南特色非遺舞蹈時至今日,王海英還能清楚地回憶起華師舞蹈系初次接觸到非遺舞蹈的情景:「06年第一屆本科生畢業展演時,著名舞蹈家陳翹看到同學們的表演中唯獨沒有嶺南舞蹈,她說,華師應該傳承嶺南大地的舞蹈作品。
  • 東師人文學院與長春市朝陽區文化館「校館合作」培養舞蹈專業人才
    長春市朝陽區區委常委副區長譚景鳳、文化旅遊局局長陶玲、文化館館長魏來;原朝陽區宣傳部部長、東北師大附中校長張子彬,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黨委書記付宏政、音樂舞蹈戲劇學院師生代表等500餘人參加續籤儀式。在續籤儀式上,舞蹈系2016級專業學生展示了舞蹈基本功訓練,表演了11個優秀舞蹈作品,得到了朝陽區領導的高度評價。
  • 藝起來:東莞文藝人才的「孵化器」——東莞文藝名家推廣計劃提升...
    該項目對具有支撐、引領、示範作用的文藝工作者進行專項扶持和跟蹤培養,目前共有26位文藝人才入選,打造了「出名家、出名作、出效益」的文藝人才培育生態,提升了東莞文藝人才的核心競爭力。根據文藝名家的創作實力、成果優勢、影響力及宣傳推廣的可塑性等因素確定人選,側重宣傳推廣「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藝術名家人才;二是擇優宣傳。嚴格推選程序,健全差額推薦、優中選優機制,真正把德才兼備的文藝名家遴選出來併集中宣傳推廣;三是統籌兼顧。適當兼顧老中青各層次年齡結構,推動優秀中青年人才脫穎而出和更快發展。
  • 廣東少兒舞蹈十年汗水讓朵朵「小荷」綻放
    32部極具嶺南風情的廣東少兒舞蹈作品為本屆展演畫上圓滿句號。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廣東省舞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汪洌表示,近10年來,廣東少兒舞蹈界用辛勤汗水澆灌出綻放的朵朵「小荷」。本次入圍「小荷風採」的作品共有195個,來自全國各地,其中廣東獨佔32席,遠超其他省份。
  • 內蒙古自治區「舞蹈編導、表演拔尖人才項目成果匯報」演出 精彩劇照
    內蒙古自治區 「舞蹈編導、表演拔尖人才項目成果匯報」演出 [項目簡介]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聚焦時代主題,舞蹈創作開啟從「高原」邁向「高峰」的新徵程。
  • 第八屆舞動夢想流行舞大賽圓滿落幕,為中國流行舞蹈續寫輝煌篇章
    今年的賽事,繼續秉承「挖掘、選拔、培養藝術人才」的宗旨,增強國內青少年在藝術上的國際視野與舞蹈創造力,為青少年搭建展示自我的國際絢麗舞臺。大賽設有教材類專場比賽及原創類專場比賽。現場近三百名選手爭奪全國總冠軍的榮耀,共決出特金獎舞蹈作品2支、金獎作品7支、銀獎作品8支、銅獎作品10支、特別獎項作品若干。
  • 探尋新時代嶺南舞蹈藝術發展之路
    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表演群舞《排排瑤寨舞起來》 (許建梅 攝)新中國成立以來,廣東舞蹈界乘風破浪,創作了一批充滿濃鬱嶺南風情的作品,成為代代相傳的經典。面對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廣東舞蹈人如何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用舞蹈講好廣東故事?2017年12月27日至28日,廣東省文化廳主辦了《舞動嶺南》——廣東優秀舞蹈精品晚會和廣東舞蹈工作座談會,引導新時期廣東舞蹈人創作出更多人民喜愛的優秀作品,推動文藝創作的大繁榮、大發展。2017年12月27日晚,《舞動嶺南》——廣東優秀舞蹈精品晚會在廣州舉辦。
  • 南京藝術學院舞蹈畢業生展演精彩紛呈
    2020年12月23日,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學院舉行2021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專場匯報演出。這是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學院高層次人才質量培養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體現了舞蹈學院課堂教學成果、師生劇目排演與編創能力以及學生的舞臺實踐水平,同時也為畢業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專業舞臺。
  • 藝術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為了提高我校學生的藝術素養、職業素質,課題組開展了藝術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嘗試研究,從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通過幾年來的努力,藝術教育儼然成為我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本文由畢業論文網http://www.lw54.com收集整理,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提高。
  • 《西部地區恩施土家族民間舞蹈藝術人才培養》成果展演成功舉行
    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人才培養項目《西部地區恩施土家族民間舞蹈藝術人才培養》成果展演於7月24日下午在恩施州文化中心大劇院成功舉辦。這次項目包括土家族民間舞蹈擺手舞、撒葉兒嗬、耍耍、滾龍連廂、肉連響等五種舞蹈的學習和創編培訓,面向全國招募學員30人。從展演成果來看該項目已經突破了項目的本身,是一項龐大的土家族舞蹈傳承和創新的工程。
  • 《醒·獅》:打造傳承嶺南文化、助力灣區建設的新名片
    近日,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國際舞蹈季啟幕,承載著粵港澳大灣區同根同源歷史底蘊的舞劇《醒·獅》作為開場舞蹈再次贏得了觀眾的認可。 《醒·獅》是我國第一部以國家級「非遺」項目廣東醒獅為主題的大型民族舞劇,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出品、廣州歌舞劇院創作。該劇首次將嶺南舞蹈藝術與舞獅、武術相結合,創立了別具一格的舞蹈語彙,曾榮獲第十一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