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文物會說話——侯馬盟書的傳奇故事

2020-12-07 中華人

1965年的12月8號,在侯馬的老電廠,考古人員把我帶到了另一個新世紀。這個新世界的人和事都與我從前見到的不大一樣,沒有了往日的戰火紛飛,這裡的人很友善,輕柔地把我喚醒。

我體量較小,也並不華麗,卻數量驚人,共出土了5000餘件,身負記錄盟誓的重任,忠實地記錄了這些強族間的政治鬥爭。材質為玉石薄片的我本身就帶著一種清冷,用硃砂沾寫的毛筆字遍布我的全身,大多為紅色,偶有黑色。內容有長有短,少者十餘字,多者可達二百餘字。

剛露面時,我的顏色還是鮮豔的,但是硃砂不便保存,在空氣中大部分字跡都被氧化看不清了。這可真是難到了研究人員,經過數年才將我的內容逐漸補充完整。

記得那時還是春秋晚期,社會動蕩紛亂,晉國上層爭權奪利,已經有了禮崩樂壞的趨勢。晉國新興勢力的領導者之一趙鞅,為了趙氏的崛起和穩固,廣交本部、外族等各方勢力,其中還包含一些叛亂的投降者。如何保證這些人的忠誠呢,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我,侯馬盟書,就在此時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古人大多迷信鬼神,趙鞅便與諸大家族舉行盟誓活動、籤訂文書。內容為要求參加盟誓者效忠盟主,一致誅討敵方,不再擴充奴隸、土地,不與敵人來往等。

通過反覆的「尋盟」,大家心驚膽戰,絕不敢違背其中誓言,生怕神明降罪。甚至還用我來詛咒敵方,以達到更強大的精神支撐。這些文書通常一式兩份,一份藏在府中,另一份則埋藏在地下,被保留了下來。

我所記錄的,是晉國末期群雄徵戰、刀光血影的現實,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鬼神觀念只利用了人們敬畏的心理因素,無數的詛咒與誓言或許能暫時地約束行為,但是人心,又該如何約束呢?

盟書千載,時代家傳。我身披的文字忠實地反映了春秋晚期晉國內部的激烈鬥爭,字體變化多樣,形態複雜,又是研究晉國文字和書法的第一手資料,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重要的學術價值。

作為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我可以極其驕傲地向世人展現自己。能為今日的考古學家們研究晉國歷史、古代盟誓制度及古文字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便擁有了存在的意義。

相關焦點

  • 侯馬盟書研究者、釋讀者考古界傳奇張頷
    原載《山西晚報》2017年1月18日,記者:孫軼瓊原標題:侯馬盟書研究者、釋讀者考古界傳奇張頷先生逝世寒風凜冽,大地同悲。今日,侯馬盟書的研究者、釋讀者,當代著名的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 山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長張頷(hàn)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1月18日17時25分逝世,享年98歲。
  • 「侯馬盟書——文字與書法藝術學術研討會」舉行
    12月10日至11日,由山西省文物局、中共臨汾市委宣傳部、山西師範大學主辦,山西師範大學書法學院、侯馬盟書文化研究會承辦的紀念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暨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侯馬盟書——文字與書法藝術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師範大學舉行
  • 品《侯馬盟書》之約
    侯馬盟書,春秋晚期晉定公十五年到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前489) 晉國世卿趙鞅同卿大夫間舉行盟誓的約信文書。1965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在發掘山西侯馬晉國遺址時發現,於同年11月至次年5月進行了發掘,在中國山西省侯馬市秦村發掘出土了大量玉片文物,數量共有5000餘片;因玉片上文字刊載著春秋戰國時代各諸侯國,卿大夫之間所修訂的盟約載書;(於訂盟誓約中所記載的言詞,因此稱作「盟書」或「載書」。)該文字屬於春秋晉國官方文字,出現約在西元前550年。書寫於玉石的這些文字是中國現今考古發現最早的毛筆字。
  • 春秋諸侯結盟"侯馬盟書"藏中大 為幾塊殘破玉石片
    說到文物普查,大家知道的是歷史建築,很少想到可移動文物,其實一缸一罐、一桌一椅,因其隨手就可攜帶,更易丟失甚至消失不見,急需普查摸清家底。今年5月開始,廣州市啟動了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昨日,本報獨家報導了《廣醫三院竟是「大地主」》的普查成果。
  • 山西博物院,十大國寶之一「侯馬盟書」!這是中國最早的毛筆字!
    侯馬盟書,春秋戰國時期。山西博物院藏。1965-1966年侯馬市晉國遺址出土。在40多個祭祀坑內出土玉、石質盟書5000餘件片,絕大多數為圭形,最長者32釐米,另有圓形及不規則形。辭文多以硃筆書寫,少數為墨筆。文字可辨識者有656件,多則200餘字,少則10餘字。
  • 侯馬盟書古文字暨書法藝術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行
    華夏經緯網 2018-12-29 09:21:53 訊:  12月13日上午,由中國古文字研究會和市委宣傳部主辦的侯馬盟書古文字暨書法藝術學術研討會在侯馬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40餘名文字學專家齊聚一堂,就「侯馬盟書」考古、古文字的回顧與展望、侯馬盟書書法研究等內容展開專題研討。市政府黨組成員潘海燕出席開幕式並講話。
  • 《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 中國文博界紀念張頷百年誕辰
    紀念侯馬盟書發現五十五周年暨張頷先生百年誕辰系列學術活動9日在山西侯馬開幕。胡健 攝中新網臨汾12月9日電 (記者 胡健)紀念侯馬盟書發現五十五周年暨張頷先生百年誕辰系列學術活動9日在山西侯馬開幕,中國古文字學界、考古學界等百餘位專家學者在此研討侯馬盟書的重要意義。1965年12月9日,在山西侯馬晉國遺址考古發掘出土1500餘件東周時期玉石質盟書,震驚世界。
  • 紀念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暨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在侯馬...
    12月9日,紀念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暨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開幕式和「張頷領軍人才」支持計劃啟動儀式在侯馬市同時舉行。活動期間,全國古文字學界、考古學界,以及為侯馬盟書做出貢獻者濟濟一堂,共同紀念為侯馬盟書研究闡釋做出突出貢獻的、以張頷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考古人。  侯馬古稱新田,具有2600多年的悠久歷史,曾經是春秋晉國晚期的都城。
  • 侯馬盟書(春秋)(組圖)
    在40多個祭祀坑內出土玉質、石質盟書5000餘件片,絕大多數為圭形,另有圓形及不規則形。辭文多以硃筆書寫,少數為墨筆書寫。其中656件上有可辨識文字,多的200餘字,少的10餘字。內容可分為主盟人誓辭、宗盟類、委質類、納室類和詛咒類等五大類。
  • 「侯馬盟書—文字與書法藝術」學術研討會參會專家學者參觀系列展覽
    12月9日,「侯馬盟書—文字與書法藝術」學術研討會參會專家學者參觀侯馬盟書發現鄭中夏、程書林、潘海燕、王煦傑、黃曉君和與會專家學者們先後來到晉國古都博物館、晉園文化城,參觀了《大家張頷》張頷先生百年生平展、侯馬盟書書法藝術特邀展、侯馬盟書原片展、盟書書法藝術臨摹創作展。
  • 歃血為盟凸顯團結、誠信、法治無價——「侯馬盟書」的前世今生
    話說1965年12月份的一天,北風似刀、烏雲徘徊,天冷得讓人晚上當「團長」,白天當「屍冰」,在山西侯馬郊外秦村西北約500米處的澮河北岸,侯馬電廠基建施工正在進行,山西省考古所侯馬工作站派出陶正剛、張守中等專業人員配合工程勘探,曲沃農中的一批學生也在現場進行勤工儉學勞動。
  • 《侯馬盟書》的出土,讓我們知道古人結盟,竟有10種繁瑣的過程
    1965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在發掘山西侯馬晉國遺址時,發現了令考古界震驚的《侯馬盟書》,同年11月至次年5月將此文物發掘出土。你可知道為何這份《侯馬盟書》為何能夠震驚考古界?古人結盟,都有哪些必要的過程?
  • 「侯馬盟書」整理者張頷辭世,裘錫圭曾記述其學術成就
    那時,《侯馬盟書》(舊版)出書已有兩年,此書定價四十元,而我的工資每月只有六七十元,實在無力購置。先生暸解到這個情況,會後很快寄了一部《侯馬盟書》給我,還在扉頁上以優美的書法題了贈詞。這真是雪中送炭,令我十分感激。前不久,跟先生通了次電話,覺得先生精神很好,感到十分高興。敬祝先生身體康健,壽比南山。
  • 紀念侯馬盟書發現五十五周年暨張頷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系列學術活動...
    1965年12月出土的侯馬盟書,作為記錄和反映當時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等諸多方面歷史的承載,被稱為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十項重大考古成果之一,代表著晉文化的精髓,是晉國古都新田文化最具價值的一個符號。侯馬盟書還提供了晉國末期規範的官方文獻盟書文體的寫法文本,是古代官方文體源流發展的一個環節,是古代文學、文體學研究的實物材料,在文字學、書法藝術、曆法、社會學、風俗習慣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 侯馬盟書——文字與書法藝術學術研討會順利舉行
    12月10日,侯馬盟書——文字與書法藝術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師範大學順利舉行。此次活動作為紀念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暨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之一,由山西省文物局、中共臨汾市委宣傳部、山西師範大學主辦,山西師範大學書法學院、侯馬盟書文化研究會承辦。
  • 《侯馬盟書》驚天下 《古幣文編》照九州
    年近九旬的著名書法家林鵬撰寫的輓聯「侯馬盟書驚天下,古幣文編照九州」,形象地概括了張頷這位文博大家的兩大人生亮點。     張頷原名連捷,字徑盫,號乍廬。1920年出生於山西介休縣。他一生清平治學,長期致力於古文字研究、考古發掘及晉國史、古天文學等。
  • 山西人都為之驕傲的文化名片——侯馬盟書,你還不來了解一下?
    「侯馬盟書」為1965年-1966年於中國山西省侯馬市秦村出土的玉片文物數量共有5000餘片,每件玉片大多有三十、五十至百餘字,分別為主盟人誓詞、宗盟、委質、納室和詛咒五大類。中央電視臺《國家寶藏》(第二季),山西省選送三件,兩件出自侯馬,一是「侯馬盟書」,另一是候馬金墓戲俑,足以說明侯馬盟書在全國有著很深的影響。「侯馬盟書」是1949年以來中國考古發現的十大成果之一,也是山西博物院館藏的十大國寶之ー,已成為山西的一張文化名片。
  • 紀念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暨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在侯馬市舉行
    、侯馬市人民政府,臨汾市文旅局、臨汾市文聯、省考古研究院承辦的紀念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暨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開幕式和「張頷領軍人才」支持計劃啟動儀式在侯馬市舉行。王煦傑表示,各位領導和專家學者齊聚侯馬,對盟書古文字暨書法藝術進行學術研究和深入探討,這既是對侯馬盟書文化的再一次深入挖掘,同時也為我們深化「文化崛起」興市戰略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希望大家能夠充分利用這次機會,圍繞盟書文化研究,報告最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先進的學術思想,集思廣益、通力合作,為侯馬盟書文化研究貢獻出新的力量。
  • 古文字學界、考古學界專家、學者參觀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暨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展覽
    12月10日,古文字學界、考古學界專家、學者參觀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暨張頷先生誕辰、侯馬盟書原片展、盟書書法藝術臨摹創作展。>晉國古都博物館是一座集中展示晉國新田文化的專題性博物館,館藏在侯馬出土的晉國及各朝代珍貴文物
  • 考古學家張頷曾主筆"侯馬盟書" 辨認春秋晚期晉人的文字
    2015年是侯馬盟書發現50周年。提及侯馬盟書,大家自然會想起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張頷先生。   仁者壽。老人家在甲午年的10月過了95歲生日,學生們在太原低調地舉辦了一個名為「作廬風華——張頷學術藝文展」的展覽,展示了先生各時期的手稿、書畫作品以及他與考古界、書畫界、天文界等著名學者的書信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