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了,每一年的銀杏音樂會,我都不想錯過。」市民谷小姐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12月5日午間,上海音樂廳南廣場西側銀杏林下,一場名為「吟杏冬頌」的專場音樂會正在上演。
這是一年一度如約而至的上海音樂廳戶外公益品牌「銀杏音樂會」,繼續用好音樂與滬上市民相約。
此時,地上鋪滿了金黃色的銀杏落葉,被稱為「世間最美樂器」的豎琴聲悠揚響起。儘管露天的空氣中已經帶了不少寒意,但包括谷小姐在內,人們都凝神靜聽這場音樂會。
孟德爾頌的《春之歌》、德彪西的《小船》、黃自的《玫瑰三願》、蕭邦的《小狗圓舞曲》、舒曼的《夢幻曲》……這些優美的旋律一一響起。路過的行人,紛紛駐足停留。他們中有懷抱著小孩的家長,孩子們也停下了嘰嘰喳喳的吵鬧聲,睜大了清澈的眼睛。
由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主辦,上海市黃浦區文化和旅遊局、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承辦的「銀杏音樂會」,作為「演藝大世界」——2020上海城市草坪音樂會「冬之樂」活動之一,為廣大觀眾帶來別樣的藝術享受。
2020年 「銀杏音樂會」面向所有市民開放,通過預約形式,市民可以免費欣賞,沒有預約上的觀眾也可在南廣場外圍欣賞。
本年度,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的銀杏音樂會推出「吟杏冬頌」專場音樂會。被稱為「世間最美樂器」的豎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撥弦樂器,它的音色婉約精緻,極具感染力。而長笛和豎琴的重奏,更是被稱為天作之合,兩件樂器融合在一起,便是「天底下最美的音色」。
參與演出的有豎琴演奏家陳妤穎、長笛演奏家富足、上海歌劇院抒情花腔女高音王慧漪。音樂和美景總是最適宜的,坐在金色銀杏樹下,踩著金色的天然地毯,抒情花腔女高音的加入,配以豎琴、長笛的音色,耳邊仙樂飄飄,自然、音樂與人合而為一,奏出了最美冬日序曲。
每年秋冬之交,是上海音樂廳戶外廣場最美的季節。自2013年起,上海音樂廳利用銀杏自然景觀,用一種新的環境音樂概念,嘗試帶給廣大市民更多元的藝術享受,通過每年一次不同主題音樂會的策劃,逐漸形成自然景觀與音樂相結合的概念音樂會,從而形成了戶外音樂會品牌「銀杏音樂會」。音樂會主題涵蓋古典管弦樂重奏、傳統民族器樂古琴與簫的對話、現代器樂電子管風琴影視音樂的推廣、經典老歌爵士音樂改編新唱、貝多芬的白天與黑夜、跨界情景音樂會——「柳夢梅的尋夢三生」 等,形式多元、探索創新。
在經歷了為期1年半的修繕後,有著90年悠久歷史的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於9月6日重新開業,正式對公眾開放。今年恰逢上海音樂廳90周年,9月-12月,為期四個月的「歷玖彌新——上海音樂廳建成90周年系列演出&活動」與廣大市民見面,讓觀眾們全方位感受音樂廳的千姿百態和無限活力。
在這與自然仿若合一的詩意空間裡,這道「季節限定」的音樂廳「招牌菜」深受廣大市民的歡迎。有市民在聆聽完音樂會後表示:「真是如畫卷般美好,感謝生活在上海這座城市,感謝音樂廳詩意溫暖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