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日前,有媒體爆料說臺積電已恢復供貨華為,對此臺積電錶示「不回應毫無根據的市場傳聞」。想來可笑,明明教訓擺在那裡,事實擺在那裡,不但不端正心態、踏踏實實地務實,反而利用噱頭吸引眼球,豈不是妄自菲薄、自找沒趣嗎?不否認不排外,不拒絕不依賴,這應是我們應有的態度。
為什麼這麼說?只有一個理由:臺積電晶片代工技術太強。而且華為被制裁的原因就是由於華為5G技術遠遠領先於美國——華為貢獻了世界上20%的5G標準專利,而全美貢獻的僅有15%不到。
強強聯合本是一件互惠共贏的事兒,但是問題的關鍵是這兩個強手是中國的,所以自然和美國本土企業形成競爭關係,更要命的是美國掌握核心技術的控制權。正是基於此,雖然AMD、英特爾等相繼恢復供貨華為,但是臺積電由於自身的地位和技術優勢可能是最後一個獲得許可的企業,或許還有一定的機率在短時間內「永別」華為。
目前,能夠量產7nm晶片的只有臺積電和三星兩家,能夠量產5nm晶片的只有臺積電一家,而且臺積電預計2022年實現3nm晶片量產,要知道目前三星還在緊鑼密鼓地研發5nm,量產估計要等到2021年了。可以說,臺積電在晶片代工領域擁有絕對領先的實力,因此能夠和臺積電合作的都是世界頂尖企業。這一點最具說服力的例子就是今年蘋果包下了臺積電三分之二的5nm晶片產能。
毫無疑問,臺積電生產的高端晶片是華為5G基站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如今華為5G沒有了臺積電高端晶片的加持,性能一定會大打折扣,再加上美國直接幹預,競爭力也會大幅衰減。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如今愛立信已經憑藉109個5G訂單反超華為成為世界第一個突破百單的5G供應商,諾基亞也大有反超華為的趨勢——可以說,華為5G目前的處境十分不利。不過好消息是華為基站晶片備貨充足,短時間不會受到像華為手機那樣嚴重的影響。
任正非曾說:除了勝利,我們無路可走。其實華為早已經對外部環境已經做好了「最壞」打算,同時放棄了「幻想」,按照既定節奏,繼續加大研發,推進業務向前。雖然5G基站晶片、海思麒麟晶片均受到重創,但是不論是智慧型手機還是5G基站,抑或是晶片,華為表示都不會放棄。
既然在技術上面吃了虧,華為就不會讓「悲劇」再次重演。如今「塔山計劃」「南泥灣計劃」相繼啟動,自立自強、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已然成為華為最堅定的選擇。
華為郭平此前也表示,「會繼續保持對海思的投資,同時會幫助前端的夥伴完善和建立自己的能力。我相信若干年後我們會有一個更強大的海思。」其實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規劃有限數量晶片的使用,應對斷供危機。但是從長遠來看,還是需要國產晶片、光刻機、高端屏幕、快閃記憶體等領域加快自研速度,這樣才能抵禦外部的不確定性因素。
華為在今年7月被曝出正不斷「招兵買馬」,並著重發力自建晶片晶圓廠。其實,6月份華為就對外宣布其位於劍橋園區的第一期規劃已經獲批,主要用於光電子的研發與製造。可以說,華為對於光電子的研究投入力度空前,在這方面華為有望實現彎道超車。而且不久前華為也已經和北大碳基晶片團隊展開合作,預計未來2~3年可以投入生產。
在晶片方面華為有了光電子晶片和碳基晶片兩條路,但是沒有光刻機一切都是紙上談兵。所以華為也開始布局光刻機,有消息稱華為晶片相關領域預計投入80億美元,這一切都說明華為對於技術的重視程度由於「斷供危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相信堅持自主研發科技、敢於迎難而上的華為可以實現成為世界5G領導者的目標,成功涅槃!
(完)
歡迎關注,分享最新獨家科技熱點評論分析,把握時代跳動的脈搏,打開不一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