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凱迪
最近,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全面衝突(可以說是戰爭)引起世人矚目。兩個民族、宗教與領土糾紛混雜的老冤家為了納卡地區的歸屬大動幹戈。
不過,在戰場之外,土耳其是這場衝突中表現最為積極的域外大國,不僅第一時間支持亞塞拜然,甚至直接出動了4000多名僱傭兵在亞塞拜然境內集結待命。而亞美尼亞面對土耳其的介入,則是做好了國戰的準備,隨時準備與這個世仇國家決一死戰。亞美尼亞與土耳其之間究竟有什麼深仇大恨呢?
01 地緣要地之爭
今日的高加索三國所處地區在歷史上一直是歐亞大陸的戰略要地。這一地區處在黑海與裏海之間,北鄰東歐大平原,南接中東地區,歷來是歐亞交通的命脈所在。由於地形的原因,山巒疊嶂的高加索地區也向來是各大地緣實力的天然分界線,而這種地緣緩衝區的特殊條件,也為獨特文明與民族的頑強生存提供了重要的條件。亞美尼亞、喬治亞與亞塞拜然三國正是這樣特殊地緣空間的獨特歷史產物。
02 古老的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左右,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這個民族的分布範圍遠遠超過了今天亞美尼亞的國土範圍,包括今天亞塞拜然西部、土耳其東部的大片高原地區都曾經是亞美尼亞人生存的領土。早在羅馬帝國徵服東方的年代(公元前後),亞美尼亞已經以近東大國的身份出現在了世人面前。同時,亞美尼亞還是古代歷史上最早信仰基督教的國家,其歷史較之今天的歐洲各國更為久遠。
圖/亞美尼亞王國
變革出現在公元11世紀,以塞爾柱突厥人為代表的伊斯蘭突厥人從亞洲深處向西遷徙,並開始大肆入侵當地的民族國家,亞美尼亞王國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主權逐漸淪喪,並最終成為了塞爾柱突厥人的領地。公元11-14世紀,逃亡在土耳其南部的亞美尼亞人還曾經建立起奇裡乞亞亞美尼亞王國,為延續基督教國家的香火而不懈努力。
公元15世紀開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接收了塞爾柱突厥人的領土,亞美尼亞全境也就順道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領地。
圖/基督國家亞美尼亞
03 血海深仇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之下,亞美尼亞人儘管受到宗教壓迫,但是基本上還可以維持自己的信仰自由,土耳其人與亞美尼亞的關係並不算太差。公元1828年,東亞美尼亞(今天的亞美尼亞地區)被沙皇俄國從土耳其手中買回,許多亞美尼亞人因此搬回亞美尼亞(俄國人的東正教與亞美尼亞的基督教實質一家)。而仍然留在土耳其境內的亞美尼亞人,生活依舊還算過得去。
直到20世紀初,奧斯曼帝國繁衍生息著約250萬亞美尼亞人,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安納託利亞高原東部東部的六個省(即西亞美尼亞地區)。從當時亞美尼亞人龐大的人口數量可以看出,當時的土耳其人對亞美尼亞人並沒有多大壓迫。
圖/亞美尼亞基督教堂
然而,和諧的關係總會在一瞬間崩解,激進的民族主義總有可能瞬間引爆本來不算太差的社會。
公元1912年,奧斯曼人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大敗虧輸,絕大部分的歐洲領土一夜之間化為烏有。強大的戰敗侮辱燃起了這個國家的民族主義與宗教主義,喪城失地的土耳其人認為正是非我族類的異教徒們讓哈裡發蒙羞,因而對原來的邊疆民族進行了嚴厲的控制。正當此時,亞美尼亞人的民族主義運動同樣風起雲湧,部分亞美尼亞人直接參加俄國方面的部隊來對抗土耳其軍隊。如此針尖對麥芒的民族主義對衝之下,一場巨變席捲而來。
公元1915年,奧斯曼土耳其借亞美尼亞人與土耳其軍隊交火時間為契機,將東部六個省份境內的上百萬亞美尼亞向南「遷徙」,實際上是一場飢餓的流放,近兩百萬亞美尼亞人從家鄉被強制徵發向南進入荒無人煙的敘利亞大沙漠,他們在沒有水和食物的條件下被活活餓死大半。
在敘利亞的終點站,剩下的幾十萬人又被分別安置起來,並徹底消失在沙漠中的營壘裡,土耳其人說這些人最後死於飢餓,但是事實如何世人皆知。在這場大流放的五年之後,土耳其東六省的土耳其人只剩下了不到四十萬,事實悽慘如此。
圖/亞美尼亞大屠殺
正是因為土耳其帝國在崩解之前最後的一次民族主義爆發,才讓亞美尼亞人喪失了絕大部分生活在西部的同胞,所以他們始終沒有選擇忘記,土耳其人的暴行為世人所不齒。
參考文獻:
1.西亞史
2.高加索史
3.世界全史百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