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傷的大提琴|亞美尼亞,歷史上第一個以基督教立國1720年的國家

2020-12-05 騰訊網

編輯:麥子 | 排版:多加

公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廢墟之中,這如泣如訴的大提琴,這片廢墟可不是為了拍MV精心搭建的布景,而是活生生的戰爭實錄。這片廢墟所在地原來是一座亞美尼亞卡拉巴赫的舒沙鎮「聖救主基督主教座堂」,也稱Ghazanchetsots主教座堂,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亞美尼亞教堂之一。當下正值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戰爭衝突期間,10月8日這座教堂遭到炮擊,變成了現在的樣子。而此前,它的內部十分精美。

被轟炸以前的主堂

教堂外景

/

說起亞美尼亞這個國家,也許很多人腦海中是一片空白。

其實上,亞美尼亞在基督教的歷史之上有著非常有趣的一筆。因為亞美尼亞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基督教立國的國家。

根據亞美尼亞人的傳統歷史記載,原來早於公元三世紀末,就有貴族出身的宣教士格力哥利(Gregory the Illuminator)向他們傳揚福音。格力哥利早年因為逃難到了羅馬帝國,並受教皈依基督信仰,但當他回國向同胞宣教時卻受到阻礙,被皇帝提利達特斯三世囚禁十多年,關押在筆者上期發表風景絕佳照片裡的Khor Virap山崗上的幽暗地牢裡。皇帝提利達特斯三世之所以這樣對付格力哥利,原因是為要報復格力哥利的貴族父親曾殺了自己的父王。但當三零一年羅馬帝國入侵亞美尼亞國土,提利達特斯三世失去理性時,格力哥利教士終於被釋放出來,並成功地神跡性治好了皇帝,使他皈依基督信仰。

同年亞美尼亞全民宣布為基督的信徒,成立「亞美尼亞使徒教會」,隸屬東正教傳統,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國家民族以基督信仰為國教,這比羅馬帝國康士坦丁大帝於三一三年接受基督信仰和承認基督教,還早了十二年!到了今天,亞美尼亞人仍然引以為傲。過了一百年左右,就在公元四零五年,有當地學者美思洛普.瑪殊託茲(Mesrop Mashtots)在希臘文字母的基礎上,為亞美尼亞語造字,繼而翻譯聖經成亞美尼亞語。亞美尼亞人有了自己的書寫文字,又有了自己的母語聖經,這對亞美尼亞民族來說,影響實在深遠,從此維繫了他們的信仰。

因為一早有了聖經的翻譯,有了自己的文字丶母語聖經,民族的身分認同得以強化和保存下來。以後一千六百多年間,他們雖然多次被異族強權攻克丶徵服丶統治丶迫害,例如羅馬人丶波斯人丶拜佔庭人丶蒙古人丶土耳其人等,被迫改信拜火教丶伊斯蘭教,他們都沒有屈服,從沒有放棄基督信仰。

亞美尼亞是最早全民接受福音而成為第一個基督教國家,已經一千七百歲了,比羅馬帝國還早十多年,至於我們基督新教只不過五百歲,在信仰資歷上,他們是老大,我們是老么。由於資歷高深,亞美尼亞教會在耶路撒冷擁有教堂和地皮。

多個世紀以來,他們被周邊回教民族包圍統治,但都沒有被同化和放棄基督信仰,尤其被土耳其人奧土曼帝國統治了幾百年,備受歧視丶苛待丶迫害。一九一五年奧土曼帝國即將崩潰瓦解時,信奉回教的土耳其人對境內信仰基督的亞美尼亞人進行大屠殺,實行民族清洗滅絕,估計被殺的亞美尼亞人多達兩百萬!這是二十世紀第一次民族大屠殺,比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還早了二丶三十年。今日土耳其官方仍然一口否定沒有發生過民族滅絕亞美尼亞人的悲劇。很多亞美尼亞人為了保命,逃亡世界各地,今日中東的黎巴嫩丶以色列,西方的法國丶美國,都有不少亞裔僑民。

亞美尼亞人可謂多災多難的民族,他們原本歷史悠久的國土包括聖山亞拉臘和西部廣大的湖泊地區,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這些疆土歸土耳其,至於東部則納入蘇聯,成為十五個蘇維埃共和國的一員。雖然被無神論蘇聯政府統治支配七十多年,亞美尼亞人從沒有放棄基督信仰。蘇聯解體後,亞美尼亞獨立,但只有東亞美尼亞部分,而西亞美尼亞部分一早已被土耳其人進行民族滅絕清洗和去亞美尼亞化了,很多上千年的古老教堂被拆毀或改裝回教寺,大批古十字架石碑和基督教文物被毀滅,令我感到無限惋惜。

亞美尼亞人散居世界各地,當中有到新加坡經商定居,甚至蓋建教堂。今日新加坡市有一條街道叫「亞美尼亞街」,「新加坡聖經公會」及其近期建成美輪美奐的「聖經大樓」,就是座落於「亞美尼亞街」。在中文聖經翻譯史上,亞美尼亞人對我們華人有恩。一八二二年在印度塞蘭坡出版的馬殊曼拉撒中文聖經,其中的拉撒就是在澳門出生成長的亞美尼亞人,他甚至根據亞美尼亞語聖經翻譯成中文,又向馬殊曼教授中文。

/

根據早期的記載,福音最早進入亞美尼亞還要追溯到使徒時代。相傳公元一世紀時,十二使徒中的達太和巴多羅買就把福音傳到了亞美尼亞。福音廣傳,很多人受洗。巴多羅買由此被帶到亞美尼亞國王面前受審,最後被倒釘十字架處死。然而,福音的腳蹤並沒有因此停止。公元2世紀時,基督教宣教士從安提阿再次進入亞美尼亞宣教。而得救的人裡面,就有我們剛才提到的啟蒙者格力哥利。

到了公元4世紀,亞美尼亞教會已經和當地生活融為一體。到了5世紀中葉,亞美尼亞史詩作家葉吉什說,對亞美尼亞人民來說,基督信仰已經成為「膚色,而不是衣服」。

2001年的時候,亞美尼亞舉國慶祝國家歸主1700周年。

亞美尼亞,從福音傳入到開花結果,整整用了300年的時間。同時,我們也看到福音向潮水一般,一波又一波地湧向那個地方。先是使徒撒下種子,繼而成長出像格力哥利那樣的一顆一顆小苗,進而又成長成為一片森林。而文字創立和聖經翻譯,又使森林更加茂密、更加有力量。

每當我們看到一個國家漸漸歸主的見證,我們就會激動地發現耶穌的愛,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地在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中傳播下去。起初的力量可能微小,但滴水穿石、壘石成山,最終成就極大的影響。彼得前書裡曾經說,「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每一個基督徒就好像是一塊活的石頭,累積起來就成為了屬靈的宮殿。

/

我們是否覺得自己生命的力量十分微小?好像我們在福音裡所能做的就是那麼一丁點。有時候,我們也會覺得自己很孤單。好像一個個小圈子裡面鮮有基督徒。但當我們回過頭去,甚至我們可以擁有上帝的視角能夠縱觀歷史……我們就會發現,靈宮宏偉連綿幾近建成,每一塊小小的活石正在不斷地加高,直到耶穌再來的日子。

戰爭之中,亞美尼亞的基督徒現在如何?一個來自宣教士的小故事,可以幫我們窺見一斑。

「我的朋友艾瑪(Emma)在葉里溫勉強維持生計,特別是她的工資被推遲了幾個月。幾個月前她的母親去世了,由於一次拙劣的手術,她現在走路有困難,而且視力受損。然而,艾瑪正在接收來自Artsakh的難民,不但幫助那些有年幼孩子的母親和無處可去的人,還為她們尋找更多的收容家庭。艾瑪跟隨基督只有七年左右,她也沒有得到特別的幫助,或者什麼組織的鼓勵。但她服務自己遇到的每一個人,就好像她服事的就是耶穌一樣。

文章起首的視頻裡,亞美尼亞裔比利時大提琴家塞瓦克·阿瓦內斯蒂安在舒沙Ghazanchetsots大教堂演奏的是亞美尼亞作曲家科米塔斯(Komitas)的「庫倫克」(Krunk)。

那委婉的琴聲,在廢墟之中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憂傷。我們祈願和平可以早日臨到這個地方,因戰爭流離失所的人們,可以早日回歸家園。同時,我們也祈願難民們在新冠和戰爭的雙重打擊下,可以得到應有的照顧,禱告奉主名求,阿們。

END

精彩續讀

聖經學習

一個有溫度的地方

歡迎你分享給朋友,分享你的感受與得著

相關焦點

  • 廢墟中的大提琴 | 亞美尼亞,歷史上第一個以基督教立國的國家
    這片廢墟所在地原來是一座亞美尼亞卡拉巴赫的舒沙鎮「聖救主基督主教座堂」,也稱Ghazanchetsots主教座堂,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亞美尼亞教堂之一。當下正值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戰爭衝突期間,10月8日這座教堂遭到炮擊,變成了現在的樣子。而此前,它的內部十分精美。
  • 探尋世界上的第一個基督教國家,在亞美尼亞感受歷史遺產的風華
    1/孤陋寡聞的我,來到亞美尼亞才知道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 先稍微介紹下亞美尼亞本土基督教。一般遊客接觸到的亞美尼亞本土基督教組織既不從屬於羅馬天主教廷,也不屬於東正教教會,更不屬於新教。
  • 你知道第一個基督教國家——亞美尼亞嗎?
    亞美尼亞是外高加索南部的內陸國,它是伊斯蘭汪洋中主要信仰基督教一葉孤舟,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亞美尼亞歷史悠久,傳說目前在土耳其境內的亞美尼亞人的「神山」阿拉拉特山Ararat,據《聖經》記載,是「大洪水」後挪亞方舟的停靠地。福音在亞美尼亞的傳播最早可追溯到使徒時代。當年,十二使徒之一的巴多羅買來到亞美尼亞宣教,使很多人受洗,歸入主的名下。但宣教工作遭到當地傳統宗教勢力的仇視,他們將巴多羅買逮捕,帶到亞美尼亞國王亞士提亞基面前審訊。
  • 亞美尼亞:歷史上首個基督教國家,為何命途多舛?
    而亞美尼亞在提格蘭二世統治下,於公元前95年至65年之間,國力亦曾盛極一時,版圖復蓋現今土耳其東部大片土地。這是亞美尼亞人至今仍津津樂道的一段歷史,每個大城市都有一條提格蘭大道,以緬懷昔日的光輝歲月。亞美尼亞最古老的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公元301年,波斯第三帝國崛起,亞美尼亞國王梯裡達底三世受基督教教士啟發,加上不想國民受伊朗拜火教影響,決定將基督教定為國教,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
  • 亞美尼亞國家歷史博物館
    下午,我們要參觀的第一個景點,就是 亞美尼亞 國家歷史博物館 。亞美尼亞 國家歷史博物館位於 葉里溫 市中心 共和 國廣場正北,始建於蘇聯時代。現在的博物館是原來 亞美尼亞 歷史博物館、 亞美尼亞 革命博物館合併而成的。
  • 歷史上的亞美尼亞,與土耳其有什麼深仇大恨?
    年左右,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這個民族的分布範圍遠遠超過了今天亞美尼亞的國土範圍,包括今天亞塞拜然西部、土耳其東部的大片高原地區都曾經是亞美尼亞人生存的領土。早在羅馬帝國徵服東方的年代(公元前後),亞美尼亞已經以近東大國的身份出現在了世人面前。同時,亞美尼亞還是古代歷史上最早信仰基督教的國家,其歷史較之今天的歐洲各國更為久遠。
  • 亞美尼亞曾經也有過輝煌的文明,如今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無數的文明,有的衰亡消失,有的繁榮昌盛至今,此起彼伏延綿不斷。尤其是在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亞歐大陸上承載了無數浩若煙海的文明文化,每一個文明都有一個國家作為載體走進人類歷史的進程,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亞美尼亞這個國家。
  • 亞美尼亞是個很小的國家,卻處處都是文化遺產
    亞美尼亞是最古老的國家之一,自古重視文化藝術,公元301年,宣布基督教為亞美尼亞國教,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多年來,亞美尼亞的基督徒一直遭受迫害,首先波斯人、阿拉伯人,然後是土耳其人,再然後是蘇聯。將納卡地區劃給亞塞拜然的就是蘇聯。亞美尼亞歷史上的疆域很大,因為被周邊強敵欺負,現在的疆域很小。
  • 人傑地靈的亞美尼亞:一個在戰火中的國家,其文明程度不亞於中國
    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亞美尼亞就建立了國家,領袖叫做Hyak,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4100年。巧合的是,大禹治水,建立夏朝的時間,距今差不多也是4100年。從這個角度看,亞美尼亞的歷史與中國同樣可以說得上源遠流長。
  • 全球第一個基督教國家, 為何把信徒丟進鬥獸場餵獅子? 答案太可怕
    世界上第一個把基督教定為國教的不是羅馬帝國,而是位於外高加索的亞美尼亞。有米有很意外?今天我來帶大家看一看亞美尼亞的宗教名勝地!Khor Virap修道院遠處那座神秘的雪山就是亞拉臘山,傳說中挪亞方舟的停靠地。而亞美尼亞人也自稱為挪亞的後裔。
  • 亞洲國家-亞美尼亞(西亞)城市雕塑
    雕像局部亞美尼亞母親雕塑坐落於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的勝利公園中,建造於1967年,屹立於與座小山上,俯視著葉里溫,高22米,加上基座高51米。亞美尼亞是一個位於亞洲與歐洲交界處的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制國家。
  • 就士遊 亞美尼亞:教堂的國度
    嚴格來講,哈格帕特是一個完整的建築群,除了聖尼山主教堂之外,還有禮拜堂、藏書樓、研究院、書法院等二十多幢建築。這個修道院由霍斯洛夫諾施王后和她的兩個兒子古裡格爾和蘇巴特所建,前後修建了三百多年才達到今天的規模。據說,在亞美尼亞繁榮的基島裡克王朝時期,這裡是亞美尼亞最重要的神學學府和聖經注釋中心,其書法在當時聞名於世。這座教堂在1996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 亞美尼亞大屠殺一百周年,歷史正義仍遠
    根據2015年的普查結果,亞美尼亞全國人口(不含不被承認的卡拉巴赫)不足300萬,而散居於世界各地的亞美尼亞人則達700萬。2015年,作為大屠殺一百周年的紀念年份,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亞美尼亞人回到這片和自己有著血脈聯繫的土地上。不說故土,是因為他們中絕大多數人的祖輩,並未在1918年獨立並迅速併入蘇聯的這塊土地上生活過,而是從今天屬於土耳其東部地區的所謂「西亞美尼亞」開始流亡的。
  • 亞美尼亞大提琴家在廢墟前演奏,用琴聲呼籲和平!
    點擊播放 GIF 0.0M在亞美尼亞的一片廢墟中,一位大提琴獨奏家正在孤獨地演奏。大提琴的聲音低沉而哀婉,聽得人眼眶溼潤。你聽到了嗎?據悉,這個教堂於當地時間8日在戰火中兩次被擊中,後來亞美尼亞的大提琴演奏家Sevak Avanesyan趕到了那裡,坐在廢墟前獨自演奏,用音樂哀悼這座被毀的建築物。
  •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的領土為何犬牙交錯?
    亞美尼亞人的歷史源遠流長。他們作為高加索人種,從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就生活在亞美尼亞高原之上(包括亞美尼亞與土耳其東部地區),並在公元前二世紀建立了幅員遼闊的亞美尼亞王國,包括今天亞塞拜然、亞美尼亞與土耳其東部在內的大片土地都處在其統治之下。
  •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世界遺產大全
    從公元8世紀開始,亞美尼亞先後遭受多次侵略,這個古老民族在一戰沙俄與奧斯曼帝國的爭鬥中慘遭大屠殺迫害,但也沒有阻止亞美尼亞成為一個教堂的國度。這個面積不到3萬平方公裡的國家,3項世界文化遺產全部和基督教相關。 值得一提的是,位於伊朗北部伊亞邊境的「亞美尼亞修道院建築群」及土耳其東部土亞邊境的「阿尼考古遺址」這兩項世界遺產也都和亞美尼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亞美尼亞人
    歷史變遷編輯亞美尼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傳統上亞美尼亞的疆域在當代的高加索和土耳其東北部。公元前331年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大帝擊敗了波斯人所建國家阿契美尼德帝國(Achaemenid)的大流士三世,亞美尼亞從波斯的一省變成馬其頓帝國的一部分。
  • 首個定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周邊強敵環伺,如今發展得怎麼樣了
    亞美尼亞人,就在這樣的環境下繁衍生息了2500年。在這漫長的2500年裡,亞美尼亞就是不斷地在抵抗和被徵服之間切換。當然,他們也有過強大的時刻,公元前95年,提格蘭二世國王登基,在他的帶領下,亞美尼亞人建立起了一個橫跨黑海和地中海,包括如今的敘利亞和土耳其東部的強國,儘管這只是曇花一現。
  • 大提琴,迷人的憂傷
    對於初次聆聽古典音樂的人來說,大提琴其實是最好的入門樂器,它的聲音有滄桑感,所謂如泣如訴的形容很適合大提琴的音色和表現力。當然我知道很多人迷上大提琴並不是因為有板有眼的貝多芬或勃拉姆斯的大提琴奏鳴曲,也許是膾炙人口的德沃夏克,更多的是因為聖-桑的《天鵝》或改編的「小品」。這些小品摒棄了炫技,以描繪性和抒情性的筆觸呈現音樂的聲音之美和旋律之美,相信無論是誰,都無法抵禦這般銷魂蝕骨的聲音魅力。
  •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外高加索三國自古是大國的角鬥場
    301年將基督教定為國教,世界上第一個以基督教為國教的政權, 不過亞美尼亞的基督教屬於使徒教會,是基督教最早的組織形式,與今天另外三派的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新教)都不同。 公元前550年,伊朗的居魯士大帝起兵取代了米底王國,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歐非的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整個外高加索地區全部被納入了帝國版圖。 正是在波斯帝國時期,外高加索地區在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都波斯化了,波斯的拜火教也成為了外高加索大部分人群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