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外高加索三國自古是大國的角鬥場

2020-12-04 騰訊網

高加索地區,指的是位於裏海和黑海之間,高加索山脈所在的廣大地區。高加索山脈分為大高加索山脈和小高加索山脈,其中大高加索山脈是歐洲與西亞的分界線,小高加索山脈則是亞美尼亞與北方喬治亞、亞塞拜然的主要國界線。

以大高加索山脈為界,高加索地區分為兩部分,北方稱為「北高加索」,屬於俄羅斯;南方則稱為「外高加索」,指的就是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三國。

1、外高加索三國三宗教

在外高加索三國之中,

亞美尼亞在公元301年將基督教定為國教,世界上第一個以基督教為國教的政權,

不過亞美尼亞的基督教屬於使徒教會,是基督教最早的組織形式,與今天另外三派的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新教)都不同。

亞塞拜然,信仰伊斯蘭教,與伊朗一樣屬於什葉派。

喬治亞,則與俄羅斯一樣信仰東正教。

三國三宗教,這一格局的形成正是數千年來中東和歐洲各大地緣力量——波斯、希臘、羅馬、阿拉伯、突厥、俄羅斯等博弈的結果。

2、波斯帝國徵服高加索地區

由於臨近兩河地區,外高加索地區的文明史其實極為悠久,這裡是葡萄酒的發源地,也是現代歐洲人的發源地之一,雖然這裡地理上屬於西亞。

當中東進入文明時代之後,兩河地區的阿卡德帝國、埃及的埃及帝國、小亞細亞的西臺帝國都曾入侵高加索地區,於是這裡成為了各個帝國重要的奴隸產區。

至公元前9世紀,高加索地區崛起了一個強大的

烏拉爾圖王國

烏拉爾圖王國曾與兩河地區的亞述帝國爭霸,並相繼徵服塞凡湖、雷扎耶湖和幼發拉底河上遊的廣大地區,最終在公元前6世紀被伊朗地區的米底王國所徵服。

公元前550年,伊朗的居魯士大帝起兵取代了米底王國,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歐非的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整個外高加索地區全部被納入了帝國版圖。

正是在波斯帝國時期,外高加索地區在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都波斯化了,波斯的拜火教也成為了外高加索大部分人群的宗教信仰。

3、亞歷山大帝國將高加索地區希臘化

外高加索地區的東南方是波斯帝國,西方則是希臘。

希波戰爭不僅將世界永久的分為了東方和西方,也影響了夾在兩大文明之間的外高加索地區。

至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徵徵服了波斯帝國,也開啟了外高加索地區的希臘化進程。

亞歷山大大帝病逝後,帝國一分為三,其中亞美尼亞地區屬於塞琉古王朝所統治。之後隨著塞琉古王朝被羅馬和帕提亞帝國所敗,亞美尼亞趁機取得了獨立的地位,這便是

阿爾塔什斯王朝。

公元前95-前65年,這是亞美尼亞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其疆域從裏海綿延至黑海,亞美尼亞人稱自己為「從海到海的亞美尼亞」。

正因如此,亞美尼亞是外高加索三國之中最有歷史存在感的國家。

但介於大國之間的地緣格局,決定了外高加索地區任何一個政權都無法長久。

4、羅馬和波斯的博弈場

公元前後,羅馬帝國將地中海變成了自己的內湖,而外高加索地區也納入了帝國版圖,並持續希臘化。

與此同時,波斯地區先後出現的帕提亞帝國也將矛頭指向了外高加索地區。

羅馬VS帕提亞

,戰爭不斷在地中海東岸進行,從小亞細亞、兩河流域到外高加索地區都是兩大帝國的博弈場。

在羅馬帝國與帕提亞帝國的兩面夾擊下,亞美尼亞歷史上最輝煌的阿爾塔什斯王朝被滅,其西部成為羅馬的一個省,而東部則被帕提亞所吞併。

公元224年,波斯薩珊王朝崛起,在伊朗取代了帕提亞帝國。薩珊王朝幾乎恢復了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的版圖,

而為了不被波斯人的拜火教所同化,公元301年,亞美尼亞正式定基督教為國教。

波斯VS羅馬,

這一時期的亞美尼亞依然被兩大帝國所瓜分。

5、阿拉伯帝國崛起和突厥人的進入

當歷史的車輪進入公元7世紀,在波斯和東羅馬之間的阿拉伯人崛起了。阿拉伯帝國在公元651年滅了波斯薩珊王朝,同時也將勢力伸入外高加索地區。

阿拉伯人曾試圖強迫亞美尼亞人改宗伊斯蘭教,但最終沒有成功。

公元10世紀,阿拉伯帝國開始衰落,而東羅馬帝國馬其頓王朝則開始復興,並將阿拉伯人從外高加索地區趕了出去。不過,東羅馬帝國最後也沒能在外高加索地區建立有效的統治,許多小國在這裡建立了起來,後來突厥人正是利用這一四分五裂的局面徵服了外高加索地區。

突厥人最初出現在中東,源於阿拉伯帝國對朝中波斯人的壓制,阿拉伯人利用突厥人驅逐了掌控朝政的波斯人,卻變成了突厥人的傀儡,這便是突厥人的塞爾柱帝國。

公元1071年,塞爾柱突厥人在曼奇刻爾特戰役中擊敗了拜佔庭帝國,由此佔據了小亞細亞和外高加索地區。

這一戰役,不僅導致了後來的長達兩百年的十字架東徵,也使突厥人從此成為了外高加索地區的統治者。

塞爾柱帝國,後來分化出了羅姆蘇丹國,羅姆蘇丹國又分化出了奧斯曼帝國。而在波斯地區的突厥人建立了帖木兒帝國、黑羊王朝、白羊王朝。

突厥化,成為阿拉伯帝國之後公元11-19世紀中東歷史的主流,外高加索地區自然也不例外,這裡基本上一直處於不同的突厥霸主的統治之下。

突厥人,最終使亞塞拜然變成了伊斯蘭國家。

6、奧斯曼帝國、波斯薩非王朝、俄羅斯帝國的博弈

阿拉伯帝國滅亡之後的殘局,最終以突厥人的奧斯曼帝國和波斯薩非王朝(薩法維)東西並立而結束,奧斯曼帝國是遜尼派,薩非波斯史什葉派,奠定了今日中東的格局。

奧斯曼帝國與薩非波斯,為了爭奪伊斯蘭世界的霸氣戰爭不斷,猶如當年波斯與羅馬之爭的重複。

正是在兩大帝國的爭霸戰中,亞美尼亞高原最終被一分為三,分屬伊朗、土耳其和亞美尼亞,當年的亞美尼亞三湖——凡湖、賽凡湖、烏魯米耶湖,如今也分別被三國——土耳其、亞美尼亞、伊朗分開佔據。

之後,俄羅斯帝國崛起,與奧斯曼帝國又大戰兩百餘年,並同時逐漸南下蠶食波斯(愷加王朝)的領土,並最終吞併了外高加索三國。

如今,外高加索三國雖然都取得了獨立的地位,但在俄羅斯、伊朗、土耳其、伊拉克等國的環繞下,極易淪為大國博弈的棋子。

相關焦點

  • 裂變與憂思:管窺喬治亞等外高加索三國的現當代藝術
    就大部分人而言,對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三國相對陌生,也鮮少踏足,對於這三國的歷史與文化藝術更知之甚少。本文作者在為期兩月對三國的探訪中,深入美術館和藝術機構,從貫穿二十世紀的、以繪畫為主的現代藝術和當地以多媒介創作的當代藝術家為線索,從他們的作品反觀20世紀以來,當地文化與地緣政治,也可以看到藝術如何以自己的方式發聲。
  • 指南| 世界遺產大會開幕 走進亞塞拜然與外高加索
    你了解亞塞拜然所在的外高加索地區麼?這裡是上帝的後花園,卻建在火藥桶上。這裡將通過世界遺產這面鏡子,帶你了解這一區域。很多人對高加索這個名稱最初的印象可能來自地理課本對亞歐分界線的描述——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黑海和裏海之間的高加索山系,自西北向東南延伸於俄羅斯與喬治亞、亞塞拜然的邊界上。
  • 本是高加索近鄰,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何紛擾不斷?
    再就是位於黑海和裏海之間的高加索地區,車臣、南奧塞梯、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等,都屬於該地區,衝突和紛爭此起彼伏,難得消停幾年。高加索山脈南側被稱作外高加索,分布著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個國家,都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
  • 喬治亞、亞塞拜然使用什麼語言?
    喬治亞位於外高加索中西部,地處歐亞交界處,包括外高加索整個黑海沿岸、庫拉河中遊和庫拉河支流阿拉扎尼河谷地。西鄰黑海,西南與土耳其接壤,北面毗連俄羅斯,東南和南部分別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相鄰,是古代絲綢之路和現代歐亞交通必經之地。
  • 亞塞拜然國土,為什麼被亞美尼亞一分為二?
    亞塞拜然的飛地從2020年9月底始,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因為「納卡地區歸屬問題」爆發了武裝衝突,使得這兩個不起眼的外高加索國家成了世人關注的焦點。▲國際上普遍承認納卡是亞塞拜然領土,但納卡實際上是獨立狀態(亞美尼亞支持),亞塞拜然無法行使管轄權細看外高加索地區的地圖,亞塞拜然的國土被亞美尼亞分成了彼此不相連的兩部分,這部分飛地叫做「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面積5500多平方公裡,45萬人中有99%是亞塞拜然人。
  •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暫停衝突,為什麼高加索地區屢成「火藥桶」?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武裝衝突是今年的一件國際大事。今年9月,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圍繞著納卡地區的歸屬問題引發衝突。在俄羅斯的調停下,今年11月,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衝突告一段落。納卡地區在蘇聯時代被劃分給了亞塞拜然,但該地區主要住著亞美尼亞人。在這次衝突中,亞塞拜然有著土耳其的支持,亞美尼亞則有傳統的俄羅斯盟友。
  • 亞塞拜然並非因戰獲勝!亞美尼亞選擇叛俄親美,那一刻敗局已定
    隨著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真正進入全面停火得階段,俄羅斯維和部隊包圍了這片被火藥燒的滾燙的戰場,納卡戰爭終於算是告一段落,整整持續了45天的血戰,我們在各種自媒體上看到了很多關於這場戰爭的勝負盤點。但是又有幾個人清楚,亞美尼亞根本不是被亞塞拜然或者說,有土耳其支持的亞塞拜然打敗的!
  • 小國打架大國沉默?為何阿亞戰爭20多天,美俄等大國作壁上觀?
    從9月27日爆發的阿亞戰爭已經持續了整整三周時間,在這三周時間裡,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激烈交鋒,坦克、巡航飛彈、無人機等武器輪番登場,誓要拼個你死我活。而兩國的瘋狂對抗也很快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除大量的武器裝備損失,雙方的人員傷亡也急劇攀升。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何打仗,為什麼大國還在作壁上觀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有哪些矛盾 領土糾紛 1917年俄羅斯帝國解體,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先後獨立,然後都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宣稱擁有主權。
  •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世界遺產大全
    亞美尼亞共和國位於黑海與裏海之間,西鄰土耳其,北鄰喬治亞,東為亞塞拜然,南接伊朗和亞塞拜然的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首都為葉里溫。1922年3月,亞加入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同年該聯邦共和國加入蘇聯)。1936年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改為直屬蘇聯,成為其加盟共和國之一。1990年亞美尼亞最高蘇維埃通過獨立宣言,改國名為「亞美尼亞共和國」。1991年亞美尼亞舉行全民公決,正式宣布獨立。 亞美尼亞於1993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截止目前,共有3項世遺。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又在卡拉巴赫打起來了
    而衝突的納卡地區「總統」宣布籤署全年動員令,以應對亞塞拜然的軍事進攻。 我是2015年夏天去的外高加索三國(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以及兩塊事實獨立的國土(阿布哈茲、納戈爾諾-卡納巴赫)。選擇了放棄獨行,而從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加入一個「海外亞美尼亞人旅遊團」,看來是再正確不過的而決定,讓我的這趟獵奇政治旅行收穫頗多。
  • 遭遇亞美尼亞長期封鎖,亞塞拜然如何與飛地交往?
    所以這種情況很容易受制於人,一旦遭遇鄰國封鎖,本土和飛地將難以聯繫,不過美俄兩國都是大國,鄰居肯定不敢封鎖。 亞塞拜然是一個位於外高加索地區的國家,它的國土分為兩部分,本土位於裏海沿岸,此外還有一塊飛地,名叫納西切萬,位於本土西部,與本土之間隔著百年世仇亞美尼亞。
  • 亞洲國家-亞美尼亞(西亞)城市雕塑
    雕像局部亞美尼亞母親雕塑坐落於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的勝利公園中,建造於1967年,屹立於與座小山上,俯視著葉里溫,高22米,加上基座高51米。亞美尼亞是一個位於亞洲與歐洲交界處的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制國家。
  • 亞塞拜然的飛地,隔著世仇亞美尼亞,被封鎖百餘年
    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是亞塞拜然的一塊飛地。位於外高加索南部,北鄰亞美尼亞,南靠伊朗,西面有一小部分國土和土耳其相鄰。面積5502.75平方公裡,人口459600(2020年)亞塞拜然人佔到99.5%(根據2009年進行的人口普查),還有亞美尼亞人和俄羅斯人。首都為納希切萬市。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前世今生
    其中主體三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波多地海三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 還有就是羅馬尼亞,薩摩多瓦;還有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還有高加索三國:「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
  • 神秘又美麗的外高加索:比北歐還美且小眾,甚至許多人都沒聽過
    外高加索的當地人民風淳樸,當你看到他們載歌載舞的時候,你一定會暫時忘卻來自城市的喧囂和工作的煩悶,盡情的享受它的美景帶給你的樂趣和愜意。你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神秘又美麗的外高加索了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外高加索一探究竟吧!說到外高加索,不少人覺得它是一個國家,但實際並不是,其看似一個國家卻是三個國的結合。
  • 納卡衝突背後:從波斯到沙俄,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成帝國博弈之地
    原亞美尼亞地區在奧斯曼帝國崛起後,伊斯蘭教得到了鼎盛,原那卡的亞美尼亞人不得已再次向壓縮,高加索地區的基督教似乎已經岌岌可危。不過在高加速北部,彼得大帝軍改後的沙皇俄國為亞美尼亞人點燃了希望。▲圖為高加索山脈地形圖在兩百多年俄土戰爭的較量下,沙俄取得了外高加索地區。
  • 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亞塞拜然)一城一畫-巴庫古城、戈布斯坦巖畫
    講述世界歷史文化遺產,認知人類文明精華上一期,我們講述了外高加索三國的亞美尼亞和喬治亞,本期我們講述最後一個:亞塞拜然亞塞拜然,這個國家的名字是不是給你一種很酷的感覺,還記得高中那會兒,很多同學的QQ地址國家選擇的都是亞塞拜然,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其實打開世界地圖,給你一個放大鏡,你也很難一眼就找出亞塞拜然的確切位置,因為他實在太小了!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政治衝突在足球表現:場上不見的他們卻在場下...
    自納卡戰爭結束的20多年裡,納卡的衝突雙方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長期保持著不戰不和的狀態。這種狀態已經是影響外高加索和平與穩定的引子,隨時可能再次引爆。亞美尼亞標誌景點:聖塞凡湖附近的教堂 亞塞拜然的民族歷史形成則相對較晚。外高加索東部的裏海沿岸地區,外洩的天然氣遇火燃燒,形成了類似於火焰山一般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