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高加索近鄰,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何紛擾不斷?

2020-12-12 史海尋蹤

亞洲大陸有兩個傳統的「熱點區域」,一是位於地中海南側的巴勒斯坦地區,圍繞巴以衝突已經引爆過五次中東戰爭。

再就是位於黑海和裏海之間的高加索地區,車臣、南奧塞梯、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等,都屬於該地區,衝突和紛爭此起彼伏,難得消停幾年。

高加索山脈南側被稱作外高加索,分布著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個國家,都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蘇聯分解後各自獨立,此前被壓制的矛盾也隨之顯現,尤其是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鬧得很不愉快,這其間有何深刻原因呢?

高加索地區

亞美尼亞面積約3萬平方公裡,人口300萬左右,亞塞拜然面積8萬多平方公裡,人口1000萬。體量既小、國力也算不上出眾,如果單憑兩國自身力量,也翻不起多大浪花,但該地區周邊國家很不簡單。

北面是俄羅斯,西側為土耳其,南面毗鄰伊朗,外高加索是被三個大國所圍繞的地區,難免會受到大國勢力的波及和影響,這是處於夾縫中的小國家無力左右的。

歷史淵源

亞美尼亞歷史悠久,開始於距今2500年前,一度曾是疆域遼闊的國家,範圍從裏海起沿地中海綿延到埃及。然而輝煌總是短暫,隨著周邊大勢力的侵入,波斯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後徵服並統治過這裡。

越悠久越倔強,亞美尼亞雖然式微,但從未放棄過自己的文化和信仰,它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基督教為單一宗教的國家。在長期異族統治過程中,亞美尼亞滅而復立、立而復滅,一直挺到如今。

放眼四顧,亞美尼亞的「左鄰右舍」除了喬治亞信仰東正教(基督教一個支系),餘者都是堅定的伊斯蘭國家。這使得亞美尼亞在被伊斯蘭勢力控制時期,不同程度的受到「異教徒」式的歧視和迫害。

在奧斯曼統治期,高加索成為土耳其和沙俄爭奪的焦點,亞美尼亞人更傾向於信仰接近的俄國,這令土耳其十分痛恨。一戰期間,打了敗仗的土耳其以「幫助俄國人」為由,對境內亞美尼亞人實施種族滅絕,受害者數量在100~300萬之間,由此亞土結下難以解開的世仇。

亞塞拜然被稱作西亞通往東歐的十字路口(亞美尼亞也是),一般認為是高加索本土居民和波斯人融合而成,雖然他們使用突厥語言,但在血統上與伊朗更為親近,今伊朗境內也有不少亞塞拜然族。

與亞美尼亞相比,亞塞拜然的歷史顯得短暫而簡潔,該民族直到十九世紀末才最終形成。在十九世紀初沙俄控制亞塞拜然之前,此處更多由波斯各王朝統治,大多數亞塞拜然人是什葉派穆斯林。

以上敘述說明一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雖地理位置相鄰,但在宗教信仰和文化上,分屬不同的體系,這使兩國事實存在著隔閡。

再換一個角度,如果亞、阿兩國產生爭端,土耳其和伊朗更傾向於亞塞拜然,而亞美尼亞和俄羅斯間相隔著喬治亞,即使有心支持也略顯鞭長莫及。

爭端焦點

歷史演變過程似乎給兩國開了個大玩笑,在亞塞拜然境內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4400平方公裡),九成居民是亞美尼亞人。反之在亞美尼亞與伊朗之間,有塊亞塞拜然的「飛地」納希切萬(5500平方公裡),九成九的居民是亞塞拜然人。

這種情況看似反常,是如何形成的?

通過對奧斯曼土耳其和波斯的一系列戰爭,沙俄成為大贏家,將外高加索納入版圖,這使得納—卡地區大批穆斯林遷移至波斯,同時沙俄許下優厚條件,誘使亞美尼亞人遷居到此,從而改變了該地區的民族結構。

到了蘇俄初期,為獲取亞美尼亞的支持,將納—卡地區、納希切萬和贊格祖爾(分隔亞塞拜然和納希切萬的那片土地)分給了亞美尼亞。

考慮到這麼分土耳其會不樂意,當時蘇俄羽翼未豐,為了穩住土耳其,制定的最終方案是:贊格祖爾給亞美尼亞,納—卡和納希切萬給亞塞拜然,雖然亞美尼亞對該方案頗有微詞,但都被壓了下去。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蘇聯已進入尾聲,對邊疆區控制力度減弱,納—卡地區爆發阿族和亞族的大規模衝突。蘇聯解體後,衝突升級為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之間的戰爭。

地處亞美尼亞後院的納希切萬,也和亞美尼亞互相進行封鎖,土耳其明確支持亞塞拜然,但懾於部署在亞美尼亞和土耳其邊境的俄軍,未敢直接插手。

後經多方調停,亞、阿兩國戰爭告一段落,但相互間小衝突延續至今。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矛盾構成複雜,既有歷史原因造成的民族和土地爭端,又不乏周邊大國勢力的參與,徹底解決尚需時日。

相關焦點

  •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暫停衝突,為什麼高加索地區屢成「火藥桶」?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武裝衝突是今年的一件國際大事。今年9月,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圍繞著納卡地區的歸屬問題引發衝突。在俄羅斯的調停下,今年11月,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衝突告一段落。納卡地區在蘇聯時代被劃分給了亞塞拜然,但該地區主要住著亞美尼亞人。在這次衝突中,亞塞拜然有著土耳其的支持,亞美尼亞則有傳統的俄羅斯盟友。
  •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的領土為何犬牙交錯?
    文/王凱迪 從10月份開始,高加索地區的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國突然引起全球關注,雙方因為「納卡地區歸屬問題」爆發了劇烈武裝衝突。從地圖上來看,兩國的疆域交互交錯,亞美尼亞主張的納卡處在亞塞拜然國土包圍之下,而亞塞拜然的納希切萬則被亞美尼亞國土攔腰截斷。
  • 「高加索人」為何成為白人代名詞,高加索地區又為何紛爭不斷?
    高加索這個名稱估計許多朋友都不陌生,因為這個名稱在近年來始終伴隨著不少熱點事件,比如車臣危機,比如格俄爭端,又比如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久拖不決的領土爭議等。而且還不僅如此,在歐美地區,「高加索人」(Caucasians)這個名稱的意義還遠遠超越了「高加索地區的民族」這個含義,而是成為了所有白人的正式稱呼。那麼高加索地區究竟有何特殊,它的歷史與現實又是怎樣的呢?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何打仗,為什麼大國還在作壁上觀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有哪些矛盾 領土糾紛 1917年俄羅斯帝國解體,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先後獨立,然後都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宣稱擁有主權。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前世今生
    還有高加索三國:「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 其中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三國是蘇聯解體後獨立建國的,從地理上來說,它們同屬於高加索山地地區,交通不算發達。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國土面積加起來大約10萬平方公裡,還沒有咱們國家的福建省大,人口加起來也就1000多萬人,還不如北京常住人口的一半,那他們為什麼起了爭端呢?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又在卡拉巴赫打起來了
    (衝突中斯捷潘納克特的防空洞) 外高加索,或者叫做南高加索,是一片置於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三個大國夾縫中,近鄰彼此世代相仇相殺,卻對遠方客人充滿熱情的奇妙土地
  • 同宗同源的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什麼會打仗?
    亞歐分界大高加索山脈下有三個國家,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喬治亞信奉東正教,亞美尼亞信奉基督教,親西方,亞美尼亞信奉伊斯蘭教,跟環伺周圍的土耳其和伊朗親近。 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周圍形勢圖因為信仰不同,加上歷史原因,亞美尼亞跟亞塞拜然領土交錯,該地區一直衝突不斷,歷史上打過好幾次,還籤署過停戰協定。圖中的納卡地區是此次衝突的引火線。
  • 亞塞拜然國土,為什麼被亞美尼亞一分為二?
    亞塞拜然的飛地從2020年9月底始,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因為「納卡地區歸屬問題」爆發了武裝衝突,使得這兩個不起眼的外高加索國家成了世人關注的焦點。亞美尼亞人是高加索地區的古老民族。公元前190年,他們曾在高加索山南麓建立從裏海西岸延伸到地中海東岸的「亞美尼亞王國」,今天的納卡地區和納希切萬地區也在亞美尼亞王國境內。▲鼎盛時期的亞美尼亞王國高加索山脈海拔高,是一個天然屏障,戰略位置重要。
  • 為何伊朗支持亞美尼亞而土耳其支持亞塞拜然?
    ,伊朗似乎更乾巴巴的地亞美尼亞,這就產生了一個複雜的問題,為什麼伊朗支持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而反對什葉派的亞塞拜然呢? 巴基爾認為,伊朗在心理距離上跟亞美尼亞更為接近,因為二者都依靠宗教和宗派主義來動員民眾,與亞塞拜然不同的是,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並不會對伊朗模式構成威脅。 巴基爾解釋稱,在應對土耳其在地區的作用時,俄羅斯的利益與伊朗的利益存在焦點。俄羅斯作為前蘇聯的一部分,而伊朗歷史上是波斯文化的一部分,這些都使二者成為土耳其在地區的競爭者。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互相傷害,納卡問題到底是如何出現的?
    納卡地區位於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在國際上,這片地區普遍認為是亞塞拜然的一部分,但實際上,這個地區的主體民族是亞美尼亞人。蘇聯解體後,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獲得獨立,並在納卡問題上發生衝突,導致這片以亞美尼亞人為主的地區並沒有加入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也沒有獲得事實上的控制。納卡地區獲得事實上獨立,當地成立了「納卡共和國」,但沒有得到國際承認。
  • 相煎何太急的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我國網友不同站隊為哪般?
    多個歷史文明在高加索山脈以南的地區交織,在上古和中古時期,該地區以西是希臘文明,以南是巴比倫文明,以東是波斯文明,中古末期突厥民族和斯拉夫民族也來到了這一地區。南高加索地區現在這一地區北邊是強勢大國俄羅斯,東面是地區大國伊朗,西面是土耳其,夾在他們中間的是南高加索三國: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上個月和本月初,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領土爭端大打出手,最終以俄羅斯強力出手擺平,亞美尼亞退出亞塞拜然被佔領土結束。
  •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到底在打什麼,一塊飛地牽扯四國百年恩怨
    納卡地區的當地武裝哨所 近兩日,發生在亞歐交界的高加索地區爆發了一系列衝突與動蕩,兩個平日裡少有人關注的國家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因為一個更加鮮為人知的地區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 一文讀懂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的納卡之爭
    但是被宙斯發現後,為了懲罰他便把他綁在高加索的大山上,讓一隻老鷹每天啄食他的肝臟。普羅米修斯因盜火給人類而飽受痛苦。這個故事一方面解釋了火是怎麼來的,另一方面好像說火和高加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懷著對古希臘神話的敬畏之情,我踏上了高加索的土地。這裡確實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火,比如烈士陵園裡的長明火,拜火廟裡的聖火,又或者泥火山。
  •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外高加索三國自古是大國的角鬥場
    高加索地區,指的是位於裏海和黑海之間,高加索山脈所在的廣大地區。高加索山脈分為大高加索山脈和小高加索山脈,其中大高加索山脈是歐洲與西亞的分界線,小高加索山脈則是亞美尼亞與北方喬治亞、亞塞拜然的主要國界線。
  • 亞塞拜然提醒普京:亞美尼亞有二心,俄羅斯千萬不要被蒙蔽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21日的報導,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就公開表示,有證據顯示「亞美尼亞頻繁利用外國僱傭兵」,「我們掌握了大量的外國人圖片和視頻」,這些僱傭兵來自「法國、美國、黎巴嫩、加拿大、喬治亞和其他國家」。阿利耶夫總統指出,儘管亞美尼亞使用僱傭兵改變不了戰敗的結局,但這種做法是「不可容忍的」。
  •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世界遺產大全
    公元前9世紀-公元前6世紀,在亞美尼亞境內建立了奴隸制的烏拉杜國。公元前6世紀-公元3世紀,阿凱米尼德王朝和塞琉古王朝統治亞美尼亞,建立大亞美尼亞國。此後,亞兩次被土耳其和伊朗瓜分。1804-1828年,兩次俄伊戰爭以伊朗失敗告終,原伊朗佔領的東亞美尼亞併入沙俄。1918年達什納克楚瓊黨領導建立了亞美尼亞第一共和國。1920年成立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美國調解也無效,亞塞拜然:要地不要人,亞美尼亞:決戰到底
    俄羅斯和美國兩個大國先後出動,先是俄羅斯調停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之間的矛盾,兩國達成停火協議之後,停火時間沒有超過幾小時,戰爭再次爆發。在10月26日,美國召集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外長,在華盛頓達成停火協議。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衝突,背後是否有大國博弈的影子?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西亞內陸的兩個國家在近日爆發了武裝衝突,甚至有了戰爭全面升級的趨勢。雙方都動用了威力巨大的火炮去消耗對方的軍事力量,亞美尼亞更是開了全國動員大會,希望年輕的成年男性能夠參軍保家衛國。從目前的趨勢來看,這場戰爭在短時間內不會停止,那麼為什麼不會停止呢?背後真的有大國博弈的影子嗎?
  • 高加索三國,各有什麼特色?
    高加索地區,南北包括大高加索山脈、小高加索山脈、亞美尼亞高原北部,東西是從裏海到黑海。高加索地區有四個國家,俄羅斯、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後三個稱為高加索三國。亞美尼亞人是高加索山脈以南一個本地民族,他們的文明歷史悠久,幾乎與中國的夏朝同時。公元前9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亞美尼亞就建立了奴隸制的烏拉杜國。元前6世紀至公元3世紀,阿凱米尼德王朝和塞琉古王朝統治亞美尼亞,建立大亞美尼亞國。當時的亞美尼亞,比今天的亞美尼亞高原還大,疆域從西邊地中海到東邊裏海,面積是現在亞美尼亞的數倍。
  • 戰火突然爆發,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的戰爭,最危險的反而是伊朗
    美國為了在中東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更是不斷挑撥中東各國之間的關係,尤其在近些年,不斷拿伊朗做文章,讓整個波斯灣局勢陷入緊張。而就在最近,俄羅斯與伊朗的重要陸上聯繫地域——南高加索地區,突然爆發戰爭,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根據《新華社》在9月27日的消息,南高加索地區兩個積怨已久的死敵——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實控線附近的小規模衝突終於升級,爆發了新一輪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