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從產品的市場、功能、用戶運營等多個層次分析了「懶人聽書」的優缺點,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今天我們來分析一個遠離焦慮、讓人輕鬆的產品——懶人聽書。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市場分析
二、用戶分析
三、產品功能架構
四、功能分析
五、運營分析
六、總結
懶人聽書身為國內第一批有聲讀物創業者,通過多年的運營,背靠盛大文學的版權庫,擁有充足的原創內容,積累了近千萬個由用戶創建的精品聽單,覆蓋國內85%原創文學內容的有聲改版權。
2017年,懶人聽書付費收入超1億元,成為首家盈利有聲讀物平臺;2018 年,懶人聽書註冊用戶破3億;終端滲透方面,懶人聽書不僅推出App車載定製版,2018年5月,其還展出搭載了App服務的智能音箱、兒童陪伴機器人、智能電視及掃地機器人等硬體,懶人聽書正極力拓寬移動音頻的應用場景。
懶人聽書現有業務分析:主打領域是有聲書,配合有電子書、廣播劇、脫口秀、知識付費、相聲評書、音頻FM、曲藝戲曲等。
根據易觀千帆的數據可以看到,懶人聽書在不同年齡段、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性別的用戶中都有一定的吸引力。
可見懶人聽書的客戶群體較廣,如果每條產品線的內容夠有競爭力,移動網際網路的用戶都有機會成為懶人聽書的用戶。
以此,粗暴推算,產品的用戶量天花板為移動網際網路的用戶量:8.17億(數據來源於: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第43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隨著2019年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經履行法定程序,向四家企業頒發了5G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標誌著網速變快、雲技術以及物聯網的發展隨即到來,這或將可以實現懶人聽書app用戶體驗質的改善,並進一步增加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率。或許一兩年後,8.17億的產品用戶量天花板就是一個過低的估計了。
當前有聲書以及音頻FM的存量市場中,以喜馬拉雅、懶人聽書、蜻蜓FM為主要活躍APP。
我們可以通過三個產品的活躍用戶總量估算到最容易成為懶人聽書用戶的總量:
2031.19+7797.55+2821.96-512.09-166.85-664.99+85.93=11392.7(萬人)
希望懶人聽書可以儘早達到1億活躍用戶的小目標。
3.1 次月留存率
懶人聽書現階段比較嚴重的問題是次月留存率,由易觀千帆提供2018年全年的次月留存率曲線圖中可以看到,至2018年年末,懶人聽書次月留存率已經到達最低31.79%,而且依然成下降趨勢。
這說明懶人聽書的轉化率低,客戶流失量巨大。而根據貼吧、App Store、微博等社交媒體上的用戶留言來看,廣告、會員收費體系、版權問題、客服服務以及盜版問題極大的影響了用戶體驗。
如果無法改善用戶體驗,提升留存率,使用再多的線下活動或裂變營銷效率都將比較低。如果無法提升產品體驗,過度發掘廣告收入,將加速產品生命周期。
筆者認為提升用戶體驗,提升留存率是懶人聽書現階段最需要做的工作。
3.2 用戶使用時長
雖然留存情況一般,但是留下來的客戶忠誠度比較高。
根據易觀千帆提供2018年全年的三個產品人均單日使用時長以及人均單日啟動次數來看,懶人聽書現階段的使用的時間最長,啟動次數也是最多的,且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優勢明顯。
筆者分析產生這樣優勢的原因主要產品線側重點不同,用戶的使用場景不同而造成的。
懶人聽書偏重於聽書的部分,內容比較有連貫性,比較容易讓人停不下來,而喜馬拉雅和蜻蜓FM中聽書的比例並不高,有更加多的碎片化知識,這使得用戶聽完每日「必聽」的學習內容後便會離開。
而上面兩個圖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2018年10月,懶人聽書的用戶使用情況開始了極速的增長,為了復盤原因,我們找到了2018年10月懶人聽書的兩次迭代版本(數據來源於七麥數據)。
根據兩次迭代內容,我們推測:
如果影響因素確為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背靠閱文的版權支持,懶人聽書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隨著更多閱文將自身IP向動漫化、遊戲化、影視化等方向的延伸,未來可為產業鏈一環中的懶人聽書提供更多的營收助力。
諸多移動網際網路產品使用千人千面是有道理的,讓用戶更加方便的找到自己喜歡的產品,可以提高客戶粘性。
在鞏固好護城河之後,希望更加豐富的內容產品線,包括兒童節目、碎片化知識、和廣播FM為客戶帶來更多不同的體驗。
3.3 絕對活躍用戶滲透率
根據易觀千帆數據來源,絕對用戶滲透率是指在所選時間段內,APP的活躍用戶佔全網活躍網民的比例。如果絕對用戶滲透率明顯上漲,既可以理解為項目獲取了新很多用戶。
我們發現2018年全年,喜馬拉雅的絕對用戶滲透率上漲明顯,幾乎翻倍。
從圖中數據可以看出,喜馬拉雅獲得的新客戶數量大致可估算為:
(7.85%-4.41%)*81698=2810(萬人)
對於到2018年末有7797.55萬人活躍用戶量的喜馬拉雅來說,這是拿了優秀成績單的一年。
我們不禁好奇,喜馬拉雅到底做了些什麼,可以拿到這麼多增量市場的用戶。
根據諸多正對於喜馬拉雅AARRR模型的分析,我們可以歸納為:
通過諸多分析文案,我們可以借鑑到,懶人聽書類型的內容型平臺,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要儘量從人著手,從根本上解決內容質與量的問題,配合完善的內容分發系統後,穩定運營即可奠定江湖地位。
我們看到懶人聽書也有相關主播、作者的培訓晉升體系的。筆者並不是行業內從業人員,不知道這樣做的代價有多大,僅建議懶人聽書進一步完善播音、作者等內容產生者的成長體系,這將是可持續發展的互利互惠行為。
3.4 用戶活躍渠道
可以明顯看到懶人聽書在OPPO應用商店的渠道來源比例極高,筆者推測可能有一定的品牌合作,但是用戶使用手機品牌的比例在三款產品中是差不多的。
這說明或許這樣的品牌合作帶來了大量的用戶下載量,就像是諸多手機自帶APP中的一個,用戶可能並不需要,也永遠不會打開,甚至還要找辦法卸載。
如果數據無誤且邏輯正確的話,筆者認為類似的品牌合作效果甚微,建議降低投入成本。
1.1 年齡段分布
懶人聽書各個年齡段的活躍用戶分布相對較為均勻,涵蓋各個年齡層;使用時長在各個年齡段分布也較為均勻,以24-35歲為主要收聽群體。
而喜馬拉雅和蜻蜓FM活躍用戶更加偏向於36-40歲之間,使用時長在這個年齡段更為誇張。
這說明懶人聽書的內容更加被年輕人所接受,用戶更加年輕化是比較好的優勢:年輕人是以後的主要生產力和消費力,但是年輕人的思想需求也是會有一定變化的,隨著年輕人慢慢長大,他們或將需要更加成熟的思想深度。
希望懶人聽書一方面可以通過持續深耕,保留年輕人的用戶使用習慣。另一方面增加內容的廣度,找到更多更成熟的內容,一方面跟著用戶一起成長,另一方面也可以帶來更多現階段的大齡用戶。
1.2 性別分布
對比了懶人聽書、喜馬拉雅和蜻蜓FM用戶的性別後,發現均為男生比例絕對高於女生比例。
根據日常生活中發現,面對一段故事的時候,男生更加偏向於想像力,女生更加偏向於畫面感。所以,推測有聲書行業用戶性別比例似乎無法逆轉。
跟有聲書這樣的表達形式相比較,電子書的閱讀更加有想像力,而視頻更加有畫面感,所以筆者分別找了掌閱為代表的電子書App、愛奇藝為代表的視頻App用戶性的數據。
我們可以看到愛奇藝女生更加願意在視頻上面花費更加多的時間,女生更加喜歡視頻類型的娛樂活動,這或許不需要強求。
我們通過掌閱看到,女生的比例較低,但是音頻App與之相比較,仍有發展空間。如果加大一些宮廷類、言情等女生喜愛的小說,懶人聽書或許可以更加吸引女性用戶。
我們看到喜馬拉雅的女性用戶比例也稍微高些,這部分差距,筆者猜測或許由於培訓類課程所影響。女生比較容易為了提升自己而多參加一些英語培訓類的課程。懶人聽書如果加入一些優質的英語培訓服務,或許對女生的吸引力會更大一些。
1.3 地域分布
懶人聽書、喜馬拉雅和蜻蜓FM用戶在地域上的分布比例是很相似的。
以廣東和北方地區為主,大概是北方文化比較容易接受相聲、評書、脫口秀等娛樂方式。一線城市比例略高,高於超一線城市,這些一線城市生活比較愜意,壓力沒有超一線城市大,更加有時間和心情來娛樂。將郭德綱、嘻哈包袱鋪等優質的娛樂項目多做一些推送,或許可以提高留存率。
(1) 美劇「冰與火之歌」終季結束了,想知道馬丁書中更多的情節、背景、細節,所以打開懶人聽書,聽聽原著內容。
(2) 下班路上,繼續收聽上次播放的書籍。
(3) 聽單田芳老師講的好生動,想查閱主播的其他作品看看。
(4) 想給4歲的女兒找一些睡前故事來聽。
懶人聽書經過長期的沉澱,已經是一個內容豐富,用戶體量很大的內容服務平臺了,根據調研需求,我們將從使用體驗、裂變方案、社交以及企業服務號方面做功能分析。
1.1 新手指引
1.1.1 功能現狀
懶人聽書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是一個集少兒節目、知識付費於一體的綜合型音頻產品,雖然在垂直領域遙遙領先,但是既然涉及了其他領域的內容,相信公司還是希望用戶了解到的。當前內容較為豐富,但是不親近新手使用,很多內容或許用戶感興趣,但是無法在第一時間內觸達用戶,從而出現用戶流失的情況。
用戶在打開產品的首頁中,可以看到「原創」「出版」「節目」等信息分類外,最顯眼的便是「每日推薦」。
每日推薦內容對於不同用戶的興趣度本就很難把控,而新用戶進入app後,很有可能在幾分鐘內沒有見到感興趣的內容,便會造成流失。尤其是一些被生活焦慮所影響的中產階級,想要快速的提升自己,他們更需要快速的找到知識付費類型的內容,或者想通過相聲來放鬆一下,他們進入產品後,沒有明確的指引和告知,會認為這個平臺只有小說類型的內容,便會離開。
1.1.2 優化方案
建議用戶初次使用產品初期一段時間內,展示「新手指引」模塊。當前是信息爆炸的年代,如果可以幫助客戶節約時間,以最快的效率找到最感興趣的內容,則更容易留存用戶。
如圖所示,新手指引的類別儘量規劃在6-8個之間,單頁面展示,用戶不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來分辨每個類別的精細區別是什麼,即可了解產品的大致內容分類方向,更加高效。
在用戶開啟App5次,並使用時長達到2小時後,新用戶基本可以發現自己所感興趣的內容後,即可取消新手模塊,回歸現有首頁界面,並設置彈窗提醒。並在此同時贈送5元聽書券,提高轉化。
1.1.3 方案優勢
1.2 自動購買
1.2.1 功能現狀
懶人聽書現階段提供的購買方式為手動購買,都買方式為單集、10集、50集、自定義、全部書籍。
對於用戶來說,每次購買都需要手動操作,較為繁瑣,且如果一本書進行過購買後,想要一次性全部購買書籍的其他章節時,便需要使用自定義的方式,近一步增加了購買步驟,更繁瑣。
對於公司來說,每多一次購買付款動作,都是流失用戶的機會,這是公司應個極力避免的場景。
1.2.2 優化細節
在章節購買界面增加「自動購買「開關,開關初始狀態處於關閉,以免造成誤消費,降低客戶體驗。如開啟開關,用戶聽完每章節後,則自動播放下一章節,並同時為用戶扣費,完成購買動作。
1.2.3 方案優勢
「自動購買」按鈕可以有效的減少用戶的購物動作,提高用戶體驗。每次購買都是單章節購買,用戶可以在任何階段選擇停止繼續收聽,自由度比較高,降低損失。
如果是聽書睡覺的用戶,依然可以選擇10集/自定義的方式進行購買,不需要擔心睡覺的時候花了好多錢。
對於公司來說,減少購買流程可以有效的降低用戶流失。如果公司希望促銷更多的章節,可以在購買全集的部分進行一定的折扣。
2.1 以老帶新
2.1.1 功能現狀
裂變的最基礎方式就是通過一定的優惠活動,老用戶帶動新用戶參與,懶人聽書的主要客戶群體比較集中,有一定的社交環境。
例如,小說愛好者、相聲愛好者、司機等。通過優化以老帶新的活動,可以有效提升產品註冊量。
經過幾年的發展,懶人聽書已達到了3億註冊量,可能在拉新活動上並不是很重視。
筆者認為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有,首先,「邀請好友」處於「帳號」的五大模塊,並不是一個用戶經常觸及的位置;其次,進入活動頁面後,多文字的介紹活動流程會嚇退用戶。
現App內「邀請好友」的規則為:邀請好友註冊App,下載註冊成功後,雙方各獲得5元聽書券。筆者認為,活動規則無需改變。
2.1.2 優化細節
(1) 優化帳號頁面布局:
「帳號」頁面更改Button排序,提升「邀請送禮」的位置。
(2) 增加邀請好友的入口
在用戶完成充值、購買書籍後都會心疼一下錢,可在這兩個位置添加邀請好友的入口,測試是否會增加邀請分享數量。
(3) 優化分享步驟及頁面
取消「立即邀請」的步驟,直接將分享渠道頁面展示在用戶面前。
分享渠道取消微博、QQ空間。
2.1.3 方案優勢
原頁面的排序邏輯可理解為商家邏輯:「帳號信息/社交網絡—帳戶權益—積分系統—流量服務—App與用戶互動」。
更改後,頁面邏輯為用戶邏輯:「帳號信息/社交網絡—花錢購買的權益—不花錢獲得的權益—流量服務—App與用戶互動」。這樣更加符合用戶思維方式,如上圖。
分享動作開始前,看到大量信息或活動流程,對於用戶來說是有一定挑戰的,整個分享流程其實很簡單,通過引導可以完成。
簡化分享步驟,減少流失。變更後的分享頁面,減少文字內容,使用更多的icon和圖片表達信息,可減輕用戶負擔,讓分享變得方便簡單,增加分享機率。
減少分享渠道微博和QQ空間,改為生成美圖,讓用戶自己選擇分享渠道即可。這可以降低用戶信息過載問題,但這只是個人意見,具體情況還需根據公司數據反饋,做最終判斷。
原分享頁面中「活動流程」內容,在右上角「活動說明」中已有明確提示,無需重複。如考慮用戶理解偏差,認為分享即得造成誤解,可將「給好友送5元聽書券,TA得你也得」改為「給好友送5元聽書券,TA領你就得」。筆者認為或許多慮了,但是為了避免大面積發生投訴問題,建議小規模做AB測試即可。
2.2 回饋好友
2.2.1 功能現狀
現階段在懶人聽書平臺消費後,比較傾向於個人行為,沒有過多與好友的互動方式,沒有任何購買後的紅包可以跟好友分享。
如果在跟好友聊天的時候,用戶聊到最近聽的《原則》講的特別好,特別有啟發,剛好剛剛完成購買動作,看到跟好友分享回饋金的活動,那用戶很有可能跟群裡的小夥伴分享一下紅包。
活動需清晰計算規劃成本,如果銷售額:原用戶回饋金:好友領取回饋金為1:1:1,則為很強力度的促銷活動,活動應限制特殊節日範圍內。如果提高活動頻率,應核算相應成本。
通過監測產品的周期性活躍數、留存、用戶使用時長等宏觀數據,以及活動轉化漏鬥數據,來進一步了解活動的有效性。
2.2.3 方案優勢
回饋金會提高用戶活躍度和消費頻次。
內容分發平臺在防盜版方面總是老大難問題,我們可以參考蘋果音樂在防盜版方面做的兩件事:
同理,懶人聽書的邊際成本很低,在清晰利潤分成結構的基礎上,基本上是買的量越大越好,即便打折的力度較大,單價較低,但總量很大的情況下,還是可以獲得高額利潤。
綜上,如果懶人聽書採取回饋金的方案,不僅會促進用戶活躍度,還可能有效解決盜版問題,獲得更高的利潤。
2.3 團購新品
2.3.1 功能現狀
懶人聽書中「福利」活動有一系列限時折扣的主題活動,但是這些促銷活動的入口較為冷門,且活動涉及沒有社交參與。
如果在熱門音頻上線時,或者熱門主播有新作品發布的時候,在相同的時間節點會有小夥伴都想要購買同一本書,那麼在此時,設計增加好友團購功能就可以促進或有興趣的用戶參與購買。
2.3.2 優化細節
例如在《太古神王》上線時,可主頁彈窗推送,在活動時間內,與好友團購書籍,兩人共享八五折優惠,三人共享八折優惠。
如後期舉辦相關主題直播/線下活動,參與團購的同學可享受優先參與的機會。隊長將獲得2元聽書券,感謝隊長的辛苦組團。
團購行為安排為熟人團購,系統無需自動匹配陌生人進行拼團行為。
2.4.3 方案優勢
筆者認為在SKU很多的信息分發平臺,可以在新品發布或者熱門搶購的時候,進行組隊團購。這樣可以高頻次的刺激用戶購買行為,從而增加用戶使用時長,增加用戶粘性,提高留存和轉化率。
在促銷活動中,加入社交行為,可以增強App的社交網絡,並且有可吸引更多的新用戶。
團購的社交行為比較短暫,且伴隨利益屬性,在社交的效果上並不是強力有效的方案,所以如果一個作品的熱度很大的情況下,可以設計一定的主題直播或線下活動,加強用戶與作品的關係,以及用戶之間的關係。
團購活動僅是一個短暫的購買行為,又夾雜了社交屬性,給積極參與分享連結的隊長一定的感謝是很暖心的,但是對隊長的感謝又不宜過重,避免對團購活動造成影響。所以,類似於2元聽書券這樣輕鬆簡潔的小感謝,即體現了App的溫度,又不會造成不良的心裡感受,比較適宜。
團購活動可比較高頻的刺激用戶參與購買,前提是內容有足夠強勁的影響力才會發揮作用,所以,團購活動適合熱門作品、熱門主播、熱門作者。如果是冷門新作,可能不適合類似活動。
2.4 組隊抽獎得會員
2.4.1 功能現狀
在做用戶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很多app平臺對於中的低分評價,很多人寫到語音廣告影響用戶體驗,廣告聲音太大等。瀏覽公眾號也可看到,大量的廣告內容,這說明廣告收入對於懶人聽書來說是一項較大的收入來源。用戶體驗跟廣告收入是有一定矛盾點的,如何平衡其實是非常微妙的。
筆者認為,過高的廣告投放有一些飲鴆止渴,在揮霍現有的存量,大家都知道移動網際網路的人口紅利逐漸減少的今天,如果想更持久更健康的成長下去,懶人聽書應該降低一定的廣告比例。
楊飛經常引用「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來形容流量,懶人聽書應加強流量的保護,來提高留存率。但是公司不可能說切段一個保障公司生存的經濟來源,所以筆者建議,採取一些溫和的方式來慢慢扭轉局面。
通過分析懶人聽書會員權益,可以看出最有吸引力得兩點為折扣購買與免廣告。所以懶人聽書的廣告收入與會員系統的聯繫很緊密。筆者認為通過增加組隊抽獎獲得會員獲取機制,可以逐步扭轉局面。
2.4.2 優化細節
活動規則:用戶通過分享連結,組成人數上限為5人的小隊參與抽獎,獎品為3天、5天、7天、30天、365天以及終身的會員卡。會員卡權益與現在相同。
隊伍滿員後隊長將額外獲得一次抽獎機會。隊伍中有新用戶時,才可以抽取終身會員卡,新用戶越多,中大獎機率越高。每期隊伍成員不能與往期完全相同。
抽獎頻率為每周抽獎一次。或通過測試來估測最好的節奏。
2.4.3 方案優勢
這個活動的效果對於懶人聽書的會員/廣告體系來說是正向循環的。
在用戶方面,可以通過分享連結,參與抽獎,獲得一定時間的會員,從而不受到廣告的幹擾,提升用戶體驗。
在公司方面,雖然損失了一定量的會員購買收入,但是可以獲得更多用戶的持續使用,平臺的內容是收費的,這樣可以一定量的增加內容的收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拉新。
在廣告商爸爸方面,廣告的計費方式有很多,可以通過協商付費方式,從而達到更高的效率和收益。
2.5 寵物:雲養貓
2.5.1 功能現狀
人們是熱愛培養和建立聯繫的,無論是雲端種樹種果園,還是雲端養小動物,都是需要情感付出的活動,這樣的活動增加客戶粘性。
筆者建議懶人聽書建立雲端養貓的系統是由於懶人聽書的調性比較輕鬆休閒,希望大家在養貓的時候,自己也可以chill like a cat。當前社會空巢青年的問題也日益嚴重,貓可以給予一定的慰藉和歸屬感,現實中養貓還是需要一定的條件和資源,所以雲端養貓或許是一個機會。
這是一個錦上添花的小娛樂,前提是懶人聽書的內容可以滿足用戶需求,根據我們外圍數據了解到,懶人聽書的月活躍量2-3千萬,足可以說明,懶人聽書的內容是合格的。
2.5.2 優化細節
養貓所需要的物資(如貓糧、水、小零食等),筆者建議通過懶人聽書使用過程中的幾個關鍵數據獲得,例如:
項目初期,貓的關鍵點在於視覺效果要萌,要體現對用戶的依賴感。
用戶可自主選擇是否開啟養貓功能,避免打擾沒有興趣的用戶。
貓咪可設計成長體系,伴隨著貓咪獲得物資,貓咪逐漸長大。
再此基礎上進階,可以設計到用戶之間的互動,例如,贈送禮品、共養、擼你的貓等,用來增強懶人聽書的社交屬性。可以設計到用戶與產品間的互動,例如參與活動獲得物資。可以設計到人與寵物之間的互動,例如貓長大後獲得新的賣萌技能。
2.5.3 方案優勢
懶人聽書比較偏向於工具型的產品,社交方面要不斷嘗試才能找到契合的方案。雲養喵的系統應該算是在App內加入了一個小遊戲,公司應評估成本來判斷項目的可行性。
用戶只要正常的使用App就可以獲得物資,無需額外付出時間或者金錢,對於用戶來說,門檻較低。
養寵物可以通過萌寵的依賴可以給用戶帶來歸屬感,寵物的成長體系也可以營造一定的成就感,這都可以帶來更高的用戶活躍度。
社交部分的整體思路是幫助用戶可以更加便捷的留下內容沉澱以及提供更好的理由強化關係鏈。
這就需要儘量將社交功能融入產品基礎功能內,讓用戶使用產品的過程中,就可以隨時參與互動。才不會使得社交部分成為產品內的另一個分支體系,需要單獨獲取用戶關注和參與。
3.1 評級系統
3.1.1 功能現狀
產品現階段,在各個書籍的評論區域涉及評分系統,是五星制評分,這種評分系統需要用戶思考,到底喜歡不喜歡,多喜歡多不喜歡,幾星星才能表達我內心的真是評價,這樣的評分方式對於用戶來說比較重。
評分的同時必須伴隨著評論,用戶的評價成本更高,降低了用戶參與的機率。評級系統的顆粒度略大,按照一本書的規格評分,不能高頻次的滿足用戶表達情緒的需求。
星級系統是有高分低分的區別的,在產品內部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不美好畫面,一些黑粉或競爭者會註冊小號來刷低評分,這會造成內容生產者的消極情緒,其他看到的用戶內心會產生不積極的感受。
3.1.2 優化方案
3.1.3 方案優勢
3.1.4 備註
點讚體系對現有App內的書單系統有一定的影響,問題的解決方案參見功能分析3.4部分。
3.2 評論系統
3.2.1 功能現狀
評論的顆粒度過大,幾百章節的書籍,用戶不能細緻的表達情緒,且用戶之間互動的時候,也較難找到匹配的呼應。「評論」給用戶的感受像是吃完外賣評論一下質量如何,是對自己好處不大,需要一定動力的事情。
3.2.2 優化方案
3.2.3 方案優勢
筆記/感悟是用戶對自己的一個幫助,雖然懶人聽書不是一個嚴肅的知識培訓類型產品,但是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對於用戶來說是有意義的,記錄小說也是有意義的。
將評論互動系統揉進產品功能內部,可以提高用戶互動的便捷性,提高使用頻率。
用戶查看筆記與收藏內容時,都是按照書籍為單位排列的,思維更加有連貫性,易查找。
3.3 互動系統
3.3.1 功能現狀
現階段,打開懶人聽書,感覺似乎是兩個產品在並行,互相影響不大。一個是聽書等基礎功能,一個是貼吧社交功能。
分析其中緣由,筆者認為,懶人聽書是一款偏向於工具類型的內容分發App,是需要搶佔用戶使用時長和使用精力的。
這樣的App不適合花樣豐富的社交體系,用戶無法迅速的找到自己需求的內容或情緒出口,用戶就會離開。所以懶人聽書現在的社交部分做的過於繁重了,用戶使用的成本過高,用戶不參與的社區,更加難以拉攏主播作者等KOL。
可以看到一些用戶試圖使用聽友會系統做朋友圈之類的互動,發布一些生活中的內容,這或許是用戶嘗試拉近與其他用戶的距離,也可能是懶人聽書平臺有意引導。但這樣的社交內容跟懶人聽書的場景其實是不匹配的,用戶不會將懶人內部的社交環境當成自己的朋友圈來看的,用戶來這個平臺關心的是音頻內容,所以優質的音頻相關內容才是用戶的社交方向。
3.3.2 優化方案
(1) 整個社交系統應該做減法,取消聽友會、貼吧、熱門話題等無效場景。
(2) 只保留評論、點讚、私信等簡單的溝通方式。(如腦圖,取消左側內容,精細設計右側內容)
(3) 用戶與用戶之間的溝通是基於內容的:
(4) 用戶與主播之間的互動:
3.3.3 方案優勢
3.4 書單系統
3.4.1 功能現狀
可能是懶人聽書在開始規劃產品的過程中,比較推薦聽書單的功能,所以在聽說的任何過程中,只要點擊收藏,都是將整本書收藏至聽書單。且收藏過程中需要選擇分類的書單,這樣的操作略微複雜。
3.4.2 優化方案
將聽書單功能分化至聽書動作外,書籍詳情處。創建書單等功能不變。
3.4.3 方案優勢
聽書單必然是整本的書籍,對於沒有用戶點讚需求那麼頻率高,可以降低產品功能使用過程中的曝光量。通過帳戶頁面書單的展示,突出書單功能,促進用戶使用率,避免商業價值降低。
微信是比較有好的社交公眾平臺,內部各功能趨於完善和打通,已實現了商家導流—精準推送—購買轉化—裂變擴散的營銷閉環。
微信社交網絡較為平等,更加適合同質社群間密切的強社交互動。微信更加容易打通人們對產品的信任感,從而促進購買轉化。企業服務號可以直接觸達用戶,是用來儲存和保護流量的優先選項,那麼企業服務號的維護和運營便十分重要。
4.1 業務模塊
4.1.1 功能現狀
在企業服務號中,現階段沒有渠道可以進行充值,而微信支付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很習慣的一種支付方式了。在懶人聽書app中有大段詳細內容介紹如何使用支付寶和微信進行支付,步驟繁瑣,用戶會因學習成本而放棄這種支付方式,甚至放棄支付行為。
榜單過於豐富,除了「我要聽書」選項下的五個榜單外,還有單獨的熱門推薦,造成信息過載。且各個榜單打開後,都是網頁,不能有效的利用小程序進行互動,對於用戶來說,不夠便捷。
筆者猜測「懶人官網」這個模塊的點擊率很低,移動網際網路用戶對於官網的需求很低,且這個模塊對於用戶使用便捷性沒有幫助,在用戶留存轉化方面也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4.1.2 優化細節
4.1.3方案優勢
減少榜單的堆積,降低用戶信息過載負擔,可以有更多的空間,做更多的業務服務,包括更加簡單便捷的下載App或直接使用小程序聽書。
便捷的微信支付渠道,提升用戶體驗,增加用戶儲值。
4.2 客服功能
4.2.1 功能現狀
筆者在做調研的過程中,看到有用戶跑到官方QQ群中求助,大致內容為帳號被封,不知原因,求助無門。用戶採取這樣的求助方式,說明懶人聽書沒有優化清晰簡單的客服渠道。
企業服務號內的「在線客服」彈窗內容繁複,且沒有可以解決用戶問題的內容,更無法使用戶迅速與公司取得聯繫,並不解決問題。
「聯繫我們」設置的目標不明確,用戶通常不會通過公司地址或業務渠道尋求客服幫助。商務服務無法知道彈窗內容有大量的商務合作聯繫方式,可以通過這些方式與公司進行對接。
4.2.2 優化細節
在「客服」部分分為兩個連結,一部分為客服電話,另一部分為問題自動回復。我們可以看到懶人聽書App內現有的幫助與反饋問題解答的非常全面細緻,建議導入到企業號自動回復,這樣可以低成本的滿足用戶的客服需求。
將「聯繫我們」改為「商務合作」,清晰的讓商戶客戶知道,這個位置有商務信息。在連結內容中,將商務聯繫方式置頂,方便客戶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聯繫方式;將地址微博等帳號至於底部,以便客戶了解更多。
4.2.3方案優勢
客服功能可以使用戶迅速解決問題,商務客戶清晰的知道如何與公司聯繫。而且迅速的將用戶與商務客戶分流,分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4.3 福利設計
4.3.1 功能現狀
按照流量池的思維來說,企業服務號跟App一樣是非常重要的流量池,是積累用戶培養用戶習慣的好地方,現階段懶人聽書並沒有在企業服務號進行福利設計,沒有充分利用這個跟用戶再一次接觸的好機會。基本沒有裂變活動或運營活動的內容推送,用戶難以在公眾號中取得優惠,容易造成公眾號關注量的流失。
4.3.2 優化細節
增添優惠活動,可以直接將App內的限時優惠活動添加進來。最好再添加一部分與用戶裂變分享有關的優惠活動,例如以老拉新活動和限時團購活動。每周推送也要設計各種形式的5元聽書券。
4.3.3 方案優勢
增加一個渠道與懶人的用戶進行互動,有規律的福利刺激可以讓用戶有穩定的愉悅感,還能增加用戶消費頻率和使用機率。
4.4 推送內容
4.4.1 功能現狀
我們跟蹤懶人聽書的公眾號發現了大量的廣告,甚至不是懶人聽書的廣告,而是外接的廣告,筆者猜測其中緣由有兩種,第一種是可能由於公司現金流十分需要這部分資金,這個形勢便比較窘迫,畢竟2018年中拿到C輪融資;第二種原因可能是由於公司沒有太過關注和重視公眾號的重要性,只是認為應該有便做了,那問題比較簡單,可以嘗試一定的試驗,來判斷公眾號的用處,來扭轉觀念即可。
4.4.2 優化細節
如果公司現金流允許的情況下,建議每周推送的主要文章改為公司運維推廣內容的文章,增強用戶對懶人聽書的好感。
4.4.3 方案優勢
懶人聽書近水樓臺,可以觸及有很多IP的使用權限,這可以有效利用起來創造價值。懶人有很多知名主播,也有默默耕耘的小主播,他們期待厚積薄發,他們需要被培養,增加曝光度。所以每周推送可以算是一個契機,讓懶人培養更多的主播。內容也可以更加人格化生活化,讓用戶與主播的互動更加親近方便,從而進入良性循環。
從懶人聽書的運營活動主要分為福利、活動、懶人周刊三個部分,可通過以下表格了解到三個活動的大致情況:
為了可以更加細緻的分析,我們選擇內容較為豐富的「活動」進行舉例分析。
活動名稱:懶人福利《秦明生死語者》聽原著 拿影票
活動內容:App內參與話題發帖,參與抽獎
活動時間:6月13日—6月16日
活動獎勵:《法醫秦明》電影票/限量周邊
活動熱度:833人參與1199條帖子
參賽方式:App內參與活動後,發布話題#小懶請你看大片#寫出對電影的期待,發布後即參與活動
這是一個稍微簡單的電影聯動活動,參與方式簡單,雙向促進電影、有聲小說的曝光度和銷售量。
2.1 活動前期
2.1.1 活動預算:獎品以私信的方式發放,確切總量無法得知。根據獎品為電影票以及周邊產品可估算,活動總預算在萬元以內。如果有電影方的贊助,這個活動的預算可能更低,甚至無實物成本。僅為公司內活動運營人員的成本。
2.1.2 獎勵力度: 每個抽獎得獎的參與者可獲得電影票或周邊產品,價值大致為50元左右。抽獎中獎機率不詳,可視為獎勵力度有一定降低。如果獲得的電影票確定時間和場地,很有可能獲獎同學無法觀看,可視為獎勵力度有一定降低。
2.1.3 參與熱度:
根據易觀千帆的數據可得知,懶人聽書的月活躍用戶大致為2K—3K萬人,所以活動內三日參與人數833略低。
根據App內顯示的數據,兩部《法醫秦明》的播放量將近250萬,這樣看參與活動的比例也略低。
但是查看兩部作品的評論量總計約為130條,可猜測喜歡《法醫秦明》又喜歡參與App內互動的用戶中,參與比例較高。
2.1.4 傳播性: 活動中指出,邀請更多好友註冊帳號,加入聽友會,為自己的帖子點讚後,增加獲獎機率。傳播的獎勵力度很低,可視為傳播性較低。活動只限於App內參與,沒有其他路徑,也無法提高傳播性。
2.2 活動中期
2.2.1 活動的可持續性: 活動持續時間為三天,這屬於一個短期活動。或許有目標書籍愛好者沒有登陸平臺,從而錯過活動。
2.2.2 活動展示: 活動的成果僅展示於聽友會貼吧的話題中,曝光量較低
2.2.3 互動性: 在此次活動中,帖子被點讚的次數大部分都是個位數,用戶的互動性較低,參與度也較低,主要原因應該是聽友會的用戶較少,會進來看看的人並不多,且沒有優質評論吸引其他用戶參與互動所造成的。
2.3 活動後期
活動的整體時間較短,收場快速,三日後即顯示活動結束,活動後期影響也較小。
2.3.1 活動體驗:活動比較輕,參與動作簡單,獎品簡單,對於用戶來說,屬於成本較低,是可以隨手參與一下的小活動。
2.3.2 潛在商業性: 簡潔的活動對每個單獨用戶來說,影響都較小。所以需要大量的參與者和曝光量,來增加商業價值。且活動比較偏向於為電影宣傳,如果可以增加對應書籍的配套優惠活動,才可以增加活動對於懶人聽書的商業價值。
3.1 獎勵力度
參與活動的獎勵可以細滑至更多的等級,讓參與者有一定的確定性,至少會得到參與獎,例如:
公司投入一定的成本,會帶來更多的消費,提高活動對公司的商業價值。
3.2 獲獎機制
為了促進用戶參與與互動,建議如果採取按照點讚量排名贈送相應的獎品,用戶可能會呼籲更多的小夥伴來為自己主力。
3.3 內部促銷活動
《法醫秦明》系列大禮包活動:系列內書籍打9折,通過活動推廣,要對自己公司的產品也有帶動效果。
3.4 推廣渠道
3.4.1 通過懶人聽書公眾號發布同期活動推廣,以簡潔明了的方式向用戶介紹活動內容、活動時間、參與方式,增加活動獲客渠道。
3.4.2 增加首頁彈窗,通過彈窗提示所有打開App的用戶,活動正在進行時,增加曝光度。
3.4.3 增加消息推送,懶人聽書的推送並不會過多打擾用戶,所以適當的推送可以增加用戶觸達率。
最早期進場的懶人聽書已經在垂直領域做到了領先地位,積累大量用戶基礎,藉助版權輔助,有很明顯的先發優勢。在拓展更大的市場方面,開始涉及電子書、知識付費等領域,App內仍顯破局乏力,需要繼續努力。
我們可以看到從2018年至今懶人公司先後推出芽芽故事、醬紫看書兩個App擴充業務版圖,看得出公司在不同場景下做出的努力。或許細化每個場景,單獨分離出業務線可以將產品做的更為精細,為用戶提供更大的價值。
筆者認為,懶人聽書App內仍有一定空間可做改善,發揮用戶較為年輕化的優勢,實現當前產品更大的商業價值,保護好公司的護城河,才是開闊業務邊界的經濟基礎。
文章謹代表個人觀點,產品新人,如有不同觀點,歡迎各位前輩指正。
本文由 @Lois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