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山海綿城市建設「表裡如一」)
俯瞰南乾渠遊園 朱旺春 攝
南乾渠遊園一角 朱旺春 攝
長江網訊 目前,青山示範區海綿城市(南乾渠片區)項目建設已接近尾聲,這一武漢首個進入建設期的PPP模式項目含社區、學校、市政道路、城市管渠、公園綠地、城市水系共78個子項,呈現片區效應。今年10月份完工後,3.84平方公裡的南乾渠片區將使10萬居民受益。
PPP模式與傳統模式相比,具有減少政府財政壓力、增加供給、優化風險分配、提高運營效率、促進創新和公平競爭等優勢。藉助社會資本的資本優勢,加快海綿項目建設進度。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有利於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減少城市洪澇災害及水汙染,不斷提升城市的「顏值」,讓城市既有「面子」,更有「裡子」。
武鋼綠色城建公司在承建的青山示範區海綿城市(南乾渠片區)建設工程中,秉持「海綿為民才是真海綿」的理念,著力於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高生活品質,不僅是建設形象工程,更要解決漬水和黑臭水體難題,為老百姓全力打造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
因地制宜打造海綿城市:顏值+功能
8月底,當青山區紅鋼城中學的同學們返校報到時,驚訝地發現,因地勢低曾逢雨必漬的學校面貌煥然一新:校園內的人行道全部換成透水路面,新增百餘平方米雨水花園,改造300多米長的雨水和汙水管道,埋設110立方米蓄水模塊,增加綠化面積近900平方米。排水防澇標準達到「50年一遇」,雨水利用率達到50%。
據悉,青山區15所中小學海綿化改造於今年1月啟動,為了確保改造在8月下旬全面完工,不耽誤學校開學,施工人員克服工期緊、氣溫高、施工難度大的困難,冒著酷暑在暑假作業,加班加點施工,保質保量地將全新的海綿學校呈現在師生面前。
不僅僅是學校舊貌煥新顏,變化大的還有武漢市最大的開放式街頭公園——青山區南乾渠遊園。
南乾渠遊園管理處方雄介紹,改造前一下雨,園內都是積水和泥巴,路面上的磚石也不防滑。如今,園內花葉美人蕉、萱草、蔥蘭……精心種植的綠植讓人賞心悅目;雨水花園內填滿鵝卵石、礫石,可以蓄滯雨水、淨化水體;新增了植草溝、雨水花園和下沉式綠地;神奇的透水磚能「喝水」、會「呼吸」、高強度,能讓雨水快速滲透,使路面不再積水。
經過改造後的南乾渠遊園,「顏值」和功能都大大提升,已建成集觀景、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場地,是人們茶餘飯後的休閒好去處。
居民意願是工程指揮棒:規定動作+自選動作
海綿城市建設,聽起來高大上,其實並不僅僅是政府的事情,廣大市民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南乾渠遊園是青山示範區海綿城市建設工程的一個縮影。為了做出讓群眾滿意、便民利民惠民的海綿項目,武鋼海綿項目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要讓居民意願成為施工決策 指揮棒 !」他們不僅完成了「規定動作」,還根據居民需求,做了大量「自選動作」。
工程決策傾聽居民意願,每次改造前,施工人員都會先調查社區、居民,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礎上優化設計。有的老舊社區缺少停車位,有的綠化面積和休閒場所不足,有的下水道不暢,他們就通過海綿改造來解決。施工過程中,發現很多社區雨、汙水管道錯接,便及時向區政府提出建議,同時在施工中進行糾正。
「紅色」工地助力海綿建設:共建+共贏
在海綿城市建設中,武鋼海綿項目公司通過實施「紅色引擎工程」,打造「紅色」工地,與社區積極開展黨員共建,既解決了在項目實施中遇到的各項難題,推動項目進展,又可以聽取群眾意見,實現全民參與海綿建設。
在碧苑小區,社區支部書記汪偉介紹,在武鋼海綿項目公司和居委會配合下,居民自發成為海綿志願者,對志願者進行系列培訓和現場指導,成為海綿城市宣傳員、講解員、技術員、監督員,志願者現場察看海綿城市各個點位,結合各小區實際情況與民生訴求,商討優化設計方案,監督海綿工程進行,達到共建海綿城市的目的。
志謀長遠合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青山海綿城市示範區作為武漢市兩個試點示範片區之一,從海綿理念的提出,到海綿項目落地,再到如今的實施推進,青山示範區試點建設在市城建委和青山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市、區海綿辦的正確指導下,緊緊圍繞圓滿完成試點建設任務的目標,多方合力推進,目前工程建設已穩步進入收尾階段。
合力推進,海綿建設進展順利
青山示範區項目共183項,主要涵蓋城市水系及城市管渠、小區公建、市政道路、公園綠地等。按照建設計劃,今年10月份海綿項目將全面完工。
為了確保海綿項目建設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市城建委主要領導和海綿專班多次現場實地調研、靠前指揮和專題調度,研究和部署海綿城市建設,對建設工作中的重大事項進行協調和督辦。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武漢市海綿公司集中精英力量,與市區相關部門及海綿設計聯盟反覆現場踏勘、實地調研、多輪研究,進行充分廣泛地溝通對接,對施工中遇到的問題逐一攻堅,想方設法圓滿解決。
武漢市海綿公司工程管理部負責人李志強介紹,在東湖港綜合整治工程中,海綿公司克服了創造無水作業條件、河道內淤泥較深、新型材料市場供應有限等困難。目前,東湖港綜合整治工程中東楊港已完成,東湖港在今年4月份實現渠道通水。
圍繞海綿工程收尾工作,青山區海綿辦負責人王衛鋒表示,下一步要繼續加快進度,緊抓海綿工程的完工率,充分發揮區海綿辦統籌協調職能,加快項目收尾、驗收和移交工作;繼續強化工程的監管,並積極探索海綿設施運維管理的長效機制,真正讓海綿城市建設成為經得起時間和群眾檢驗的民生工程。
先行先試,海綿成效初步顯現
隨著海綿城市建設的深入推進,居民對海綿改造的態度也在發生積極轉變,對海綿工作的滿意度和支持率越來越高。
城市水系和管渠功能得到全面提升。目前,二號明渠、東湖港已經通水,通水能力較改造前大幅提升,周邊環境煥然一新。青山港武豐閘經綜合整治後,黑臭水體得到有效消除。同時,青山1號、2號汙水泵站等工程已建成投入運行,如今的落步嘴汙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提高到2016年初處理量的三倍。
城區環境得到很大改善。目前,建設十一路、橋頭路等17項市政工程已完工,居民出行舒適度得到改善。臨江港灣、青康居、123社區等多個小區海綿改造後,小區積水問題得到有效消除。
社區部分突出的民生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青山區海綿辦在區委區政府的直接指導下,組織專班深入社區現場辦公,強化社區海綿改造的問題導向,重點解決小區雨汙混錯接、積水等功能性問題,其次根據老舊社區的海綿改造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將小區管網改造、綠化改造與小區道路及便民設施改造統籌考慮,將堅持海綿建設理念與滿足群眾實際需求有機結合。目前,社區居民合理需求已逐步落實,各項突出問題正得到有效解決。
今年8月份的「天鴿」颱風過境武漢,青山區一小時降雨113.5毫米,達到200年一遇的水平,但整個青山示範區均未出現內澇。
產業聯盟,打造海綿城市產業鏈競爭力
今年4月,武鋼集團、武漢碧水集團、武漢大學等單位在市城建委的支持下,結合國家產業政策、行業發展趨勢,發起成立武漢市海綿城市產業聯盟。迄今已完成聯盟章程擬訂、組織機構設立方案、聯盟成立專題報告、體制機制研究等多項籌備工作。
武漢市海綿城市產業聯盟將本著「開放、包容、共享」的原則,以全球視野,吸納國際一流的企業和人才加盟團隊,高層次、高起點打造國內同行業頂尖的聯盟團隊。聯盟的宗旨是為廣大的社會企業和人搭建參與海綿城市建設的渠道和平臺,為各級政府海綿城市投資、建設、運營及PPP模式投資提供全方位「一攬子」服務,形成武漢海綿城市產業聯盟特色,適時推廣至全國。
武鋼海綿項目公司副經理王志雄介紹,目前南乾渠片區海綿改造區域使用的透水磚由武新公司利用武鋼生產中產生的重礦渣研發生產出來,也是產業聯盟合作的成果。
海綿城市專用介質土也是武鋼實業公司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結合鋼鐵固廢利用開發的又一新產品。實踐表明,其在降低海綿城市面源汙染、增加土壤滲透率方面,效果十分顯著。在本次海綿城市建設中,像這樣二次資源回收利用的例子不勝枚舉。
市海綿公司介紹,未來海綿城市產業鏈的打造將爭取引進戰略投資、聚合精英力量,深層探索運管,搭建謀劃大海綿平臺。
撰文:蔡宏 王衛鋒 趙越 周海 蔡賢超
長江網
http://news.cjn.cn/sywh/201710/t3089624.htm
(原標題:青山海綿城市建設「表裡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