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棲霞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打造更加宜居環境

2020-11-23 人民網江蘇頻道

原標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打造更加宜居環境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傳統城市建設模式已不能適應城市健康發展需要。中央提出要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避免使城市變成一塊密不透氣的「水泥板」。2014年10月,住建部頒布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提出要使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南京市棲霞區因受地形地勢及城市發展等因素影響,汛期常受洪水侵襲,是南京市重點防洪區之一。該區近年來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要求,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建設,不斷增強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打造出更加宜居的城市環境。

  做法以河道整治為核心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棲霞區丁家莊片區為省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片區。該片區建設以河道整治為核心,以道路廣場、公園綠地、小區公共配套建設為重點,建成項目38個。

  疏浚淨化,打造海綿河道。丁家莊試點片區河道整治工程以北十裡長溝東支、丁家莊溝、柳塘溝和塗家營溝4條河道為主幹,結合黑臭河道整治、排水達標區建設同步開展,通過截汙、底泥疏浚、培育水生物種等手段提升水體水質,並以生態砌岸、生態護坡、植被緩衝帶等方式對整治後的河道進行保護,溝通了片區內水系,使原本分散的小水系有機連為一體,為水資源調節提供必要的通道與網絡,增強了片區內雨水蓄調及汙染防治能力。

  滲水引流,打造海綿道路。片區內海綿道路建設,通過道路豎向和暗涵的設計,將雨水優先引導至道路兩側的下凹式綠地中,進行蓄存、淨化。路面、人行道鋪磚均採用透水材料,兩側下凹式綠地內設置有生物滯留設施,對徑流雨水產生滲透、滯留作用,有效減少地表徑流量。同時,兩側綠地中還設置有溢流井,當雨量過大時,雨水會通過溢流井排入市政管道,有效增加了道路蓄水量,防止積淹水發生。

  蓄水排澇,打造海綿溼地。片區結合自身特點和現有綠地建設情況,確定了3個綠地建設項目,其中重點建設寅春路海綿溼地。溼地內共有8大水系,結合塗家營溝整體打造,內外水系聯通,通過智能雨水監控、自動閘門等智能化手段,總蓄調量能達35000m3,能有效蓄存片區雨水,解決地區內歷史積淹水嚴重的問題,實現汛期雨水外排,旱季引水補水。

  蓄排調節,打造海綿地塊。對於公共建築,主要利用地塊內現存的大型場地、大型綠地設置海綿設施,如在大型場地上鋪設透水材料,用下凹式綠地取代傳統綠地等方式,增加地塊雨水調蓄能力。對於老舊小區項目,主要結合小區出新,通過增加蓄水設施、雨水花園、道路透水改造等方式為老舊小區植入海綿要素,增加地塊滯水、蓄水能力。對於新建小區,從設計源頭抓起,全面加入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透水鋪裝、調蓄池、雨水回用設施、綠色屋頂等海綿措施,提升新建小區的蓄排水能力。

  成效環境質量顯著提升

  通過海綿城市建設,該區環境質量顯著提升。

  生態系統得到修復。生態砌岸、植被緩衝帶培植、水生物種培育及人工溼地建設完成後,提升了水體自淨能力;採用可滲透自然路面、微地形延緩雨水徑流、自然雨水收集凹地、水生植物淨化等眾多先進工藝做法,實現了雨水再利用。通過海綿公園、海綿河道的建設,片區內綠地系統不斷完善,為水資源調節、生物遷移提供暢通的生態廊道,原本分散的斑塊式小生態圈連成一片,成為更具規模和多樣性、更和諧自然的生態系統。

  人居環境大幅改善。海綿公園建設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在低洼處建設人工溼地湖、跌水梯田,湖中集中打造湖心島,環湖規劃建設水上廣場、親水平臺、眺望臺、雨水花園。公園中錯落分布景觀亭、景觀廊架、植物迷宮、木棧道、文化景牆,高架橋周圍種植水杉、八角金盤、雲南黃馨等高大、耐潮溼植物隔絕噪聲、塵土幹擾,湖岸斜坡上種植黑麥草、狼尾草等固土植被,其他區域則遍植魯冰花、柳葉馬鞭草、月見草、波斯菊等觀賞性植物,真正實現了「移步換景,四時有景,形成了「排水暢通、水清岸綠、景觀和諧、人水相親」的城市風景線。

  城市功能實現提升。丁家莊試點片區中,道路在成為雨水收納體的同時,也是雨水的消化引導通道。河道則成為了溝通區域生態系統、提升水環境的生命廊道,各個建築地塊被賦予了雨水續存、再利用功能,海綿公園成為整個片區綠肺,成為片區雨水調蓄和淨化的終端,實現了區域海綿城市功能,既增加了片區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的「彈性」,也進一步提升了原有的城市功能。

  啟示系統化思維、精細化建管

  城市建設要堅持規劃引領。申報省級海綿城市試點片區之前,南京市已完成了《南京市中心城區排水防澇綜合規劃》《南京市非常規水資源—雨水、再生水利用規劃》《南京市海綿城市道路交通系統專項規劃》等12個海綿城市相關規劃成果編制,在海綿城市建設領域建立了絕對領先的規劃優勢。丁家莊片區申報成功後,又陸續出臺了《南京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南京市海綿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導則(試行)》等一批規劃、規範文件。棲霞區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堅持以規劃為引領,以《實施方案》為指南,科學有序推進試點片區建設。

  城市建設要運用系統化思維。丁家莊海綿城市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生態節能」原則,採取系統化思維方式,在充分調研該片區氣候、生態、地質、水文的基礎上,統籌考慮防洪、排澇、抗旱、雨水存儲與淨化、雨水開發與利用、生活、娛樂等多種使用功能,工程與河道整治、排水達標區建設等多項相關工作並聯推進,綜合採用透水地面、滲透井、植草溝、調節池、下沉式綠地、雨水溼地等多種先進工藝,兼顧功能與美觀、建築與自然、科技與人文,致力於打造更加生態和諧、自然宜居的現代城市環境。

  城市建設要注重精細化建管。丁家莊片區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全面落實精細化建管要求,將每個子項目細化分解為若干步驟和環節,每個步驟、環節明確技術指標,組建專業監理團隊,加強全流程監管,嚴格對照指標要求對施工進行跟蹤考核,嚴把質量關,確保工程品質過硬,努力將該項目打造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示範工程,發揮好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片區的全國示範效應。

(責編:張妍、張鑫)

相關焦點

  • 邱建:更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海綿城市建設對促進城市綠色發展,節約利用水資源,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創造更加安全的生產生活環境,化解「大雨必澇、雨後即旱」的城市病,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 讓城市更加美麗宜居
    這五年,烏當區委、區政府實施全區「一盤棋」的發展空間戰略,加快城市擴容提質,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完善城鄉交通路網,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厚植綠色生態本底,全力建設城鄉社會治理新樣板,奮力打造「美麗烏當·花園之城」,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生態品質穩步提升,城市框架布局、內在功能、外在形象都實現了華麗蛻變。
  •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於近日印發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旨在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採取「滲、滯、蓄、淨、用、排」 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不斷提升雨洪水回補能力,將 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 始興:建設「四大新區」打造宜居生態城市
    自2016年提出城市提升行動計劃以來,始興縣按照老城提升、城區東擴的思路,進一步優化「四大新區」空間布局,著力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風貌,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向著打造和諧宜居、富有魅力、特色鮮明的粵北生態型城市闊步向前。修道路、建學校、造公園……走在始興的大街小巷,處處能感受到朝氣蓬勃的氣息。
  • 青山海綿城市建設「表裡如一」
    藉助社會資本的資本優勢,加快海綿項目建設進度。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有利於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減少城市洪澇災害及水汙染,不斷提升城市的「顏值」,讓城市既有「面子」,更有「裡子」。武鋼綠色城建公司在承建的青山示範區海綿城市(南乾渠片區)建設工程中,秉持「海綿為民才是真海綿」的理念,著力於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高生活品質,不僅是建設形象工程,更要解決漬水和黑臭水體難題,為老百姓全力打造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
  • 深圳龍光·玖龍臺:建設「海綿城市」樣板 打造會「呼吸」的社區
    近年來,城市內澇屢屢引發熱議。每逢暴雨來襲,城市看海、路邊捉魚、汽車變船、地庫泡水等現象屢見不鮮。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海綿城市」被劃入未來城市建設的重點之一。龍光地產(3380.hk)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深圳玖龍臺等項目建設中推廣「海綿城市」技術體系,打造會「呼吸」的社區。龍光·玖龍臺的「海綿城市」體系玖龍臺項目在設計之初,就注重通過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植被淺溝等生態景觀和匯水分區設施,提升園區生態系統功能。
  • 泰州吹響「集結號」——「三步走」建設美麗宜居城市
    「美麗」,包括環境優美、人文醇美、建設精美,強調自然、人和城市是一個有機生命共同體,是「美麗中國」在城市層面實踐探索的「美美與共」的價值體現。「宜居」,包括安居體系、適居服務、樂居家園,強調的是滿足人民群眾從「安居」到「適居」再到「樂居」的追求嚮往。「城市」,包括健康城市、魅力城市、永續城市,強調的是兼顧城市的表與裡、現在與未來的綜合願景。
  • 為城市開啟一抹新綠!貴陽著力推進生態宜居住宅建設
    會議現場9月24日,貴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組織召開「貴陽市2020年協調推進建築業及房地產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有關建設『城市森林花園建築項目』專題會」。會議強調市直部門強化引導,房開企業主動作為,在著力提升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質量,立足打造「完整社區」方面下功夫,從對物質空間創造性設計盡力滿足現實生活需求方面著手,積極以試點項目為探索,推進生態宜居住宅樓建設。
  • 明外郭綠色長廊建設推進 小廟山打造姚坊門遺址公園
    明外郭綠色長廊建設推進 小廟山打造姚坊門遺址公園 來源:365地產家居網 2013-11-04 21:08 365地產家居網 點擊: 評論
  • 激活一池春水——萍鄉海綿城市建設綜述
    -首席記者梁永明/文 記者何凱/攝  陽春三月,漫步在以「海綿」為特色的翠湖公園,疏林草坪、花木嬌翠,臺地花溪、水光瀲灩,讓市民體驗到移步換景,倍感愜意。新打造的這個都市休閒公園只是我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166個海綿項目之一,既滿足了市民休閒娛樂,又具城市雨洪調節功能。
  • 南通美麗宜居城市建設方案出爐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關於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要求和市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有關打造美麗宜居城市的部署,紮實推進南通美麗宜居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補齊城市人居環境建設短板,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
  • 丘區試點 海綿城市建設的「遂寧範本」
    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復豐巷小區按照系統治理、小區治理、環境綜合整治的思路,綜合採取優化排水體系、雨汙分流改造、客水攔截、道路下墊面改造、透水鋪裝等多種措施,既實現了「路平、燈亮、水通、景美」的民生目標,又實現了「大雨不內澇,小雨不積水」的海綿目標。  復豐巷小區僅僅是遂寧海綿城市建設的縮影。
  • 提升城市品質 建設宜居龍巖
    02 城市宜居度有待提升 龍巖生態環境優勢在全省乃至全國均名列前茅,但城市基礎設施還存在明顯短板。一是城市基礎配套設施歷史欠帳較多。重點實施龍巖大道二、三期和東發路、東園路、東肖南路延伸段、紅肖路東延伸段、後田路、東環路(曹溪坑頭-龍騰南路)、東肖溪提升改造、西錦山公園提升改造、仙宮山公園、奇邁山公園、東肖汙水處理廠等項目建設,力爭用10年時間,將東肖片區打造成產城融合、生態宜居的高品質城市新區。北部新城片區主要發展會展、文化產業及數字產業。
  • 輝煌「十二五」 棲霞新風採
    &nbsp&nbsp&nbsp&nbsp棲霞:整環境優生態,打造城市功能完善科教新城&nbsp&nbsp&nbsp&nbsp加快城市轉型,促進特色發展與產城融合&nbsp&nbsp&nbsp&nbsp加快城市轉型,促進特色發展與產城融合
  • 江蘇美麗宜居城市建設試點名單在此
    南京市石湫新城宜居安居環境綜合建設3. 南京市湯泉街道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4. 南京市淳化街道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5. 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6. 徐州市高鐵新城美麗宜居街區塑造7. 徐州市銅山區漢王鎮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8. 徐州市賈汪區大吳街道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9.
  • 連雲港市確立美麗宜居城市建設試點目標
    筆者從16日市住建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市將利用三年(2020-2022年)時間,在全市廣泛開展試點工作,推進美麗宜居城市系統建設、美麗宜居地區集成改善、美麗宜居城市共同締造等3個方面,7類共109個建設項目建設,系統探索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目標、內涵、標準、方法和路徑,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
  • 南京明城牆磚官窯考古遺址公園落地棲霞
    近日,記者從棲霞區獲悉,棲霞將打造南京明城牆磚官窯考古遺址公園。未來市民可以逛城牆磚窯博物館、官窯村文創小鎮,住考古酒店。南京明城牆磚官窯考古遺址公園位於棲霞區中北部,毗鄰長江,西側為棲霞山風景名勝區,規劃面積59.8公頃。
  • 寧夏打造「超級海綿」讓城市會呼吸
    寧夏打造「超級海綿」讓城市會呼吸降雨量大於400毫米的市縣要建成海綿城市,七成降雨就地消納利用記者1月9日從自治區政府辦公廳了解到,我區日前出臺《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降雨量大於400毫米的市縣要建成海綿城市,將七成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全區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到2030年,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目前,我區銀川、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青銅峽、靈武7個設市城市已經編制完成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明確了到2020年和2030年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
  • 第二批海綿城市國家試點城市2016最全盤點
    2016年末將至,在即將過去的一年中全國海綿城市建設持續推進,國家及各省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如火如荼。那麼:各試點城市3年建設計劃及完成情況如何?各試點城市有哪些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各試點城市海綿城市建設中的PPP項目進度如何?
  • 淺談海綿城市的概念與建設
    「海綿城市」是一種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即讓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再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海綿城市建設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雨水徑流調蓄上,建設「海綿體」,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另一方面在城市排洪排澇體系上,要疏通城市雨汙水管網,科學建設提升泵站,讓雨水通過管網、泵站外排,從而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標準,緩減城市內澇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