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品質 建設宜居龍巖

2020-12-19 騰訊網

全黨大學習,幹部大培訓。2019年,龍巖市千名幹部踏著春天的腳步,南下深圳特區、北上清華北大、輾轉浙江大學動真情、用真心、取真經;2020年,千名幹部滿載學習成果集結閩西大地鼓實勁、幹實事、求實效,乘勢「兩會」東風揭開龍巖跨越發展新篇章!

為進一步鞏固擴大培訓成果,現將《諮政建言》內容分期推送,供廣大黨員、幹部參閱交流,以利於學以致用、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今天推出《提升城市品質 建設宜居龍巖——第五期「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能力提升」專題培訓城市建設組諮政報告》。

提升城市品質 建設宜居龍巖

——第五期「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能力提升」專題培訓城市建設組諮政報告

2019年5月19日—5月25日,第五期「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在清華大學舉辦,旨在學習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現代化、智能化管理城市的先進經驗,提高幹部隊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能力,提升城市品質,努力實現龍巖城市建設更高層次的發展。培訓班聽取了《新時代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新思想》《城市與建築規劃設計》《大數據時代與智慧城市建設》《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理論與實踐》《歷史文化與名城治理》《城市戰略規劃與設計》《健康城市建設與城市高效管理》等專題講座,前往通州、雄安新區考察規劃設計,參觀北京世界園藝博覽園學習園林建設新理念,給學員們帶來了一場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盛宴,使學員們進一步更新了思維、拓展了視野、釐清了思路。北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牢把握戰略定位、空間格局、要素配置,著力保持生態宜居和可持續發展,不斷朝著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目標前進,具有鮮明的特點和借鑑意義。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龍巖中心城市建設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戰略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和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突出抓好治堵、治澇、治汙等熱點難點問題,全面實施道路暢通、園林綠化等九大工程,著力補齊民生基礎設施短板,中心城市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也為城市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但當前龍巖城市發展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城鎮化速度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城市發展轉向規模擴張和質量並重階段,交通擁堵、環境汙染、公共資源緊張等「城市病」開始凸顯,既阻礙了龍巖城市可持續發展,也降低了人民群眾幸福感。結合清華學習收穫及龍巖實際,現將城市建設組的學習討論情況及思考建議,梳理報告如下:

一、存在的問題和差距

01

交通堵點仍然存在

2017年實施中心城市交通暢通工程以來,中心城市新改建道路17條,改造提升交通擁堵節點12處,新增人行天橋和下穿通道11座(條)、公共停車泊位5000個以上,交通擁堵現象得到一定改善,但是還沒有全面完成,通行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羅橋節點等老城區車流較大的節點擁堵情況還比較明顯,新城區還存在金雞路二期、犀牛路一期等「斷頭路」。

02

城市宜居度有待提升

龍巖生態環境優勢在全省乃至全國均名列前茅,但城市基礎設施還存在明顯短板。一是城市基礎配套設施歷史欠帳較多。城市供水水源還有30%左右是地下水;汙水治理源頭管控不夠到位,雨汙分流不夠徹底;公園綠地、綠道、水景觀連線成網做得不夠,未形成系統;部分老舊住宅小區還存在公共設施設備陳舊、配套不夠完善、環境髒亂等問題。二是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不足。文化、體育、教育、醫療、市場等公共資源配套設施不夠健全,無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需要,特別是學校等教育設施不足造成中心城市教育資源緊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

03

城市綜合承載力還不夠

一是水資源承載能力還不夠。中心城市供水日益緊張,僅能滿足日常生產、生活需要,支撐產業進一步發展、人口規模繼續擴大的水資源不足。二是新老城區公共服務設施分布不均衡。優質的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主要集中在老城區,城市形成了「多組團」卻沒有形成「多中心」,造成城市內部日常性的「鐘擺式」「潮汐式」人口移動,加劇了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壓力。三是城市的空間布局不夠清晰。城市框架不夠大,產業發展布局空間引導性不夠,產業規劃與城市建設結合不夠緊密。

04

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夠

隨著國家全面加強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管理,過去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推進城市建設的做法不再適用,城建企業負債重、城建資金缺口大。

二、對策措施

通過清華大學「龍巖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能力提升培訓班」的學習,城市建設組全體學員認為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市兩區三組團」的發展戰略,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拉開城市發展框架、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提升城市品質,不斷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增強城市承載力和宜居度,夯實龍巖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基礎支撐。

(一)提升城市品質

實施道路品質提升工程。進一步推進城市路網優化,實施重要交通擁堵節點提升改造,打造循環交通體系。計劃利用5年時間,逐步完成既有路網的提升改造,打通中心城市羅橋、小溪等擁堵節點,重點實施龍騰中路、羅龍東路、人民路等22條主幹道和會展南路、蓮西路、蓮南路等25條次幹道的道路「白改黑」、地下管網改造、杆線下地、綠化提升工程等。在車流量大、行人稠密地段或者道路交叉口興建一批人行天橋。充分利用邊角地、閒置地和已收儲暫未出讓土地,多渠道、低成本加快公共停車場建設,完善城市道路配套功能。

構建中心城市綠網體系。根據中心城市公園綠地、綠道慢道、水系布局,編制龍巖中心城市水景觀專項規劃,計劃利用5年時間連線成網,構建以龍津河、龍門溪、小溪河、蘇溪河、紅坊溪、東肖溪等中心城市主要水係為主幹,濱河綠道為樹葉,東山溼地公園、龍津湖公園、中山公園、西錦山公園等公園綠地為果實,東至鐵山隔口橋、南至董邦村和東肖森林公園、西至龍門物流園和紅坊陸地港的中心城市公園綠道、水景觀體系和公共空間網絡,在龍津河、龍門溪、小溪河、蘇溪河、紅坊溪、陳陂溪、東肖溪等城市重要節點建成一批具有龍巖地方特色的水景觀提升工程,串山聯水,形成連續不斷、縱橫交錯的城市綠色通道和水景觀走廊,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見園、行路見水,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實施城市供水水質、汙水處理三年提升行動。一是繼續實施供水水質提升行動。加快富溪一級水庫、萬安溪引調水工程及北翼水廠建設,解決蓮東片區、東山片區、紅炭山片區供水不足問題,提升城市居民飲水安全水平;繼續推進中心城區老舊管網和「一戶一表」「二次供水」改造,進一步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為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及人口增長提供足夠的水資源承載力。二是實施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加強控源截汙,強化雨汙分流、排水管網和汙水管網改造,建立常態化清淤養護機制,提高汙水收集率和汙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健全完善黑臭水體整治長效機制,鞏固黑臭水體整治成效。加快中心城市園田塘、羅龍路(鐵路橋下)、龍騰南路(高速涵洞)等易澇點整治,確保中心城市中小雨不積水、大雨暴雨不發生嚴重內澇、特大暴雨城市運轉基本正常。同時,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力爭實現中心城市建成區範圍內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實施老舊小區、老舊街區改造提升工程。一是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計劃利用5年時間,分批分期逐步完成中心城市約590個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優先完善小區停車、步道、照明、給水、排水等交通設施、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完善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務功能;同時,結合小區實際和業主意願選擇性開展小區外立面提升改造、「水、電、氣」等市政配套設施建設改造、加裝電梯等內容。通過實施綜合整治和提升改造,達到小區「溝通、路平、燈亮、安全、有序」公共配套設施基本完善的目標,滿足居民正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二是實施老舊街區改造提升。近期實施火車站片區周邊沿線沿街立面改造提升工程。同時,有側重、有計劃地實施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在《龍巖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的基礎上,編制中心城市歷史文化、紅色文化保護專項規劃,聚焦新羅毛澤東舊居(新邱厝)、山塘兵工廠、東肖紅色舊址群等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分批分期推進老舊街區改造提升,重點打造東肖溪連、龍巖洞文創園等底蘊足、環境好、有保護價值的老街區和工業遺存改造提升。在實施老舊街區改造的過程中,不搞大拆大建,在充分尊重和保留原有肌理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修繕,儘可能地恢復街巷、樓房等建築物的歷史風貌,延續古建築的生命力,讓人民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將老街區、工業遺存改造和業態培育相結合,進一步挖掘文化新內涵、完善旅遊設施配套、培育商業業態,將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二)增強城市承載力

拓展城市新區。按照「規劃先行、分步實施、滾動發展、總體平衡」原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集約用地」理念,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規範化管理、市場化運作,重點推進東肖生態新城片區、北部新城片區、紅坊片區等三大新區建設,為「一市兩區三組團」發展提供承載力。東肖生態新城片區主要發展人居板塊、教育科研產業和總部經濟。重點實施龍巖大道二、三期和東發路、東園路、東肖南路延伸段、紅肖路東延伸段、後田路、東環路(曹溪坑頭-龍騰南路)、東肖溪提升改造、西錦山公園提升改造、仙宮山公園、奇邁山公園、東肖汙水處理廠等項目建設,力爭用10年時間,將東肖片區打造成產城融合、生態宜居的高品質城市新區。北部新城片區主要發展會展、文化產業及數字產業。重點實施龍巖大道高架橋、龍巖大道四期、青竹路、青雲路、萬安溪引調水工程、富溪一級水庫、北部水廠、青草盂溼地公園、火葬場和垃圾填埋場搬遷等項目建設。紅坊片區主要發展人居板塊、商貿物流和養生養老產業,以陸地港為中心,著力發展現代物流、冷鏈物流。重點實施紅田路三、四期,華蓮西路一、二期,紅坊汙水處理廠等項目建設。

統籌城市建設及社會公共服務。一是著力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重視城市新區和各組團產城融合以及居住、公共服務資源的配套,深度整合中心城市現有的優質公共資源。對老城區做「減法」,適當進行「減負」和「去功能化」處理,減輕中心城市老城區過度集中的公共服務壓力,對新城區做「加法」,合理配置醫療、教育、商業、交通、文體等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努力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即在15分鐘步行可達範圍內,配備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使城市各組團能夠運行相對獨立、功能相對完整,客觀上減少對老城區的功能性依賴,讓群眾能就近工作、生活、學習,降低長距離交通出行量,改善交通狀況,方便群眾生活)。二是堅持統籌建設。堅持「先地下、後地上,先規劃、後建設」原則,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整體性、系統性。新城區所有管線均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老城區結合城市道路提升改造,同步推進杆線下地,給排水、汙水、燃氣管網改造提升,道路綠化提升,立面、店招和人行道改造等工程。

■■■■■

(三)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

規劃先行。以規劃為龍頭,科學規劃好城市功能布局,將綠色生態、海綿城市等理念貫穿城市建設全過程,合理布局城市基礎設施和學校、醫院、市場等公共配套設施,調整優化土地用途,提高土地利用總體效益。

基礎設施先行。按照「先公建後出讓」的思路,先實施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再出讓土地,切實提升土地價值,實現經營性用地出讓效益最大化和資源、資本、資產的良性循環。按照「先安置後徵遷」的思路,先行啟動安置房建設,加強安置房建設管理,有效降低徵遷安置成本。

滾動平衡。城市新區實行分期建設、滾動發展,在起步階段,由市財政先注入必要的資本金,待後從城市新區土地開發收益中逐步抵扣;市屬國有企業參與土地一、二級開發,以經營性土地出讓收益覆蓋城市新區建設開發成本,實現總體收支平衡。

增強城建企業自我融資、自我發展能力。加大城市建設與土地收儲的統籌力度,將城市道路、地下管網、園林綠化建設與周邊土地收儲統籌起來,通過土地開發收益覆蓋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通過發行土地收儲、棚改等地方專項債券籌措土地收儲開發資金,規避政策風險。具體可探索兩種模式:一是成品收購模式。將需收儲地塊土地徵遷整理與周邊應實施的市政道路、地下管網、園林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統一交由城建企業實施,項目建成後由土地收儲中心按合併徵遷建設成本外加一定的利潤(如10%)對整理好的「熟地」予以收購(收儲),再由自然資源部門對外公開出讓。二是委託代建模式。土地收儲中心將需收儲地塊周邊的市政道路、地下管網、園林綠化基礎設施徵遷建設資金納入土地收儲開發成本,再委託城建企業代建,並按建設成本加一定的代建管理費結算給城建企業。上述兩種方式都可以將基礎設施徵遷建設納入土地收儲開發成本,還可以保證城建企業擁有穩定的現金流。同時,對市屬城建企業注入經營性優質資產,加快委託中心城市市政、園林、環衛等建設管養業務,增強其自身融資造血能力,實現良性運行。

課題指導:黃慶輝

組 長:林慶洪

組 員:鄭 洪 林祝榮 範啟麟 吳紅斌 陳澤榮翁俊梅 黃傳寶 陳金光 童金勝 上官步銘 孔 華 章 程 黃書盛

中共龍巖市委組織部「閩西黨旗紅」編輯部

編輯:巫麗華

責編:段立妍

檢查:呂衛猛

審核:李桂生

監製:劉永政

(「閩西黨旗紅」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與作者。)

相關焦點

  • 連雲港市確立美麗宜居城市建設試點目標
    試點示範階段,將重點實施「改善住房條件,建設宜居港城;完善公共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品質;塑造海濱城市特色,彰顯港城魅力;舉辦多元文化活動,激發港城活力;突出地域特色,打造美麗宜居小城鎮;創新體制機制,構建現代高效管理體系」六方面工作。
  • 新形象 新服務 新營商丨打造宜居家園 自貿煙臺提升城市品質
    新形象 新服務 新營商丨打造宜居家園 自貿煙臺提升城市品質 2020-12-08 14: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南通美麗宜居城市建設方案出爐
    二、主要目標立足「江風海韻、現代都市」定位,堅持「三生」融合,注重「三沿」聯動,打造卓越人居環境,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全力構建人民滿意的綠色花園之城、秀美生態之城、魅力宜居之城、精緻智慧之城。系統實施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積極探索適合市情特徵的城市更新行動與城市治理能力水平提升的現實途徑,打造人民群眾可觀可感的高品質城市空間。
  • 【誠信萬裡行】連雲港市確立美麗宜居城市建設試點目標
    從16日市住建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市將利用三年(2020-2022年)時間,在全市廣泛開展試點工作,推進美麗宜居城市系統建設、美麗宜居地區集成改善、美麗宜居城市共同締造等3個方面,7類共109個建設項目建設,系統探索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目標、內涵、標準、方法和路徑,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為推動「高質發展、後發先至」大突破提供有力支撐。
  • 泰州吹響「集結號」——「三步走」建設美麗宜居城市
    住建部將江蘇作為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全國唯一的試點省份,要求江蘇為全面推進美麗宜居城市建設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作出了建設美麗江蘇的決策部署,提出將美麗宜居城市建設作為主要抓手,打造「環境優美、人文醇美、建設精美」的美麗宜居城市。
  • 江蘇美麗宜居城市建設試點名單在此
    南京市石湫新城宜居安居環境綜合建設3. 南京市湯泉街道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4. 南京市淳化街道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5. 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6. 徐州市高鐵新城美麗宜居街區塑造7. 徐州市銅山區漢王鎮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8. 徐州市賈汪區大吳街道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9.
  • 馬龍區:壯大城市經濟 提升城市品質
    培育城市新興業態。圍繞龍湖片區新城建設和麒馬大道沿線城市建設,鼓勵發展「產業+地產」新業態,積極引入有實力的企業共同開發建設,盤活城區及周邊已收儲土地,整治閒置產業用地,加快安廈財富廣場、盛水灣三期等地產項目建設。
  • 借鑑國外經驗 建設宜居城市
    借鑑國外經驗 建設宜居城市 2016年07月13日 18:2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雙 字號 內容摘要:借鑑國外經驗建設宜居城市?
  • 不斷營造公園城市新場景 簡陽市大力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按照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工作安排,簡陽市正緊緊圍繞6種公園城市形態,積極進行《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簡陽市總體建設規劃》編制,認真踐行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理念,加快打造「城山相映、人水共生」的活力文明城市。
  • 九龍坡區推行「五長制+網格化」 推動城市品質不斷提升
    華龍網9月6日20時10分訊(記者 李黎)城市管理與老百姓的安居生活息息相關,是政府民生服務中的重頭戲。如何提升城市管理能力為百姓創造更高品質的生活?今(5)日,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今年7月,重慶市九龍坡區在全區全面推行城市綜合管理街長、路長、巷長、樓長、店長「五長制」+網格長、網格管理員「網格化」工作,有效調動起各方社會力量,通過點、線、面充分融合,實現城市綜合管理工作全域覆蓋無死角,推動城市品質不斷提升。
  • 成德眉資共享「公園城市」紅利 共築高品質宜居都市圈
    成德眉資共享「公園城市」紅利 共築高品質宜居都市圈 2020-08-04 1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始興:建設「四大新區」打造宜居生態城市
    自2016年提出城市提升行動計劃以來,始興縣按照老城提升、城區東擴的思路,進一步優化「四大新區」空間布局,著力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風貌,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向著打造和諧宜居、富有魅力、特色鮮明的粵北生態型城市闊步向前。修道路、建學校、造公園……走在始興的大街小巷,處處能感受到朝氣蓬勃的氣息。
  • 南京棲霞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打造更加宜居環境
    原標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打造更加宜居環境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傳統城市建設模式已不能適應城市健康發展需要。中央提出要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避免使城市變成一塊密不透氣的「水泥板」。
  • 普寧市持續提升城市品質 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羅勉報導 從廣東省普寧市了解到,該市近年來紮實推進城市建設,強化城市管理,不斷發展教育衛生等民生事業,在持續提升城市品質的同時,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這是近期普寧市在城市建設管理上使出的實招。城市硬體建設加快推進該市近年來完成了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並通過省政府審批,同步推進南方梅園、高鐵新城、海綿城市、交通綜合規劃、地下排汙及管廊等一系列重點區域及專項規劃;堅持規劃引領,啟動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多規合一」加快推進,城市架構進一步拉開。
  • 三年為期,循序漸進 美麗宜居港城建設未來可期
    我市將利用三年(2020-2022年)時間,在全市廣泛開展試點工作,推進美麗宜居城市系統建設、美麗宜居地區集成改善、美麗宜居城市共同締造3個方面,7類共109個建設項目建設,系統探索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目標、內涵、標準、方法和路徑,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下大力氣解決「城市病」問題,為推動「高質發展、後發先至」大突破提供有力支撐。
  • 讓城市更加美麗宜居
    這五年,烏當區委、區政府實施全區「一盤棋」的發展空間戰略,加快城市擴容提質,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完善城鄉交通路網,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厚植綠色生態本底,全力建設城鄉社會治理新樣板,奮力打造「美麗烏當·花園之城」,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生態品質穩步提升,城市框架布局、內在功能、外在形象都實現了華麗蛻變。
  • 西安市長安區:做好「水」的文章 用公園提升城市品質
    人民網西安4月9日電(麥文雄)4月8日上午,「建設公園城市 做足水文章」主題採訪活動走進西安市長安區,採訪團一行通過參觀全域治水皂河二期水系連通工程、樊川公園、長安公園等地,詳細了解了長安區皂河、潏河目前的生態修復情況,感受通過做足水文章、建設公園城市之後長安發生的靚麗變化。
  • 長沙將實施四大工程 全面提升城市和建築景觀風貌品質
    長沙將實施四大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和建築景觀風貌品質 擴展塑造4個山水洲城特色區(自然資源和規劃直通車)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供圖 長沙晚報9月26日訊(全媒體記者 陳煥明 通訊員 張瓊)長沙城市和建築「顏值」將得到顯著提升。記者26日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市政府辦公廳日前正式發布《長沙市城市和建築景觀風貌品質提升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 新時代城市品質提升我們在路上 奉發集團建設美麗奉賢惠民見行動
    新時代開啟城市建設管理品質提升新徵程,努力把城市建成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家園。上海奉賢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成立4年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瞄準現代化企業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在打造新時代「奉賢美、奉賢強」的新徵程中邁出堅實步伐。
  • 龍巖又將崛起一座新城!在哪兒?來看看!
    產城融合、生態宜居的高品質城市新區 又一座新城! 據悉,東肖生態新城位於龍巖中心城區主城區南部,是當前我市著力加快推動的區域性開發建設重點工程,其規劃範圍包括主城區開發區單元和東肖單元,北至漳龍高速公路,東至奇邁山,南至東肖森林公園,西至大錦山和榴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