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半百若是出現這三個「祥兆」,往往是貴氣來臨的開始,很多人都忽視了!
1,懂得和氣。
心平氣和的人,總是能夠與人交好。
成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夠達到的,因此,要知道,急功近利者最容易失敗。一個人的修養和脾氣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的成功與否。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因此,那些總是想要投機取巧的人,其實只是自己騙自己而已。性格對於一個人來說事關重要,能夠心平氣和,和氣的面對生活裡的事情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所有的事物都是很美好的。
只有寧靜淡泊的心態,才能夠讓你在人際關係裡遊刃有餘,才能夠連就處事不驚,久而久之,貴氣自然而然就來了。
2,懂得取捨。
人生都是有取捨的,對於成熟的人來說,人情客往就是他所捨棄的,而把時間花費在自己的愛好和職業上,也就能做出更大的成就。
有不少人,雖然知道社交的重要,但是忽略了自身能力的重要。一昧經營起人際關係,固然給自己省了不少事,也得到許多便利,可也意味著自身的能力上,多半有兼顧不到的地方。
他們能成功,其實也與懂取捨的性格有關,不管有多少人脈,自身的能力不夠,也就用不上。而且有取捨的性格,對能力也很重要。
朱元璋在逐鹿天下的時候,不得不在陳友諒和張士誠之間選一個來決戰。朱元璋沒有畏首畏尾、猶豫不決,很快就做出了進攻陳友諒的決斷,抓住了大好機會,最後奪得了天下,而張士誠則是因為猶豫,錯過了和陳友諒兩面夾擊朱元璋的機會。所以,懂得取捨,才能及時抓住成功的機會。
3,懂得藏拙。
藏拙是人生的很重要的一課,正所謂過剛易折,隱去自己的鋒銳才是正途。你的能力和才華,不會因藏拙而埋沒,只是暫時的蟄伏起來而已,等到一鳴驚人的時候,自然再無人會懷疑你的能力。
漢高祖劉邦,也就比秦始皇嬴政小了3歲,可以說目睹了秦始皇一統六國的整個過程,早年還在信陵君門下的張耳身邊當過門客,等到秦末逐鹿的時候,說是暮年老朽也不為過,可就是這樣一個暮年之人,陡然一改過去流氓無賴的形象,率領手下人爭奪起了天下。
劉邦在沛縣的時候,連蕭何都不大看得起他,但等到楚漢爭霸的時候,天下之人,無不對劉邦心服口服,甚至南北朝時候的皇帝石勒,也說自己要是生在劉邦的時候,唯有「南面事之」,當個臣子而已。
其實,劉邦就是藏拙,因為他清楚,嬴政在世,他的際遇就不存在,充其量不過是沛縣一個泗水亭長而已,顯露才華,只會給自己招惹是非,唯有等到天下失了執鼎之人,他才能有機會一展所長。在現代的生活中,藏拙也是一門不得不修習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