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忠告:一個人越來越有福的兩個「祥兆」,有一個,就值得恭賀

2020-12-21 阿燁讀書迷

《易經》自古以來就被稱之為是"大道之源,群經之首"很多不明就裡的人覺得這樣的說法誇張了,你會這麼認為只能夠說明你還沒有參透《易經》之中的大智慧。

孔子在晚年時候研究《易經》,為了參透《易經》的奧妙,孔子反覆閱讀,就連竹簡的牛皮子都被磨斷了好幾次。

易經忠告:一個人越來越有福的兩個「祥兆」,有一個,就值得恭賀

世上的很多人,從內心中都嚮往著自己能夠過上富貴榮華的生活。有這種想法,並不是這個人就貪戀富貴,而是一個人正常的進取之心。我們的人生能夠有所追求,才能認識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而且持之以恆地付出努力。在奮鬥的過程中,就能不畏艱險,最終歷經挫折的磨礪,終於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生而有錢,並不是富貴,通過自己的付出,所換取的富貴,才稱得上擁有貴氣。」這是南懷瑾大師留下的智慧箴言。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勤學和吃苦,就是一個人貴氣來臨的二個祥兆,有一個也很好,若全中,就太恭喜了。

勤學

我們雖然總是說,人與人之間沒有三六九等,大家都是平等的關係。但是依然有些人,在他們的思想中,看人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偏見。如果是一個富有的人,他什麼都不做,他的財富就會不斷升值,我們就會羨慕他們。如果一個人,可以不用付出體力勞動,只是動動腦子,就可以賺錢,我們就覺得他們的工作非常體面。

但是如果一個人,每天要付出很多辛勞,才能養家餬口。我們表面上會體諒甚至可憐他們,但是內心中卻會覺得這樣沒什麼出息,不會有遠大的前途。雖然很多人並不會看不起他們,但是也絕不希望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南懷瑾大師說過:「一個對勤奮有偏見的人,他也無法得到勤奮的回報。」這句話其實有很深的道理。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人生從來都沒有輕而易舉的成功,有的只是勤學苦讀之後的成才。

所以說,勤學就是一個人貴氣來臨的祥兆,如果你也有,就要恭喜了。

吃苦

世人往往都會有一種誤解,很多人看到富貴的人家,每天都衣食無憂,甚至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他們家中的子孫後代,可以什麼都不用努力,就擁有自己想要的一切,於是我們理所應當地認為,這就是人生最大的福氣。其實,現實並非如此。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富貴的人家,有數之不盡的錢財,而且錢又會生錢,這樣的家庭怎麼會敗落呢?老祖宗總結這樣的俗語,是不是說錯了?

這樣說當然沒有錯,這都是從現實生活中總結出的經驗。富家子弟雖然生來就享受榮華富貴,但是他們也會因此而變得不思進取。一個人失去了奮鬥的動力,就會越來越怠惰,最終一事無成。當他們失去自己家庭顯赫的背景之後,只會得過且過、隨波逐流,變得越來越平庸,甚至碌碌無為的度過一生。

司馬光給家族的子孫留下一句家訓,這樣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富貴人家的子弟,過關了奢侈的生活,就無法再適應儉樸的日子。他們的欲望會越練越大,人就會變得越來越不知滿足。擁有了之後,還總想要更好地,總想把天底下所有的便宜都佔完。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最後一定會為了爭奪利益,而跟別人產生各種紛爭,為自己招惹莫測的禍患。

所以說,富貴人家的子弟,並不值得我們羨慕,反而存在巨大的風險。只要他們做出一些敗家的舉動,就有可能導致整個家庭的衰敗。對於貧苦的人家來說,雖然必須靠勤奮努力才能維持生計,但是一個人只要能吃苦,就能讓自己得到越來越多的收穫。在日積月累之下,這個人也會越來越有出息,最終變得富裕起來。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靠吃苦變成一個尊貴的人,我們不僅更加心安理得,而且任何人也搶不走我們擁有的一切。所以這樣才是一個人有貴氣的祥兆,我們一定要重視了。

勤學的人,貴在飽讀詩書,不僅胸懷抱負,而且有遠見卓識,這種人才能早日成才。吃苦的人,貴在歷經磨難,不僅意志堅定,而且不會驕縱而致禍,這種人才能做成大事。勤學和吃苦,就是一個人貴氣來臨的祥兆,有一個也很好,若全中,早晚發達顯貴,恭喜了。

幾千年來,《易經》在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人文、科學、哲學等領域被廣泛使用,所以被認為像天書一樣難以理解。這裡面最大的魔力,就是經過時間的檢驗,現在依然還能夠指導我們的生活。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但是,很多人覺得原版《易經》上文言文晦澀難懂,不知道從哪裡下手。 我把這本原文翻譯對照版《易經》推薦給你們,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的白話文,在書中領悟到許多古人的智慧。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復原最真實的《周易》,結合實例教學如何分析問題,《易經》64卦已經不再是符號的象徵,而是讓我們理解、學習、使用的大智慧,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如果有一樣苦惱的朋友,也可以選擇這個版本的《圖解易經》來讀讀看。一本僅需要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一個人越來越好的2種「祥兆」,你身上若有一種,就值得恭賀
    因為一個人身上自帶貴氣,越來越好,往往也會有這2種「祥兆」。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分析!1、靜虛;靜虛所至,慧自生;不爭,是老子的大智慧,它表現在一個人身上的氣質就是「靜虛」二字:內心寧靜致遠,虛懷若谷,不爭名利,泰然安康。
  • 一個人越來越有福氣,往往有這三種「祥兆」,看看你身上有沒有
    而且,多福之人,常用這三個特徵;一個人越來越有福氣,往往也會有這三種祥兆,看看你身上有沒有!1、耳朵裡面聽不到是非;俗話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喜歡四處議論他人、說三道四的人,往往就是喜歡挑撥離間的是非之人。
  • 老祖宗的忠告:一個家庭有這二個「祥兆」,往往是興旺來臨的開端
    真正有福氣的家庭,往往有和善、向學的家風。這就是曾國藩這位老祖宗的忠告:一個家庭有這二個「祥兆」,往往是興旺來臨的開端。一、和善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也是古人留下的忠告。一個人如果太老實,在立身處世的時候,總是不懂得拒絕別人,別人就會變本加厲的欺負他。
  • 老祖宗提醒我們:身上有這兩個「祥兆」的人,早晚可以大富大貴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那麼,未來更有福氣,都會有哪些跡象或者徵兆呢?其實,老祖宗通過《守弱學》提醒我們:身上有這兩個「祥兆」的人,早晚可以大富大貴。一個人,身上若有這2個祥兆,往往是貴氣來臨的開始,要恭喜了。
  • 一個家庭,若出現這三種「祥兆」,將會越來越興旺發達
    這是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的一句名言,也發人深思:幸福的家庭到底都有哪些相同點呢?我們不妨來借鑑一下興旺大家族的成功經驗!曾國藩是晚清名臣、理學家、文學家,同時他也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因為他不僅教子有方,而且用家訓思想使得曾氏家族200多年來依然興旺發達、長盛不衰。曾國藩在家訓中有個觀點:一個家庭,若出現這三種「祥兆」,將會越來越興旺發達!
  • 老僧說:一個人,出現這兩大「祥兆」,往往好運將至,恭喜了
    曾經,在麓山寺燒香拜佛時,一位老僧這樣告訴我說:一個人,出現這兩大「祥兆」,往往好運將至,恭喜了!那麼,老僧所說的兩大「祥兆」,具體是指什麼呢?不是一個人有很多他才算富有,而是他給予人很多才算富有。擔心喪失什麼東西的貯藏者,如果撇開他物質財富的多少不談,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他是一個貧窮而崩潰的人。不管是誰,只要他能慷慨地給予,他就是一個富有的人。他把自己的一切給予別人,從而體驗到自己生活的意義和樂趣。只有那種連最低生活需要也滿足不了的人不能從給予的行動中得到樂趣。
  • 一個人開始發達顯貴的二個「祥兆」,遇到一個,就要恭喜了
    一個人想要發達顯貴,既不能空想,也無法強求。俗話說:「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雖然書中不會真的有黃金屋,但是一個勤學奮進的人,才能得到比別人更多的成功機遇。曾國藩的一生就非常有貴氣,他說過:「事成於勤,人貴於和。」勤學、和氣,這就是一個人開始發達顯貴的二個「祥兆」,遇到一個,就要恭喜了。
  • 一個人富貴來臨的三個「祥兆」,若發現一個,就要恭喜了
    這就是一個人富貴來臨的三個「祥兆」,若發現一個,就要恭喜了。一、人勤則家興世上的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出身於一個平凡的家庭中,於是有的人覺得自己很不幸。無法像有錢人家一樣,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可以每天吃喝玩樂,甚至不求上進也能有好的出路。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錢人家一樣有很多苦惱。很多人為了賺錢,忽視了對家庭的教育。
  • 佛教:一個家庭,出現這4大「祥兆」,往往福報將至!
    《易經》中有句話很經典: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不在於外境,而在於這個家人的德行。佛家常說一句話,叫「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就是說,有福氣的人住在哪裡,哪裡的風水都會轉好;沒有福氣的人,住再好的地方,也是徒勞。
  • 老祖宗忠告:人生將要發達富貴的二個「祥兆」,若你有一個,恭喜
    心存濟物,謙卑含容,這就是人生將要發達富貴的二個「祥兆」,若你有一個也很好,恭喜了。一、心存濟物俗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往往皆為利往。」每個人在交往中都帶有點利益往來,但是並非所有事情都是利益的驅使,所以「無利不起早」其實是很片面的說法。
  • 一個人要有這兩種祥兆,大富大貴是早晚的事情,一定要把握住
    一個人身上有這2種祥兆,大富大貴是早晚的事情。1、平心靜氣,和氣致祥這個世界上,為什麼能夠成功的永遠是少數人?因為世上的大多數人都太浮躁。人生遇到一點挫折,就想要放棄;事情剛有一點起色,就急功近利。這種萬事都希望速成的想法,其實就是功利的心理在作祟。
  • 一個人越來越有福氣,往往有這三種「祥兆」,看看你有沒有
    真福,從平日所做之事中得來,求神拜佛根本沒有用;一個有福的人,常常愛作這三件事,福氣愈來愈深。在人生的道路上,說話是一門學問。一個人越聰明,就越能理解寡言的重要性,俗話說,三年學說話,十年學閉嘴。常常看到一個人的道行不深,聽其言談,便能辨其是非。常言道「非即非」,愛說愛說,愛說愛說,愛說愛說,愛說是非,愛說是非。
  • 這三種人,吉人自有天相,身上自帶「祥兆」
    一個人身上自帶貴氣的三個「祥兆」,有一個,就是好事。這三種人,吉人自有天相,身上自帶「祥兆」!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一個人,心懷仁愛,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便是由內而外散發著貴氣,老天也多多保佑。《易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古人家訓言:「忠厚傳家久」,這些都是說明了:有善良、有仁愛家風的家庭,子孫也會更加多福。
  • 佛說:有福之人,身上都有這5大「祥兆」,看看你有嗎?
    俗話說: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命裡有福的人,往往一生順遂,得償所願,不用辛苦奔波;命裡無福的人,往往一生辛苦,障礙不斷。人這一生,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福報。沒有福報,再想要的東西也來不到你身邊,再努力掙的錢財也會流失得很快。那福報從哪裡來呢?行善積德而來。
  • 南山老人說:一個家庭,出現這4大「祥兆」,往往福報將至!
    作者:文字溫暖心靈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卷首語《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不在於外境,而在於這個家人的德行。所以,南山老人說:一個家庭,出現這4大「祥兆」,往往福報將至!那麼,老僧人所說的一個家庭,出現這4大「祥兆」,往往福報將至,看看你家有嗎?究竟是哪4大「祥兆」呢?第一大「祥兆」、孝順長輩,以孝治家。「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利益無邊。
  • 一個人的福報來臨前,會出現這兩個祥兆,有一個也不會差
    一個人會不會有福報,其實從他的日常言行就看得出來。經常做善事的人,他們的福報不會差,而經常為惡的人,他們的福報也在被慢慢消耗。人們都希望自己有福報,但是按照佛學的觀點,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福報來臨的時候也有祥兆。
  • 易經忠告:「是善當喜」,一個人若想好運常伴,建議你讀讀這兩條
    易經忠告:「是善當喜」,一個人若想好運常伴,建議你讀讀這兩條「一念善心起,天堂已誕生;一念噁心起,地獄已現前。」人生雖出生條件各不相同,但後天的修養和待人接物亦是至關重要,人生的福報或是惡報便皆在此間!
  • 運氣好的人,身上往往有這3大「祥兆」,若有一個,也要恭喜了!
    這裡的「命」,是指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先天素質,是先天決定的,比如相貌、膚色、體質等,不可以改變,佛門中認為這是「報」。「運」是指運氣,影響運氣的因素往往是人的行為、語言、思想等「軟體」。「命」雖然很難改變,但一個人的運氣是可以改變的。例如一對雙胞胎,兩個人先天素質基本差不多,可以說「命」基本相同,但是因為性格、思想等內在因素不同,會導致兩種完全不同的運氣。
  • 2021年,如果一個人出現2大「祥兆」,預示明年大吉
    2020年已經悄然消失,這一年我們每個人都經歷著緊張和變化,這一年我們歷經了一個特殊時期的焦灼,這一年我們經歷得太多太多的事情,因此,我相信每個人都希望在新的一年有一個新的變化,有一個新的氣象,讓一切不開心隨風而過,讓未來有一個吉祥美好的一年。
  • 老子:一個人有3種祥兆,預示著貴氣將要來臨,有一個也要恭喜了
    老子的《道德經》有句話說得好:「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人的一生就是講究道和德。而老子也強調只有「無為」和「道法自然」才是生命之道。我們每個人都想要自己的有福氣,有貴氣,但是現實往往是不如意,尤其是中年男人,辛苦了大半輩子,但事業沒有一點起色,但終究還是要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