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友誼的小船永不翻

2021-02-23 有書

各位書友們,大家好。

今天上午我們講到了李白的豪放與浪漫,並欣賞了他三種不同風格的詩,那麼,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李白呢?請翻開《蔣勳說唐詩》第105頁至第126頁,邊閱讀邊思考幾個問題:

1.為什麼稱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聖」?

2.你喜歡李白還是杜甫?

 


李白的詩歌詩風豪放、飄逸、灑脫,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是繼屈原之後,我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

詩作《行路難》中,「欲渡黃河冰塞川」講的是生命的茫然。

拔劍四顧,要到哪裡去呢?

往北走吧,往北走想渡黃河,可是黃河已經結冰。那麼往西走吧,「將登太行雪滿山」,想爬過太行山,可是滿山都是大雪,似乎生命當中都是阻礙,都是困頓。

李白會怎麼面對呢?

他用調侃的方式給了自己一個解放,「閒來垂釣碧溪上」,不要這麼悲壯,把生命看得悠閒一點吧,不要去做什麼偉大的事業,就拿著釣魚鉤,在小溪邊釣魚吧。

「忽復乘舟夢日邊」,釣著釣著累了,睡著了,夢到自己坐著船到了太陽的旁邊。這是李白的浪漫。

在無法解決現實中的阻礙與困頓時,他會做夢,用夢來把自己帶到最美麗的地方。

我既感動於他「舉杯停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孤獨,又敬佩他「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

他很少悲哀到底,他會給生命一個巨大的希望,這是李白內在世界裡的嚮往。

而他的《將進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也充分體現了他的高度自信與樂觀。



李白喜酒,並長於借酒抒懷。

詩以奔放的筆調,傲岸不羈的豪情,狂吟高歌,既有人生幾何、行樂及時,聖賢寂寞、飲者留名的絕對消極,又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相對積極。

以睥睨權貴、棄絕世俗的氣概,在醉鄉中實現對不如意現實的超越。

詩人與酒結緣的歷史不能算是很悠久。

真正把詩歌與酒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的詩人是曹操,曹操之前,釀酒技術至少已經發明了兩三千年了。

在那兩三千年裡,酒跟詩歌的關係,與一般軟飲料沒有什麼區別。

只有在曹操唱出「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之後,詩人們這才紛紛端起酒杯,邊飲酒邊吟詩,詩中有酒意,酒中有詩意。

酒之所以受到詩人們的青睞,跟它的兩個特性有關:興奮與麻醉作用。

興奮作用可以激發詩人的靈感,使他們進入亢奮、自由的創作情境,天真、浪漫、閒逸、歡愉、憂患、憤慨、悲愴,種種性格、情感都被充分地釋放出來,化為詩情,凝為詩篇;

麻醉作用可以使詩人暫時擺脫世間禮儀俗套的拘束,在精神上超越名利的得失帶來的煩惱,進入一種相對自由單純的精神境界。多愁善感的詩人,人生坎坷的詩人,酒精是他們最合適的飲料。

引發詩人想像的諸多事物中,月亮與酒是兩種十分重要的東西。

月亮是冷的,可以引發詩人沉吟;而酒精是讓人熱血沸騰的,可以激發詩人歡歌。

唐詩裡既有月神的沉吟,也有酒神的歡歌,兩者都是唐詩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毫無疑問,沒有酒精的興奮和麻醉作用,唐詩不可能有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樣豐富多彩,這樣瑰麗璀璨。

為了更好地了解唐詩,先來了解一下唐代詩人的飲酒情況,是大有必要的。



李白是一個興趣多樣的人,讀書、做詩、劍術、學道、旅遊、從政、隱居、飲酒,他都曾有濃厚的興趣。

李白也是一個性格外向喜歡交遊的人,結伴隱居、攜侶同遊、觥籌交錯、燈紅酒綠,他都曾熱情洋溢地嘗試過。

從他的一些詩歌作品中看,他的生活,似乎是快樂多多、色彩斑斕的,是頗為熱鬧的。大概正是因為這些,許多人都對他懷有較為濃厚的興趣。

如果讓他們在李白、杜甫之間做一個人生道路的虛擬抉擇,可能更多的人會選擇李白,而不選擇杜甫。

理由大約包括,李白的人生較多快樂熱鬧,而杜甫的人生較多鬱悶冷清。

其實,這是一個不小的誤會。李白的快樂熱鬧和杜甫的鬱悶冷清,某種意義上都只是他們的語言表達,是一種假象。

杜甫的人生固然充滿著鬱悶,不乏冷清時分。但是,李白的人生也絕不是充滿快樂和熱鬧的。兩相比較,李白的熱鬧快樂,應該沒有杜甫多。

杜甫有人盡皆知的官宦家族譜系,李白幾代之內來歷不明;

杜甫可以名正言順地參加科舉考試,李白只能通過非正常渠道(兩度跟前朝宰相孫女聯姻、向地方官員自薦、走公主後門等等)謀求仕進;

杜甫從小便躋身上流社會的交際圈(《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可證),李白青年時代只能做個縣衙門跑腿的小吏;

杜甫夫妻恩愛一直有穩定的家庭,李白婚姻多變幾度仳離……雖然同是失意落魄之人,但李白的失意落魄遠比杜甫大得多,深切得多。

由於家族背景尤其是父親祖父身份的不同,杜甫不妨哭窮訴苦,李白卻需要說些大話裝裱門面。

另外,這跟他們的思想性格也有一定的關係。杜甫崇儒求實,李白崇道尚虛。



李白和杜甫剛好跨越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成為兩個高峰,他們只相差十一歲,可是個性明顯不同。我們稱李白為「詩仙」,稱杜甫為「詩聖」。

李白之所以被稱為「詩仙」,是因為在詩的國度裡,他是一個不遵守人間規則的人。

「仙」的定義非常有趣,李白本身建立起來的個人生命風範,不能夠用世俗的道德標準去看待,比如李白的好酒,李白的遊俠性格,李白對人世間規則的叛逆。

可以說李白把道家或老莊的生命哲學做了盡情發揮,變成一種典範。

杜甫是「詩聖」,「聖」與儒家學說有關,儒家生命的最高理想是成為聖人,「聖」需要在人間完成。「仙」是個人化的自我解放,「聖」則是個人在群體生活當中的自我錘鍊。

很多人喜歡爭辯李白好還是杜甫好,其實生命裡面常常充滿兩難,為什麼一定非要選擇其中一個?為什麼不可以同時喜愛他們?

有一天晚上,皓月當空,你一個人喝酒,感覺到生命的孤獨與茫然,體會到李白的詩最美的部分;

有一個寒冷的冬夜,在地下道裡面,你看到一個乞丐在行乞,也許你會想到杜甫詩中最感人的部分,你會想起「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二者其實是不同的感動,我不覺得在皓月下喝酒的那個我,走到地下道看到乞丐就不會有悲憫之心。

這中間並不衝突,而是生命的兩種完成,一味爭論李白與杜甫哪一個更好,是把文化弄得小家子氣了。

文學的美不是生命的窄化,而是讓生命開闊的過程。大唐盛世的迷人不止是李白生命的豐富,更是李白與杜甫一起構成的大豐富,因為他們如此不同,又是同一個花園裡開出來的花朵。



蔣勳先生說,歷史上最讓他感動的畫面,是李白與杜甫在酒樓上坐下來喝酒,談他們的生命理想。

李白、杜甫初遇於天寶三載(744年)夏天。李白遭賜金放還,準備客遊梁宋,離開長安經過洛陽,在那裡他們初次見面,一見如故。

當年秋天,他們曾跟高適等人相約一同遊覽梁宋。

第二年,杜甫再遊齊魯,秋天到達兗州,當時李白也自梁宋回到東魯,兩人有過一段愉快的結伴同遊的日子,就是杜甫所說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李杜二人的友情是唐詩史上的佳話,杜甫因牽掛流放夜郎的李白,憂思於心,久而成夢,夢醒後寫了《夢李白二首》。

杜甫在詩中,以夢見故友前的悽惻起筆,最後以夢醒後的感慨作結,可謂極沉鬱悲痛之至。生死繫念,堪稱古今表現友情的壓卷之作。

都說文人相輕,但是在唐代也有許多不但不相輕反而相推重的例子。

孟浩然四十歲的時候,為了謀求仕進,來到京城長安。一次在秘書省,雨後天氣,秋月如洗,一班詩壇名流聚在一起吟詩作賦,玩聯句成詩的遊戲。

當孟浩然對出「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的時候,舉座讚嘆其清絕,都停筆不再往下續。

從此,丞相張九齡,侍御史王維,尚書郎裴勝、盧僎,大理評事裴揔,華陰太守鄭倩之等等,都紛紛跟孟浩然結為忘形之交。張九齡、王維更是對其讚不絕口。

這就是唐代,一個多情深情、兼併包容的大時代。

相關焦點

  • 李白和高適的塑料兄弟情!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杜甫和李白被後人稱之為「詩聖」和「詩仙」,也是唐詩成就中最高的兩位詩人 ,合稱為「李杜」,並且兩人也是好友。 杜甫和李白第一次見面是在東都洛陽,那時候的李白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大詩人,而杜甫只是一個落魄文人。 兩人一見如故,由於當時李白的名氣太盛 ,杜甫就成李白的頭號粉絲,寫了一首《飲中八仙歌》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把李白譽為「酒中仙」。
  •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最全完整版在這裡!
    如果,你有個××的朋友,你們還能一起蕩起友誼的雙槳嗎?你們友誼的小船還好嗎?
  • 白居易寫給元稹一首詩,被元稹一句詩懟了,元白的友誼小船翻了?
    在這些偉大詩人之中,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最具代表性。 李白詩風清新明快,筆鋒犀利、氣勢恢宏; 杜甫詩風則沉鬱頓挫、感人肺腑。 更讓人羨慕的是這兩位大神級的詩人還是一對死黨。他們一生之中雖只有三次會面,卻在皓白如水的月光之下,揮毫寫下了一首首經典詩歌。
  •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表情包無水印下載 漫畫版圖片系列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喃東尼)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表情包無水印下載1、來自@內涵表情菌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1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2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83、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熊本熊系列(@動漫繪館)
  • 從什麼時候,友誼的小船翻了
    從什麼時候開始,友誼的小船就翻了。從生活的各個點點滴滴,有一段時間你會發現。你身邊的閨蜜不會那麼關心你。這大概是成年人的無奈之處。友誼是甘甜的蜜露。是在口渴之後,咽下的一汪清泉。它是愛情代替不了的東西。是我們一直前進,不孤單。上大學時,有8個女孩住在一起。說實話,8個人住在宿舍裡,都不知道和誰玩。那時候我們來自四面八方夥伴,但是人多,到最後衍生的結果就是兩兩兩互相排斥。
  •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是什麼梗什麼意思?出處到底在哪
    ­什麼?你不知道什麼意思?  ­  ­  ­友誼小船翻船的寫照大概就是以上種種↑↑↑  ­隨著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的走紅,機智的網友還創造出更多類似的調侃、吐槽的網絡語:  ­對於這一片段有網友吐槽,這完全就是「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的現實寫照啊。
  •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因為「friendship」又稱作"翻的ship"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因為「friendship」又稱作"翻的ship" 2016-04-18 10:54 來源:滬江 作者:B老師&山風   最近,一組名為「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的漫畫在朋友圈引發一段熱潮。
  • 李白和杜甫的友誼:雲樹之思的由來
    李白與杜甫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了,他們生活的時代,是大唐從強盛逐漸走向衰落的時代,他們的命運也因此變得坎坷,這也使得兩位詩人相遇的時候有了更多的共同話題。公元744年(天寶三年),32歲考進士不第因此出去遊歷四方的杜甫在走到了洛陽遇到了43歲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
  • 才子僅存一首詩,憑此一詩成名,譯成白話文: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譯成白話文,其實就是: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這個話,是近幾年很流行的一個網絡用語,一般指的是友誼經不住考驗。這話走紅網絡後,網友們也經常在後面續上一些自己的體會,比如加上:愛情的巨輪說沉就沉了;任性的體重說漲就漲等。很顯然,這都是網友們的調侃,但朱穆的這首古詩版,人家可是一本正經的。
  • 李白和杜甫的友誼到底是怎麼樣的?
    教科書上給我們傳達的是兩個人純潔的男男友誼,但是在坊間流傳著很多二人關係很是不一般的說法,即使是在嚴肅的學者,即使用詞很是嚴謹苛刻,提及到二人,也避免不了有著斷袖的傾向。林庚曾經說過,李白是杜甫一生中最為傾心的詩人,但是他也很疑惑,為什麼李白對於杜甫確實那麼冷淡呢?
  • 成語典故《銷聲匿跡》: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某一次,兩人為了一個女人大打出手,徹底撕破臉,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從此分道揚鑣。 話說這位陳敬碹有個哥哥在朝中做官,此人叫田令孜,田令孜原本姓陳,後來隨養父姓氏,改為田姓,入宮做了宦官。 唐僖宗在位時期,田令孜權傾一時,被皇帝稱為「阿父」。
  • 十首古詩詞,幫你扶穩友誼的小船!
    愛情的巨輪說沉就沉,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用十首古詩詞,幫你扶穩友誼的小船。《贈汪倫》【唐】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 李白與杜甫的友誼——同是天涯淪落人
    傳說唐玄宗宴請李白時,李白酒醉,竟喝令高力士替他脫靴,高力士覺得自己受到了奇恥大辱,便慫恿楊貴妃,到唐玄宗面前詆毀李白。耳根子軟的唐玄宗聽信了讒言終於下詔曾進,讓李白離開長安。春夏之交,杜甫在洛陽遇到了大詩人李白。那時,李白四十四歲,杜甫三十三歲。
  • 李白、杜甫、高適的官場沉浮
    天寶三年(744),李白與杜甫和高適一同前往王屋山陽臺觀(今河南省濟源市境內)遊玩。李白本打算此次前去陽臺觀拜訪早年有過一面之緣的名道士司馬承禎,結果入觀後被告知司馬承禎已然仙逝。睹物思人的他便在此留下了一副《上陽臺帖》,也是如今僅存的李白手書真跡。然而我們今天不聊《上陽臺帖》,也不聊司馬承禎。我們要聊的是李白、杜甫和高適的故事。或者說,我們要聊的是這三人為何會有這個緣分一起去王屋山遊玩。開元十二年(724),二十四歲的李白辭別家人,開始去追尋自己的理想。待走到江陵時,李白與司馬承禎相會。
  • 《螢火蟲小巷》:不要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幸好之前有一句不知哪來的名言「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刷爆了整個網絡。還好我和朋友的結局不是這樣,我們都沒有選擇不了了之,當雙方都想要挽回的時候,結局就不同了。《螢火蟲小巷》裡的友誼《螢火蟲小巷》講述的是兩個女孩的故事,這個故事從女孩的14歲講到了41歲。
  • 李白和杜甫之間不得不說的友誼
    而說起李白杜甫,又不得不提他倆之間「偉大的友誼」。很多人以為他倆之間的感情是「粉絲與偶像」的關係。大家紛紛為杜甫對李白的一片深情鳴不平,杜甫一生為李白寫詩十首,間接提到李白的也有五首,而李白最出名的詩不是寫給汪倫,就是寫給孟浩然,這讓杜甫情何以堪?
  • 男子借朋友7萬還錢時用冥幣充數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男子借朋友7萬還錢時用冥幣充數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時間:2020-12-18 23:0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男子借朋友7萬還錢時用冥幣充數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安徽滁州琅琊公安揚子派出所接到報警稱:一男子借了朋友7萬元,還款時卻購買了大量100元面值的冥幣,企圖矇混過關
  • 是什麼導致李白和高適的決裂,杜甫的暗自神傷?
    沒錯他們就是曾經組建過「詩壇三叉戟」旅行小團隊的杜甫、李白和高適。三人度過一段浪漫而又放蕩的旅行,在合唱過「難忘今宵」之後,各奔東西。永王璘謀反後,高適為淮南節度使進行討伐,實際上已經和李白處於對立面了。李白被收監關押後,寫信向高適求救,高適非但沒有救他,還將他們之間的關係有意隱瞞,燒了寫給李白的詩詞,友誼的小船翻了,他們之間的關係徹底決裂。後來李白被素未謀面的郭子儀所救,後因舊病復發而亡。
  • 怎樣的友誼小船會翻?咱來看看這兩對「刎頸之交」!
    23 11:23作者:我方特邀學者楊梅「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結合到現實生活中,還真是摯交翻臉不計其數。讓人不由想起邱吉爾的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的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和弱點,一旦友誼觸及到這個底線和弱點,或強人所難,或索求無度,或錙銖必較,那麼,終究會突破底線,暴露弱點,從而導致友誼的破裂。
  • 魯迅和胡適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原因是奉行的文化理念不同
    魯迅和胡適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原因是奉行的文化理念不同文·段宏剛 魯迅(1881年——1936年)和胡適(1891年——1962年)都是我國現代文化史上成就突出的知識分子胡適和魯迅然而,這兩位大師從朋友到冤家,中間經歷了許多事,一步步讓友誼的小船翻了一次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