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第十二屆聯合國衛塞節國際佛教大會在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召開。中國佛教代表團團長、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大和尚在會上作主旨發言。 賢清 攝
5月28日,第十二屆聯合國衛塞節國際佛教大會在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召開。中國佛教代表團團長、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大和尚在會上作主旨發言。 賢清 攝
5月28日,第十二屆聯合國衛塞節國際佛教大會在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召開。本次大會的主題是「佛教與世界性危機」,來自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位佛教代表參會。 賢清 攝
中新網曼谷5月29日電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大和尚28日在泰國阿瑜陀耶表示,佛教主張平等、尊重、慈悲、奉獻等精神,對未來全球新文明形態的形成必定能發揮積極的作用。
為期3天的第十二屆聯合國衛塞節國際佛教大會當天在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開幕,中國佛教代表團團長學誠大和尚在會上作題為「佛教與世界危機」的主旨發言。
本次大會主題是「佛教與世界性危機」,來自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位佛教代表參會。
學誠大和尚表示,世界性危機包括三方面:長久以來人類無限制地對生存環境進行掠奪式的開採及無節制的廢棄物排放所導致的生態危機,在資源緊缺和生存發展需求雙重壓力下所導致的戰爭危機,過於追求物質發展所陷入的信仰危機。這些危機的產生分別根源於人類內心的貪婪、嗔恨和愚痴。
他認為,化解世界性危機需要全人類共同努力,以引領全人類前行的文化價值體系和宗教信仰體系作為嚮導。上述體系不為某種文化或宗教所特有,而為人類各大文化和宗教所共通,同時又超越各大文化和教派。
學誠大和尚指出,佛教自誕生之日起便一直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在與各種文化或宗教對話過程中自覺地充實自我,乃至超越自我,佛教主張的平等、尊重、慈悲、奉獻等精神,對未來全球新文明形態的形成必定能發揮積極作用。
據了解,根據聯合國1999年的決議,每年5月的月圓日為聯合國衛賽節,慶祝釋迦牟尼佛的出生、證道和涅槃,舉行全球性慶祝活動。2004年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舉辦了第一屆「聯合國衛塞節國際佛教大會」,今年是第十二屆。通過世界佛教徒的共同努力,其影響不斷擴大,並逐漸發展成為各國佛教領袖、佛教徒向世界展示本國佛教發展的平臺,也成為各國佛教徒從佛教的角度為解決國際衝突、促進全球和諧發展出謀劃策的舞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