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的正確讀法及「命與運」的區別性

2020-12-18 騰訊網

奉天承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從小到大,沒有一千也聽了有八百遍了。但其正確讀法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但大家錯讀,估計受影視作品影響太深。

詔書在西周時分為「誥命」和「敕命」兩種,從明朝開始才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但為何後來影視劇中錯讀,想必是古代時候格式問題,古代文章是從上到下,從右到左的寫法。如果直接把「皇帝」一詞寫在「承運」的下面,不符合規矩。因為沒有人可以比皇帝高呀。所以就另換行頂格起寫。

正確寫法為上圖所示,下圖就是因為沒明白此理所致,儘管是惡搞。

這是在古代帝王講究君權神授,才有此一說。如今是社會主義國家,命與運的區別又有哪些呢?

何謂命

世人都把「命運」一詞合為一談,可中國文化歷來都挺講究,命是命,運為運,豈能混為一談?合起來叫做命運,但兩者完全不同。

何謂命?曰:先天也!命為天命,為先天。打個比方,你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有什麼樣的父母,有什麼樣的兄弟姐妹等。就是命理學上講的六親,這個是註定的,在你出生的時候就註定了,沒辦法更改。總不能說我可以隨便換個父母吧?就如個別棄嬰,也是父母拋棄他,並不是他能決定的,因此還是符合無法改變一說。

何謂運

但要是說,如果一切一出生就註定了,那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好在,上天給了我們機會,給了我們自主性,可改變性,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

什麼叫做主觀能動性,簡單理解為你是具有個體的意識與思想,你可以對周邊事物有改變和作用能力,強調的是你的主動性。有別於其他動物,人類是具有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因此,對於運,我們就好理解了。運是屬於後天的,命是屬於先天的。運是具有可變性,命是屬於固定性。假使一個人,出生的家庭不好,這個人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使得家庭條件變得更好的,可以選擇自己的妻子,但他無論如何也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

客觀看待命運

這就是命與運的區別,理解了命與運的區別,大家才會更理性更客觀的看待命運這個東西。而不至於說,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命運是天生註定的人云亦云。

至於會有讀者想問,那命是可以預測的嗎?對此,無非就是三種答案,可以預測,不能預測,能預測一些吧!關於這點問題,我放到下個話題來解答一二。

End

相關焦點

  • 「素人」「玄人」「白人」到底是什麼意思?
    「素人」的反義詞是「玄人(くろうと)」,同樣是由仿照「白人」得來的「黒人(くろひと)」演變而來的。「白人」有素淨、純粹的意思,而「黒人」則有熟練的、嫻熟的、經驗豐富的、線條分明的、多種顏色等意思。各種顏色混合在一起就會得出黑色,所以就有了「黒人」這個詞。
  • 日語中的雞蛋,「玉子」和「卵」的區別
    「玉子」と「卵」「玉子」和「卵」都讀作「たまご」。你能正確理解「玉子」和「卵」的區別嗎?卵焼き還是玉子焼き,或者ゆで玉子還是ゆで卵,討論這些的人也有吧。無論哪一方都是平時不經意地使用的字,在什麼狀態的情況時使用「卵」,何時又稱為「玉子」其實是被明確的區分的。因為其中有認為是品牌差異的錯認情況,因此在這裡好好理解區別,正確的掌握使用吧。
  • 日本究竟讀「にほん」還是「にっぽん」?
    學日語的小夥伴都知道「日本」的讀音是「にほん」,所謂「霓虹國」就是它的音譯。但學著學著,又發現它還可以讀成「にっぽん」,那麼為什麼有兩種讀音,它們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這要從日語的「は」行假名的讀音演變說起。現代日語中的「はひふへほ」(ha,hi,fu,he,ho) 在古代原本是讀作「ぱぴぷぺぽ」(pa,pi,pu,pe,po)的。而「日本」這個國號是7世紀後期開始使用,那時候的讀音應該是「にっぽん(吳音)」或者「じっぽん(漢音)」。所以從歷史來說,「にっぽん」這一讀音的歷史更久遠。
  • 日語單詞「直す」和「治す」的區別
    注意:由於網站字體原因限制,「直す」的正確寫法如上圖所示。「直す」和「治す」這兩個詞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能很好理解。但作為日語,對於日本人來說卻有經常被用錯的時候。在寫「病気を「なおす」」或「機械を「なおす」」的情況下,用哪個「なおす」是正確呢?很多日本人都是在不太明白的情況下就使用なおす的。大家知道這兩個なおす的意思、區別,和在什麼場合使用哪一個是正確的嗎?如果不知道的話,趁這個機會了解一下各自的區別和使用方法吧。
  • 孟子曰「性善」,並不是「人性本善」
    一直以來,孟子在先秦的諸子百家裡被認為是「性善論」的主張者,由於《孟子》一書思想的深奧及複雜,所以長期被大眾所誤解,而本文要談的,當然是被大眾誤會最深的《孟子》學說——性善論。首先,先正名孟子的「性善論」「性善」,是《孟子》對自身思想最簡要的說明;孟子本人從未說過「人性本善」四個字,「人性向善」也從沒說過,不管是從「人性本善」或「人性向善」來理解《孟子》的性善論,都會讓我們誤入歧途。
  • 日語中的「何」讀「なん」還是「なに」?
    」(什麼)的空耳,它的日文漢字寫作「何」。一定語境下,「なに」還可以表示感到驚訝或不解。日語中「何」的訓讀有兩種發音,除了以上提到的「なに」之外還有「なん」。那麼你知道「何」在什麼情況下讀「なに」,又在什麼情況下讀「なん」嗎?首先給大家看一看三個帶有「何」的例句,大家可以猜一猜每句中「何」的發音。
  • 日語中「醫者」「醫師」「先生」的區別是什麼?
    「醫生」在日語中的說法有「醫者」「醫師」「先生」等,區別是什麼? 在日本的醫療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醫者」「醫師」「先生」這三個詞,而且通常都翻譯為「醫生」。那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表示「場所」的「に」「で」的區別
    日語表示場所的格助詞有「に」與「で」,區別是「に」表示的是人或物以及狀態所處的場所或立場,而「で」則表示動作進行及行為發生的場所。也就是說,「に」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場所,是靜態的,「で」表示的是動作進行的場所,是動態的。 1.1 図書館にはいろいろな分野の本がある。 1.2 彼はよく図書館で勉強する。
  • 人之初,「性」本善
    ,捂著耳朵,或者把書蒙住」,他們說:「好噁心啊」。「月經是很正常的,不髒,不噁心,我們應該怎麼看待?怕不怕?」「不——怕——」,孩子們一如既往地大聲。盧新晨笑起來。3年級剛開課的時候,他需要給孩子們補講性行為的課程。結合教材給的場景,盧新晨當時硬著頭皮站在講臺上說:「爸爸和媽媽結婚,入洞房,是做什麼呢?
  • 日語中「歳」與「才」有什麼區別?
    在日語中,表示年齡時,有人寫作「歳」,也有人寫作「才」。這兩個字對應的中文都是「歲」,那麼它們有什麼區別呢? 「歳」與「才」原義不同 「歳」與「才」的發音都是「さい」。不過,從語義上來看,「才」的意思主要是人所具備的能力與素質、聰明、人才;例如,日語中有「才能」、「天才」、「秀才」等詞語。而「歳」原義就是表示數字,特別是年月;相應地,日語中有「お歳暮」、「歳末」等詞語。從平安時代開始,就「歳」用來表示年齡了。
  • 福柯:反對「性壓制」是個陷阱,「性」其實是知識構建的權力表象
    對於性概念的探討,集中在《性概念史》特別是第一卷——「認知意識」中。在他看來「性」是一個權力/知識構建的體系,正如弗洛伊德的理論中闡述用「超我」(superego)去克制「本我」(id)所與生俱來的欲望時,性從一個行為狀態轉變成了一個具體的社會形式。
  • 日語初級當中助詞「は」和「が」的區別(*'▽'*)
    今天我要給小夥伴們講解一下日語初級當中遇到「は」和「が」的區別。初學者許多同學在學習日語的時候都會被「は」和「が」的用法所困擾,在這裡給大家簡單總結一下他們的用法。首先我們要知道兩者都屬於助詞,在句子中並不能直接翻譯。不管是「は」還是「が」都不要翻譯成「是」,這裡是初學者非常容易搞錯的地方。
  • 22個你可能會讀錯的廣東話 囡囡讀「男男」?
    廣東話每日都會講,不過是否每個字的發音大家都用得正確呢?早前在facebook專頁則介紹中文字廣東話正音,其中不少中文字的正音都震驚了一眾網友,不但有逾千人贊好,更有近900個share。當中最令人出人意表的,一定是平日大家讀作「女女(音節應為neoi1)」的「囡囡」,原來是讀作「男男」!
  • 高考語法|「まで」「までに」「にまで」的區別
    對於學日語的同學來講「まで」和「までに」「にまで」的用法,是繞不開的難點,單看講解的時候很明白,用的時候就是一個字,暈。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講一講兩者的區別。首先,「まで」和「までに」,表示「在~之前做某事」。
  • 東北話「太nē了」的「nē」字應該怎樣寫?
    很多如「整」、「摳」、「得瑟」、「忽悠」、「嘮嗑」、「急眼」、「砢磣」、「硌應」、「扒瞎」、「磨嘰」、「埋汰」等原本的東北方言詞彙,迅速被流傳到全國。如今的年輕一代,聽不懂這幾個詞的人恐怕也不多了。nē的用法和解釋今天聊到的這個詞,是「nē」。
  • 日語助詞「に」和「で」你真的分清楚了嗎?
    我們知道助詞「に」表示中文「在」,是存在句「~に~があります/います」(~有~),其中「に」表示存在地點。而知道助詞「で」表示「在」,是它提示動作進行的場所。在講解區別之前,我們先來看2個句子。請選出正確的使用助詞:「教室に花があります。」「教室で花があります。」好,選擇先記在心裡,我們在看2個句子。「教室に試験があります。」「教室で試験があります。」
  • 【日語實用課堂】「まで」和「までに」的區別
    「まで」和「までに」都表示「在……之前做某事」。看起來好像沒什麼難點,但加「に」還是不加,用起來還真有點猶豫。讓我們來看兩個句子:朝7時まで起きてください。朝7時までに起きてください。以上兩個句子哪個是正確的表達呢?
  • 一次搞懂「まで」和「までに」的用法與區別
    對於學日語的同學來講「まで」和「までに」的用法,是繞不開的難點,單看講解的時候很明白,用的時候就是一個字,暈。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講一講兩者的區別。首先,「まで」和「までに」,表示「在~之前做某事」。1、「まで」:表示在之前的某段時間中持續發生的事情,後接持續性動作。一般翻譯為某動作或狀態,沒有中斷一直發生到某個時間為止比如:朝10時「まで」寢ました。一直睡到早上10點。
  • 日語中「応対」和「対応」的區別,你造嗎?
    大家都知道「応対(おうたい)」和「対応(たいおう)的區別麼?雖然使用了完全相同的兩個漢字,但因為順序不同是意思也不同的兩個詞語。「応対」と「対応」の意味所謂「応対」,是「與對方作出應答」的意思。作為一大特徵,「応対」的對象必須是「人」。以「人」為對象,聽對方說話等地應答稱為「応対」。所謂「対応」,是「對應情況進行處理」的意思。作為特徵,「対応」的對象不僅限於「人」。當然人也是對象,人以外的對象「災害或事故」等則是「対応」。
  • 「物我兩忘」、「梵我一如」、「我思故我在」究竟什麼是「我」?
    撰文:川流中國人以「物我兩忘」之藝術境界為高,印度人以「梵我一如」為終極目的,西方人則以「我思故我在」為哲學的裡程碑。究竟這個「我」是什麼?如何去理解這個「我」呢?當人類意識到生命的存在時,便潛意識地以為有一個生命的主體存在,這個主體稱之為「自我」,於是主客分立,區別開自我與外界,成為了兩個對立的範疇。人們有著「自我保護」及「自我延續」這些要求,期望「自我」永恆存在,但可惜的是,我們卻會因衰老、疾病而死亡而壞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