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連飯都吃不上了,為何還不願開荒種地?你瞅瞅地上長了啥?

2021-01-09 天天讀詩詞

非洲作為世界七大洲之一,曾經也有過輝煌的的歷史,早在6000年前就已經出現了文字,古埃及更是整個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而到了現在,非洲卻成為了除南極洲之外最貧窮的一個大洲。

非洲作為人類最早的起源地,文明發展的時間遠遠超過其他各大洲,但直到如今,非洲還有大部分國家的人民百姓都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掙扎在飢餓線邊緣,光是吃飽穿暖就是一種非常奢侈的願景了。

可非洲的自然資源其實十分豐富,在尼羅河流域誕生的古埃及文明跟中國文明也同樣是農耕文明,可為什麼到了現在,很多非洲人寧願餓著肚子也不下地耕種呢?

三角貿易要解答這個問題,需要將非洲的歷史分為兩段來分析,就是在他們被殖民之前和被殖民之後。

15世紀時,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已經傳入了西方並且被大量運用到航行之上,加上當時西方正經歷文藝復興運動,所有人都對宗教統治之下的死氣沉沉的歐洲十分不滿,他們嚮往一種冒險的、新式的、充滿樂趣的生活,於是,大航海時代開啟了。

接下來歐洲人就進入了非洲,發現在非洲居然有如此之多的原始部落,還有「長得像人的極其聰明的猩猩」,他們就把這些「猩猩」運到世界各地,作為極其廉價的勞動力來幫助自己開拓新世界的土壤。

這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三角貿易」。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非洲各地都淪落成為了歐洲人的殖民地,整個歷史出現了極大的轉折。

殖民之前歐洲人進入非洲時,發現非洲幾乎沒有什麼可以稱得上文明的人類聚居地。可當年古埃及的輝煌卻是實打實的,也就是說,在幾千年的時間裡,非洲文明幾乎都沒有什麼進步!

其實非洲的自然環境是相當優秀的,早在1萬年前,撒哈拉沙漠甚至還是一片森林,尼羅河流域也是大水漫灌滿是沼澤,即使後來氣候急劇變化致使大量土地沙漠化,但至少尼羅河流域周圍是存在大量的沃土的,自然也不用說中非、南非等地了。

但即便如此,除了古埃及之外,非洲其他地方就沒有出現過任何農耕文明或者其他文明形式,其中的原因正是讓古埃及得以出現的豐富的自然資源。

在非洲生長著各種各樣可食用的植物,非洲人幾乎不需要怎麼勞作,只需要到山林裡頭花個把小時轉一圈,一天的食物就搞定了,加上氣候溫暖,他們甚至還不用儲備食物過冬,一年四季下來都不用愁吃的。

其中又尤以兩種可食用的植物最受非洲人喜歡。一種叫做猴麵包樹,猴麵包樹是非洲一種極其常見的樹種,它的果實可以長達20釐米,而且富含蛋白質、糖類和纖維素,每天只需要摘兩個,一天就不用餓肚子了。

除了果實之外,猴麵包樹的樹葉也可以直接吃,是非洲一種常見的蔬菜。猴麵包樹葉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和鈣質,能促進人體健康。而且猴麵包樹幹十分巨大,可以儲存很多水分,插一根管子進去就能直接當飲料喝,又乾淨又甘甜。

另一種植物,叫做香腸樹。顧名思義,這種樹會結出一種看起來跟香腸一樣的果實,吃起來十分甜美。這些香腸樹結出來的「香腸」長的甚至可以達到半米,重量更是可以達到10斤,因此,非洲人只需要守著那麼幾棵香腸樹,就不用擔心吃不飽的問題了。

而且這兩種樹除了被人類盯上了意外, 動物也會來覓食。在我國所謂「守株待兔」是個笑話,但是在非洲卻是真實的故事,他們只需要在猴麵包樹和香腸樹之下等待,自然就會有不長眼的動物來取水覓食,他們只要提前設置點簡單的陷阱,或者直接叫人一起去抓,連打獵都省了。

也正是因為猴麵包樹和香腸樹的存在,讓非洲人早早地耽於逸樂,加上那時候的非洲又一直沒有外敵,於是他們便慢慢沉淪在了這種安逸之下,不願意種地了。

殖民之後被歐洲人殖民之後,大量的非洲人尤其是非洲男性被買賣到了世界各地,致使非洲本土失去了大量勞動力,於是留下來的非洲人就更加依賴猴麵包樹和香腸樹了。

加上侵略者的壓迫和盤剝,他們的上升通道完全別關閉,少有的一些土地也成為了西方壟斷資本名下的財產。本身非洲人就大多不種地,結果僅有的一些田地還被歐美佔了去,就讓非洲人民更是雪上加霜了。

因此,非洲人越來越依賴也只能依賴猴麵包樹和香腸樹了。一方面,他們在富足的自然條件之下失去了進取的心,一方面,他們又受到了外敵的壓迫和侵略,兩種原因加在一起,就是非洲人不耕種的原因了,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何況他們本身還算不上「巧婦」呢?

相關焦點

  • 非洲人連飯都吃不上,為何還不願種地?當地人:你看地上都長得啥
    要明白南非可以說是非洲發展最好的一塊區域了,非洲的其他地方正在面臨著什麼樣的情況,簡直不敢想像。那麼問題來了,非洲都已經這麼飢餓了,百姓們根本吃不上飯,為什麼他們還不種地?怎麼可以這麼懶呢?面對這種疑問有當地人搖了搖頭,這還真不怪我們非洲百姓懶,你先看看非洲地上都是啥?黃沙!
  • 非洲人飯都吃不飽還不種地,是因為懶嗎?當地人:你看地上長了啥
    在中國有一句話是這樣說非洲的,就是「渴死不打井,餓死不種地」。就是說非洲人懶惰的程度到了生死都不顧了。這其實是因為非洲大部分是出於熱帶,當地降水稀少,全年炎熱。
  • 為什麼非洲人吃不上飯都不種地,因為懶?看地上長得是什麼就懂了
    事實上的非洲也確實是非常貧窮的,很多人連溫飽都是很難解決的,再加上處於赤道位置,常年的炎熱使他們的生存環境並不舒適,炎熱缺水也讓他們很難種植農作物,因此他們才會吃不飽穿不暖,說起來還是十分可憐的。非洲其實擁有著非常大的陸地面積,而且人口也非常少,按道理來講,他們不存在著很大的競爭力,應該不會那麼貧窮才是。但是,為什麼非洲就是富不起來呢?
  • 非洲人不種地吃什麼?原來有這種植物,網友:第一次見!
    非洲人不種地吃什麼?原來有這種植物,網友:第一次見遊遍世界美景,品讀百味人生,在我們的印象當中,非洲就是一片貧瘠落後的土地,甚至有些地方連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但是殊不知,非洲的自然資源是十分豐富的,都有許多珍貴的天然資源。
  • 古人云:「腿長腳瘦,家財必漏」啥意思?腰長腿短是異人相?
    順著這句話,和其相關的俗語「肥人額長有閒財」就出來了。在古代,底層勞動人民養家餬口都不容易,別說是吃成一個胖子了,所以人們總是將「肥人」看作是家裡很有錢的人,只有這樣的人家才能養出胖孩子。這是農耕社會特有的現象,在當時可能有些道理,但是現在也有些片面,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吃飯上都比較講究了,胖乎乎的孩子隨處可見。
  • 農業心聲:農民不願種地?扯蛋!不是不願種,是種地「活不起」!
    很多地少的農民,都希望自家能多有幾畝地,縱然以後幹活更辛苦了,但卻有動力。如今情況不一樣了,現在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種地失去了興趣,而且也不會種地。很多老農民說「70後不願、80後不會、90後提都不提」,這種怪象不是一個村存在,幾乎村村都有這種情況。國家也看到這個問題,並且對農村土地開展確權,提高了土地價值,而且種地還給不少補貼。
  • 非洲人不願種地,那靠什麼生存呢?當地人:有「大香腸樹」就夠了
    非洲人不願種地,那靠什麼生存呢?當地人:有「大香腸樹」就夠了非洲一直以來給人的感覺都是「神秘」和「神奇」,這個在以前幾乎不吸引中國遊客的地方近年來反而吸引了無數中國遊客前往旅遊,也有大部分中國人是到這個資源豐富的地方做生意。
  • 種地補貼上百元,土地還荒著,農民想要啥?專家不解
    種地補貼上百元,土地還荒著,農民想要啥?不是人們不想種地,而是生活在如今的社會之中,種地已經無法解決一家人的溫飽了,在過去20年前,種地雖然不能致富,但是至少比現在強太多了,在過去,種上幾畝地,幾年下來,至少可以賺夠為兒子娶媳婦的錢,可是現在呢?種地不但解決不了彩禮的問題,就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
  • 鬣狗被稱為「非洲二哥」,它們連獅子都不怕,為何卻害怕非洲人
    鬣狗被稱為「非洲二哥」,它們連獅子都不怕,為何卻害怕非洲人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自然界中有很多攻擊力很強的兇猛動物,比如老虎獅子等。其實除了這些,還有一種很容易被人們忽略的動物,那便是鬣狗。別看它們只是一種狗狗,可是它們的攻擊力也很強悍,就連老虎獅子見了它也會忌憚三分,所以江湖人稱鬣狗是「非洲二哥」。很奇怪的是這種動物絲毫不怕獅子,卻非常的害怕非洲人,這又是為什麼呢?鬣狗是一種群居動物,而且相互之間的配合度非常高,它們脾氣暴躁,只要誰不小心惹到它們,後果將無法想像。曾經有一頭獅子無意冒犯了鬣狗,就被鬣狗追得滿世界亂跑,看來鬣狗也是兇殘的不行啊!
  • 70年代老照片,眾人開荒種地,擠一張小板凳上,每人捧一本小人書
    正在吃中午飯的工人,羞澀的看著鏡頭,那時候的人們營養跟不上、活幹得又多,所以每個人都很瘦,在那個年代很難能看到一個胖子。70年代生產隊開荒種地場面,誓把荒地變良田的架勢,畢竟當時農作物是很重要的。議價雜糧專櫃的商店門前,人們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購買。
  • 中國遊客上南非撿起地上的「玉石頭」,幸好導遊提醒,免一場災難
    你知道嗎?非洲人吃飯是不用刀叉和筷子,不像中國人和美國人那樣。他們的飲食就是直接用手抓起飯來食用。非洲人吃飯的習俗是大家坐在一起,人們都是拿左手拿飯和菜,用右手抓飯和菜的。別人都會用右手抓飯和菜送入自己的口中。而他們的這些習慣也是非常的乾淨利落的。那要去的中國遊客是肯定是不會慣的。非洲呢,長輩吃飯沒有離開的時候,晚輩最好是不要離開的。
  • 河南8旬老夫妻下雪天在地坑院裡做午飯,大爺連吃三大碗,吃的啥
    現在住的地坑院還是父輩們留下的老院子,由於蔡大爺喜歡種地養牲口,家裡如今還種了20多畝地,養著一頭騾子,自己還養了二十多隻土雞和兩條狗,女兒也一直說不讓她們種地養牲口了,搬過去養老,但是老兩口覺得生活在這裡隨意,養東西方便,不願意搬過去,就一直住在這一百多年的地坑院裡,過著她們自己認為很舒服的養老生活。
  • 為何非洲人寧願挨餓也不種地?當地人:出門溜達一圈就有「食物」
    眾所周知,說到非洲大家都知道這個地方是很貧窮落後的,之所以給我們這樣的感覺,那是因為非洲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高科技的產品。其實這樣地形地貌的地區資源是很豐富的,高原佔據了非洲60%以上的地區,還擁有最大的沙漠地區,西部有雨林地帶。沿海是大草原和多數平原,這樣的地形使得非洲的資源並不差。
  • 非洲人鍾愛的樹,一棵樹可以養活一家人,怪不得非洲人不種地
    但並不是世界上的所有國家的農業發展都如我國發展這樣迅速的。有些地區的農業發展相對落後,但卻並沒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非洲的一些國家雖然農業不發達,但他們依靠著一些其他的植物,也可以得到豐富的食物供給。有一種樹是非洲人所非常鍾愛的樹,一棵樹便可以養活一家人,怪不得非洲人不種地。
  • 你知道嗎?為什麼非洲人自己口頭禪「烏龜說」啥意思
    非洲諺語在世界上鮮為人知。奈及利亞人也有一句諺語說:「不懂得言語的人,就不懂得祖先」。對我們來說,不了解一點非洲諺語,也就很難理解非洲人。諺語是各地老百姓在與自然界打交道過程中總結出來的規律。但是非洲民族沒有文字,為了便於記憶和傳播,許多非洲諺語借動物的口說出來。
  • 非洲人想不明白:我們寧願吃土也不吃這東西,為啥中國人都愛吃?
    非洲人想不明白:我們寧願吃土也不吃這東西,為啥中國人都愛吃?雖然非洲比較貧窮和落後,經濟發展緩慢,但是非洲的自然資源卻非常豐富,特別是整個非洲大陸基本上都是被海洋包裹著,在境內還有不少河流,因此非洲的海產品非常豐富,特別是當你走進非洲的菜市場時,你會發現有各種各樣的海鮮在售賣,而且個頭還非常大,比如龍蝦、各種海魚、螃蟹等。
  • 在農村種地的父母不願讓孩子回農村種地,這是為什麼
    尤其是農村人,傳統觀念比較強,家裡出了個大學生,在村子裡說話都有分量些,受人矚目。種地在村子裡會被人瞧不起的,所以,農村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社會精英,白領、骨幹,讓孩子走仕途,不願孩子繼續「下愚」下去。打從我記事以來,父母經常訓斥我,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只能「修地球」,就只能與泥巴打交道,就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就……。
  • 非洲人不明白:這麼「腥」的東西,為何中國遊客還吃得津津有味?
    請訂購下面的文章,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行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旅行是很棒的事情,不僅能增長見識,還能擴大見識,在裡面,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更新對這個世界的新認知,旅行是在短時間內恢復我們生活熱情的良藥,無論是短距離旅行,還是長途旅行,都能在某種程度上有所收穫,現在還有很多人走出國門,去世界其他國家遊玩
  • 退休老人城郊開荒種地不亦樂乎
    退休老人城郊開荒種地不亦樂乎   早上7時許,當上班族正緊張地向工作單位趕去時,馮大爺和幾名上了年紀的老人,卻在省會小安舍附近的一處「農田」裡忙得不亦樂乎。  清除雜草,澆水灌溉,順手摘點成熟的瓜果,馮大爺一直就沒閒著。  說是農田,其實不過是一塊在雜草地開闢出來的一角。在微風中,一片油葵輕輕晃動著葉片,像是在向遠處的人們招手,更像是跳著美麗的舞蹈。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是啥意思?關乎來年收成
    文/孟浪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是啥意思?經常能瞧準事,屯裡的人們也都信服。今天三叔指不定又算出了什麼,來和小編一起去瞅瞅。三叔看天空肯定有道理,其實三叔看的是天上下不下雪。肯定有人會問這雪有啥好看的?這還得從一句老話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