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和導師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為何有人畢業後老死不相往來?

2020-12-15 考研百曉生

在中國,導師和研究生之間是一種很微妙的關係,不論是學生還是導師都是在盡力維繫這一平衡。導師負責制的體系下,學生處於劣勢,遇到問題又沒有第三方的制約。如果求助於學院或者學校的力量幹涉,得罪導師的後果對於學生來說恐怕只剩下最後退學一條路可以走了,因此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學生往往選擇忍氣吞聲,當超過極限心理承受時,跳樓自殺的事件就出現了。

細數導師和研究生之間的關係無非有以下四種,導師好、學生好;導師好、學生不好;導師不好、學生好;導師不好、學生不好。

一.導師好、學生好---可遇不可求

這是理想的師生關係,導師和學生之間教學相長,是一種科研合作夥伴關係。這種關係十分難得,需滿足兩個條件,一、導師有實力,一心為學生好,二、學生有潛力,願意跟著導師學。「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係需要彼此之間相互信任。如果你屬於此類,那麼恭喜你,你可以將關係進一步發展。學術需要傳承,導師年齡大了也要退休,導師會選一人重點培養,如果你能成為導師的「關門弟子」,將來接手導師課題和實驗室的很可能是你。

二.導師好、學生不好---請神容易送神難

學生怕遇見坑爹的導師,同樣導師更怕招到坑爹的學生。複試時發現一個好苗子,即有實力又有潛力,毫不猶豫招到自己門下,準備重點培養。入學後才發現複試時的表現都是假的,三天兩頭找不到人,動不動要求出去實習,要求的文章不看,實驗催一下動一下,遇到一點小困難,就抱怨課題太難要求換課題,動不動還以死相逼,導師遇見這種學生,只能是自認倒黴,誰讓當初自己看錯人了呢。更有甚者女研究生在讀研期間懷孕了,要求回家生孩子,遇見這種事情導師真的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三.導師不好、學生好---終生誤,誤終生

有些學生有志於科研,本科院校也很好,畢業於985/211,可惜沒有遇上好導師。有些導師是自身水平不夠,給予不了學生更好的指導,甚至是瞎指導。部分老師從事於學校行政工作,對於科研的事情一點都不上心,對於學生也是不管不問。另一種情況是導師水平高,但對於學生過於嚴格,要求每天進入實驗室,而且要求打卡,做實驗好像每天上班,師生關係更像是一種僱傭關係。

如果學生能做出成果還好,第一作者肯定是導師,如果做不出成果就惡語相加,這種老師可以稱之為「學閥」。好處也不是沒有,跟著這種老師也確實可以學到東西,但這種關係的維持是導師拿學生的畢業相要挾,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學生對於科研的熱情。

四.導師不好、學生不好---罪與罰

這是一種最差的情況,導師完全把學生當做奴隸,對於學生要求隨叫隨到,不管你有什麼事情都必須放下。從取快遞報帳,到給導師接孩子帶家教,完全就是導師的免費保姆。如果這時又遇見一個「不服管教」的學生,那麼矛盾就爆發了。如果一畢業,學生和導師之間老死不相往來,對於導師來說,這是培養學生最大的敗筆。

這四種情況又是可以隨時間轉化的,研一的時候可能是導師好、學生也好,等到研三的時候可能就是導師不好、學生也不好。

我們應該怎麼辦?

一.真誠相待,認真溝通

導師和學生之間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溝通,許多矛盾往往都是由於溝通不當導致的。我曾經就遇到過這種事情。有一次導師去國外出差了,而那幾天我剛好又無事可做打算回家,如果請假的話是需要導師籤字的,但是我不想這麼麻煩,偷偷的背著老師買票回家了。由於我並不知道導師什麼時候回來,在我去火車站的路上收到導師消息,「一會兒來我辦公室一趟」。研一對於導師有一種本能的害怕,雖然只有短短幾個字,但對我的殺傷力確實非常大。我不知道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告訴他我偷偷回家了很容易遭到老師的責罵。於是我退掉火車票立馬掉頭,迅速趕往導師辦公室,我以為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等我到了導師辦公室才發現,原來導師從國外回來帶了巧克力,要送給我一盒,我真是哭笑不得。也許我當初多問一句有什麼事情就不至於如此慌亂了。所以和導師之間真誠相待,良好的溝通是維持良好關係的重要保障。

二.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我們讀研讀博,要面臨著畢業的壓力,而導師有時候壓力比我們更大。課題組想要存活就要有經費有課題,對於年輕的導師又面臨著評職稱的壓力。有時候導師對我們要求嚴格,一方面是希望我們成才有所成就,另一方面又是科研壓力迫不得已,一個老師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導師完全依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實在難以維持課題組的生存。

看到過網上有吐槽的案例,有導師既沒課題又沒經費,平日裡上班和學生相遇四目相對,然後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整個一天下來兩個人都很閒,下班後導師想著還要去接自己的孩子,而學生則想著之前追的電視劇又要更新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這種情況 但兩個人都夢想著發一篇大論文,學生需要論文正常畢業,導師需要論文評職稱。不論是導師還是學生都有各自的難處,所以要學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相關焦點

  • 越來越多的研究生與導師畢業後「老死不相往來」,原因為何?
    研究生、博士生在畢業之後就與導師「老死不相往來」?這樣的說法非常片面,並且也是極度不負責任的言論。我目前是一名研究生,平時與導師的關係很好,經常幫助導師做一些事情,忙完之後他都會帶我吃頓好的,並且平時也對我生活上的問題表示關心。
  • 超過一半的研究生畢業後和導師老死不相往來
    畢業後,你還會和導師繼續聯繫嗎?老師和學生本是師徒關係,古語有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尊師重教乃傳統美德。也許這隻適合用來形容研究生之前的學習階段,到了研究生階段後,導師和學生的關係也開始發生著微妙的變化,不再是簡單的師徒關係,有些學生甚至會稱呼自己的導師為「老闆」。下面這份來自高校研究生的樣本調查數據就令人頗有些尷尬,調查的題目是:畢業後,還會和導師繼續聯繫嗎?
  • 為什麼有的研究生 碩士或博士畢業之後 與導師老死不相往來
    、博士生畢業後與導師"老死不相往來"?這個問題是有人問我的,想聽聽其他老師的想法。 大部分的研究生並不是這樣,和導師關係不僅不錯,師生感情還是很深的,也是不可取代的,在最美好的年華,指導自己成長的人
  • 擇鄰而處和老死不相往來(古代的鄰裡關係)
    對於選擇什麼樣的鄰居,古人是很有講究的。孔子說:「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裡,就是住處。他的意思是,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麼能算是明智呢?荀子也說:「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在儒家的聖賢看來,生活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關係重大。
  • 畢業了要不要和導師保持聯繫?
    記得在筆者研究生還沒有畢業的時候,有一次在實驗室裡,閒著無聊問其他同學,你們畢業後還會和咱們導師聯繫嗎?出乎意料的是,得到的答案不盡相同。有人說畢業就刪聯繫方式,拉黑,老死不相往來;有人說畢竟導師是大學教授,以後說不定還有事情要麻煩他,還是會和導師保持聯繫;還有人說自己會留著聯繫方式,但不會太熱情,會保持著不鹹不淡的關係。那在畢業之後,還要不要繼續和自己的導師保持聯繫呢?針對這個話題,想藉助不同朋友的例子,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 為何一些研究生導師學術成果豐碩,但指導的學生卻畢業不了?
    而且研究生導師一般都是有博士學位的老師,在一些高校一些研究生導師還是博士生導師,並且這些研究生導師已經發表的學術成果非常的多,還申請參加了很多課題,但是實踐中發現一些研究生導師自己學術成果豐碩,但是自己指導的學生卻畢業不了,那麼為何會存在這些現象呢?是否真的是導師水平不行呢?我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 王維為何與李白老死不相往來?
    而奇怪的是,在可查的史料之中,兩人卻毫無往來。回答王維和李白老死不相往來這個疑問,坊間多從王維被引薦給玉真公主說起。電視劇《楊貴妃秘史》中的玉真公主王維十六歲時赴京兆府(治所在今陝西西安)應試,與王維同場競考的人中有一位暗中活動,被玉真公主內定為本場考試頭名的熱門人選。
  • 對話「香港才子」蔡瀾:為何與亦舒老死不相往來?
    中新網北京5月25日電 題:對話蔡瀾:讀書是基本功,與亦舒老死不相往來記者 張曦作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瀾身上很多標籤,電影製片人、美食家、專欄作家、節目主持人、商人……有人說他是「老頑童」,也有人說他是「文化界最懂吃的人
  • 導師該如何決定研究生能否畢業?
    研究生與導師之間的關係,因為關係到學生權益,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在研究生教育中,導師扮演的角色不僅是一般的授課教師,同時也是學生學術道路上的「領路人」與「監護人」。因此,研究生與導師之間的關係是否融洽和諧,不僅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個人前途,也對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推動科研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 為什麼如此多的研究生厭惡導師,畢業後不再聯繫呢?
    一個學生和導師之間到底多少故事才能讓學生不再聯繫導師啊?小西碩士和博士是一個導師,目前也是鄰居(住一個小區一棟樓),關係相處很好。相信大部分研究生都期待自己和導師之間能是科研夥伴關係,但是"夥伴"兩字要求很高,普通研究生尚達不到這個層次,小西更傾向於是一種師徒關係。研究生中一致的觀點是沒有人期望自己和導師是僱傭關係,但不少人依然在喊自己導師"老闆"。目前僅有博士後和合作導師之間是典型的"科研夥伴"關係。
  • 導師和研究生,關係處理也要講究尺度
    平心而論,小編剛剛研究生畢業不久,在校園裡,導師讓自己學生幹點雜活,還是很常見的,但是說到伺候導師是應當的,那就稍微有點不合適。須知關係的建立也是有來有往,導師給予學生認真負責的學術支持,學生才會真心對待導師。
  • 愛情結束後,最好的處理方式是:老死不相往來
    >愛情是本書,有開始有結束……甜蜜並不是愛情中的全部,還有很多的辛苦,熱情遲早會消退到沒溫度,其實我都很清楚,對愛情沒有特別明顯的企圖我只是細心呵護和照顧在愛情結束後,我覺得最好的處理方式是老死不相往來。 因為任何事情,包括愛情,有開始就會有結束。就算是一路走到底的從初戀到婚姻再到「白頭偕老」的愛情,它也有結束了一天,或是向別的情感發生轉變,或是因人最終走向終點。它終歸也是要結束的。
  • 媒體:研究生能否畢業,該不該由導師說了算?
    這一消息在輿論場上引發熱議,有人贊也有人彈。持肯定態度的一方認為,此舉可以更有效發揮導師在研究生培養中「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嚴把研究生畢業質量關;但也有網友對此表達了擔憂:導師一旦掌握了研究生能否畢業的「生殺予奪大權」,會不會引發權力濫用?
  • 導師「奴役」研究生?有人建議取消研究生固定導師制,有道理嗎?
    考研初試結果馬上就要出來了,接下來考生要操心的就是複試、選導師的問題了。選導師確實是一件大事,選擇一個什麼樣的導師很大程度上將會影響到自己的研究生生涯甚至是整個職業生涯。其實,這幾年網上曾出現了一些關於碩士生導師的爭論,尤其是同濟大學研究生跳樓事件、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跳樓事件等的曝出,把研究生與導師關係引上了風口浪尖。
  • 導師掌握著研究生的「生死」大權,不讓畢業真的對導師有好處嗎?
    進入研究生之後,有兩個大的方面的問題需要引起注意,第一個方面就是學術方面的研究並發表論文,第二個方面就是處理好與導師的關係,往往很多同學們會經常忽略到第二個問題,今天就和大家談一談這個問題。有人說,選導師很重要,導師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你研究生三年的生涯是如何度過的。但其實導師是沒有嚴格意義的好壞,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其實與導師的相處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事情。
  • 張愛玲與炎櫻,曾經無話不談的閨蜜,為何晚年老死不相往來
    張愛玲與炎櫻,曾經無話不談的閨蜜,為何晚年老死不相往來 張愛玲曾寫道:「在這個世界上,恐怕只有炎櫻能買到讓我滿意的圍巾,換任何一個人都不行。包括愛麗斯或鄺文美,炎櫻是無法替代的。可能,任何人都無法替代。」在張愛玲的散文中,炎櫻是常出場的人物,上世紀40年代後期,幾乎每篇張文都有她。
  • 寒門研究生被導師壓迫致死:脆弱的師生關係和險惡的社會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陶崇園學習成績優異,本科畢業後留校讀研。其實,當初他本來是有機會去華中科技大學讀研的,但由於導師的挽留,選擇了本校。沒想到,這個決定毀了他的一生。陶崇園的導師王某,在其讀研期間,經常會使喚他去為自己做一些私事,比如:讓陶崇園幫忙買飯,洗衣服,去快遞。
  • 換導師不成無法畢業 研究生質疑導師權力過大
    天河某高校一名研究生看過本報的報導後,向記者訴說自己換導師不果後的困局——無導師接收,不能畢業,也無法考博士。中大艾雲燦事件隨著道歉信的公示而劃上句號,但今後再有類似事件如何處理?學生該如何申訴,依然成為廣東高校研究生議論的焦點。
  • 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兩個地支在這種情況下不發生任何關係!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句話來自於《道德經》,是老子描繪的一種大家之間互不侵擾,各享美好生活的「烏託邦」生活的場景。這裡有個要提及的知識點:地支相生相剋是五行範疇,地支「刑衝破害會合」是幹支範疇,雖然「刑衝破害會合」是「房子裡的人」之間的相互作用,但是相生相剋是可以在地支之間產生作用的。當兩個地支之間沒有任何的「刑衝破害會合」關係的時候,我們就說兩個地支之間「沒有啥關係」,也可以說是「沒有明顯的關係」。
  • 「老死不相往來」是後半句,加上前半句就是「和諧社會」
    這句話被很多人誤解,認為「老死不相往來」是仇家到老到死都不來往,形容兩人之間有莫大的矛盾,以至於一輩子都不來往。這是錯誤的理解,偏差巨大到減輕了這句話的分量,這句話的作用不是人與人之間,而是作用於國與國之間。「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這是完整的句式,如果不加上前半句,只看後半句的話,無法表達這句話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