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導師和研究生之間是一種很微妙的關係,不論是學生還是導師都是在盡力維繫這一平衡。導師負責制的體系下,學生處於劣勢,遇到問題又沒有第三方的制約。如果求助於學院或者學校的力量幹涉,得罪導師的後果對於學生來說恐怕只剩下最後退學一條路可以走了,因此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學生往往選擇忍氣吞聲,當超過極限心理承受時,跳樓自殺的事件就出現了。
細數導師和研究生之間的關係無非有以下四種,導師好、學生好;導師好、學生不好;導師不好、學生好;導師不好、學生不好。
一.導師好、學生好---可遇不可求
這是理想的師生關係,導師和學生之間教學相長,是一種科研合作夥伴關係。這種關係十分難得,需滿足兩個條件,一、導師有實力,一心為學生好,二、學生有潛力,願意跟著導師學。「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係需要彼此之間相互信任。如果你屬於此類,那麼恭喜你,你可以將關係進一步發展。學術需要傳承,導師年齡大了也要退休,導師會選一人重點培養,如果你能成為導師的「關門弟子」,將來接手導師課題和實驗室的很可能是你。
二.導師好、學生不好---請神容易送神難
學生怕遇見坑爹的導師,同樣導師更怕招到坑爹的學生。複試時發現一個好苗子,即有實力又有潛力,毫不猶豫招到自己門下,準備重點培養。入學後才發現複試時的表現都是假的,三天兩頭找不到人,動不動要求出去實習,要求的文章不看,實驗催一下動一下,遇到一點小困難,就抱怨課題太難要求換課題,動不動還以死相逼,導師遇見這種學生,只能是自認倒黴,誰讓當初自己看錯人了呢。更有甚者女研究生在讀研期間懷孕了,要求回家生孩子,遇見這種事情導師真的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三.導師不好、學生好---終生誤,誤終生
有些學生有志於科研,本科院校也很好,畢業於985/211,可惜沒有遇上好導師。有些導師是自身水平不夠,給予不了學生更好的指導,甚至是瞎指導。部分老師從事於學校行政工作,對於科研的事情一點都不上心,對於學生也是不管不問。另一種情況是導師水平高,但對於學生過於嚴格,要求每天進入實驗室,而且要求打卡,做實驗好像每天上班,師生關係更像是一種僱傭關係。
如果學生能做出成果還好,第一作者肯定是導師,如果做不出成果就惡語相加,這種老師可以稱之為「學閥」。好處也不是沒有,跟著這種老師也確實可以學到東西,但這種關係的維持是導師拿學生的畢業相要挾,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學生對於科研的熱情。
四.導師不好、學生不好---罪與罰
這是一種最差的情況,導師完全把學生當做奴隸,對於學生要求隨叫隨到,不管你有什麼事情都必須放下。從取快遞報帳,到給導師接孩子帶家教,完全就是導師的免費保姆。如果這時又遇見一個「不服管教」的學生,那麼矛盾就爆發了。如果一畢業,學生和導師之間老死不相往來,對於導師來說,這是培養學生最大的敗筆。
這四種情況又是可以隨時間轉化的,研一的時候可能是導師好、學生也好,等到研三的時候可能就是導師不好、學生也不好。
我們應該怎麼辦?
一.真誠相待,認真溝通
導師和學生之間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溝通,許多矛盾往往都是由於溝通不當導致的。我曾經就遇到過這種事情。有一次導師去國外出差了,而那幾天我剛好又無事可做打算回家,如果請假的話是需要導師籤字的,但是我不想這麼麻煩,偷偷的背著老師買票回家了。由於我並不知道導師什麼時候回來,在我去火車站的路上收到導師消息,「一會兒來我辦公室一趟」。研一對於導師有一種本能的害怕,雖然只有短短幾個字,但對我的殺傷力確實非常大。我不知道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告訴他我偷偷回家了很容易遭到老師的責罵。於是我退掉火車票立馬掉頭,迅速趕往導師辦公室,我以為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等我到了導師辦公室才發現,原來導師從國外回來帶了巧克力,要送給我一盒,我真是哭笑不得。也許我當初多問一句有什麼事情就不至於如此慌亂了。所以和導師之間真誠相待,良好的溝通是維持良好關係的重要保障。
二.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我們讀研讀博,要面臨著畢業的壓力,而導師有時候壓力比我們更大。課題組想要存活就要有經費有課題,對於年輕的導師又面臨著評職稱的壓力。有時候導師對我們要求嚴格,一方面是希望我們成才有所成就,另一方面又是科研壓力迫不得已,一個老師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導師完全依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實在難以維持課題組的生存。
看到過網上有吐槽的案例,有導師既沒課題又沒經費,平日裡上班和學生相遇四目相對,然後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整個一天下來兩個人都很閒,下班後導師想著還要去接自己的孩子,而學生則想著之前追的電視劇又要更新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這種情況 但兩個人都夢想著發一篇大論文,學生需要論文正常畢業,導師需要論文評職稱。不論是導師還是學生都有各自的難處,所以要學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