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故土和家園 海內外文學名家藻溪「論劍」

2020-12-20 蒼南新聞網

聚焦故土和家園 海內外文學名家藻溪「論劍」

發布時間:2019年11月19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蒼南新聞網11月19日消息:雁過藻溪,重拾芳華。11月16日上午,雁過藻溪文化客廳迎來一場極具國際視野的文化盛會,蒼南籍華裔女作家張翎等7位文學名家相聚藻溪鎮,開展了一次以「故土和家園——關於鄉土文化的書寫」為主題的文化論壇。

  「『一個沒有離開過家的人是沒有故土的』這是我的一位責任編輯說過的話,一個人沒有離家,不會用故土家園來形容自己所在的地方,我非常認同。」論壇上,張翎風趣幽默而又生動形象地闡述了什麼是「故土和家園」,當她遠離家鄉後才慢慢去深入思考這個含義,她認為對作家來說,佔據大部分想像力和記憶的地方就是故土。

  溫州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孫良好表示,相對而言,故土的概念可大可小,不論故土在哪裡,對作家來說,文學的寫作永遠離不開故土和家園。澳門大學南國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朱壽桐認為,離開故土的人,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遷徙,對於出生於鄉村的人來說就是尋找「詩意的遠方」,這個過程是難得的,也十分令人欣羨。「我們作家經常四海為家,許多地方都成為了故土。」西蒙菲莎大學人文學系終身教授孔書玉表達了自己對故鄉和家園的看法,她認為故土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北美散文名家陳瑞琳在談到對故土的感情時說:「只有離開了故土,才能更愛故土,才能更加理性、客觀、深情地愛她。」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張宏生則通過古典文學的視角道出了古人如何看到故土家鄉以及古典詩詞中懷鄉的文學表現。「故鄉是用來回憶的,他鄉是用來發現的,離開故鄉便能再發現故鄉。」雲南省作家協會主席範穩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娓娓道來,他說,一個人嚮往的地方也應該稱之為故鄉,因為遠離家鄉是一種修行,陌生的環境讓人成長,給人勇氣。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林森森出席論壇,代表縣委縣政府向來自海內外的作家、學者們表示熱烈歡迎,他在致辭中指出,雁過藻溪文化客廳人文氣息濃厚,得益於張翎女士心繫故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情懷和各界人士的支持,鄉土賦予作家獨特的性格,他們在探尋鄉土的過程中不斷獲得創作靈感,蒼南歷來就是一座熱愛文學的城市,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希望大家能深入溝通交流,獲得思想的啟迪,共同促進鄉土文化繁榮發展。

  論壇上,眾多文學愛好者們還與受邀學者進行交流互動,深入探討鄉土文化的寫作,文化碰撞的火花異常熱烈,現場時不時傳出熱烈地掌聲。當天下午,在縣圖書館三樓報告廳還開展了以「一個作家的西藏書寫」為主題的專題講座。(記者 林嬋嬋)

相關焦點

  • 蒼南小鎮迎來文學名家相聚「論劍」「雁過藻溪」續寫「歸雁」文化
    一方鄉土一旦進入文學的視野,便會在一個個地方、一代代人的閱讀中得到廣泛傳播。蒼南藻溪,因為著名海外華文作家張翎的小說《雁過藻溪》而被更多文學愛好者認識。11月15日,這個小鎮迎來了7位海內外知名作家、學者,開展一場關於鄉土文學書寫的文化論壇。
  • 蒙古族生態文學與俄羅斯生態文學中的家園故土情節分析
    蒙古族生態文學與俄羅斯生態文學中的家園故土情節分析徐 群(內蒙古師範大學二連浩特國際學院,內蒙古 二連浩特 012600)[摘要]家園故土情節是文學創作中比較常見的主題。在許多文人墨客眼中,家園故土的概念不僅僅只局限於漂泊之後落腳的地方,而更像一種血脈基因深深地鐫刻在每個人的骨子裡。不論漂泊到哪裡,都要回家。
  • 獨家 | 張翎:通過寫作重塑故土的存在
    藻溪是地名,也是一條河流的名字,在浙江省蒼南縣境內。而蒼南,則是張翎的故鄉溫州所轄的一個縣。二十九歲之後,張翎離開故鄉四處求學,溫州和藻溪似乎離她越來越遠,恰恰是這種遙遠的距離給了張翎回望故鄉的視角。她在離鄉的漂泊中長久地凝望著故鄉,溫州和藻溪不僅是她地理意義上的故土,也逐漸「成長」為張翎寫作上的一片精神領地。
  • 黃傳會和張翎——蒼南文學的獨特風景
    自1983年起,我參與接待的前來蒼南訪問的文學名家著實不少,像餘秋雨、卞毓方等等,但記憶最深的還是兩位蒼南籍在外作家——黃傳會和張翎。他倆一男一女,一文一武,一中一外,成為蒼南文學的一道獨特風景。1986年她去加拿大留學,分別在加拿大的卡爾加利大學及美國的辛辛那提大學獲得英國文學碩士和聽力康復學碩士學位。後來定居加拿大多倫多,在一家醫院任主管聽力康復師。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在海外寫作發表,代表作有《勞燕》《餘震》《金山》等。  我看過電影《唐山大地震》,但孤陋寡聞的我當初不知道其原作就是《餘震》,而且作者張翎正是我們蒼南礬山人。
  • 蒼南風土丨說說藻溪矴埠頭
    蒼南有矴埠的地方很多,但叫矴埠頭村的就兩個,橋墩與藻溪各一個。橋墩矴埠頭村是碗窯風景點之一,已聞名內外。那山那水那矴埠,那古街老宅與溪灘,給人印象很深。但藻溪也有一個矴埠頭村不一定都知道,也有這麼好的山與水。雖然藻溪矴埠頭名氣沒有橋墩矴埠頭大,但如來此看了後,也會感到很有山鄉風雅野味,很有一種大自然之氣。除空氣與水好外,就是經近些年建設後很有新農村氣息。
  • 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劇派網致敬金庸重啟華山論劍
    活動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核心,聚焦民族音樂傳承,邀請「博學古今中神通」民革中央經濟委員楊宗華、「新民樂教父」中央民族樂團駐團作曲家馬久越、「國樂老頑童」中國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錦龍、「古琴無影手」古琴藝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王鵬,以及「華夏鼓王」中國歌劇舞劇院首席打擊樂王佳男,齊聚華山之巔論劍國樂,是為「華山論劍英雄匯」!
  • 蒼南人的獨家記憶 藻溪老街、老院、老情懷...
    藻溪鎮藻溪街、橫街、信用街憶藻溪老街、品百家團圓宴、賞中秋明月、觀非遺演出(看老電影)臨河而建的藻溪老街,歷經源遠流長的歲月,已經成為了藻溪有名的「老字號」之一,至今保存有清代中後期、民國、共和國等不同時期的老建築。從康樂街向泗洲橋走去,在沒到泗洲橋的一個小路口走向藻溪老街。
  • 臨安革命文物:藻溪新四軍烈士墓
    藻溪新四軍烈士墓傳承精神 / 不負使命>本期紅色記憶我們走進藻溪新四軍烈士墓,該烈士墓位於杭州市臨安天目山鎮藻溪村藻溪自然村東部。1945年6月26日,新四軍某部30餘人在駐天目山友軍的配合下,與盤踞於藻溪的偽忠義救國軍300餘人激戰六小時,終擊潰敵軍,我軍七名戰士血灑藻溪。
  • 【雲天社@名家文學】海內外實力詩人合輯第二期:組稿/強弓 | 春天的陽光 給我們披上厚重的溫暖
    同時,還要求詩歌寫作者深入民間,以人民為中心,與時代同步,把握時代前進步伐與節奏,對時代的發展方向和前行主流做到全面深入細緻地觀察,真正感受到奔入新時代裡的人民,在實現偉大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過程中,真正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與時代脈搏相依相連、同呼吸共命運,這是當下詩壇創作的主流導向……當下的詩歌平臺越來越多,但是好平臺越來越少,好詩人也越來越少,今天我們中國雲天文學社【名家文學】,隆重推出名家文學
  • 濟南市第三屆「華山論劍」武源武術傳統文化交流會成功舉辦
    此次活動通過挖掘傳統文化內涵,聚力文化歷城建設,堅持以文化塑造城市靈魂、提升文化品位、樹立人文品牌,通過傳承特色文脈,涵養人文精神,弘揚主旋律,培養新風尚、提振精氣神、全民大健身,使歷城人民對自己的家園更有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
  • 陳曉明:守望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因為我站在麥地裡,這是我的故土,這是我的精神家園。   作家、詩人對故土的書寫經常懷有他們特有的痛楚和眷戀,或許他們懷有更多的對現代到來的不信任態度。他們對鄉村本真生活的流逝有更多的憂慮,也正因為此,他們對鄉村的書寫帶有更多悲觀和感傷,批判性的思想佔據較大分量。但是我們要看到,貫穿其中的否定性其實是表達了肯定性——表達了作家、詩人對土地的深情、對傳統家園的守望、對責任的承擔。
  • 致各位海內外桐嶼鄉賢的一封信
    致各位海內外桐嶼鄉賢的一封信   鄉愁,是那一口水潤香甜的枇杷   國慶、中秋雙節即將到來,   故鄉的絲線牽動著   遊子對親人的牽掛、對故土的思念,   也牽動著為家鄉發展獻計出力的情懷。   這為我們各位鄉賢回桐嶼投資興業提供了   絕好商機、廣闊舞臺和無限空間。   期待各位鄉賢常回家走走,   共享盛世,共建家園!   當前境外疫情形勢依然複雜嚴峻,   請各位海外鄉賢一定多多保重、做好防護!
  • 2020海內外瓊籍藝術家作品展將開展
    2020-11-23 08:01:11 來源: 海口日報 舉報   2020海內外瓊籍藝術家作品展將開展
  • 作家張翎:地理阻隔讓我回望故土時擁有一個審美空間
    中新網北京3月30日電(上官雲)「我能夠動用自如的文化營養,大部分還是來自我童年和青少年時代的故土記憶。但由於身在海外,錯過了中國最熱鬧最跌宕起伏的三十年,很難再精準地抓住當下的精髓。」近期,知名華裔作家張翎《流年物語》等兩部作品出版。談到自己的創作,張翎對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提到了「地理阻隔」一詞。
  • 全國文學名家長安行舉行 第二屆陝西青年文學獎揭曉
    【騰訊大秦網訊】12月26日,第二屆陝西青年文學獎頒獎典禮暨全國文學名家長安行在西安外事學院舉辦。此次活動由陝西省作家協會、共青團陝西省委、陝西省青年聯合會指導,《延河》雜誌社、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主辦,西安外事學院、西部青年網聯合承辦。
  • 《傳承者》四大文化名家「論劍」巔峰之戰
    四大文化名家「論劍」巔峰之戰 「神秘大咖」驚現《傳承者》舞臺    在《傳承者之中國意象》的舞臺上,文藝觀察員和青年團成員們的觀點碰撞,一直是令人期待的精彩看點。在即將播出的「度意象盛典」中,這種觀點的表達和深度的探討將再度升級。
  • 名家大腕聚焦王海新作《金花》:吟唱著秦商走茯茶的「絲路」故事
    2020年7月中下旬,名家大腕匯集茯茶故鄉,聚焦這部秦商不屈不撓走茯茶的故事,研討王海和他的這部作品。研討會上,舉目望去,各路名家大腕雲集,陣容強大。著名作家、教授、文學教育家、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原常務副院長白描;著名文化學者、陝西省政協科教文衛委員會原主任、陝西省作協原黨組書記雷濤蒞臨現場。
  • 海內外潮藝名家名曲專場晚會舉行 潮樂「快閃」開啟潮人文化節序幕
    12月14日晚,《東方交響——海內外潮藝名家名曲專場晚會》在深圳大劇院精彩舉行。分別於2018年12月14日,在深圳大劇院隆重舉辦《東方交響——海內外潮藝名家名曲專場晚會》;2018年12月26日至2019年1月6日,在羅湖美術館舉辦《大潮起鵬城——慶祝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嶺東書畫名家作品展》,全面展現潮汕當代藝術與文化的活力與深度。
  • 細數靈感之源《文學的故鄉》深度聚焦中國當代作家的創作秘密
    這是國內紀錄片界首次深度聚焦中國當代文學和作家,跟隨他們的腳步,探尋文學的萌芽。從2016年的夏天開始,攝製組歷時兩年,從冰雪北國到南方水鄉,從青藏高原到膠萊平原,跟蹤拍攝了6位作家回到故鄉的歷程,真實還原作家們的童年往事和青春歲月。
  • 第五屆「北京十月文學月」啟幕,百場活動聚焦「文學的力量」
    在促進文學創作生產方面,展示推廣了北京文學優秀發展成果,為北京吸引匯聚了優秀創作資源,推動了北京文學事業創新發展;在發揮社會文化效應方面,面向公眾普及推廣文學,營造了「文韻書香」的濃鬱首都文化氛圍。每屆文學月活動匯聚海內外文學名家近百位,公眾直接參與人數超過60萬,以其特有的平臺效應為北京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