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故土和家園 海內外文學名家藻溪「論劍」
發布時間:2019年11月19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蒼南新聞網11月19日消息:雁過藻溪,重拾芳華。11月16日上午,雁過藻溪文化客廳迎來一場極具國際視野的文化盛會,蒼南籍華裔女作家張翎等7位文學名家相聚藻溪鎮,開展了一次以「故土和家園——關於鄉土文化的書寫」為主題的文化論壇。
「『一個沒有離開過家的人是沒有故土的』這是我的一位責任編輯說過的話,一個人沒有離家,不會用故土家園來形容自己所在的地方,我非常認同。」論壇上,張翎風趣幽默而又生動形象地闡述了什麼是「故土和家園」,當她遠離家鄉後才慢慢去深入思考這個含義,她認為對作家來說,佔據大部分想像力和記憶的地方就是故土。
溫州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孫良好表示,相對而言,故土的概念可大可小,不論故土在哪裡,對作家來說,文學的寫作永遠離不開故土和家園。澳門大學南國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朱壽桐認為,離開故土的人,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遷徙,對於出生於鄉村的人來說就是尋找「詩意的遠方」,這個過程是難得的,也十分令人欣羨。「我們作家經常四海為家,許多地方都成為了故土。」西蒙菲莎大學人文學系終身教授孔書玉表達了自己對故鄉和家園的看法,她認為故土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北美散文名家陳瑞琳在談到對故土的感情時說:「只有離開了故土,才能更愛故土,才能更加理性、客觀、深情地愛她。」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張宏生則通過古典文學的視角道出了古人如何看到故土家鄉以及古典詩詞中懷鄉的文學表現。「故鄉是用來回憶的,他鄉是用來發現的,離開故鄉便能再發現故鄉。」雲南省作家協會主席範穩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娓娓道來,他說,一個人嚮往的地方也應該稱之為故鄉,因為遠離家鄉是一種修行,陌生的環境讓人成長,給人勇氣。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林森森出席論壇,代表縣委縣政府向來自海內外的作家、學者們表示熱烈歡迎,他在致辭中指出,雁過藻溪文化客廳人文氣息濃厚,得益於張翎女士心繫故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情懷和各界人士的支持,鄉土賦予作家獨特的性格,他們在探尋鄉土的過程中不斷獲得創作靈感,蒼南歷來就是一座熱愛文學的城市,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希望大家能深入溝通交流,獲得思想的啟迪,共同促進鄉土文化繁榮發展。
論壇上,眾多文學愛好者們還與受邀學者進行交流互動,深入探討鄉土文化的寫作,文化碰撞的火花異常熱烈,現場時不時傳出熱烈地掌聲。當天下午,在縣圖書館三樓報告廳還開展了以「一個作家的西藏書寫」為主題的專題講座。(記者 林嬋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