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自己像是一個被人抽打旋轉的』陀螺』,有時感覺確實很累,想停下來,但著魔的身軀停不下來……」——王海
「王海和他的最新力作《金花》火了!」 2020年7月中下旬,名家大腕匯集茯茶故鄉,聚焦這部秦商不屈不撓走茯茶的故事,研討王海和他的這部作品。
【金花講述這樣一個秦商的故事】
《金花》講述了清末民初涇陽縣城遭土匪洗劫,主人公金花為了亡夫的遺願,毅然撐起衰敗的王家大院和德勝茶坊,並培養繼子德福,重振德盛茶坊,最終使得涇陽茯茶遠銷西域及俄羅斯、羅馬等地的故事。王海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他作品中的故事大都取材於他的家鄉五陵原。 小說《金花》的故亊取裁於涇河河畔,但依然和五陵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這個名叫金花且叱吒商場的奇女子,這段塵封久遠的歷史記憶,這個盪氣迴腸的真實故事,無疑不在見證著秦商從衰敗到繁華的創業歷程......著名作家王海講述這個秦人金花重振涇陽茯茶的創業故事,再現了清末民初的社會歷史,與您-起攜手重新步入熠熠生輝的絲綢之路……《金花》裡的主人公名叫金花。作家王海用樸實細膩文字巧妙刻畫出了以金花為代表的女性群體的自強不息與自尊自愛;精雕細刻出了從古到今秦商群體的頑強拼搏與仁義誠信;雕肝琢膂出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在傳承與弘揚中創造出了燦爛的中華文明……而精神與信念的傳承,是貫穿這部小說的主線。
【小說《金花》乍問世即引起文壇關注】
「王海的作品大都充滿著民族憂患意識和批判鋒芒,始終張揚著一種正氣,一種傳統美德。」曾以《廢都》和《秦腔》等著作震動中國文壇的當代著名作家、有著「怪才」美譽的賈平凹曾對王海和他的作品以及新作《金花》撰文評價,「王海是個人才,他的作品不管寫什麼樣的題材,那種敘述的語言、文字的描寫,很有味道,他寫作的那种放松、沉著、從容,我非常欣賞,非常驚訝,受到啟示很多。」2020年春節前,小說《金花》乍一出版問世,立即引起文學屆關注,引起眾多專家、學者與名家大腕的關注。
2020年7月17日,作家王海最新力作、長篇小說《金花》研討會在西鹹新區涇河新城茯茶鎮召開。研討會上,舉目望去,各路名家大腕雲集,陣容強大。著名作家、教授、文學教育家、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原常務副院長白描;著名文化學者、陝西省政協科教文衛委員會原主任、陝西省作協原黨組書記雷濤蒞臨現場。著名文藝評論家、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李星;著名文藝評論家、陝西省評論家協會主席、陝師大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李震;著名文藝評論家、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段建軍;著名文藝評論家、西安音樂學院教授仵埂;著名文藝評論家、陝西省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西北大學教授劉煒評等人也紛紛到場。白鹿書院常務副院長、陝西枊青文學研究會會長、《小說評論》原副主編邢小利;著名文藝評論家、西安科技大學文學院院長馮西哲;著名文藝評論家、西北大學教授楊樂生;著名作家、陝西散文學會會長陳長吟;陝西省作家協會創聯部主任、副秘書長藺曉東等人也趕到茯茶鎮探討《金花》。西鹹新區涇河新城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楊龍參加研討會支持,喜愛文學喜歡作家王海的企業家們也紛紛到場給予支持。如,西鹹新區茯茶鎮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褚煒;
西鹹新區茯茶鎮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兼副總經理陳軍鋒。「我讀《金花》讀出了秦商的品質,」在研討會上,雷濤點評時說:「這就是誠信與頑強、正氣與善良、輕利與重義。」當日,專家、學者、作家以及企業家、文學愛好者等60餘人參加了王海作品《金花》研討會。華商記者了解到,此次研討會由太白文藝出版社總編韓霽虹主持。西鹹新區涇河新城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劉龍致詞。
【《金花》藝術魅力究竟何在?研討會這樣認為……】
7月17日研討會上,文學藝術和評論屆、學術屆這些名家大腕們暢所欲言聚焦《金花》。專家、學者們和讀者代表們認為,《金花》是近年來,陝西一部獨特的描寫秦商茯茶歷盡艱辛走向興盛的小說,大框架、大氣象,具有大家風範的味道和力度。小說中土匪王老虎悲壯之死,不禁令人掩卷唏噓,扼腕嘆息;而主人公金花的死卻是壽終正寢,給人溫暖和欣慰;人物德福渴死在奔日的路上,死在了實現夢想的路上......專家學者們認為:王海堅持著他的文學道路,用畢生的精力吟唱著家鄉的故事,創作多部不同凡響的作品,是值得專家研究的,小說《金花》文化價值和現實意義更值得探究。資料顯示, 王海,男,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生於鹹陽五陵原,目前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長篇小說委員會副主任、鹹陽市文聯副主席、 西鹹新區作家協會主席、中國海洋大學駐校作家。而對於自己在文學藝術道路上取得的成就,王海卻依然樸實謙遜甚至低調,道出了文學創作路上的不易。「堅持幾十年文學創作,一路走來,我曾困惑過迷惘過,」王海說:「在文學的道路上,經過長途旅行的今天,才知文學創作的艱難!」
【鹹陽兩個寶貝!王海佔其一!王蒙緣何會如此評價?】
「鹹陽有兩個寶貝,一個是地下的寶貝,一個是地上的寶貝。地下的寶貝是周秦漢唐珍貴的文物。地上的寶貝就是王海。」說這話的人叫王蒙,正是蜚聲海內外的中國當代作家、學者王蒙,國家文化部原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主席令,授予王蒙「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5天後,王蒙長篇小說《青春萬歲》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讚譽王海是「大秦故都,德善鹹陽」 寶貝,這是在多年前研討王海小說《城市門》時,王蒙老先生在研討會當場發出的感慨。
王蒙曾說,幾十年來,王海的創作終沒有離開他的家鄉五陵原,就像美國作家福克納固守著他的傑弗遜鎮一樣,以他的生花妙筆演繹著鹹陽五陵原的大悲大喜、大哀大樂。王蒙緣何會對王海有如此高評價?原來,陝西籍著名作家王海勤奮筆耕改,多年來出版大量文學作品,主要有:小說集《鬼山》,長篇小說《老墳》、《人犯》、《天堂》、《城市門》、《新姨》、《金花》。
王海的作品曾多次再版並改編話劇進京展演。在2009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會上,王海的小說《天堂》被評為「中文必讀書」。近年來,王海為什麼會寫出這麼多好的作品?而作家創作的源泉來自靈感,靈感又從何而來?「靈感主要靠積累(知識、生活、文化的積累)和冥思(深沉的思考和想像)而產生的,」結合自己創作經歷和感受,王海老師發出肺腑之言,「只要從現在起,好好生活,珍惜每一天的陽光,積累生活,不斷地對未知世界探索,就一定會產生創作的靈感。」
華商記者 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