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茯茶之都:一壺古茶烹出絲路「金花」

2020-12-10 人民日報

幾年前,陝西省涇陽縣涇幹鎮雙趙村村民石新順還是一個在外面做裝修、攬工程的「打工者」。用他自己的話說,每天都幹得灰頭土臉的,也沒賺下幾個錢。

如今,雙趙村已成茯茶鎮,石新順家的院落也改造成了農家茶館。樹掩門庭,石藏茶桌,牆上畫著駱駝馱著茯茶西行在沙漠中的水彩畫。「希望我的茶館有客,但人也別太多。我很享受現在這種生活。」石新順說。

涇陽縣涇幹鎮雙趙村村民石新順(右二)在自家農家院改造而成的茶館中與客人聊天。(3月29日攝)

「自古嶺北不植茶,唯有涇陽出磚茶」,歷史上石新順的家鄉並非是茶葉的主產區,卻是中國茯茶的加工發源地和古絲路「茶馬互市」的主要通道。官茶到涇陽後,被製成茯磚茶,沿絲路銷往西北地區和中亞各國,成為古絲路上的重要商貿品,也是中國邊疆少數民族一直以來的生活必需品。

附著在茯茶上的「金花」,學名為冠突散囊菌,是評價茯茶品相優劣的重要標準。好的茯茶水煮後蘊含菌花香氣,茶湯橙紅明亮,飲後不僅口中回味悠長,而且還能消脂解膩。古時,涇陽出產的茯茶格外受到常食牛羊肉和奶酪的遊牧民族喜愛,甚至是可以換取西域汗血寶馬的「寶茶」。

近年來,隨著中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在消費過程中提升生活質量與文化品位。茯茶作為具有中華文化特徵的大眾消費品,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2015年8月19日,西鹹新區涇河新城和涇陽縣以「茯茶」文化為靈魂在雙趙村打造的茯茶古鎮正式對外開放:潺潺流水繞村而過,關中民居錯落有致,遊人絡繹而來,在茯茶茶館和特色美食街中徜徉流連。

遊客張輝在茯茶鎮一家茶企的直營店內選購茯茶。(3月29日攝)

「客流量比我預期中好10倍!」石新順說,早在2014年年底,他送妻子去縣裡參加了茶藝師相關課程的學習和培訓,並投資百萬餘元,著手拆改自家院落的圍牆,為經營茶館做準備。「沾茯茶小鎮的光,我覺得我們村一定會有大發展!」

初中學歷都沒拿到的石新順也自學了茶藝和歷史知識,每逢有客人來喝茶,他都會熱情地上前主動介紹與茯茶相關的歷史傳說、名人軼事。西安遊客付宏鄭現在經常和他的朋友去石新順家品茶,他說通過石新順的講述,茯茶仿佛具有一種生生不息、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的活力,那是茯茶鎮茶館最吸引人的地方。

西鹹新區茯茶鎮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魏金娟說:「綠茶、普洱茶、白茶、黑茶、烏龍茶,現在我們都能讓其發花,將其製成茯茶。」在茯茶鎮企業的直銷點,茉莉花茯茶、袋泡茯茶、速溶茯茶等產品琳琅滿目。

金葉茶業公司副總經理張格超說:「現在全陝西省80%茯茶企業都在茯茶鎮設置了直營店,傳統茯磚茶和茯茶新品不僅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需求旺盛,還暢銷絲綢之路沿線,受到業內人士和消費者的好評。」

3年來,200名青年從東南沿海城市返鄉創業就業,一度蕭條的雙趙村,現在已成為3A級景區和國家美麗宜居示範村,家家都經商,戶戶有產業。

茯茶鎮裡的一位商戶在招攬生意。(3月29日攝)

茯茶如酒,越陳價越高。茯茶鎮未來不僅要更多引進茶企來投資設廠,還成立了茯茶研究院,不斷創新產品,制定茯茶鎮的優質茯茶標準,引進「茯茶銀行」。「我們正在和京東、阿里巴巴等企業談判,籌建茯茶儲存倉庫。投資、儲存茯茶未來可能會帶來不菲收益。」魏金娟說。

如今的茯茶鎮傳承著中國人以茶待客、以茶會友的文化脈絡。魏金娟說:「茯茶鎮未來將會成為集茯茶生產加工、批發零售、科研創新、文化創意、生態農業、休閒度假等諸多功能於一身的茶文化小鎮,作為一朵璀璨的『金花』,閃耀在絲綢之路上。」

相關焦點

  • 央視為孕育出「金花」的陝西茯茶打CALL!
    一杯古茶烹出絲路「金花」走過南,闖過北,喝過雲南的普洱,品過蘇州的碧螺春、嘗過福建的鐵觀音,但是依然鍾情家鄉的那杯孕育出「金花」的茯茶。近日陝西茯茶頻頻登上央視屏幕陝西鄉黨們也傲嬌的說了句聊咋咧讓我們驕傲的茯茶是怎麼樣在央視亮相的吧!
  • 全國唯一茯茶博物館 展現涇陽茯茶千年文化…
    中國茯茶源起涇陽,1000餘年前,溯涇河北上西行,歷經萬裡到達羅馬,這塊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遠銷西北、中亞及歐洲。「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製作工藝極高的涇陽茯茶可消食解膩,也由此延續千年。
  • 陝西「茯茶」驚豔西洽會 絲路元素一枝獨秀
    這兩條古道上運送的主要商品是茶葉,陝西茯茶作為其中佼佼者,曾遠銷俄國、波斯等40餘個國家。」正在此間舉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之企業家精神與絲路經濟帶發展分論壇上,陝西省茶葉協會會長紀曉明25日如是說。  第十八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暨首屆絲綢之路博覽會共有77個國家和地區、674個團組參展。
  • 中國茯茶博物館續寫秦商與茯茶古今情緣
    「自古嶺北不植茶,唯有涇陽出茯茶」 「中國茯茶文化博物館是我國唯一一座茯茶專題博物館,不誇張的說它也是世界上第一座茯茶專題博物館。」在涇河新城茯茶鎮的中國茯茶文化博物館,講解員為遊客聲情並茂講述著茯茶文化。據介紹,茯茶作為黑茶的精華品種和典型代表,2008年6月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世界名茶——涇盛裕茯茶,傳承中國茯茶文化
    陝西茯茶——涇盛裕  「金花鏈、海沉香、湯橙紅、味醇厚」——這就是陝西著名的涇盛裕「茯茶」。     自古嶺北不產茶,唯有涇陽出名茶。作為最具特色的黑茶種類,茯茶是中國寶貴的茶文化,更值得我們發揚與傳承。
  • 文化尚品丨絲路之魂 - 涇陽茯茶
    唯有涇陽出名茶涇陽縣位於陝西關中平原腹地,被譽為「原點之城」,這裡是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歷史上南茶北運、西運的紐帶之地,是世界茯茶的發源地,人文歷史厚重,已有2200多年歷史。中國第一片茯茶、第一片金花茯磚茶誕生於陝西涇陽,是與涇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自然氣候分不開的。
  • 特蕾莎梅夫婦品嘗茯茶!厲害了,我的陝西金花茯茶!
    除了品嘗享譽世界的名茶正山小種紅茶之外,特蕾莎梅夫婦還品嘗了陝西的特產:茯茶!現場工作人員向特蕾莎梅介紹,茯茶屬於六大茶類中的黑茶類,茶中有一種金黃色顆粒,俗稱金花,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益生菌。金花又是怎麼一回事?一起來看看吧【「金花」是怎麼一回事?】
  • 中國茶文化之涇陽茯茶
    甘苦之間,啟迪深遠自然之道,見諸於茶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歷史,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中國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國。中國茶分為六類: 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黑茶、黃茶。
  • 2020茯茶科創論壇暨劉翔《話說茯茶》分享會在中國茯茶博物館舉行
    在嘉賓分享環節中,大家一致認為,厚重、生動、有趣的《話說茯茶》的出版,是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振興茯茶產業,傳播茯茶文化,促進絲路合作交流的又一巔峰力作,填補了茯茶文化傳播的又一空白。《話說茯茶》一書把茯茶專業研究成果轉化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內容的普及性讀物,對於更加清晰和全面地呈現中國茯茶文明起源和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重大貢獻,重點講述了茯茶之魂——金花菌的核心價值,從微生物及發酵工程學領域,解讀了茯茶發酵工藝的技術要點和食品安全性。
  • 陝西茯茶:流香絲路的文化名片
    史料記載,為了便於運輸,當地人發明了將散茶做成磚型的特殊工藝,製成了中國最早出現的緊壓茶——茯茶。 在涇渭茯茶園區裡,茶香隨陣陣熱氣從一間典型的關中四合院裡飄出。這間名號為「益生源記」的仿古茯茶作坊裡,仍依照古法制茶。 「古人製作茯茶的工藝分為清選、切茶、過篩、比配、炒茶、築茶、錐封、發花、乾燥等步驟。」
  • 絲路涇福6.1特輯-送茯茶有「福氣」,養生又養心!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節日中,願我們不管多大,都能堅守屬於自己的那份童真和快樂,絲路涇福攜手「涇百茯」茯磚茶祝大家「六一兒童節快樂」!茯茶是發酵茶的「鼻祖」,涇陽是第一塊茯磚茶的誕生地,關於茯茶也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茶葉的發展不僅促進了我們中國文化的發展 ,同時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古絲綢之路貿易交流四類中最主要的商品,一是絲綢,二是瓷器,三是飾演,四就是茶葉,隨著近幾年的發展,茯茶的產業在不斷的壯大擴展,茯茶文化也成了我國的特色文化。
  • 從制茶、陳化到醒茶 三年磨一劍成就涇陽茯茶
    此次來,老賈亦有客正談買賣,茶已煮得,滿室馨香。招呼一聲「來咧」坐定,一盞濃釅飄香的熱茶送入口中,幾杯下肚便滿腔生津,渾身舒坦。妻見熬茶的茶壺造型新穎,與上此不同底詢問。老賈忙解釋是剛開發出來的,有自動與手動兩種模式和防燙排氣功能,說一年能售出20萬隻。他講茯茶熬著喝才見真味和功效,說這叫站櫃檯的夫人再換些茶葉,重煮一壺。
  • 茯茶鎮裡的古今對話:且以新火試古茶
    伴著絲路駝鈴,茯茶從涇陽出發,一路向西,以顯赫的「官茶」「貢茶」身份成為以茶易馬的重要戰略物資,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佔據著重要一席。「自古嶺北不植茶,唯有涇陽出茯茶。」這個不產茶的地方,卻有著悠長的制茶史。幾度興衰,弦歌不輟,沐浴著新時代的晨光,涇陽茯磚茶正在續寫新的榮光。
  • 茯茶:一身金花,回味無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中國茯茶是六大茶系中的黑茶,是黑茶中最具特色的品種,屬後發酵茶,也是全發酵茶。新疆維吾爾族人民最愛茯磚茶,他們把「金花」多少視為檢查茯磚茶品質好壞的唯一標誌。青海、西藏的藏族同胞及甘肅、寧夏等省區的兄弟民族都需要它,以蘭州為集散地,從主要產地益陽運送供應。「金花」不僅是茯磚茶區別於其他茶類的特有標誌,而且是衡量茯磚茶品質的主要因素。茯磚茶金花顆粒大,普遍茂盛,色澤金黃鮮豔。茯茶湯色橙黃明亮,香氣純正,滋味醇和,獨具濃鬱菌花香。
  • 一人一茶一心境!飲茯茶,感人生!——「涇百茯」茯磚茶!
    我們常說:「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人生就是在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長,茶樹用自己的微薄力量長出了嫩綠的茶葉,在嫩葉剛剛被第一縷陽光喚醒,就被採茶人採下,在經歷 了挑選加工之後,成就了不同的茶,茶的一生雖然不完美,但卻很完整。
  • 湘益茯茶參展2020北京兩展一節活動
    「兩展一節」至今已舉辦九屆,歷屆均全力呈現傳統與現代結合、產業與人文互融的和諧之美,共同推動茶產業發展和國際交流,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茶業發展的風向標和最具國際性、權威性、影響力的茶業交流平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原副主席白立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等領導在開幕式後來到湘益茯茶展位,在益陽茶廠有限公司董事長彭雄根的講解下,深入了解茯茶歷史文化及發展歷程,感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茯磚茶製作技藝。同時,特別觀看、體驗、品飲了湘益茯茶溯源絲路、匠心築造的茶磚與「金花」。
  • 跟著茶日曆 學習中國茶 | 茯磚茶
    茶是俗飲,卻也是雅事。俗起來,田間地壟,一把粗老茶,一壺牛飲全身通透;雅致起來,文人茶會、西園雅集,並伴之文人七寶「琴棋書畫詩酒茶」;隨性起來,得半日之閒,於瓦屋紙窗下,清泉佳茗同二三人共飲,便抵得十年塵夢了……這些都是茶的不同境遇。
  • 茯茶鎮裡的古今對話:且以新火試古茶
    向來只說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1768年,紀曉嵐因鹽政虧空案被乾隆皇帝發配到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邊遠之地,他鬱結難舒,唯有喝茶寫詩,聊以自慰。這首詩記錄的就是他飲用茯茶的感受。想來那一杯暖茶下肚,這位大才子必是通體舒泰,一掃胸中塊壘。琴棋書畫詩酒茶,茶歷來被人們視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藥、文明的象徵。
  • 《話說茯茶》茯茶的重要歷史節點
    1068年:北宋神宗熙寧年間,記載了「涇陽茶」的概念。1368年:明朝元年,產生了「涇陽茯磚茶」的名稱和形狀。1951年: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方心芳院士研究茯茶,並確定和命名金花為「金花菌」。2015年:涇陽縣,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命名為「中國茯茶之源」。2016年:11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公布了冠突散囊菌為「新資源食品」的預審公告。2019年:湖南農林大學劉仲華教授,研究黑茶及茯茶功能成分的領軍人物,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名家大腕聚焦王海新作《金花》:吟唱著秦商走茯茶的「絲路」故事
    2020年7月中下旬,名家大腕匯集茯茶故鄉,聚焦這部秦商不屈不撓走茯茶的故事,研討王海和他的這部作品。這個名叫金花且叱吒商場的奇女子,這段塵封久遠的歷史記憶,這個盪氣迴腸的真實故事,無疑不在見證著秦商從衰敗到繁華的創業歷程......著名作家王海講述這個秦人金花重振涇陽茯茶的創業故事,再現了清末民初的社會歷史,與您-起攜手重新步入熠熠生輝的絲綢之路……《金花》裡的主人公名叫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