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當海報設計師的歌手不是好電影人,來和陳世川Gelresai聊一聊

2021-01-08 電影之島

對於華語電影來說,從來沒有哪一年,有2018年這樣,電影海報甚至海報設計師會成為網紅——已經漸有大師範兒的黃海,這一年的《小偷家族》《龍貓》中國大陸版海報,讓日本影迷也嘖嘖稱奇。

電影海報設計師,是一個給電影「第一印象」點睛的職業。

在今年的金馬獎上,我們注意到了一位來自臺灣的海報設計師——陳世川Gelresai,他設計的三款海報的電影,成為金馬熱門影片。

金馬獎頒獎典禮,主持人陶晶瑩特別走向嘉賓席,為大家介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臺灣職棒選手王建民,關於他的紀錄片《後勁:王建民》入圍了金馬獎。近一個月後的12月14日,《後勁:王建民》在臺灣上映,開畫十天,創出票房佳績,連續兩個周末躋身臺灣票房排行榜前十強。

《後勁:王建民》導演陳惟揚和王建民本尊在海報前合影

另外,這屆金馬獎上,還有創造2018年春節檔票房佳績的《角頭2:王者再起》、從臺北電影節到金馬獎引發持續討論度的《誰先愛上他的》,海報和片名字體設計,都是陳世川。

三部金馬熱門影片的海報,都出自同一人之手。這樣的密度,讓人想起2015年,陳世川設計海報的《破風》、《我的少女時代》、《刺客聶隱娘》接連在大陸上映,讓更多業內人士,注意到了這個臺灣年輕設計師。

其實陳世川更早被知曉,是在音樂領域。他從大學開始組樂團,出過兩張個人創作專輯,為桑布伊設計的《Yaangad》還入圍了金曲獎「最佳專輯裝幀設計獎」,並擔綱了今年第九屆金音創作獎的主視覺設計。

陳世川的設計,跨足電影、唱片、演唱會、表演藝術、電視節目海報、影展海報等平面設計,已累積打造近百張商業設計作品,在國際間備受肯定。

臺片《接線員》國際版海報,入選HypeSphere電影網2017年25張絕美海報之一

陳世川的電影海報設計作品包括:《刺客聶隱娘》、《看見臺灣》、《我的少女時代》、《破風》、《騷人》 、《角頭2:王者再起》、《我的特工爺爺》、《目擊者》、《失控謊言》、《痴情男子漢》、《共犯》、《我的青春期》、《回光奏鳴曲》、《指甲刀人魔》、《四十年》、《行者》、《曼菲》、《海的彼端》等

從創作音樂人到平面設計師的跨界,從音樂創作到美學表達,【映畫臺灣】最近和陳世川面對面,聊了聊關於音樂、電影、設計的那些事。

如音樂般的視覺,從內生長的力量

專訪臺灣電影海報設計師陳世川Gelresai

注,採訪正文,映為【映畫臺灣】,川為陳世川

映:最早知道你是原住民歌手,從大學開始玩樂團,隔幾年再知道你是以平面設計師的身份居多,怎麼從歌手去做設計了,你是如何進入設計行業,又是如何接觸到電影海報設計的?

川:其實這個身份都不是重迭的,我大學主修的是視覺設計,那時候就已經開始接設計的案子,大多都是朋友介紹,費用也很低,甚至還有電影美術,各種類型的設計都會接。和玩樂團一樣,兩邊都是打零工的方式。只是說表演的能見度比較高,自然也有一些粉絲,像Suming(舒米恩,大學時陳世川和舒米恩組樂團「艾可菊斯」)也做很多零工,做代課老師、花店的、手工藝、編織等等,大學就是時間最多了 。

那時候還是接平面設計比較多,後來去電影《練習曲》客串,錄電影原聲帶,看到電影海報的時候,心想「我也可以」,從那時候就開始有念頭想要做電影海報,只是沒有門道,也沒有機會做到,那時候我會用一些照片拼貼合成發在部落格上,都是一些練習的作品……

後來碰到樓一安導演,他有來看我現場表演,然後找到我部落格,發現我在做設計,他看到我做的胡德夫老師廣州的演出海報,於是找到我試著做了第一張電影海報,也是他的第一部長片《一席之地》,牽猴子整合行銷公司的王師就看到了那張,之後我們也開始有正式的工作合作。

《一席之地》海報,陳世川和樓一安的第一次合作,也開始了他的海報設計生涯

我從2009年我就開始正式接電影海報的設計,一開始數量也不多,後來才有慢慢多起來。(編者註:從2008年之後的「後海角時代」,臺灣電影有了很大的發展甚至是復興,電影也開始花預算留在行銷、素材、宣傳上)可能一開始也只是劇照加字處理,相當於美編的工作,後來海報才變得更像藝術品,因為要專門去設計拍攝,想概念等等。

映:你海報設計工作的具體流程是怎樣的,從什麼時候開始介入其中?

川:不一定,還是要看整個行銷,最早大部分是用劇照來做,也沒有宣傳和包裝的概念,完全用美學的方式呈現。現在的方式很多,分前導海報、概念海報、人物海報、人物關係海報等。大部分是電影拍完或者開拍,最早介入是還沒開拍就會討論,因為會用到片名,要確定標準字,另外是拍完找我,了解素材和宣傳,提拍攝方案。

陳世川部分劇情片海報作品

一般我們看到的劇照和素材,也是看他們的包裝策略。在電影拍攝的過程中就會考慮哪些戲可以用來做海報素材,另外海報的團隊會在拍攝現場趁空檔,美術、妝感和戲的狀態都在,專門拍攝海報要用的物料。如果劇照很難用,就要進行棚拍了,這更像是電影的宣傳廣告,呈現出來的內容可能也跟電影情節沒有直接相關。我會依據海報提案, 在現場告訴演員要做哪些動作,表現什麼情緒等,像是現場導演的工作。商業片比較多會用到棚拍,偏藝術的電影不會。

創下票房奇蹟的《我的少女時代》棚拍人物海報

2017年臺灣暑期檔電影《痴情男子漢》棚拍海報

映:在創作上,寫歌唱歌可能更主觀,而設計工作往往需要更多的服務和溝通,寫歌是甲方,設計是乙方,這兩者之間如何去轉換和平衡?

川:寫歌也有乙方的,只是說甲方出唱片也要考慮在某種程度怎麼會比較符合大眾流行,純創作也會要有乙方心態,像我第一張專輯《喜歡可以試穿》也就是用我的部落格名字,作為主打歌,歌詞某種程度上要去做宣傳服務而用。

陳世川首張個人專輯《喜歡可以試穿》

(2010年9月,野火樂集出品)

映:相比較臺灣一度風行的留白、清新、極簡,你的設計往往色彩飽滿書法字體也都給人印象深刻,對於自己的設計風格你是怎樣定義的,是不是也受到你原住民的出身環境影響?

川:其實只是我自己喜歡。一段時間流行的風格和顏色,只是說那時候的流行色系是這些,泛濫是這些只是在一個時間點會出現的流行而已。

陳世川部分紀錄片海報作品

映:聽說你至今仍然堅持手寫手繪。

川:我比較老派,我覺得傳統的方式比較好,繪圖板或者那些先進的工具還沒辦法很快速地呈現和表達,我想直接寫是最快的,從質感上也是。

映:你的字體標識都獨樹一幟,你是本身就很喜歡寫字嗎?

川:我本來就喜歡寫字,得過國小書法比賽第一名。我們小時候都練過字的,那個年代的都會要寒暑假練字……

其實我覺得那些應該是講畫字,書法講究一筆而成,而我在設計上必須要把他們做風格化,很多字體風格也都不一樣,把他們轉換成圖像,再加上後制。

陳世川部分字體作品

映:你可以創作一套自己的字體,像大陸也有一些藝人寫字好看的會有XXX字體。

川:我不是明星啦!

映:從這幾年的原創作品、金曲獎、金馬獎我們都看到當下的臺灣設計力量也是各放異彩,看到你也有擔任金曲獎評審,來說說裝幀設計作品的評選。

川:我覺得有很大的關係是大家在突破的東西叫主流,我們在評選出小子(廖小子,第29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裝幀設計)的時候,並不是說他的東西非主流,而是所有入圍的都做出了很多分流的東西,包括音樂也是,比如主流的東西有叫西洋音樂,當它不能被分類的時候就叫世界音樂。

當評審才知道報名的量非常大,也有很多的新生代,即使很有名氣的設計師,投進金曲獎的作品也只有一張,所以專輯的設計市場並沒有被部份的人壟斷。(映:主流和非主流的界限越來越不明顯,會改變,跟平臺、渠道都有關)我覺得現在要清楚是非主流有什麼東西,設計也是。

映:現在如何定義專輯的裝幀設計,CD已經不是音樂最主要的載體,專輯在裝幀設計是要附加價值的,人家才會去買,什麼樣的設計才算是好設計,但我又很痛恨非正常尺寸,越來越多……

川:觀念已經在改變了,CD更像是紀念品或是周邊商品。設計不限於形式,一定會越來越複雜,周邊商品一定會越來越花俏,而且不會只是設計成長篇的樣子,會變成其它形式。現在設計實體是給收藏來用的,你總不能規範收藏品都是正方形吧,因為歌和歌詞網絡上已經都有了,唱片設計就是一個商品。

陳世川部分音樂專輯和演唱會海報作品

映:你有沒有想過為你的設計做周邊?

川:沒有想做,因為周邊很多東西都附屬在別人的創作之下,展覽可以,但現在還沒有計劃,以後會做,不用急,開始展的時候也就要開始做檢視和檢討。

映:最後,有沒有特別想合作的對象?

川:張惠妹。

陳世川重要作品幕後分享

《後勁:王建民》

最後正式海報依然用前導海報穿40號球衣的背影,精準地詮釋了王建民的傳奇故事,棒球術語裡late life是球進捕手手套之前的尾勁,王建民跟他的伸卡球一樣,一樣迷人,一樣後勁很強!這張海報受到很多粉絲的喜愛和好評,許多人特別找來收藏。

《奇蹟的女兒》

主視覺一定是要主角嗎?提案中以為不會被採用的海報,無心插柳成為正式海報,對設計師而言,也是有一種特別的驚喜。

金音獎

轉型升級的金音GIMA,陳世川重新打造金音識別標誌,全新打造金音獎識別系統,以啟動、串連、交流、結合、凝聚作為核心精神,設計嶄新的視覺露出。

Twango《世界的另一個盡頭》

以臺灣與阿根廷的對蹠點做發想,加上層層堆疊簍空的設計,藉由音樂把思念從臺灣帶到了世界的另一端。

桑布伊《dalan》《Yaangad》

一張黑,一張白,卑南族的桑布伊兩張專輯都在金曲獎上發放異彩,也許是認識創作人本身,也會給設計師帶來更多的靈感。他們的生長環境,或者是桑布伊常說的話,都會給陳世川找到創作的靈光。

《刺客聶隱娘》

設計這件事更偏向於服務。原來這張聶隱娘發行商擔心原來的設計太前衛無法吸引觀眾,另外找世川來改款,要求必須同時出現舒淇與張震。

《破風》

《破風》的海報有十多款不同的設計,都很帥。但這張前導海報最特別,沒有臉,只有腿,但是肌肉線條和片名書法全都充滿了勁力。世川說,前導海報可以放進更多創意。

採訪後記

陳世川的魯凱族母語名字是Gelresai,中文是「意猶未盡」的意思。

從音樂創作人到平面設計師,世川永遠有讓人驚喜不完的才華,多元的設計風格,獨樹一格的手寫標準字,信手塗鴉的手繪插畫等,無一不透露出作品的細緻和溫度。這次的見面似乎不太像是一次採訪,更像是一場久別重逢的老友閒聊。

2007年和2012年,我在上海看到了東海岸的原住民表演,也讓我知道和認識了陳世川,和他的音樂;2013年底,我第一次到臺灣自由行跨年,第一次進臺灣的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是《看見臺灣》,隔了兩三年後才知道原來電影海報是陳世川設計的。採訪中我問他的設計風格和自己的原住民出身是否有關,他說不是,但在我看來,飽滿的色彩富有強烈衝擊感的字體,無一不帶著特別的力量,仿佛東海岸的大地的力量,如果一定要說他的風格,可能就是他的視覺像音樂一樣,有起有伏,帶給大家直指人心感受和觸動吧。

他說現在做作品展還太早,不著急,他說只是把要表達的意思轉換成圖像,而這過程就是慢慢的一點一滴的累積和吸收,就像寫歌一樣,我想起2013年朋友在臺灣為我帶回世川的第二張專輯《那個獵人穿裙子》,低調的不張揚,慢火會燉出一鍋好湯。

採訪/文:一衣

鳴謝牽猴子整合行銷提供協力

編輯:黃豆豆 落山風

相關焦點

  • 平面設計師怎麼學習設計電影海報的10個方法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電影海報。電影海報是電影宣傳中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是大家熟悉的一種視覺傳達設計形式,在歐美國家也稱招貼畫。招貼畫,顧名思義就是張貼在街頭牆上的大幅宣傳畫,由於幅畫大於報紙廣告和雜誌廣告,更能引起注目。
  • 在公園坐了一張椅子,設計師出來我們來聊一聊,這腦洞大了
    拾趣君最近去附近新開的公園逛了一逛,原本是去欣賞美景的,沒想到卻被公園的椅子折服了……我們都知道現在城市化的進程非常快。衡量一個城市發展得好不好不僅要看GDP,更重要的是看一個城市的公共建設是夠能夠讓人舒適。
  • 電影海報設計師的一天:有趣且無聊
    出生於 1990 年的陸雲帆是目前國內最知名的電影海報設計師之一,他的作品包括《路邊野餐》《大象席地而坐》《暴裂無聲》等電影的海報設計。此外,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官方海報也出自他手。與這些高討論度的作品相比,陸雲帆個人顯得寂靜許多。他不常面對媒體,很少發朋友圈,社交網絡上更多的是分享自己的生活,幾近隱身。
  • 電影海報做的比電影好看?這都歸功於他!
    電影海報做的比電影好看?這都歸功於他! 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觀眾的抉擇 海報好看那必須得看看電影 海報不好看那電影就....再說吧 近年來 大家有沒有發現 國內電影海報在崛起 但是這些製作電影海報的設計師
  • 電影海報裡的不同顏色意味著什麼,《低俗小說》海報設計師有一套說法
    最近他和《名利場》合作,陸續發了幾支講解電影海報設計的視頻,很有趣。   Verdesoto 對每張海報的詮釋都很吸引人,信手畫上幾筆就可以清楚地講明白設計師背後的想法,以及這張海報屬於哪一類電影的常規或非常規設計。
  • 春天來啦,聊一聊那些屬於春天的電影們
    美好的春天來了,萬物復甦,一切都是靜待美好的樣子,讓我們來聊一聊一些那些屬於屬於春天的電影們。第一部:四個春天《四個春天》是一部以真實家庭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第二部:開往春天的地鐵影片講述來北京闖蕩事業的建斌和小慧,二人一起生活了7年,雖沒有了當初激情卻還相濡以沫。不料建斌失業了,而且3個月來都未找到新工作,房租都快交不起了。建斌心情非常複雜,對小慧隱瞞了這個消息自己每天到地鐵來度過上班時間。
  • 大家對華晨宇來《歌手》補位怎麼看呢?我們可以一起聊一聊
    12月19日,出席電影《等風來》發布會,並演唱主題曲《趁你還年輕》。12月6日,華晨宇在2013第六屆音樂風雲榜新人盛典榮獲「最受歡迎男歌手」獎。2013年11月2日-2014年3月15日,2013快樂男聲全國巡迴演唱會先後在北京、上海、杭州等11大城市舉辦。其中,華晨宇在武漢,深圳,蘇州三站榮獲」城市之星「,並於最後一站杭州獲封「巡演之星「。
  • 「飯局通知」| 來聊一聊2018年的收穫與困惑
    上一次讀書會過後,有朋友建議下一次我們是不是可以聊一些別的,比如個人的生活與工作,經驗與成長。每個人都是一本書,各自的經驗、專業或許對他人來說是一個未知且有趣的領域,多聽一聽總有好處。我們才不是一群只知道讀書的「書呆子」。每每復盤過去一年的生活與工作時,總是有得有失,這些得失是個人成長的寶貴經驗,同時它們也可能是幫助他人的寶貴信息。
  • 吳京、章子怡等人主演的電影殺青,來聊一聊影片中的原型人物……
    我們來聊一聊影片中的原型人物,那些我們所不知道的、背後的、現實中的故事,本身就很熱血感人啊。1958年,中國和蘇聯達成協議,計劃共同攀登珠穆朗瑪峰,兩國都經過層層選拔了一批登山隊員,在蘇聯進行訓練。1960年,中蘇關係出現裂痕,蘇聯以「不想引起友好國家印度不滿」為由放棄登珠峰計劃,無奈之下,中國只能獨自登山。1960年3月,200多人的隊伍集結珠峰大本營,其中包括90多名登山隊員。
  • 如何打造一款網紅奶茶?我們和鹿角巷創始人聊了聊
    文/ 鄢子為 編輯/ 李惠琳鹿角巷創始人邱茂庭是臺灣人,碩士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又因為他學的是品牌設計,還兼職做一些設計工作。「創業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改變世界,當時只想做點副業。做老師和設計都屬於餓不死,但賺不到什麼錢的工作。」邱茂庭笑著對《21CBR》記者表示。2013年,邱茂庭在臺北街邊開了一家奶茶店。創立五年來,鹿角巷已從臺灣拓展到加拿大、法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地。今年,鹿角巷開始了在大陸的擴張步伐,到年底將有100家直營店鋪,遍布一二三線城市。鹿角巷的成名,有什麼秘訣?《21CBR》記者和鹿角巷創始人聊了聊。
  • 《千與千尋》發布黃海版電影海報,為啥大家都愛找他做海報?
    6月13日,《千與千尋》公布了由中國設計師黃海設計的動畫電影海報,海報共有兩張,主題為「別丟了自己」和「不要回頭,一路向前」,分別詮釋了「初心」與「成長」這兩個動畫主旨,不僅極其切題,還很好地融合了動畫劇情。
  • 從頭文字D聊到陳光榮
    電影頭文字D海報既然是從電影開始聊,就先和大家先聊聊這部出自黃金組合劉偉強和麥兆輝導演的電影《頭文字D》。該部電影改編自同名日本國寶漫畫《頭文字D》,「頭文字」在日語中是是第一名的意思,「D」是「draft(漂移)」這一單詞的縮寫,所以電影名的意思就是「漂移第一名」。這也是電影中主角藤原拓海(周杰倫飾)的看門絕技,在五連發卡彎利用漂移技術戰勝對手屢試不爽。所以電影的故事和名字一樣,圍繞著主角的賽車故事來進行展開。
  • 愛說大實話的服裝設計師張達,和我們聊了聊他對衣服和人的看法
    我們和張達聊了聊「日用」、設計的扁平化、中國獨立設計師的身份認同和他對服裝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秀後,有位建築師跑來和張達探討服裝裡的建築思維和空間概念,張達說「抬舉他了」,「服裝本身表達不了太多東西」。但他喜歡和建築師朋友聊天,覺得他們的視野確實要比服裝設計師更寬廣,思考問題也更深度。在訪問中,我們也加上了這位建築師和張達的對話。
  • 再這麼下去,電影海報要比電影更好看了
    大賽每年評選從設計到建築各個領域優秀的設計作品,大賽設有鉑金獎、金獎、銀獎、銅獎和鐵獎等獎項,每個獎項下面細分了不同的設計類別,如工業設計、平面設計、空間設計、家居設計等等。藉此機會,我們也和《馬賽克少女》海報的設計師、淺蔥文化的創始人孫曉萌聊了聊,聽她跟細細介紹了關於電影海報設計的那些事兒。
  • 今天的醇鮮然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羊奶的好處
    大家都說羊奶好,那到底好在哪?其中的奧秘又是什麼~ 今天的醇鮮然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羊奶的好處。 羊奶好消化很安心 羊奶脂肪球直徑小,直徑大約為2微米左右,羊奶的脂肪球分子比牛奶小1/3,更加容易被人體吸收。
  • 許嵩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不想做「醫生」的歌手,不是一個好歌手
    許嵩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不想做「醫生」的歌手,不是一個好歌手大家好,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是這樣的「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是鼓勵大家,對自己要有信心,腳踏實地的做事,不要放棄任何事,要對準目標一直前進。
  • 從找團隊到完稿,一張好的電影海報是如何誕生的?
    除此之外,近兩年來,不管是國產動畫還是其他各種類型片,總有那麼一款是手繪風、或是中國風的海報,這些海報的設計往往會找一些知名的插畫師和海報設計師合作,為《姜子牙》《千與千尋》等繪製海報的早稻,為《白蛇緣起》《奇門遁甲》等片繪圖的張漁,是如今業內最為知名的兩位海報畫師。
  • 《龍貓》《影》《我不是藥神》……知名海報設計師黃海電影海報作品
    知名海報設計師黃海今年的一些電影海報作品,除了近日官宣的宮崎駿電影《龍貓》外,張藝謀《影》,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姜文《邪不壓正》,賈樟柯 《江湖兒女》,徐崢 《我不是藥神》等皆出自他手。你有沒有特別喜歡的電影海報?
  • 這位設計師憑一己之力 讓中國電影海報在全世界驚豔
    電影圈裡流傳著一句話: 一張好海報價值2000萬票房。 你會因為一張海報為一部電影買單嗎? 當千篇一律的「明星大頭+大場景」電影海報 讓我們審美無能、吐槽無能之時 一位中國設計師,憑一己之力 將國內海報設計拉升到了國際頂尖水平 被外媒盛讚為「崛起的中國設計」! 我先在此放話: 你一定被他的作品驚豔過!
  • 你以為的尬聊其實是種禮貌的拒絕,因為人家不想和你聊哇
    生活裡常常會有尬聊的時刻對不對?喝喜酒的時候坐在一群不認識的人中間,電梯裡遇到不太熟的同事,下樓遇到買完菜回家的鄰居,公交車上遇到叫不出名字的老同學,接孩子的時候遇到同班孩子的家長。聊啥?聊啥都有點尷尬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