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的照片裡,韓青提著一隻帶有長長「炮筒」的消毒機,口罩雖遮住了大半張臉,卻遮不住笑彎了的眉眼……40歲的韓青是豐臺區馬家堡街道時代風帆樓宇黨委書記,過去這3個多月,統計樓宇內企業員工返鄉情況、協調購買防疫物資,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她隨叫隨到,始終「在線」。
2020年春節,跨年鐘聲最後一響剛結束,韓青的手機屏幕亮了——街道工委書記發來一條微信,拜年的同時也布置了一項緊急任務: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需要統計所有企業務工人員離京返鄉情況。正看春晚的韓青一下坐直了身子,抱著手機瞬間進入工作狀態。
製作情況統計表格、以電子版形式發到微信工作群……一夜未眠。早上7點,馬家堡街道12座商務樓宇、兩家商場、4家大型超市、1688家企業、12490名職工,韓青和同事們聯繫了近一半企業,摸清了情況,報送了初步數據。
「疫情嚴重了,口罩還得買。」敏感性很強的韓青其實從年前就開始採買防疫物資,大年三十當天下午,第一批5000隻口罩就到貨了,這之後,她更是四處搜羅能買到物資的途徑,口罩、手套、測溫槍、消毒液……不光為街道的工作人員買,還幫企業打通購買渠道,前前後後幫企業購買了6萬多隻口罩。這些防疫物資,也為日後企業的復工復產打下了堅實基礎。
「消毒液又沒了,您再幫我們找點兒吧」「我們是生產型企業,要恢復開工,一天就得200隻口罩啊,您給想想辦法吧」……問題一個接一個出現,韓青一個接著一個解決,她手機一刻不離身,隨身帶著幾個充電寶,就連晚上睡覺也要調大鈴聲音量,就怕回復不及時耽誤事。
自從北京宣布,居住在河北省廊坊市北三縣等環京地區的在京工作人員,上下班往返京冀屬於日常通行、不做居家隔離硬性要求後,韓青的手機又差點兒被「打爆了」。
「環京地區都包括哪兒?」「不是北三縣的就都不算了嗎?」企業老闆著急,員工更著急。韓青了解情況後發現,原來樓宇內許多企業員工都住在河北省的固安、涿州、永清三地,如果這三個地方不能納入到日常往返通行的範圍,那還是有很多職工上不了班,要全面復工復產,難上加難。
「生產經營得恢復,可疫情防控也不能放鬆。」韓青查詢後發現三地均已連續多日未出現新增病例,疫情控制良好。於是,她向街道申請,樓宇內企業中住在這三地的務工人員,拿著社區開具的居住證明和身份證,可以辦領「通勤卡」,上下班可正常往返,但進出京、進樓宇都要接受例行檢查。這個決定一出,樓宇內不少企業負責人向韓青致謝,「謝謝你們幫企業解決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