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社區居民進行核酸檢測
6月24日上午,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馬家堡街道時代風帆樓宇黨群服務中心,韓青剛剛從街道開完會,匆匆回來,手上拿著早餐還來不及吃。
淡藍色牛仔裙,簡單馬尾辮,1980年出生的韓青顯得比實際年齡年輕。摘下口罩,圓圓的娃娃臉看不出疲憊。但一張口說話,嘶啞的聲音透露出她連日的工作強度。
韓青是黨的十九大代表、團豐臺區委副書記(兼職)、北京市青聯委員、「北京市勞動模範」、「北京市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也是一名社區工作者。
2009年,馬家堡街道成為北京首批非公黨建試點單位,韓青擔任馬家堡街道時代風帆樓宇黨委書記,當時還不到30歲。
11年過去,這裡已經有12座商務樓宇,兩家商場、4家超市、1688家商戶像細密節點,串聯成馬家堡街道非公黨建「大網」。因為工作基礎紮實,今年韓青和同事們經受住與新冠肺炎疫情戰鬥的考驗。黨群服務中心負責樓宇和商戶積極配合防疫,並在防疫常態化後,逐步復工復產。
一百多個日夜戰疫
2020年,跟全國許多社區工作者一樣,韓青度過一個不平常的春節。
除夕夜,當跨年鐘聲響起時,韓青收到的新春第一條微信來自街道領導,拜年同時也布置一項緊急任務: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需要統計樓宇所有企業務工人員離京返鄉情況。
韓青瞬間切換到工作狀態,開始製作情況統計表格,發到微信工作群,根據陸續回來的反饋結果統計、填表、打電話。
至大年初一早上7點,馬家堡街道12座商務樓宇、兩家商場、4家大型超市、1688家商戶、12490名職工,韓青和同事聯繫了近一半,摸清情況,報送初步數據。
徹夜未眠的韓青顧不上休息,和黨委副書記劉再周一起到轄區超市,對商場防控工作和流程進行嚴格要求。其他小夥伴也都到各個樓宇,在門口對所有進出人員測溫、登記,篩查確診密接人員……進行重複但絲毫不能大意的防控工作。戰疫一百多個日日夜夜,韓青和同事們始終無懼風雨,堅守在一線。
在北京市還沒有作出統一要求時,韓青就嚴格要求商場,請進入顧客出示健康碼和大數據行程卡。
有人不理解、不配合,很多人打12345投訴,說憑什麼不讓進?「面對壓力,書記始終沒有讓步,」劉再周說。
時代風帆樓宇所轄的東亞三環是個綜合體,其中有寫字樓,有住宅,還有日租酒店。為嚴控出入人員,杜絕風險,韓青和同事們對東亞三環全體人員情況進行摸排,建立臺帳,並設計多個版本出入證。
「企業上班人員通勤卡、自住業主卡,還有租戶卡,每張都不一樣。」劉再周拿出五顏六色的出入證說,出入證實名制,僅限本人使用。
持證人不僅要查健康碼,還要每周驗證大數據行程卡後在證上蓋章,證明該卡本周有效。為防止偽造,印章每周進行更換。對網上預約的酒店日租人員,則不再允許進入。
韓青努力為樓宇內商戶解決疫情帶來的困難。意識到疫情嚴重性,韓青春節前就開始採買防疫物資,大年三十下午,第一批5000隻口罩到貨。她四處搜羅能買到物資的途徑,口罩、手套、測溫槍、消毒液……不光為街道工作人員買,還幫企業打通購買渠道。
「消毒液又沒了,您再幫我們找點兒吧。」「我們是生產型企業,要恢復開工,一天就得200隻口罩,您給想想辦法吧。」……
那段時間,韓青的手機成了熱線。她每天隨身帶幾個充電寶,晚上睡覺也要把手機音量調到最大,防止回復不及時誤事。
經多方努力,韓青前前後後幫企業購買6萬多隻口罩。這些防疫物資,為企業日後復工復產打下基礎。自從北京宣布,居住在河北省廊坊市北三縣等環京地區的在京工作人員,上下班往返京冀屬於日常通行,不作居家隔離硬性要求後,韓青的手機響個不停。
許多人向她諮詢,如果不屬於北三縣人員,是否可以回來上班。韓青了解情況後發現,樓宇內許多企業員工住在河北省固安、涿州、永清三地,如果這三個地方不能納入日常往返通行範圍,有很多職工上不了班。
她查詢發現三地均已連續多日未出現新增病例,疫情控制良好。於是向街道申請,樓宇內企業中住在這三地的務工人員,拿社區開具居住證明和身份證,可以辦領「通勤卡」,上下班可正常往返,但進出京、進樓宇都要接受例行檢查。
這個決定一出,不少企業負責人發自內心地跟韓青說,「韓書記,謝謝你們幫企業解決難題」。
堅守核酸採樣戰場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6月6日0時起,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至三級,企業逐漸回歸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韓青跟同事們說,「我們再堅持堅持」。
就在此時,北京出現本土確診病例,很快,各個街道社區進入戰時狀態。韓青要求轄區內餐飲行業、保安、保潔人員全員進行核酸檢測。很多企業員工想做檢測,但預約比較困難。
韓青聯繫到一家核酸檢測機構,在時代風帆黨群服務中心旁邊的廣場設立採樣點,讓大家就近進行檢測。
社區內出現病例後,馬家堡街道升為疫情中風險地區,街道組織全部常住人員進行核酸檢測。韓青和同事們參與兩個社區的檢測組織工作。
6月21日早上8點不到,在醫護人員到來之前,社區工作人員就全部到位開始準備工作,試劑和防護服等物資全部準備好,貼好標籤,對前來檢測的居民進行手工登記。
很快,等候篩查的隊伍排了起來。韓青和同事們沿著隊伍不停地提醒大家要注意隊伍間隔,並解答各種問題。天氣炎熱,社區工作者和醫護人員一樣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佩戴N95口罩。除了體力消耗,高溫和密閉環境讓人窒息,汗水溼透衣衫。
醫護人員午休時,社區工作者還要通知下午檢測的居民,並提前讓一部分居民前來登記。檢測結束已接近凌晨,大家還要收尾,把醫療垃圾以及社區居民扔的生活垃圾收拾乾淨。
全天工作結束摘下手套時,手指已經被汗水泡出褶皺,脫下的防護服裡面可以直接倒出水。從早上八點工作到晚十二點,韓青嗓音嘶啞了。
6月2 2日一早,韓青又 接到電話——在流調中發現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曾經到過轄區內首地大峽谷商場。
韓青和同事迅速趕到商場,配合區級相關部門及屬地對購物中心採取臨時封閉、暫停營業等管控措施,並組織商場及場內租戶全體員工集中接受核酸檢測。
連日在高溫下奮戰,大家沒有怨言。「我們早已習慣了」,劉再周說,「其實不僅僅是疫情防控,所有工作,書記都用110分標準來要求」。
這樣的高要求,讓時代風帆樓宇黨委能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打好一場漂亮仗;也是這樣的高要求,打造出一支有活力、素質高、有經驗的黨務工作隊伍,讓時代風帆樓宇黨建工作成為北京非公黨建工作標杆。
讓非公企業相信黨
走進馬家堡街道時代風帆樓宇黨群服務中心,門口自助列印牌照系統讓創業者註冊企業不用再跑工商局,只需通過手機微信申報,審核完成後下樓就可以在自助終端列印營業執照;通過工作站個稅自助終端,在公司樓下就可以自助辦稅,省去路上奔波時間。在明亮溫馨的服務驛站,設有自動按摩椅、自助書店、母嬰關愛室……
韓青說,「非公黨組織功能性建設試點如果脫離企業實際工作,不能和企業經營管理相融合,那麼黨建和企業經營就是『兩層皮』,企業不會信任你,你也很難做好黨建工作」。這些認識是在工作中一點點摸索出來的。
2009年1月,北京設立第一批非公黨建試點,豐臺區馬家堡街道列入,韓青離開工作多年的社區,成為馬家堡街道時代風帆樓宇黨委書記。
一個人、一間20平方米的地下辦公室、兩張桌子、一個鐵皮櫃……辦公條件簡陋沒有困擾她,年輕的韓青躊躇滿志。但工作幹起來才知道困難這麼多。
當時很多企業對非公黨建不了解,面對她上門,第一反應就是:「我們是企業,這跟我們沒關係。」韓青記不清多少次吃了閉門羹,有些企業去很多次,連負責人都見不著,到前臺就被攔住。
面對一次又一次拒絕,韓青對自己說,這也正常,「非公企業這麼多年一直自己生產經營,突然說要建立黨組織,從不了解到接受,需要一個過程」。
如何破題?韓青從服務開始。她意識到,要讓非公有制企業相信黨,只有熱情態度行不通,必須有務實想法和實用方法,真正使公司、員工受益。
韓青憑藉年輕人的衝勁和服務精神,為大家解決實際困難。一些外地黨員群眾的孩子要上學,她四處奔走,帶他們辦理各種證明;有企業想申報新項目研發資金,她手把手指導……每一次走訪、每一次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她的真誠和付出都感動著大家,樓宇企業對她的好感和信任與日俱增。
在韓青努力下,稅收、工商業、交通運輸和司法服務等8個職能部門引入黨群服務中心,這是北京第一家建立在樓宇,集諮詢、受理、投訴於一體的樓宇管理服務平臺。
「自從有這一平臺,我們完全走進企業,互相之間聯繫更加緊密,原來是我們追著企業,現在是企業有事主動找我們。」與企業交往時,韓青體會到這種變化,曾經拒絕她入戶登記的一家零部件企業負責人,隨後一年主動寫入黨申請書。這些年,經韓青所在黨委發展黨員有30名左右。
目前,馬家堡街道時代風帆樓宇黨委有正式員工14人,負責12個商務樓宇,共1688家商戶,80%建立黨組織。那間位於時代風帆大廈的20平方米地下辦公室已經擴展到500平方米,作為黨建活動空間。
在韓青看來,樓宇更像是「豎起來的社區」,自己是企業和政府之間橋梁,服務好企業、幫助企業排憂解難是工作職責。
「作為一級基層黨組織,我們做黨建工作,要把黨的聲音傳遞給企業,把國家好政策傳達到企業,讓企業知道黨和政府在改善營商環境,促進企業經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讓我們幸福感日益增長。」
韓青說,比如北京市提出「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和「接訴即辦」,企業反映問題和困難,我們作為基層要為他們「吹哨」,請各個職能單位共同解決,形成一套體系,同時完善工作流程。
再比如一站式服務,相關數據在工商、公安、稅務等各部門間交互共享,辦企業可以在一個窗口辦完事項。這些好政策只有及時傳遞給企業,才能讓他們真受益。
利用新媒體平臺便利,韓青開通直播間,不定期邀請各個委辦局工作人員、律師等為大家解讀相關政策,解答企業關心的問題,比如彙算清繳、小微企業減費降稅等。「特別受歡迎,一場直播最多時在線6000多人。」韓青說。
黨群服務中心站負責工會工作的孫宇說:「對於初創企業,韓青書記在孵化期就開始進行黨建工作薰陶。她常說,『能讓企業在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想到黨組織,就是我們的成功』。」
接受北京電視臺記者採訪
帶領身邊年輕人奮鬥
除擔任馬家堡街道時代風帆樓宇黨委書記,韓青還是團豐臺區委副書記(兼職)、北京市青聯委員。她說,做樓宇工作,一半是做年輕人的工作,自己也和這些年輕人一起成長起來。
來時代風帆樓宇黨委前,韓青有7年多社區黨委專職副書記工作經歷。她體會到,社區黨建對象多是老年人,業餘時間多,比較好組織。非公黨建不同,對象多是年輕人,工作忙碌,因此必須考慮時間、路程、興趣等問題。
針對年輕黨員工作忙,時間不固定問題,韓青帶領時代風帆樓宇黨委開發黨建網,對非公企業黨員進行網絡教學。
為讓學習生動活潑,他們還創新出賞、析、評、訪、用「五步教學法」,通過影視短片對黨員進行教育。移動互聯時代來臨,韓青意識到這對黨建工作既是機會更是挑戰。
2013年,在上級黨組織支持下,手機APP開發提上日程。相關企業幫助,時代風帆樓宇黨委自己的APP——「時代微黨建」上線。
樓宇業主成為黨員之初都比較年輕,黨委經常組織大家打桌球、羽毛球,玩桌遊……隨著大家漸漸有了自己家庭和孩子,韓青又組織面向兒童的書法班、古箏班、跆拳道班,舉辦家庭親子活動……「暑假我們開設暑期託管班,為樓宇企業職工提供方便,開始沒有場地,韓書記幫我們積極協調,聯繫場地。」90後工作人員朱雨璇說。
黨委還積極組織樓宇馬克思主義讀書會活動。「我們和首都經貿大學馬思主義學院密切合作交流,邀請老師來講課,將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和企業經營性管理結合進行學習解讀。」韓青介紹。
從事非公黨建11年,韓青有過挫折,有過成績,從未缺少熱情。「我做基層工作,和青年打交道最多。
很多年輕人覺得,我只是一個小職員,做很普通的工作,幹好幹壞一個樣。我希望通過自己努力,帶領身邊年輕人發展、奮鬥,走好自己的路,引導他們對職業、人生有新規劃、新看法。讓他們看到只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工作,即使普通工作也可以做出超越普通的水平和成績。」
[本文刊於《中華兒女》雜誌202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