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詩人李商隱幼年喪父,從小隨母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不僅刻苦學習,而且還努力為家庭解決一些經濟負擔,同時也希望能通過科舉考試改變命運。李商隱的詩歌手法高妙,筆墨傳神,總能翻新出奇,令人耳目一新。可是小李的仕途卻如此曲折,之後又陷入牛李之爭,不得不四方漂泊,直令人唏噓不已。他感慨落寞,以為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可憐,直到有一天他遇見一位才子,終於改變了當初的想法。
贈劉司戶蕡唐代:李商隱江風揚浪動雲根,重碇危檣白日昏。已斷燕鴻初起勢,更驚騷客後歸魂。漢廷急詔誰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萬裡相逢歡復泣,鳳巢西隔九重門。
劉蕡(fen),字去畢,進士及第,博學能文,但是又秉性剛直,嫉惡如仇。唐文宗時曾策試賢良方正,他的對策切論宦官專權誤國,詞意激烈,名動一時。但他不久就為宦官所誣諂,被貶為柳州司戶參軍,第二年便死於任所。期間劉蕡自貶所放還途中,與李商隱在湖南湘陰相遇。李商隱滿懷對友人的同情、和對宦官的痛恨,寫下了這首哀時憂國的名篇。
李商隱一直對劉蕡非常崇敬,彼此也有過一段時間的交往。詩人遊歷南方,與之異地相逢,分外激動。首聯「江風揚浪動雲根,重碇危檣白日昏」,表面上是描寫湘江上的驚濤駭浪,其實也暗喻晚唐動蕩險惡的時局。李商隱詩歌風格比較含蓄,如今劉蕡又處於困境,詩人說話自然不可太直接。
接下來作者又採用比喻,展現出劉蕡的坎坷人生。「已斷燕鴻初起勢,更驚騷客後歸魂」,作者說朋友就像北國的鴻燕,剛想起飛就被摧抑;又如悲憤的騷客,遠貶天涯、難歸驚魂。一個「已」字,再接一個「更」字,顯得緊湊有力,將劉蕡應召對策、遠貶柳州這兩件事聯繫起來,字裡行間充滿了同情。
詩人忽然想起了西漢的賈誼,曾經在湘江憑弔過屈原;而古代楚國狂人接輿,由於不滿現實,也曾編成歌詞,嘻笑怒罵地批判當世。於是慨嘆,「漢廷急詔誰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這兩句進一步抒寫對劉的敬仰與同情。人生難得知己,何況又是在別人困窘的情況下,詩人的慷慨陳詞一定令對方感動不已,如此高度評價也可以讓劉蕡含笑九泉之下。
尾聯更加真切感人,「萬裡相逢歡復泣,鳳巢西隔九重門」,詩人心中悲楚,言辭真摯,萬裡他鄉與君相逢,既喜悅又悲傷,恨只恨鳳凰巢在僻野,遙遙遠隔九重門。「歡復泣」三個字,生動地展現出兩位文弱書生相似的境遇,如今他鄉遇故知,卻又是聚散兩匆匆;「鳳巢」是賢者的象徵,而被拒之九重門之外,匡世之才備受排擠,不僅不能為君王所接納,反而流貶遠方,晚唐王朝正如「重碇危檣白日昏」,岌岌可危。
李商隱的這首名篇,蒼涼雄渾,不愧為唐詩中的珍品。細味全詩,景語之中滲透情語,於憤激之中寓有深諷,作者以感慨蒼涼的雄渾聲調、和高昂挺拔的沉鬱氣勢,表現哀時憂國的情感。而情感是詩人的靈魂,詩人悲憫朋友,同時也感懷身世,才能寫出如此情深意長、感人肺腑的詩篇。尺牘雖隻言片語,也可見其心緒與憂患,人情冷暖也隱含其中。正所謂,委屈平常求仕路,回首感嘆讀書誤。朋友們有何感觸,也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