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巖譯《泰戈爾詩選》
「我十分熟悉你足音的律動,它動蕩在我的心裡」。以精湛優美文筆翻譯泰戈爾文集的著名翻譯家、上海譯文出版社前社長孫家晉(筆名吳巖)於9月8日在上海病逝,享年92歲。
孫家晉不僅給世人留下了豐富的泰戈爾譯作,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在擔任上海譯文出版社社長期間,還組織翻譯出版了《傲慢與偏見》《斯巴達克斯》《簡愛》等一批影響力巨大的外國文學名著,流傳至今已成為經典。
公交車廂裡「誕生」的優美譯文
孫家晉曾翻譯過《克雷洛夫寓言》、託爾斯泰的《哥薩克鎮》、萊蒙特的《農民》四部曲、紀伯倫的《流浪者》等等。不過,他傾注心血最多、最為人稱道的還是泰戈爾的譯作。
憑著對原文的深刻理解和優美文筆,孫家晉翻譯的泰戈爾作品受到各階層讀者的廣泛喜愛,包括泰戈爾《園丁集》《流螢集》《吉檀迦利》《心笛神韻》《泰戈爾抒情詩選》等。《泰戈爾抒情詩選》是譯文社的暢銷書,榮獲了全國優秀外國文學圖書獎一等獎。
「天空始終保持無限空虛/以便大地在那兒/建築夢幻的天堂。」在他的筆下,如此優美的詞句比比皆是,燦若珍珠。
鮮為人知的是,這些優美深邃的泰戈爾散文詩,卻是孫家晉每天利用上下班擠公共汽車的時間,在擁擠的公交車車廂裡反覆琢磨推敲而成的。他是蘇州人,蘇州古代稱吳,因此他給自己取筆名「吳巖」,意為吳地的一塊石頭。
出版《簡愛》等一批外國文學經典
「十年動亂」之後,上海譯文出版社成立,孫家晉奔走於京滬之間,爭取到了讓上海也參與人民出版社「外國文學名著叢書」、「外國文學理論叢書」、「外國文學資料叢書」三套大型叢書出版工程的機會。其中,「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選題從原來的120種擴充到200種,譯文社承擔的選題也超過了總數的1/3。
由於孫家晉打破當時的思想桎梏,擴充選題,上海譯文出版社在外國文學名著叢書中率先收入了《傲慢與偏見》《簡愛》等清新動人的外國文學作品。
在當時那個知識荒廢、文化饑渴的年代裡,這套黃底星花裝幀、被書迷們親切地稱為「網格版」的「外國文學名著叢書」一經上市發行,便在全國範圍內引發轟動,各地新華書店排起求購長龍,迄今依然暢銷不衰。
「編輯、翻譯最怕眼高手低」
孫家晉認為,「編輯往往眼高手低,等你自己上手,就可能把作者的東西改壞了,結果更差。改掉這一毛病的辦法,就是編輯自己也翻譯一點東西,從中可以體會翻譯的甘苦,這樣做編輯工作的時候就心中有底了。」
正因為如此,孫家晉自己不僅是翻譯大家,還寫小說、散文。他發表的散文作品,或抒發人生情懷,或記述旅途見聞,冷峻裡透著幽默,隨意中包含哲理,每每能引起讀者的反響和共鳴,作品曾榮獲全國魯迅文學獎。
在「不要眼高手低」的編輯理念指導下,孫家晉和其他幾位上海譯文出版社負責人專門組織起了青年業餘學校,為年輕編輯和翻譯人才「開小灶」,提高他們的文學修養,請來英美文學專家吳鈞陶給他們上古文課,英語專家駱兆添、吳瑩上英語課,自己也親自授課。
上海譯文社社長韓衛東說,「培養一大批既是優秀的編輯,又是翻譯家的骨幹,讓中國的翻譯園地人才輩出、生生不息,這是孫家晉給中國外國文學翻譯事業留下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