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瑰寶,那些千古名句更是讓人們心醉不已。當然,也有一些相對冷門的詩詞,知名度雖然不高,但是文採飛揚,只要看一眼,就會產生感覺。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愛詩詞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不出名卻值得品讀的2首古詩,寫法委婉,讓人回味無窮。
第1首,《出城》:雪下桂花稀,啼烏被彈歸。關水乘驢影,秦風帽帶垂。入鄉試萬裡,無印自堪悲。卿卿忍相問,鏡中雙淚姿。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賀。詩歌寫作背景是,李賀來到長安考進士,卻失意下第,在痛苦中離開了長安城。
詩歌前四句寫李賀踽踽獨行的樣貌。在大雪紛飛中,詩人騎著毛驢,帶著垂帽,就像被彈弓擊中的受傷烏鴉,一步步往家鄉挪動。
「入鄉試萬裡,無印自堪悲。」這兩句結合了眼前之景與想像之景,融合了過去之情與未來之情,用心細膩,很值得體味。
李賀自負才學,認為功業可以手到擒來,縱然是萬裡關山,也不曾消磨他的壯志,不曾阻擋他科舉的熱情。然而科舉的結果,卻像冷水寒冰潑在他的身上,讓他根本無法接受。
於是,萬裡考試的行為就像是天大的笑話,像鞭子一樣擊打著李賀的敏感神經。所謂「自堪悲」,其實隱含著別人對他的譏嘲,別人對他的同情,而這些閒言碎語造成了李賀自己對自己的一種否定和質疑,也造成了他心理上的極大負擔。
李賀甚至已經想到了回家之後的情景,妻子滿腹憂愁而又不忍心詢問的神態,李賀已經在腦海中想像出來了。「鏡中雙淚姿」,刻畫生動,更是將李賀的愁緒淋淋盡致表達出來。
妻子本來不忍詢問,而終於忍不住會詢問,而肯定會為李賀的遭遇落下悲傷的淚水。兩句之間的承繼與否定,正可以看出李賀此時心情的悲傷,已然到了極點。
李賀才剛剛下第,才剛剛離開長安,距離家鄉還有萬裡之遙,然而李賀已經想到了妻子的淚水,這種聯想固然可以說明詩人的情思是何等細膩,更可以說說明詩人心中百轉千回,無限苦惱了。
第2首,《賦綠牡丹》:萼華開縹碧,異色豔新姝。柳帶煙堪似,樽傾光未殊。芰荷衣欲溼,鸚鵡貌中圖。若向河陽覓,石家應自無。
這首詩的作者是明代復古派詩人劉鳳。詩是寫綠牡丹的詠物詩,而詩中處處扣緊綠字。首聯兩句「縹碧」、「異色」,開宗明義,突出一個綠字。同時「新姝」的表達,顯然是把牡丹花比作美人。這種用法早已流傳,而此處用來不覺俗套。因為詩人已經提到了「異色」,讓讀者直覺上會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
頷聯用綠柳的煙波和綠酒的混同酒杯,來車行託綠牡丹的明麗,構思精彩,比喻巧妙。頸聯則用綠荷之沾露溼衣,描寫綠牡丹的清新可喜;用圖中綠鸚鵡的栩栩如生,寫綠牡丹靈動養眼,均是通過聯想和比喻,凸顯綠牡丹的特點,可謂巧妙。
尾聯則是用石崇和綠珠典故入詩,依舊逃不出一個綠字。兩句詩的意思是說,洛陽牡丹有許多名貴品種,而石崇金谷園中牡丹更為珍稀,又有姬妾綠珠之風華絕代,可比牡丹之國色天香。可是,想要去洛陽金谷園中尋得如此美麗的綠牡丹,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換句話說,結尾兩句表明了詩人眼前的綠牡丹乃是真國色,就連綠珠之絕色也不能與此綠牡丹爭輝,可見綠牡丹之美麗風採,無以復加了。
綠珠之綠與綠牡丹之綠相同,所以詩人得以聯想,扣住綠字不放,而又故意隱去綠珠的名字,委婉巧妙,很有古人那種蘊藉含蓄的風格,讓人回味無窮。
一般人寫牡丹,一定要誇讚牡丹多麼好,而這首詩則主要從綠字著眼,體現綠牡丹的特別,也體現這首詩的特別,而用詞上也頗為清新可喜,讀來不覺晦澀,是相當不俗的一首詩了。
大家有沒有自己創作詩詞呢?大家還知道哪些好詩詞呢?歡迎留言哦。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分享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