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持《金剛經》,你到底圖什麼?-
佛又跟須菩提說:要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從此以下都是講金剛經的功德,跟你世間其他的比喻來做證明。到底是哪一個的功德更大,拿生命來對比,金剛經的功德更大一些,世間善男善女以生命來布施,與佛經相對比,信仰受持金剛經不單單是得到解脫更是一種功德。
人最重要的就是生命了。在婆娑世界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只有一次,在釋迦摩尼佛的經綸上講,三千大千世界沒有一微塵,菩薩為法獻身而傳播和弘揚佛法精神,源遠流長。受持金剛經的四句偈,甚於多劫捨生命的功德,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了。盡在其中,受持成道,修道成佛,以及須菩提開悟,最終才能理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真正含義。
因此我們現在回觀我們自己,凡夫俗子一名,相比於聖人,聞經佛法,了如實信解,聽法中受之其理,修的清淨,非相如來說名實相。要有清淨之心,不要妄於執著,慢慢修,終其一生,空了其道,道出其中的思想,這才是生。生為實相,觀與心,緣起之。一名染,二名淨,見過的淨象,以無垢清淨心見的實相必須有個無所得的心才行,修持的功夫到家,契合實相,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所以須菩提跟佛說: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聞到金剛般若波羅蜜了,信解受持,發菩提之心,不受其惑,能夠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多種的思維,才有佛法的智慧,深的其究。 金剛經指導我們,教授我們是讓我們行的,聽是第一步,你練習去做,去行,才能契入。看懂貪嗔痴,心裡常有一二,修這種功德,是因你修的時間,念的越多,修的越淨,不能急於求成。
金剛經成道就叫你無所得,你在那兒求得,你跟金剛經所教育的背道而馳,不能以利益為趨向去學習,去求功名,虔誠的修行,不為學習經典而求富貴,求慾念,難得修一顆平常心,聞學經典,學習金剛經,你讀或誦,把你這個思想,跟金剛經結合了,把你的思想與之契入,心與之一起,看破一切世俗的物慾,無所欲求,少病少惱,求富貴,能得到;求長壽,能得到。凡有所求,有求必應。欲而求之,反而不得,無欲無求,誠心修持,必有佛庇佑感應,你得先把有相放下,完了能進入無相。
學金剛經第一個要不執著。不要頑固執念的去學習,把自己的事情都耽擱了,對過去未來,自己都有所把握,首先要解決你的心煩惱,心平靜了,身體健康了,自然有一顆清淨之心,多觀心,少說話,多說話,不觀心,信口開河,這個身、口、意三業,特別要注重!修持金剛經講的是修心,修的一顆平常心,寧靜心,自在心,最後一下子就明白了,學佛經典,不為圖啥,只為求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