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佛山歷史文化叢書》:萃聚歷史文化菁華 涵養人文精神

2020-12-04 佛山日報

12月1日上午,《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五輯)暨佛山歷史文化叢書中英文版(第一輯)首發式在佛山新聞中心佛山日報社舉行。首發式座談會上,佛山歷史文化叢書學術委員會專家、叢書作者、出版社相關人士齊聚一堂,圍繞叢書的編撰、內容、特色、亮點、價值、作用等展開論述。

黃國揚、鄭海峰:《珠江三角洲農業志》是具有重要價值的學術著作

黃國揚,佛山歷史文化叢書學術委員會委員。圖/佛山日報記者周春攝

鄭海峰,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編委會編輯部執行主編。圖/佛山日報記者周春攝

1963年,佛山地區開始組織編撰《珠江三角洲農業志》(初稿),1976年形成資料長篇,後因種種原因未能進一步完善並出版。

2018年前後,在佛山歷史文化叢書學術委員會的主導下,叢書編輯部開始修訂這部塵封近半個世紀的著作。書稿記述了從新石器末期到20世紀70年代,珠三角流域地理環境形成、演變,自然資源、自然災害,修堤防洪、圍墾造田的歷史,以及農業種植、桑基魚塘等領域的發展歷程,是一部具有存史、資政、教化等重要價值的學術著作。

在修編工作中,編輯部嚴格按照學術規範進行:一是在充分尊重原創的基礎上,客觀記述珠三角自然與社會歷史發展的脈絡;二是將文中帶有作者明顯主觀臆測的記述予以合理改寫,並對志稿中的計量單位、歷史地名等認真核實,確保初稿經過修編後,成為一部合格的專業志書;三是修正錯漏的注釋及參考文獻,並補充新的注釋。《珠江三角洲農業志》是一部經世致用的自然地理及農業水利方面的文獻性著作,這次修編出版把50多年前佛山地委的決策及專家著述以現代學術著作的形式呈現出來,對佛山人民、珠江三角洲人民、粵港澳大灣區人民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羅一星:論述明清時期佛山輝煌歷史

羅一星,《明代佛山社會經濟》《清代佛山社會經濟》作者、佛山歷史文化叢書學術委員會顧問、廣州東方實錄研究院院長。圖/佛山日報記者周春攝

近年來,我先後多次到北京中國歷史第一檔案館查閱明清檔案中與佛山相關的文獻,將其與葡萄牙東坡塔檔案館藏中文檔案和東印度公司編年史的資料比對梳理,從而深度思考明清時期佛山輝煌歷史。

《明代佛山社會經濟》從中國製造業發展史的角度,論述了佛山出品的「廣鐵」曾作為宋、明兩代王朝的國家禮品和指定官鍋,參加到重要的政治、經濟活動中,比如明代的鄭和下西洋、北方九邊馬市的長期商品貿易中。

《清代佛山社會經濟》從中國城市發展史角度,論述了明清時期佛山作為「四大鎮」之首,突破兩千年來「郡縣城市」發展模式,所具有的經濟規模及其呈現出來的新經濟因素,代表著中國封建社會晚期工商城市發展的新途徑。尤其是對佛山史研究中的重大空白課題,如佛山市舶、廣鍋採辦、廣炮鑄造進行了新的系統研究,同時也論述了明代崛起的佛山,與廣州共同構成嶺南區域最高層級的兩大市場中心地,演繹了五百年「廣佛周期」的城市傳奇。

梁燕:考證佛山科舉文化和歷史發展脈絡

梁燕,《佛山歷代狀元進士譜》作者、佛山市圖書館館員。圖/佛山日報記者周春攝

過去20多年,我一直在佛山市圖書館從事地方文獻徵集、服務和研究工作。從啟動編寫到書稿出版,花費了近十年時間,常常利用業餘時間尋找歷史名人的足跡,閱讀文獻資料,從中摘錄材料。每當伏案挑燈夜戰,我仿佛跨越時空與歷史狀元進士對話閒聊唐宋風韻、明清往事,成為了忘年交;我也經歷過沮喪、惴惴不安,一度想過放棄,但在老師、朋友們的鞭策鼓勵下堅持了下來,這也是我作為圖書館文獻服務工作者應該做的事情。該書反映了南漢至清代佛山狀元進士群體的歷史發展脈絡,是考證佛山科舉文化的重要資料,希望能對展示佛山歷史文化形象,挖掘、傳承與弘揚佛山優秀傳統文化發揮綿薄之力。

黃慶林:全景展示佛山家風家訓文化

黃慶林,《明清佛山家風家訓研究》作者、歷史學博士、廣東工業大學副教授。圖/佛山日報記者周春攝

明清以來,佛山眾多望族通過加強家族建設、修撰家譜與家訓等方式,將崇文尚學、勤儉持家、講究誠信、務實進取、敢為人先等精神代代相傳,不僅對其家族的發展壯大、家族文化的塑造有著重要作用,還推動了佛山社會與人文精神的發展,甚至對嶺南文化的發展也有重要推動作用。研究佛山家風家訓能加深人們對佛山傳統文化以及佛山文化區別於其他地區文化的獨特認知。

戢鬥勇:為佛山理學大家弼唐先生正名

戢鬥勇,《龐嵩評傳》作者,佛山歷史文化叢書學術委員會委員、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研究員。圖/佛山日報記者周春攝

這些年,全國學術界有一股研究王陽明的熱潮,在廣東,我更關注當時與王陽明比肩而立的湛甘泉,龐嵩就是甘泉學派的衣缽傳人。龐嵩是明代佛山張槎弼唐村人,人稱弼唐先生。為他作傳,是想為他在學術思想史上的地位正名,他雖然不像陳白沙、王陽明、湛甘泉那樣彪炳史冊,但完全淹沒無名,是不客觀不公正的。

閱讀《龐嵩評傳》這本書,可以帶你走向佛山學術理性的歷史文化深處。此外,龐嵩作為一個清官循吏,是列入《明史》循吏正傳的人物,而明代收入《明史》循吏正傳的全國只有30人。他一生清廉勤勉,是一個正面典型,政績蓋過了學術聲望。為他作傳,也是對佛山傳統廉潔文化的傳揚。

陳凱佳:傳承弘揚佛山特色中醫藥文化

陳凱佳,《李氏骨傷流派與李廣海》作者,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圖/佛山日報記者周春攝

我長期從事嶺南醫學研究,學術流派既是具有中醫特色的醫學傳承現象,也是醫藥文化的傳承載體。研究學術流派,可以反映地域特色醫學文化。李氏骨傷流派以佛山為平臺,始於李才幹,盛於李廣海,傳於家族,普於弟子,以手法、夾板、傷藥為三大診治法寶聞名於世。李氏骨傷流派的發展,正是嶺南骨傷科傳承發展的一個縮影。此外,李氏骨傷流派第三代傳人陳渭良教授、第四代傳人楊海韻教授等,提供了寶貴的口述史料,增強了全書的可讀性與可信度。希望這本書能傳承弘揚佛山特色中醫藥文化。

湯浩寧:串珠成鏈呈現佛山古鎮風貌

湯浩寧,《佛山古鎮老街巷》作者、佛山地方古建築研究專家。圖/佛山日報記者周春攝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佛山人,從小對佛山古鎮的歷史抱有濃厚興趣。我這本書以清末民初佛山28堡為研究對象,以佛山古鎮的「工商貿易」為主線,將散落在歷史長河中點滴記憶串珠成鏈,解讀佛山古鎮的演變,以正古鎮之「名」。我深信它可以滿足文史研究相關人士的需要,更可以彰顯和弘揚佛山的傳統精神。感謝我的搭檔熊九成為本書的研究、撰寫作出的貢獻。

關宏:再現佛山銅鑿剪紙發展脈絡

關宏,《佛山銅鑿剪紙》作者、佛山市博物館副館長、佛山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圖/佛山日報記者周春攝

銅鑿剪紙是廣東佛山獨有的剪紙藝術品種,始於元末明初。由於銅箔廠在20世紀70年代就停產了,銅鑿剪紙的傳承隨之出現斷層,是迄今為止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剪紙類別。本書是對佛山銅鑿剪紙發展脈絡的一次系統梳理,期望今後佛山也能對獅頭、藤編、刺繡、竹編、木雕、香雲紗染整技藝、金箔鍛造技藝、紙樸工藝等傳統工藝加強研究和保護力度,讓這些項目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傳承。

荀鐵軍:從士風與詩風看佛山士人在全國的文化地位

荀鐵軍,《佛山惠門四子與嶺南文化》作者、歷史學博士、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長。圖/佛山日報記者周春攝

佛山惠門四子是指清中期廣東學政惠士奇門下的何夢瑤、羅天尺、勞孝輿和蘇珥四位佛山人。佛山惠門四子所代表的風氣的演變,凸顯其承前啟後的士風、詩風及影響,既體現了佛山士人在全國的文化地位,同時凸顯了嶺南文化在全國的地位。佛山人文薈萃,與佛山有關的嶺南人物與文化燦若星辰,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很多。希望以這本書為新的起點,不斷深入挖掘和研究佛山歷史文化。

專家點評

陳忠烈(佛山歷史文化叢書學術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編撰《佛山歷史文化叢書》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文化事業。明清佛山文化是中國曾經的先進文化代表。在明清時期珠三角的全面開發這個大潮中,領軍的就是佛山,這是當時國內國際歷史所決定的,也得益於當時先進文化凝聚的人口優勢。改革開放初期到今天深化改革開放,佛山依然在引領潮流,歷史積澱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推出《佛山歷史文化叢書》,就是要繼承歷史文化的精華,並以此為佛山的現代化、國家的現代化作出貢獻。

龍建剛(佛山歷史文化叢書學術委員會委員、時事評論家):20多年前初到佛山時對佛山歷史文化知之甚少。有一回走進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教師閱覽室,閱讀學者羅一星撰寫的《明清佛山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後深受啟發。此後花費一個月時間進行書籍精讀,寫下1萬多字的閱讀筆記。正是此次閱讀經歷,我打開了一扇認知佛山的大門。我對叢書作者表示敬意,因為一座城市的故鄉是它的歷史,一座城市的未來在於人民的內心。佛山歷史文化的鍛造,為佛山製造的積澱、為佛山自信的塑造提供了強大涵養。

陳希(佛山歷史文化叢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山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編寫工作非常嚴謹認真,品質非常高,已經形成了品牌效應。這首先體現在選題的全球公開招標,對作者的資歷及專業水平進行全面的考察上。另外,作者撰寫書稿以後,在出版前還要經過編委會的審稿,評審非常嚴格,叢書專家委員會會對每本書進行評審,面對面與作者交流,提出修改意見。叢書在堅守學術性和專業性的前提下,還追求可讀性,定位準確。我用張之洞一副對聯評價《佛山歷史文化叢書》:「昔賢整頓乾坤締造皆從珠江(漢江)起,今日交通文軌登臨不覺佛山(歐亞)遙。」

肖風華(廣東人民出版社社長):從出版的系統性、穩定性、豐富性、影響力、傳播力各個方面來看,《佛山歷史文化叢書》在地方歷史文化傳播上位居全省首位,在全國也是非常少見的。

柳宗慧(廣州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地方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佛山擁有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叢書中英文版(第一輯)《中國佛山功夫文化》《中國佛山龍舟文化》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好載體。

記者丨束維、黎紅玲、黃鶴婷

相關焦點

  • 專家點評《佛山歷史文化叢書》:萃聚歷史文化菁華 涵養城市人文精神
    12月1日上午,《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五輯)暨佛山歷史文化叢書中英文版(第一輯)首發式在佛山新聞中心佛山日報社舉行。首發式座談會上,佛山歷史文化叢書學術委員會專家、叢書作者、出版社相關人士齊聚一堂,圍繞叢書的編撰、內容、特色、亮點、價值、作用等展開論述。
  • 《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五輯)首發 萃聚歷史文化菁華
    佛山歷史文化叢書學術委員會委員、時事評論家龍建剛說,佛山歷史文化的鍛造,對佛山製造的積澱、對佛山自信的塑造提供了強大涵養。佛山歷史文化叢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山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陳希說,《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編寫工作非常嚴謹認真,品質非常高,已經形成了品牌效應。
  • 《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五輯)在佛山首發
    這一系列成就對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擴大佛山在國際社會的知名度,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佛山建立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提升城市品質、吸引優秀人才,樹立佛山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品牌,增強佛山城市的軟實力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感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三輯來了
    今日上午,叢書第三輯首發式暨座談會在佛山市新聞發布廳舉行,與會專家學者紛紛表示,《佛山歷史文化叢書》古為今用,服務大局,對傳承與弘揚佛山優秀歷史文化,助推我市文化導向型城市建設已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今日首發的《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三輯共計10種書目,選題創新性強,書稿編輯質量高,分別從歷史人物、實業救國、洋務運動、龍舟文化、工匠文化、慈善文化等領域深入挖掘佛山優秀歷史文化。其中《佛山古代鑄造工匠技藝》,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展現古代佛山鑄造工匠的技術和品格,對佛山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培育工匠精神具有啟示作用。
  • 《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五輯)首發
    本網訊(記者徐平)12月1日,由佛山市委宣傳部、《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編委會主辦,佛山日報社承辦的《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五輯)暨中英文版《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一輯)在佛山首發。佛山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李政華,佛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方華剛出席首發式並講話。
  • 《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五輯)首發,叢書中英文版(第一輯)面世
    圖/佛山日報記者周春攝李政華代表市委、市政府對《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五輯)和叢書中英文版(第一輯)的出版表示祝賀。他強調,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編輯出版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文化事業,我們要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筆寶貴財富,佛山要全力以赴持之以恆地推進。
  • 《佛山歷史文化叢書》入暨大古籍研究所
    佛山新聞網訊 佛山日報記者束維報導:記者昨日獲悉,《佛山歷史文化叢書》(1~4輯)近日入藏暨南大學古籍研究所,廣東省歷史學會副會長、暨南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劉正剛教授認為,該叢書對研究珠三角地區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文化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 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三輯出版
    金羊網訊 記者張聞報導:12月13日上午,《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三輯首發式暨座談會在佛山市新聞發布廳舉行。《佛山歷史文化叢書》是佛山市委市政府規劃的一項系統性的編撰出版文化工程,2016年啟動。2016年11月、2017年9月分別出版了前兩輯,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歡迎。
  • 佛山歷史文化叢書中英文版第一輯出版
    佛山歷史文化叢書中英文版第一輯《中國佛山功夫文化》《中國佛山龍舟文化》近日由廣州出版社出版。叢書中英文版是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的衍生出版物,在佛山歷史文化叢書已出版書目的基礎上重新整合資源,編輯出版適合國際傳播並能代表佛山文化的中英文雙語讀本。
  • 《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五輯)首發,叢書中英文版(第一輯)同時面世
    佛山日報訊 記者黃碧雲報導:12月1日,《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五輯)暨佛山歷史文化叢書中英文版(第一輯)舉行首發式,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李政華出席活動。他強調,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編輯出版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文化事業,我們要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筆寶貴財富,佛山要全力以赴持之以恆地推進。
  • 《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五輯書目確定 預計11月中下旬出版
    佛山新聞網訊 佛山日報記者黎紅玲報導:記者從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編委會編輯部、佛山日報社佛山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獲悉,《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五輯10種書目確定,預計11月中下旬與讀者見面。據介紹,《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五輯10種書稿契合國家大政方針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挖掘佛山歷史文化,古為今用、經世致用,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重要的學術價值。
  • 鉛字印下佛山歷史墨香飄出文化韻味
    珠江時報訊(記者/王方亞)昨日,《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五輯)、中英文版(第一輯)首發式在佛山新聞中心舉行,現場發布了最新出版的《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五輯)10種書目和《佛山歷史文化叢書》中英文版(第一輯)。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李政華出席首發式。
  • 解讀歷史文化 服務佛山發展
    《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五輯)及中英文版(第一輯)首發  珠江商報訊 記者王曉琦報導:昨日,《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五輯)及叢書中英文版(第一輯)首發式在佛山新聞中心舉行。
  • 《閩東歷史文化名人》叢書首發 展閩東人文形象
    東南網寧德11月6日訊(本網記者 陳翊群 吳文偉 通訊員 遊一琳)11月5日下午,壽寧縣戲文化傳承中心人頭攢動。當日,一部展示閩東人文形象的系列叢書——《閩東歷史文化名人》叢書首發式暨《壽寧夢龍》出版座談會在這裡舉行。
  • 《鞍山文化叢書》首發 全景展現鞍山歷史文化
    它集宣傳、教育、史志、收藏等文化功能於一體,具有濃鬱的鞍山地域文化特色,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時尚的精品文化效應,全面地詮釋了鞍山的古代文明、現代文化、都市風採、人文精神、民風民俗、文學藝術、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要素,做到古今融合,文史兼備,可稱之為一部獨具鞍山地方特色的文化「典藏」,是開啟鞍山文化寶庫的「金鑰匙」,是認識和研究鞍山文化的良師益友。
  • 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三輯編撰出版項目 成交結果公示
    佛山日報社在2018年6月6日就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三輯編撰出版項目(項目編號:FEFS-ZT18002)採用競爭性磋商的採購方式進行採購,現就本次採購的成交結果公示如下:一、採購人名稱:佛山日報社二、項目名稱: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三輯編撰出版項目三、項目編號:FEFS-ZT18002四、採購方式
  • 細數明清兩代佛山文明的「高光時刻」!首場佛山歷史文化大講堂開講
    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編委會顧問、佛山史專家、廣州東方實錄研究院院長羅一星首講。羅一星特別闡釋了鄭和下西洋、康熙開海、鴉片戰爭等重要歷史時刻與佛山生產的廣鍋、廣炮之間的關聯,剖析了佛山鑄冶業風靡海內外的歷史背景與進程。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編委會顧問、佛山史專家、廣州東方實錄研究院院長羅一星首講。
  • 編撰《人文江西叢書·歷史文化名人傳記系列》的緣起與構想
    作為一個從外地赴江西工作的「進口老表」,江西文化獨特的氣韻一次次給我意想不到的驚喜。對這方水土優美的自然風景與悠久的人文歷史,我日益了解,深有感觸,直至迷醉、認同。這種感覺,就如同我在叢書序言中所說:在廣袤的山川大地間行走,經常邂逅古代文化名人的舊居故地等等與他們密切相關的文化遺存。千載之下,流風所及,這些文化先賢,仍然給江西大地以深遠的人文影響。
  • 助力「文化濟南」建設《新時代濟南政協文史叢書》《人文濟南叢書...
    舜網訊 1月8日,濟南市政協在龍奧大廈舉辦《新時代濟南政協文史叢書》《人文濟南叢書》(第二輯)出版發行座談會。記者了解到,兩套《叢書》是濟南市政協屆期規劃徵編出版的文史書刊。這次推出的《叢書》(第二輯),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圍繞打造「文化濟南」和建成全國重要的區域「文化中心」,以「親歷親見親聞」的筆觸,展示了濟南建設發展的時代場景、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美麗獨特的自然風貌。座談會上,作者代表介紹了創作過程及體會,市直部門對《叢書》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肯定,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點評和解讀。
  • ...文化】青川「國寶」刻入 「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叢書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青川「國寶」刻入 「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叢書 2020-05-30 1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