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下午,中國第31次南極考察隊召開全體會議,對即將開始的普裡茲灣大洋作業進行動員部署,強調作業安全,做到人不傷、物不損,確保考察任務順利完成。
自1月20日從紐西蘭克萊斯特徹奇出發後,「雪龍」船途經西風帶,遭遇兩次強氣旋天氣。考察隊精心組織、科學決策,選擇在澳大利亞麥誇裡島避風,並抓住有利時間窗口成功躲避了與氣旋正面接觸,確保了人員和船舶的安全。「雪龍」船計劃於2月1日24時前抵達南極普裡茲灣,到達後考察隊將全面開展南大洋考察作業。
根據考察隊總體任務安排,此次普裡茲灣大洋作業將分為2月1日~12日、2月20日~3月2日兩個階段進行,2月13日~19日為中國南極中山站二次卸運物資時間。
普裡茲灣大洋考察作業的指導原則是:科學合理、突出重點、先難後易、隨「天」應變。即優先保證潛標回收,根據科學研究需求,圍繞重點站位進行作業;對於天氣的影響,要確保不浪費任何時間,合理安排作業順序。根據指導原則,考察隊制訂了大洋作業實施方案及預案。
考察隊領隊、臨時黨委書記袁紹宏要求,各專業隊特別是大洋隊,要進一步細化每個作業環節,做到思想落實、組織落實、人員落實。全體隊員要繼續發揚南極精神,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到考察工作中,為「十二五」極地專項收官之年的外業調查畫上圓滿句號。
據悉,本次大洋考察將在普裡茲灣及其鄰近海域開展海洋水文與氣象、海洋生物與生態、海洋化學等方面的綜合觀測和採樣作業,為該海區進行環境氣候綜合評價及生物等資源潛力評估提供基礎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