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考察隊動員部署普裡茲灣大洋作業 遇強氣旋

2020-12-19 中國網

1月31日下午,中國第31次南極考察隊召開全體會議,對即將開始的普裡茲灣大洋作業進行動員部署,強調作業安全,做到人不傷、物不損,確保考察任務順利完成。

自1月20日從紐西蘭克萊斯特徹奇出發後,「雪龍」船途經西風帶,遭遇兩次強氣旋天氣。考察隊精心組織、科學決策,選擇在澳大利亞麥誇裡島避風,並抓住有利時間窗口成功躲避了與氣旋正面接觸,確保了人員和船舶的安全。「雪龍」船計劃於2月1日24時前抵達南極普裡茲灣,到達後考察隊將全面開展南大洋考察作業。

根據考察隊總體任務安排,此次普裡茲灣大洋作業將分為2月1日~12日、2月20日~3月2日兩個階段進行,2月13日~19日為中國南極中山站二次卸運物資時間。

普裡茲灣大洋考察作業的指導原則是:科學合理、突出重點、先難後易、隨「天」應變。即優先保證潛標回收,根據科學研究需求,圍繞重點站位進行作業;對於天氣的影響,要確保不浪費任何時間,合理安排作業順序。根據指導原則,考察隊制訂了大洋作業實施方案及預案。

考察隊領隊、臨時黨委書記袁紹宏要求,各專業隊特別是大洋隊,要進一步細化每個作業環節,做到思想落實、組織落實、人員落實。全體隊員要繼續發揚南極精神,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到考察工作中,為「十二五」極地專項收官之年的外業調查畫上圓滿句號。

據悉,本次大洋考察將在普裡茲灣及其鄰近海域開展海洋水文與氣象、海洋生物與生態、海洋化學等方面的綜合觀測和採樣作業,為該海區進行環境氣候綜合評價及生物等資源潛力評估提供基礎資料。

相關焦點

  • 南極普裡茲灣綜合考察作業全面啟動
    5時30分),中國第33次南極考察隊搭乘「雪龍」船抵達南極普裡茲灣作業區,全面啟動該海域綜合科學考察作業。考察隊成功回收了一套「潛伏」在海底長達一年的錨錠長期觀測潛標。    大洋隊隊長葉瑛告訴《中國海洋報》記者,按照現場實施計劃,此次南極普裡茲灣綜合考察作業將分3個階段進行,計劃在3
  • 「雪龍2」號完成南大洋普裡茲灣科考作業
    新華社「雪龍2」號12月8日電(記者劉詩平)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7日下午在南大洋普裡茲灣北側將布放的浮遊生物垂直拖網回收至「雪龍2」號後甲板,這標誌著「雪龍2」號完成了在普裡茲灣海域的多學科科考作業。
  • 南極考察隊圓滿完成普裡茲灣考察任務 「雪龍」船滿載科考成果返程...
    當日,中國第31次南極考察隊召開全體考察隊員會議,總結普裡茲灣工作情況。在完成大洋作業後,考察隊於3月4日用小艇將4個貨櫃航煤罐卸運上站;根據「雪龍」船裝載艙容,再次組織人員用小艇將站上裝載垃圾的貨櫃運回「雪龍」船,中山站區環境煥然一新。至此,中山站度夏工作全部結束。
  • 中國科考隊在南極普裡茲灣成功回收錨碇式潛標
    中國科考隊在南極普裡茲灣成功回收錨碇式潛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2-17 13:06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雪龍」號12月16日電(記者 朱基釵)16日凌晨,「雪龍」號在南極普裡茲灣航行時,中國第32次南極科考隊大洋隊成功回收了一套錨碇式潛標系統,該潛標系統包含的時間序列沉積物捕獲器,採集了2015年2月至12月期間極為珍貴的13個沉降顆粒物樣品。
  • (第34次南極科考)「雪龍」號完成普裡茲灣作業再次前往恩克斯堡島
    新華社「雪龍」號1月7日電(記者白國龍)搭載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的「雪龍」號極地考察船6日完成在南極普裡茲灣的大洋科考作業,再次向羅斯海恩克斯堡島方向航行。  自4日離開中山站後,「雪龍」號開始在南極普裡茲灣開展大洋科考作業。
  • 不睡覺剃光頭 是什麼支持南極科考隊員不眠不休?
    是什麼支持南極科考隊員不眠不休?第36次南極科考正在進行中。「雪龍2」號搭載89名隊員,全程168天。離開中山站後,「雪龍2」號首次來到了南大洋的太空人海,截至目前,「雪龍2」號首次實現了在極地海域的中水層魚類的拖網調查、首次在南極利用「雪龍2」號的月池系統取得了海水樣品、首次在南極打破了我國在南大洋沉積物柱狀採樣長度的記錄。
  • 南極三棟百年老房子要修復,中國考察隊在協助
    本文圖片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提供2月12日,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在羅斯海阿代爾角執行國際合作項目,協助紐西蘭南極遺產信託基金組織在此處建設營地及儲存物資,以保護南極重要歷史文化遺址。「雪龍」號此前停靠澳大利亞霍巴特時,考察隊員將阿代爾角項目的物資先行運送上船。
  • 張國立和中國首次東南極考察隊隊員們與南極中山站現場連線
    考察隊中還有隊領導健在,他就是原考察隊副隊長高振生。我們舉杯,同聲叫他「永遠的隊長」,張國立順勢舉手向他行了一個標準軍禮。這位南極建站敢闖硬拚的猛將,南極一等功榮立者,退休前任國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海域勘界辦公室主任(正司級)。當年不畏艱險共同徵戰南極大陸的隊友們,喜相逢先合影,以讓難忘瞬間永存。
  • 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南極長城站
    處在南極半島與南美大陸間的多氣旋地帶,天氣變化劇烈,加之這裡天氣較暖和,降水較多,冰雪的年積累量和消融量都較大,冰流速度較快,冰川進退所反映的氣候變化更為明顯。喬治王島位於南極洲板塊、南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會地帶,現代火山和地震活動頻繁。成為研究地殼構造、巖漿活動、地震成因、大氣環流的變化和氣候演進規律的良好場所。
  • 我國科考成果:首獲大範圍南極海底三維「地圖」
    完成深海地質、大洋礦產資源、南極科學考察並駛返廣州,我國首幅大面積南極海域海底近三維地形地貌高精度「地圖」正式亮相,這也是我國首次在南極開展大範圍、立體式的多波束海底地形探測。  「海洋六號」科考船從2016年12月底開始在南極海域執行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任務,航程近7萬公裡、歷時共232天。這是一次從深海大洋向極地冰海跨越的歷史性航程。作為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一艘高性能綜合地質地球物理調查船,「海洋六號」同時還執行了2016年深海地質航次、中國大洋41航次科考任務。
  • 南極探秘:南極的極晝
    中新社南極中山站2月1日電 題:南極的極晝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常常能聽到這樣的講述。在地球最南端南緯90°的南極點上,一年中有半年是連續白天,有半年是連續黑夜,如果以一晝夜為一天的話,地球最南端南極點的「一天」就相當於其他大陸的一年。
  • 在南極過個極晝中國年
    「12年來了10次」 這就是科考南極的工作狀況 在南極大陸的夏天,夜裡12點左右太陽落下,但天空依然明亮。這是極地科考的黃金期,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的春節又將在忙碌中度過。
  • 少兒創意美術課題《南極考察隊》,感受南極冰天雪地的氣象!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南極的基本知識,同步學習南極企鵝的外形與生活習性,以及南極科考站的相關知識。2、能力目標:通過老師引導與圖片觀察,學習企鵝及科考站、隊員的繪畫,並通過撕貼的形式,進行畫面的綜合材料處理。
  • 中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開建在即 透視四大焦點
    新華社上海11月7日電 題:中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開建在即 透視新站建設四大焦點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劉詩平、張建松、白國龍  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將於11月8日奔赴南極。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領隊、首席科學家、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楊惠根說,新站建設著眼於加強南極環境監測與保護,建設極地考察業務化體系,提升國際極地治理能力,是我國極地考察的重大戰略性舉措,也是「雪龍探極」重大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
  • 中國南極科考站
    中國南極科考站目前總共有四個,分別是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國南極中山站、中國南極崑崙站和新建的中國南極泰山站。長城站:長城站建成於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設得蘭群島喬治王島;地理位置為:南緯62度12分59秒,西經58度57分52秒。長城站所在的喬治王島,是南設得蘭群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
  • 南極極地科考背景資料
    南極極地科考背景資料   1,「南極」和「南極區」  南極:南意指方向,極是終點。地球南方之終點-就是南極,在這一點上,沒有東西南向之分,只有指北方向。但今天我們常定義的南極,如果沒有特別定其意義,就是泛指南極區、南極洲、南極大陸或南極點。  南極區:就是南緯60°以南的大洋、冰架、島嶼和大陸,其面積約5200萬平方千米,其中大洋面積約3800萬平方千米,陸地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是國際南極條約(The Antarctic Treaty)生效的國際公認區域。
  • 我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開建在即 站址環境惡劣為何還建
    、張建松、白國龍  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將於11月8日奔赴南極。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領隊、首席科學家、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楊惠根說,新站建設著眼於加強南極環境監測與保護,建設極地考察業務化體系,提升國際極地治理能力,是我國極地考察的重大戰略性舉措,也是「雪龍探極」重大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
  • 發現巨大新氣旋,和原氣旋構成詭異的六邊形!
    據消息稱,NASA科學家公布了此前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在11月發現的重要數據,在木星南極附近又發現一個巨大的新氣旋,這個新氣旋的出現給木星帶來了一絲詭異!11月3日,「朱諾」號最近一次近距離飛越木星時,發現了這個新發現的大漩渦,其寬度與美國德克薩斯州差不多,位置就在木星的南極地區而「朱諾」在之前經過木星時發現了其他六個氣旋,直到現在已經在木星南極附近發現了7個巨大的氣旋。這張拍攝於2019年11月4日的木星南極紅外圖像的右下角可以看到一個新的、更小的氣旋。
  • 中國第36批南極科考隊駕駛「雪龍2」號在普裡茲灣進行科考作業
    高緯度地區的極地一直以來都給人類留下了諸多美好的想像,尤其是南極地區。而為了真正探究這一片地區,數百年來各國在南極洲建立了數十座科考站。為了能夠在極地附近的海面上行走,人們建造了「破冰船」這類在極端條件下也能航行的船隻。近期,中國的破冰船「雪龍2」號就正好在南極附近進行科考。
  • 南極行·隊員日誌|南極捕魚記
    從南極回來已經一個多月,在家隔離防疫的這段時間,終於可以靜下心來,好好回憶和總結一下這次難忘的南極之旅。我和張弛作為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選派的教師,參加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執行「雪龍」號在南大洋的羅斯海和阿蒙森海科學考察任務,我們是第一次參加南極科考,作為國家隊的隊員,興奮之情,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