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事論壇」現場
東莞地鐵1號線有望在2024年正式開通,此外,東莞近期建設的軌道交通線路將有1號線一、二、三期工程、1號線支線、2號線三期工程、3號線一期及3號線支線等共計7條線(段)……這些市民們關心的東莞交通問題,在12月27日的「莞事論壇」第二期綜合交通專題上,均有透露。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蔣幸端、謝英君
探討東莞交通的痛點和解決之道
在「莞事論壇」現場,專家們還指出了東莞交通的痛點並探討解決之道。目前,東莞正處於機動化發展中期向後期過渡階段,交通需求增長漸漸達到環境承載能力極限,交通擁堵問題逐步凸顯,擁堵情況呈常態化、加劇態勢,現有交通體系應對新的挑戰存在不足。
在公共運輸方面,東莞巴士有限公司總經理黎俊鋒認為,當前東莞公共運輸發展現狀存在四個問題:一是公交出行分擔率不高,二是銜接效率不高,三是公共運輸市際區域協調發展水平不高,四是交通管理智能化程度不高。
他建議,突顯公交出行與私人交通工具的比對優勢,首先要提速,落實建設公交專用道網絡;同時不斷完善線網布局;完善綜合交通樞紐站、公交首末站、候車亭等換乘場站設施,最大限度縮短換乘距離。此外,還要積極開通跨市公交線路;加快推動智能化發展等。
在解決「停車難」問題上,東莞市政府副秘書長黃淦洪回應稱,優先發展公交,是治理交通擁堵問題的關鍵一招。同時,也要標本兼治,開展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研究,從制度上引導交通需求發展。目前,東莞出臺了全市停車系列政策「5個1」文件,將從系統上重構東莞的停車管理體系和政策。
近期東莞有7條軌道交通線(段)建設
12月27日下午,「莞事論壇」第二期綜合交通專題在東莞市民服務中心一樓下沉空間市民講堂舉行,相關領導和專家以及市民代表參加了討論。
對於市民最關心的東莞軌道交通建設問題,東莞市軌道交通局介紹,根據已經通過初審的《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東莞市近期建設的軌道交通線路包括:1號線一、二、三期工程、1號線支線、2號線三期工程、3號線一期及3號線支線等共計7條線(段)。
東莞市政府秘書長鄧濤在現場還透露,目前莞穗、莞深城市軌道交通對接通道已基本達成共識,軌道1號線也正在加快建設,計劃2024年建成通車。
在城際軌道交通方面,東莞市財政局代表介紹,目前經過東莞市區域,已開通運營的城際軌道交通線路有3條:穗深、莞惠城際軌道和廣深港客運專線;在建的有佛莞城際和贛深鐵路2條;後期規劃的線路將增加中莞城際、虎崗城際和深茂鐵路等。
東莞市財政局代表還表示,目前東莞已建成運營的軌道交通2號線工程總投資195億元;2019年開工建設的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採用PPP模式建設,6年建設期需投入資本金約105.52億元,20年運營期需支付647.35億元可行性缺口補助。
此外,在建的有佛莞城際和贛深鐵路,需東莞市投入配套資金約為100.46億元,目前已投入70.37億元。
未來:構建「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在大灣區背景下,如何打造東莞都市區「一小時生活圈」,實現互聯互通?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東莞分院院長王春森建議,東莞軌道交通應與周邊城市軌道銜接由「搭上線」變成「接入網」,增加城市軌道互聯互通效率。「灣區時代,要突破之前城市發展的障礙,城際交通之間的障礙,我們應當把握機會,在軌道交通發展中預先考慮好,做一些中心城市要求的東西。匹配城市的發展,內部和外部都要做好。」
東莞市副市長郭向陽也表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的關鍵詞是「綜合」,既要考慮當下,也要考慮未來。包括如何建設「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城市之間的鐵路、軌道交通、公交、慢行系統的供給、供給方式之間的高效聯通;以及考慮動態與靜態交通之間的關係等等。
據了解,東莞要力爭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更加適應「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價值追求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郭向陽在論壇中表示:「要想方設法把我們的交通建成有品質的交通。特別要多利用科技手段、大數據去建設現代交通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