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蒙卦》
【半半小語】
宇宙,生寒暑交替;萬物,有陰陽變化。然天地無私,故無論是日月星辰,還是果蔬草木,皆蘊含陰陽變化的道理。
故物大者,能顯人生沉浮;形小者,也通天地變化,其二者並無大異。於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那一莖小草知春秋變化,曉寒暑更迭,難道不是聖人嗎?
而蒙者,草也。稚小未明,時遇不寬。鞠躬下問,不恥而吉。故《易經》中說:「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佔得蒙卦,是運晦稍遲。只要發愛人之心,必可壽元高穩。
其實,世路崎嶇,炎涼更迭。人有時頭抵木石,有時春風得意。失落時不要光想著是什麼人陷害我?是什麼人修理我?得意時也要三思自己的德行是否契合天地的法則?是否與日月一樣光潔無私?所謂」盛德大業「,方可」圓而神「,從而芙蓉靠岸,安身立命,既是此意。
古人云:月盈則虧,水滿則溢。人要像月亮一樣,知盈自虧。像水一樣,知滿自溢。這才算是真有滄桑閱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