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京劇常識

2020-09-11 有書空間創意書店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底蘊豐富,其中被稱為國粹的京劇至今仍然令世界著迷。今天我們就來系統總結在考試當中常見的中國京劇常識。

一、知識介紹

(一)京劇的形成

京劇是在18世紀下半葉經徽戲、秦腔、漢調的交融,並借鑑吸收崑曲、京腔之長而形成的。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為給乾隆祝壽,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四大徽班進京獻藝,揭開了200多年波瀾壯闊的中國京劇史的序幕。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其他四種分別為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京劇、豫劇、越劇)「榜首」。

(二)京劇小知識

1.京劇行當

生就是指男子,又分老生,小生,武生。

旦就是指女子,又分正旦(青衣),老旦,花旦,花衫,武旦,刀馬旦,彩旦(揺旦)。

淨就是花臉,又分正淨(銅錘花臉),副淨(架子花臉),武淨,毛淨。

醜就是丑角,俗稱「三花臉」,又分文丑,武丑,鐵醜。

末就是指中年以上男子,多數掛須。又細分為老生、末、老外。

京劇四大名旦是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

前四大鬚生是指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後四大鬚生是指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

2.臉譜

臉譜是運用色彩和線條構成各種圖案,以象徵人物的性格和品質,基本可分為六類:紅、白、黑、黃、藍和綠、金和銀。

紅:表示忠義、耿直、有血性,如:「三國戲」裡的關羽。

白:表示奸詐多疑,含貶義,代表兇詐,如:「三國戲」裡的曹操。

黑:表示性格嚴肅,不苟言笑,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公戲」裡的包拯。

黃:表示兇猛陰險,如典韋。

藍和綠:表示中性,草莽英雄。

金和銀:表示神秘,代表妖神一類。如美猴王和白骨精。

3.表演方式

念就是具有音樂性的念白。

做就是做表和身段。

唱就是行腔。

打是結合民間武術將其舞蹈化的武打動作。

4.梨園

梨園原是唐代都城長安的一個地名,因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藝人,後來就與戲曲藝術聯繫在一起,成為藝術組織的代名詞。

我國民間在習慣上稱戲班、劇團為「梨園」,稱戲曲演員為「梨園子弟」

5.京劇著名劇目

《三岔口》、《四郎探母》、《文昭關》、《空城計》、《群英會》、《借東風》、《霸王別》、《貴妃醉酒》、《龍鳳呈祥》、《王寶釧》、《白蛇傳》、《鍘美案》。

相關焦點

  • 2020廣東事業單位考試: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古代京劇常識匯總
    在事業單位考試中,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是考試的重要內容。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底蘊豐富,其中被稱為國粹的京劇至今仍然令世界著迷。今天我們就來系統總結在考試當中常見的中國京劇常識。四大徽班進京獻藝,揭開了200多年波瀾壯闊的中國京劇史的序幕。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歷史文化常識:你應該知道的中國京劇常識
    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歷史文化常識:你應該知道的中國京劇常識 2019-09-10 13:54:22| 福建軍轉網
  • 2019事業單位你應該知道的中國京劇常識
    在事業單位考試中,科技文化常識是考試的重要內容。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底蘊豐富,留下了許多令世人至今仍嘆為觀止的成就。今天我們就來系統總結中國國粹——京劇。 一、知識介紹 (一)音樂常識 1.音階:五音是中國古代五個音階的總稱,即宮、商、角、徵、羽,常以「五音不全」形容某人不善唱歌。五音理論在春秋戰國時已經形成。後來在角徵、羽宮之間各出一個偏音,排成七個音階為宮、商、角、清角、徵、羽、閏。
  • 2020寧夏公務員考試備考人文常識——中國古代的文字
    下面是寧夏華圖為大家整理的人文常識——中國古代的文字,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一、 甲骨文   我國最早的、體系最為完整的文字是殷商的甲骨文。它以刻在龜甲和骨獸上而得名。其用途是佔卜吉兇的「卜辭」,一般將佔卜的結果寫在龜甲的左邊,事情發生之後將最終的結果寫於右邊,以便對照。但也有少數是用作「記事辭」。
  • 紀錄片《京劇》遭炮轟:史實不清 常識錯誤不少
    中國戲曲學院戲研所特約研究員柴俊為說,紀錄片《京劇》有三個硬傷:一、撰稿人對京劇整體認知出現偏頗;二、大製作的奢靡之風讓該片不接地氣;三、分集敘事史實不清、雜亂無章,雖然出發點為弘揚國粹,但顯然忽視了紀實片的最大功能——真實性。作為國粹藝術的京劇,此前並無一部描述其發展史的紀錄片,《京劇》的出現填補了這個空白。不少戲迷表示:如果一部紀錄片拍得並不科學和客觀,那麼其帶來的危害或許比沒有它還來得更大。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內容簡介 發表時間:2011-02-16   來源:中國文明網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是王力教授主持並召集眾多專家共同編寫的關於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簡明讀本
  • 《京劇》被批:人物以偏概全 常識錯誤不少
    海報   央視繼《舌尖上的中國》之後推出的又一部紀錄片力作《京劇》,共八集近日已全部播完。   《京劇》十分講究鏡頭和剪輯的藝術美感,但有時卻缺乏嚴謹的邏輯。比如,片子一會說到京劇第一次在國外演出的盛況,一會又提到京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然後又突然說起中國戲曲學院裡珍藏的那套京劇戲服……網友表示,看這片子有一種「坐時光機」的感覺,「飛得挺爽,就是落不到地」。
  • 公共基礎知識複習資料:常識問題之中國古代文學九
    公共基礎知識複習資料:常識問題之中國古代文學九 在事業單位公共基礎考試中,常識問題是必考試題之一。這一部分不僅涉及的知識面廣而且不易記憶。因此,中公教育團隊條分縷析的歸納出常識問題的常考知識點,希望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
  • 名稱《中國古代文化常識》-Name《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在古代,人們的名字不是那麼自由。古人有時因為君王或他們的長輩而改姓。《隋唐演義》中徐茂公的原型是李Ji(Jì),原名為徐Shiji和李Shiji,單詞為MaoGong。《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以豐富的趣味勾勒出古老的風俗習慣古代的名字很有趣,但這只是古代文化中的滄海一粟。古代文化中國和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是不夠的。你對中國古代文化感興趣嗎?
  •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中國古代戲劇常識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中國古代戲劇常識 2020甘肅事業單位醫療衛生崗招聘考試正在緊張備考中,甘肅事業單位E類考試主要考察醫學基礎知識和招聘崗位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組成,部分事業單位還會考到
  • 2020廣州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易混考點:京劇
    2020廣州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易混考點:京劇由廣州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0廣州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廣州市考行測試題,廣州公務員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廣州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事業單位常識積累:中國古代科學家
    事業單位常識積累:中國古代科學家由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事業單位常識積累,事業單位常識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匯總(一),了解有趣的歷史!快來看看吧!
    導語: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古人留給後人的文學的貢獻是巨大的。在歷史的過程中, 我們知道了各個國家的興衰歷程,每個名人及其所作出的貢獻,整個時代的發展等等說也說不完。那麼中國古代文學常識具體有哪些,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有趣的歷史。
  • 熱播清宮劇錯把京劇當崑曲 文化常識豈容虛構
    原標題:文化常識豈容虛構(金臺論道)近日,一部熱播清宮劇將京劇經典唱段誤認為是崑曲,被批評為缺乏藝術創作最基本的專業精神。「海島冰輪初轉騰」本是梅蘭芳版京劇《貴妃醉酒》的唱詞,但劇中琴聲,不是京胡卻是崑曲所用二胡。再看演員對白,說的也是崑曲。翻看網絡,主創人員還推出了演員學戲的幕後花絮,反覆強調的仍是崑曲。在影視劇片頭,往往有「情節純屬虛構」的友情提醒。對於影視藝術創作而言,虛構情節以增強感染力無可厚非,可以說是藝術表現的必然過程。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淺析現代人為什麼要學習古代文化?
    很多人更是迷惑,生在現代的我們為什麼要了解古代文化呢?帶著這樣的疑惑,我翻開了久聞大名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終於找到了答案。《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是北京大學王力教授主持,並召集眾多專家共同編寫的關於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簡明讀本。出版50多年來前後歷經4次重要修訂。
  • 事業單位常識積累:中國古代十大音樂家
    事業單位常識積累:中國古代十大音樂家由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事業單位常識積累,事業單位常識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中華五千年文明,離不開古代物質文化
    1961年,在北京大學任教的王力教授接到了一份委託,編寫《古代漢語》,在這套古代漢語中有一部分比較特別的存在,是講古代物質文化的,這部分書稿最終成就了《中國古代文化常識》這本書。雖然書名為《中國古代文化常識》,這本書卻是一本有點「冷門」的專業解讀,這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一個原因,正好可以掃盲。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傳承文明,學習古代文化的一本好書
    非常感謝能收到這本好書《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插圖修訂第四版),該書是王力教授主持並召集眾多專家共同編寫的關於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簡明讀本,出版50餘年來前後歷經4次重要修訂,到今天仍然是大眾認識中國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礎參考書,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出版。
  • 人民網批《延禧攻略》沒文化常識,把京劇當崑曲
    人民網發文說:近日,一部熱播清宮劇將京劇經典唱段誤認為是崑曲,被批評為缺乏藝術創作最基本的專業精神。最近兩個月,熱播的清宮劇就兩部,一部是剛收官沒幾天的《延禧攻略》,一部是剛上映沒幾天的《如懿傳》。原本,於正很以此為傲,一直在說,傳承非遺文化,可不料卻被人民網指出了其中的錯誤,並批評其沒有文化常識。《延禧攻略》播出後,深受網友好評。我也是從頭到尾一集不落追劇的,此劇我也喜歡。此劇之所以受歡迎,除了劇情精彩,演技很好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化妝服飾非常美,真的是每一幀都是一副復古畫,截下來就可以收藏的那種。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帶你走進古人的世界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是北京大學王力教授主編的《古代漢語》教材中「通論」的一部分,由王力教授統稿,馬漢麟(南開大學)、郭錫良(北京大學)和祝敏徹(蘭州大學)三位教授執筆。全書分天文、曆法、樂律、地理、職官、科舉、姓名、禮俗、宗法、宮室、車馬、飲食、衣飾、什物十四個部分,是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入門讀物。本書是一部非常傳奇的關於中國古代文化的通論性經典作品。這本書自1961年出版以來前後歷經4次重要修訂,到今天仍然是大眾認識中國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礎參考書。本書曾在港臺地區出版並被譯成日、韓等語言流行於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