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應該是很多人上學時的噩夢,因為難度過高,數學也成為高考中的拉分項,只要其他科目不過於差,數學拿高分的人一般都能考出一個好成績。數學是大多數學生的弱項,而且要學起來太難了,因此每年高考數學這一科的平均分都比其他幾科低很多。
在我國高考歷史上,最低數學平均分出現在1984年,這一年的數學高考題目是公認最難的。1984年的時候正值高考改革,數學考試的難度大大增加,令無數考生心碎。最後出來的成績,全國平均分只有二十六分,北京市的平均分更是只有可憐的十七分。大部分考生只會做上面的幾道選擇題,後面的大題完全不會做,考完之後考場全是抱怨的聲音。
不止學生們覺得試題離譜,很多數學老師都覺得這些題目超綱了。高考就是考驗學生們過去三年學得是否紮實,但這些數學題目很多都沒有見過,學生完全沒學過,就算再厲害的人也做不出來吧。為了徹底弄清楚這次考試的難度,安徽省做了一次抽樣調查,選擇安徽省的原因是此前安徽省的理科成績一直位於全國前列。
調查中一共選取了七百五十份試卷,其中9.8%的分數在二十分以下,39.7%沒有達到三十分,60.5%在四十分以下,81.5%沒有超過五十分。調查樣本全是來自理科生的,他們的數學成績都比文科生要好,要是抽取文科生的卷子,調查結果可能會更加慘烈。
在理科成績較好的安徽,抽取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試卷,最終卻得到了這樣的結果,可見當年的數學卷子真的存在很大的問題。
一般數學卷子的最後一道大題是最難的,而當年出的那份數學試卷,後面的大題難度都非常高,在抽查的試卷裡面,只有1.1%的學生答對了這六道大題,26.1%的人一道題都沒有寫出來,大題一分都沒拿到。最後一道大題依舊是難度最高的,命題意圖雖然也和以前一樣,都屬於遞歸數列問題,但在難度上和以前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包含的很多知識高中生可能都還沒接觸到。
據說這道大題當時全國範圍內只有兩個人回答正確,這兩個人自然也拿到了高分,其他的學生全軍覆沒。那一年的數學高考卷甚至還遭到了《人民教育》的痛批,《人民教育》發文稱,這一年的數學卷子完全不符合高考的標準和原則,也脫離了現行中學數學教學要求,試題刁鑽古怪,分配不均。
這一年的高考給了很多人一個深刻的教訓,尤其是出題老師,在出高考題的時候更加注重題目的平衡性了,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難度這麼誇張的高考試題。但偶爾也會有出題老師劍走偏鋒,要出點難題來為難學生們。比如2008年的高考中,江西高考數學卷又出現了一道超級難題。
這道大題價值十四分,而江西省內所有學生在這一題上取得的平均分只有0.31分,完全寫對並且獲得高分的人低於十人。這道題不僅讓學生們頭疼,很多數學老師都表示沒見過這麼難的題目,做不出來。後來中科院院士都被驚動,院裡派出了著名的數學教育家張景中先生,讓他來評估這道題的難度。
張景中先生自然是把題目解出來了,但是他接著說,這道題的難度很大,根本不適合放在高考中,只適合高難度的數學競賽。他在之前就提出過一個教學理念,不要讓學生在學習一個公式之後就去做一堆類似的題目,這樣根本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實際上,最好的教育不是手把手教會學生怎麼去計算,而是讓他們學會思考。
但因為我國教育體系目前存在著很大的缺陷,所以目前我國的數學教學還是側重於讓學生記公式和解題方法,追求在最短的時間內解出答案。很多學生看到同一類型的題目,能很快就解決,但出現一種新的從未見過的類型,他們可能就一籌莫展了。
所以很多數學家都不是從傳統學校出來的,而是被奧數競賽體系培養出來的,這種體系更能鍛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數學思維。